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LEAD】冯晖中和他的“触动”生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LEAD】冯晖中和他的“触动”生意

一个不会说中文的美籍华人是如何一步步做大出租车显示屏生意的?面对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分享出行的冲击,冯晖中和他的触动传媒又将如何应对?

触动传媒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冯晖中。图片来源:CFP

对于出租车后座上的那块互动电子屏你了解多少?在智能终端愈发普及的这个时代,你还会在乘坐出租车时经常点击一下那块屏幕吗?

“智能手机的普及的确对我们影响蛮大,这也促使我们不断去提供优质内容,增强与乘客的互动。”触动传媒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冯晖中对界面新闻表示。

实际上,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出租车后座上的那块互动电子屏,绝大部分都是由触动传媒这家公司提供。成立于2003年的触动传媒,是国内乃至全球首家将目光聚焦于出租车后座这个“第四空间”,并自主研发互动荧屏技术的公司,其第一代产品于2007年上线,甚至早于苹果公司的第一代iPhone的面世时间。

时至今日,触动传媒的产品已覆盖国内多个城市包括香港在内的5万余辆出租车,甚至还出口到了加拿大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Lucky!”冯晖中说他能逐渐做大做强出租车上的“触动”生意,除了必要的努力和团队的奉献外,“好运气”也很关键。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冯晖中并不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而是出生在香港,成长在美国,至今连普通话还说不利索的美籍华人。在回到中国创业之前,他在美国过着优渥生活,负责整个家族的房地产生意。

那冯晖中当初为何因缘际会回到中国做起了出租车互动屏这块生意,过往十多年又是如何一步步走来的呢?随着滴滴快的、uber等共享出行方式的普及,出租车行业都受到冲击之时,他和他的触动传媒又将如何应对?

“做媒体前,先做技术”

1990年代末,在女儿出生后,冯晖中停掉了手头之前所有的工作,专职做起了奶爸。有一次在拉斯维加斯的一辆出租车上,冯晖中3岁的女儿对车内的屏幕产生了兴趣。这块安装在前座后面的屏幕里,正播放着美国魔术师组合“Seigfield and Roy”的广告。冯晖中看到,女儿不停地用手触摸这块DVD屏幕,但是车一晃就很容易黑屏。

2000年,美国遭遇股市动荡,冯晖中在此时逆势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希望寻找寒冬里的投资机会。这其中,他就见了好几家想要做显示屏生意的公司,但基本上都是用电脑加一个DVD的模式,效果很不理想。他就在思索能不能把“internet”加入,做成互动的模式。

后来他有一次出差来到上海,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包括逐渐增多的汽车。他也注意到,与美国的出租车大多属于个人不同,在中国,出租车出租车多是在一个公司体系之下统一运营。“在纽约你需要一辆一辆车去签合约,在中国则只要说服出租车公司就行,难度小很多。”冯晖中决定漂洋过海,回到中国创业。

“我第一个找的就是吕哥,因为他人很善良。”在决定来中国创业后,冯晖中第一个想到的合作伙伴是香港知名影星吕良伟。早在1980年代初,冯晖中在纽约就结识了吕良伟并成为好朋友。除拍摄之外,自己也做很多投资生意的吕良伟很是支持冯晖中的这个想法,两个人一拍即合。

但回到中国创业的想法却遭到了冯晖中父亲的强烈反对。因为冯晖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他很小时候全家就移民美国,在度过了最初的一段艰难岁月后,凭借着做裁缝的生意,一家人在美国的日子逐渐转好。但冯晖中除了会说点粤语外,对中文可以说是不会听也不会写,也不熟悉中国人的人情世故,老爷子很是担心冯晖中会遭遇挫败。在冯执意要回到中国创业后,老爷子甚至赌气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与冯联系。

家人的不理解还是其次,当冯晖中真正想做这件事的时候才发现困难更多。“我其实想做的是一家出租车媒体公司,却不得不首先转向了技术。”冯晖中回忆说,当时他们找了很多家大的工厂,询问能否合作研发,但当听到冯初始订单量只要5000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立马谢绝。“冯先生,小心出门的时候夹到屁股”冯晖中说他当时遭受了很多白眼。

万般无奈之中,通过朋友介绍,冯晖中找到一家原本做车载收音机的工厂,愿意改造他们的一条生产线,来和冯晖中他们一起来研发这个产品。

既然这个产品是要应用在出租车上,那就要禁得住防摔防水防高温等更严苛的要求。经过约四年时间,约数百万美元的投入研发后,2007年,触动传媒转为出租车打造的电子互动显示屏终于研发成功,并于当年5月投放到上海市场,第二年又相继进入北京、广州和深圳市场。

2011年,触动传媒还与加拿大出租车内媒体公司Play Taxi Media合作,在加拿大的三个城市:卡尔加里、多伦多和温哥华开展了国际业务。

抓住乘客的心

在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之后,冯晖中也获得了父亲的理解和支持。得益于独特的商业模式,触动传媒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2006年7月和2008年3月,触动传媒分别完成两轮融资,共计融资1.5亿元;2009年5月,完成1亿元融资。

