正在阅读:

锦江公园建设动员会召开,成都新名片打造提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锦江公园建设动员会召开,成都新名片打造提速

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在“公园中建城市”,成都正试图寻找一个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文 | 王燕

无论是李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还是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亦或是陆游的“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描绘的是繁花盛开、绿水相绕的锦绣天府。

这样的盛景,在今天的成都,则以另一种方式得以逐步呈现。公园城市,是以前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的升级版本,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在“公园中建城市”,成都正试图寻找一个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作为成都积极探索公园城市路径中的重要一环,一个全长1.7万公里,目前全球最长、内涵最丰富的绿道系统备受关注。

成都市三级绿道体系。图片来源:成都规划馆

其间,为进一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助力成都“三城三都”的建设,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锦江公园总体规划》。可以说,这是成都版的“都市滨水区”的建设。

10月31日,成都市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暨锦江公园建设动员会召开,这意味着锦江公园的建设进入落地阶段。

会议强调了四个重点,推进锦江公园建设,一要深入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二要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三要着力构建城市休闲消费新场景;四要积极倡导共建共治共享。

锦江公园长啥样?

《锦江公园总体规划》提出,成都正处于建设公园城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关键时期,我们再次聚焦锦江,进入“锦江3.0”,全力建设锦江公园,打造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所谓“锦江3.0”指的就是《规划》中提到的,建设一个“蜀都味、国际范的都市滨水公园”。

锦江公园主要涉及绕城高速内的锦江段,全长48公里,涉及郫都区、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高新区7个区,包括锦江河道、滨江两侧开敞空间。

规划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锦江公园总体结构为“一带、一核、十二景区、二十三园”,其中“一带”即打造贯通南北联接锦城公园,以锦江为主体构建的历史景观带、文旅休闲带、都市生活带。

“一核”指的是“锦江中央公园”,范围为锦江公园中的两江环抱区域及望江公园段,河道长17.6公里,是锦江公园中代表性最强、关注度最高、资源点最密的区域。

锦江中央公园鸟瞰图。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而“十二景区”包括望江景区、合江亭景区、猛追湾景区、寻香道景区、大慈寺景区、蜀汉城景区、少城景区、文殊坊景区、安靖景区、九里堤景区、东湖景区、交子景区。

“二十三园”则指锦江串联的重要城市公园。

成都版“滨水区”如何打造?

在结合城市实际的基础上,成都在此次的《规划》中,定下了建设锦江公园的六个步伐——

治水筑景形成开阔滨水空间

通过综合手段提升水环境质量。通过“车退人进”,增加约21公顷的滨水空间。

交通重组,形成慢行通道网络

打造绿色慢行网络,形成“一带一环两岛”的“慢行天堂”。通过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增加公交资源实现“车退人进”的总体目标。此外,锦江公园还欲沿锦江东岸布置长度为7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

桂溪景区效果图。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业态升级,形成多元活力场景

锦江沿岸将打造以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消费新场景,实现绿色生态价值转化。

业态升级后,锦江沿岸将形成“活力、人文、文创、时尚、印象、艺术、商务”7个主题特色段和“都市亲子休闲区”“极限运动区”等21个功能分区。

滨水第一界面还将形成“九馆九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一大批博物馆和文创中心将在锦江两岸互相呼应。

亮化增辉形成特色城市风貌

锦江公园建设中将分段分级整治范围内48公里的沿线滨水建筑风貌,由北至南呈现现代川西、创新科技、城市记忆、蜀韵典雅、生态宜居、国际时尚的滨水风貌。 

同时,还将以500-800米一座桥梁为标准,提升现状及规划新建桥梁72座,将桥梁作为艺术品打造,营造富有特色的城水文化氛围。

蜀汉城景区效果图。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两江环抱区域也将通过景观照明提升,形成14个标志性节点,点亮月下锦江。同时,成华公园-合江亭段还将引进沉浸式话剧、音乐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开发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都市夜游项目,成为成都夜生活集聚区示范段。 

品牌策划形成全线文旅走廊

锦江串联起的4片历史文化街区、9片历史文化风貌片区以及34条特色街道,将形成博物馆式、主题公园式、文创产业园式、旅游街区式等多种展示方式,并组合成9大文旅主题游线,让人一览成都美。