2012年初,触动传媒完成C轮1亿元融资,此次融资由触动传媒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冯晖中及其关联公司、几个新的参与者和前几轮融资中的投资者:启明创投、TLC Capital、愈奇创投共同完成。

基于尼尔森在北、上、广、深、杭州和青岛所做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工作日中,七成乘客为了上下班而打车;休息日中,近六成是为了逛街购物而打车,超四成也会为了出门参加亲友聚会而打车。每次乘坐出租车的平均时长为22分钟。

“你的手机能做什么,它就能做什么。”冯晖中告诉界面新闻,在第一代产品问世后,他们又进行了多次升级换代,最近他们刚刚对上海市场2万多部产品进行了更新。

“最重要的是内容要好,要吸引乘客的心。”冯晖中说,从产品问世以来,触动传媒显示屏上的内容大约60%是广告,40%左右是内容,但无论是广告还是内容,他们都希望能吸引到更多乘客进行互动。

据介绍,触动传媒今年推出了“充电管家”服务、“触动FUN享”会员积分服务以及“乘车信息”等功能,让人在乘车之余能够享受到更丰富的资讯、体验到更贴心的服务,并最大程度地便利他们的生活。触动传媒在2015推出的另外一个产品“O2O TVC”,让品牌主可以结合出租车场景优势,配合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刻洞察,创建属于自己品牌独特的O2O消费体验。

举例来讲,很多人在出门乘坐出租车时,难免会丢三落四。从这个需求出发,触动传媒推出了乘车车号记录功能。乘客在与屏幕互动的过程中,若有进行充电或获取积分的扫码行为,就会将此辆出租车车牌号自动存入触动传媒微信服务号中,方便乘客随时查询。

“我觉得影响不是很大。”冯晖中告诉记者,虽然滴滴快的、uber等分享出行方式愈发流行,但归根结底是出租车数量不够多,不管怎样出租车生意都还会一直存在并继续增长,所以触动传媒也不会因此受到太大影响。

“我们现在在5万辆出租车上装了这个屏,但是中国有125万辆出租车。”冯晖中坦承,最近几年触动传媒的扩张步伐并不快,但其实很多城市的出租车管理公司都主动找到过他们。不同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自己开拓,触动传媒希望在进入一些新的城市时,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拓展。

(界面新闻记者梁晓憧对此文亦有贡献)

以下为界面新闻与触动传媒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冯晖中的访谈视频: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LEAD】冯晖中和他的“触动”生意

一个不会说中文的美籍华人是如何一步步做大出租车显示屏生意的?面对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分享出行的冲击,冯晖中和他的触动传媒又将如何应对?

触动传媒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冯晖中。图片来源:CFP

对于出租车后座上的那块互动电子屏你了解多少?在智能终端愈发普及的这个时代,你还会在乘坐出租车时经常点击一下那块屏幕吗?

“智能手机的普及的确对我们影响蛮大,这也促使我们不断去提供优质内容,增强与乘客的互动。”触动传媒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冯晖中对界面新闻表示。

实际上,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出租车后座上的那块互动电子屏,绝大部分都是由触动传媒这家公司提供。成立于2003年的触动传媒,是国内乃至全球首家将目光聚焦于出租车后座这个“第四空间”,并自主研发互动荧屏技术的公司,其第一代产品于2007年上线,甚至早于苹果公司的第一代iPhone的面世时间。

时至今日,触动传媒的产品已覆盖国内多个城市包括香港在内的5万余辆出租车,甚至还出口到了加拿大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Lucky!”冯晖中说他能逐渐做大做强出租车上的“触动”生意,除了必要的努力和团队的奉献外,“好运气”也很关键。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冯晖中并不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而是出生在香港,成长在美国,至今连普通话还说不利索的美籍华人。在回到中国创业之前,他在美国过着优渥生活,负责整个家族的房地产生意。

那冯晖中当初为何因缘际会回到中国做起了出租车互动屏这块生意,过往十多年又是如何一步步走来的呢?随着滴滴快的、uber等共享出行方式的普及,出租车行业都受到冲击之时,他和他的触动传媒又将如何应对?

“做媒体前,先做技术”

1990年代末,在女儿出生后,冯晖中停掉了手头之前所有的工作,专职做起了奶爸。有一次在拉斯维加斯的一辆出租车上,冯晖中3岁的女儿对车内的屏幕产生了兴趣。这块安装在前座后面的屏幕里,正播放着美国魔术师组合“Seigfield and Roy”的广告。冯晖中看到,女儿不停地用手触摸这块DVD屏幕,但是车一晃就很容易黑屏。

2000年,美国遭遇股市动荡,冯晖中在此时逆势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希望寻找寒冬里的投资机会。这其中,他就见了好几家想要做显示屏生意的公司,但基本上都是用电脑加一个DVD的模式,效果很不理想。他就在思索能不能把“internet”加入,做成互动的模式。

后来他有一次出差来到上海,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包括逐渐增多的汽车。他也注意到,与美国的出租车大多属于个人不同,在中国,出租车出租车多是在一个公司体系之下统一运营。“在纽约你需要一辆一辆车去签合约,在中国则只要说服出租车公司就行,难度小很多。”冯晖中决定漂洋过海,回到中国创业。

“我第一个找的就是吕哥,因为他人很善良。”在决定来中国创业后,冯晖中第一个想到的合作伙伴是香港知名影星吕良伟。早在1980年代初,冯晖中在纽约就结识了吕良伟并成为好朋友。除拍摄之外,自己也做很多投资生意的吕良伟很是支持冯晖中的这个想法,两个人一拍即合。

但回到中国创业的想法却遭到了冯晖中父亲的强烈反对。因为冯晖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他很小时候全家就移民美国,在度过了最初的一段艰难岁月后,凭借着做裁缝的生意,一家人在美国的日子逐渐转好。但冯晖中除了会说点粤语外,对中文可以说是不会听也不会写,也不熟悉中国人的人情世故,老爷子很是担心冯晖中会遭遇挫败。在冯执意要回到中国创业后,老爷子甚至赌气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与冯联系。

家人的不理解还是其次,当冯晖中真正想做这件事的时候才发现困难更多。“我其实想做的是一家出租车媒体公司,却不得不首先转向了技术。”冯晖中回忆说,当时他们找了很多家大的工厂,询问能否合作研发,但当听到冯初始订单量只要5000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立马谢绝。“冯先生,小心出门的时候夹到屁股”冯晖中说他当时遭受了很多白眼。

万般无奈之中,通过朋友介绍,冯晖中找到一家原本做车载收音机的工厂,愿意改造他们的一条生产线,来和冯晖中他们一起来研发这个产品。

既然这个产品是要应用在出租车上,那就要禁得住防摔防水防高温等更严苛的要求。经过约四年时间,约数百万美元的投入研发后,2007年,触动传媒转为出租车打造的电子互动显示屏终于研发成功,并于当年5月投放到上海市场,第二年又相继进入北京、广州和深圳市场。

2011年,触动传媒还与加拿大出租车内媒体公司Play Taxi Media合作,在加拿大的三个城市:卡尔加里、多伦多和温哥华开展了国际业务。

抓住乘客的心

在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之后,冯晖中也获得了父亲的理解和支持。得益于独特的商业模式,触动传媒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2006年7月和2008年3月,触动传媒分别完成两轮融资,共计融资1.5亿元;2009年5月,完成1亿元融资。

2012年初,触动传媒完成C轮1亿元融资,此次融资由触动传媒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冯晖中及其关联公司、几个新的参与者和前几轮融资中的投资者:启明创投、TLC Capital、愈奇创投共同完成。

基于尼尔森在北、上、广、深、杭州和青岛所做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工作日中,七成乘客为了上下班而打车;休息日中,近六成是为了逛街购物而打车,超四成也会为了出门参加亲友聚会而打车。每次乘坐出租车的平均时长为22分钟。

“你的手机能做什么,它就能做什么。”冯晖中告诉界面新闻,在第一代产品问世后,他们又进行了多次升级换代,最近他们刚刚对上海市场2万多部产品进行了更新。

“最重要的是内容要好,要吸引乘客的心。”冯晖中说,从产品问世以来,触动传媒显示屏上的内容大约60%是广告,40%左右是内容,但无论是广告还是内容,他们都希望能吸引到更多乘客进行互动。

据介绍,触动传媒今年推出了“充电管家”服务、“触动FUN享”会员积分服务以及“乘车信息”等功能,让人在乘车之余能够享受到更丰富的资讯、体验到更贴心的服务,并最大程度地便利他们的生活。触动传媒在2015推出的另外一个产品“O2O TVC”,让品牌主可以结合出租车场景优势,配合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刻洞察,创建属于自己品牌独特的O2O消费体验。

举例来讲,很多人在出门乘坐出租车时,难免会丢三落四。从这个需求出发,触动传媒推出了乘车车号记录功能。乘客在与屏幕互动的过程中,若有进行充电或获取积分的扫码行为,就会将此辆出租车车牌号自动存入触动传媒微信服务号中,方便乘客随时查询。

“我觉得影响不是很大。”冯晖中告诉记者,虽然滴滴快的、uber等分享出行方式愈发流行,但归根结底是出租车数量不够多,不管怎样出租车生意都还会一直存在并继续增长,所以触动传媒也不会因此受到太大影响。

“我们现在在5万辆出租车上装了这个屏,但是中国有125万辆出租车。”冯晖中坦承,最近几年触动传媒的扩张步伐并不快,但其实很多城市的出租车管理公司都主动找到过他们。不同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自己开拓,触动传媒希望在进入一些新的城市时,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拓展。

(界面新闻记者梁晓憧对此文亦有贡献)

以下为界面新闻与触动传媒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冯晖中的访谈视频: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