锦江公园还将依托锦江两岸开敞空间策划“美食节”、“夜游锦江”等12大城市事件以及31处网红打卡地,一大波城市IP即将来袭。

社区治理形成开放公园街区

锦江两岸将进行拆围增绿,并通过打通滨水纵向通道,实现10分钟步行进入核心景区的宜居体验。

《规划》还提出要将桂溪街道益州社区、大慈寺社区、九里堤北路社区及新桥、望平社区建设为国际化示范社区。 

社区改造意向图。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根据不久前出炉的锦江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在2020年春节前总体完成锦江公园滨水区周边建筑风貌提升和功能改造,建成25条以开敞式公共社区为理念的示范特色街区;2021年6月底锦江两侧慢行系统基本形成,建成沿线重要节点和公园,实现锦江公园范围内绿道全线贯通,环境景观全面提升;2021年底完成锦江水生态治理目标,沿线功能业态全面升级,基本形成全线文旅走廊。

将从锦江水生态治理,交通、景观环境、两岸城市建筑风貌、社区综合整治、锦江沿线景观照明及夜景提升等方面进行改造建设。

建立锦江两侧慢行系统,对锦江两侧一至两个街区横向及纵向道路进行拓宽改造,逐步完成锦江两岸机动交通外移一个街坊,临锦江形成慢行开敞空间的交通重组。

将以锦江绿道建设和沿线23个公园建设为重点,优化滨水绿化带景观环境,营造开敞的滨水空间。整治提升锦江两岸城市建筑风貌,塑造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整合提升锦江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多元融合的滨水文旅场景,强化旅游支撑体系,形成全线文旅走廊。

在改造建设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研究锦江公园商业业态定位,发展夜间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打造高品质消费场景。

目前,锦江公园已建成绿道19.2公里,新开工15公里;翠风苑、成华公园、江滩公园、府河摄影公园、望平坊滨河商业街等已建成开放。

锦江公园音乐广场段、闲亭等重要节点计划于2020年春节前呈现;锦江自行车专用道(南二环至南绕城段)计划于2020年9月底竣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锦江公园建设动员会召开,成都新名片打造提速

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在“公园中建城市”,成都正试图寻找一个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文 | 王燕

无论是李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还是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亦或是陆游的“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描绘的是繁花盛开、绿水相绕的锦绣天府。

这样的盛景,在今天的成都,则以另一种方式得以逐步呈现。公园城市,是以前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的升级版本,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在“公园中建城市”,成都正试图寻找一个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作为成都积极探索公园城市路径中的重要一环,一个全长1.7万公里,目前全球最长、内涵最丰富的绿道系统备受关注。

成都市三级绿道体系。图片来源:成都规划馆

其间,为进一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助力成都“三城三都”的建设,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锦江公园总体规划》。可以说,这是成都版的“都市滨水区”的建设。

10月31日,成都市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暨锦江公园建设动员会召开,这意味着锦江公园的建设进入落地阶段。

会议强调了四个重点,推进锦江公园建设,一要深入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二要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三要着力构建城市休闲消费新场景;四要积极倡导共建共治共享。

锦江公园长啥样?

《锦江公园总体规划》提出,成都正处于建设公园城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关键时期,我们再次聚焦锦江,进入“锦江3.0”,全力建设锦江公园,打造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所谓“锦江3.0”指的就是《规划》中提到的,建设一个“蜀都味、国际范的都市滨水公园”。

锦江公园主要涉及绕城高速内的锦江段,全长48公里,涉及郫都区、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高新区7个区,包括锦江河道、滨江两侧开敞空间。

规划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锦江公园总体结构为“一带、一核、十二景区、二十三园”,其中“一带”即打造贯通南北联接锦城公园,以锦江为主体构建的历史景观带、文旅休闲带、都市生活带。

“一核”指的是“锦江中央公园”,范围为锦江公园中的两江环抱区域及望江公园段,河道长17.6公里,是锦江公园中代表性最强、关注度最高、资源点最密的区域。

锦江中央公园鸟瞰图。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而“十二景区”包括望江景区、合江亭景区、猛追湾景区、寻香道景区、大慈寺景区、蜀汉城景区、少城景区、文殊坊景区、安靖景区、九里堤景区、东湖景区、交子景区。

“二十三园”则指锦江串联的重要城市公园。

成都版“滨水区”如何打造?

在结合城市实际的基础上,成都在此次的《规划》中,定下了建设锦江公园的六个步伐——

治水筑景形成开阔滨水空间

通过综合手段提升水环境质量。通过“车退人进”,增加约21公顷的滨水空间。

交通重组,形成慢行通道网络

打造绿色慢行网络,形成“一带一环两岛”的“慢行天堂”。通过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增加公交资源实现“车退人进”的总体目标。此外,锦江公园还欲沿锦江东岸布置长度为7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

桂溪景区效果图。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业态升级,形成多元活力场景

锦江沿岸将打造以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消费新场景,实现绿色生态价值转化。

业态升级后,锦江沿岸将形成“活力、人文、文创、时尚、印象、艺术、商务”7个主题特色段和“都市亲子休闲区”“极限运动区”等21个功能分区。

滨水第一界面还将形成“九馆九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一大批博物馆和文创中心将在锦江两岸互相呼应。

亮化增辉形成特色城市风貌

锦江公园建设中将分段分级整治范围内48公里的沿线滨水建筑风貌,由北至南呈现现代川西、创新科技、城市记忆、蜀韵典雅、生态宜居、国际时尚的滨水风貌。 

同时,还将以500-800米一座桥梁为标准,提升现状及规划新建桥梁72座,将桥梁作为艺术品打造,营造富有特色的城水文化氛围。

蜀汉城景区效果图。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两江环抱区域也将通过景观照明提升,形成14个标志性节点,点亮月下锦江。同时,成华公园-合江亭段还将引进沉浸式话剧、音乐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开发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都市夜游项目,成为成都夜生活集聚区示范段。 

品牌策划形成全线文旅走廊

锦江串联起的4片历史文化街区、9片历史文化风貌片区以及34条特色街道,将形成博物馆式、主题公园式、文创产业园式、旅游街区式等多种展示方式,并组合成9大文旅主题游线,让人一览成都美。

锦江公园还将依托锦江两岸开敞空间策划“美食节”、“夜游锦江”等12大城市事件以及31处网红打卡地,一大波城市IP即将来袭。

社区治理形成开放公园街区

锦江两岸将进行拆围增绿,并通过打通滨水纵向通道,实现10分钟步行进入核心景区的宜居体验。

《规划》还提出要将桂溪街道益州社区、大慈寺社区、九里堤北路社区及新桥、望平社区建设为国际化示范社区。 

社区改造意向图。图片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根据不久前出炉的锦江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在2020年春节前总体完成锦江公园滨水区周边建筑风貌提升和功能改造,建成25条以开敞式公共社区为理念的示范特色街区;2021年6月底锦江两侧慢行系统基本形成,建成沿线重要节点和公园,实现锦江公园范围内绿道全线贯通,环境景观全面提升;2021年底完成锦江水生态治理目标,沿线功能业态全面升级,基本形成全线文旅走廊。

将从锦江水生态治理,交通、景观环境、两岸城市建筑风貌、社区综合整治、锦江沿线景观照明及夜景提升等方面进行改造建设。

建立锦江两侧慢行系统,对锦江两侧一至两个街区横向及纵向道路进行拓宽改造,逐步完成锦江两岸机动交通外移一个街坊,临锦江形成慢行开敞空间的交通重组。

将以锦江绿道建设和沿线23个公园建设为重点,优化滨水绿化带景观环境,营造开敞的滨水空间。整治提升锦江两岸城市建筑风貌,塑造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整合提升锦江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多元融合的滨水文旅场景,强化旅游支撑体系,形成全线文旅走廊。

在改造建设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研究锦江公园商业业态定位,发展夜间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打造高品质消费场景。

目前,锦江公园已建成绿道19.2公里,新开工15公里;翠风苑、成华公园、江滩公园、府河摄影公园、望平坊滨河商业街等已建成开放。

锦江公园音乐广场段、闲亭等重要节点计划于2020年春节前呈现;锦江自行车专用道(南二环至南绕城段)计划于2020年9月底竣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