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关于巴黎暴恐案 如何避免遁入错误的思考路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于巴黎暴恐案 如何避免遁入错误的思考路径?

一些新闻事件发生时,我们通常是很难做到正确地分析和解读,但我们至少应该尝试去做到不要诉诸于情绪化的反应,从阴谋论出发的逻辑推理,和似是而非的成见与断言。

由于我们精力有限,工作生活之余很难再对很多领域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分析能力,因此当一些新闻事件发生时,我们通常是很难做到正确地分析和解读,但我们至少应该尝试去做到不要诉诸于情绪化的反应,从阴谋论出发的逻辑推理,和似是而非的成见与断言。

具体到巴黎恐怖袭击这件事上,我们应该尝试避免以下明显错误的打开方式。

比如说,伊斯兰教就是一个战斗的宗教,基本无可救药。一个拥有十数亿信徒,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灿烂文明的宗教怎么可能被如此轻易定性,而且考虑到我国境内有着为数众多的信奉伊斯兰教而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同胞,这种言论的草率与不负责任显而易见。

紧接着而来的一个情绪性说法就是欧洲对叙利亚难民太好了,对中东北非的穆斯林移民也太好了,欧洲都穆斯林化了,就差直接说“引狼入室”了。对于欧洲出于人道精神接纳叙利亚难民,不论中间有多少纰漏和挑战,置身事外的我们,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肯定是不合适的。至于欧洲国家作为前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人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密集的人员来往和历史悠久的爱恨情仇,更不是我们所能轻易置喙加以评判的。

由此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欧洲的多元化实践是不是已经失败了。首先,欧洲并不是在过去几十年才开始多元化实践的,拉长历史的时段会发现欧洲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和多种族的大熔炉,其间不乏矛盾冲突甚至仇杀,但也有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一面。认为这一轮以中东北非穆斯林移民的融入为主题的多元化实践就此失败了,或许也还言之尚早。无论如何,排斥移民的向右转的道路是注定走不通的,一个老龄化的债务缠身的欧洲,显然难以承受这样做的后果。多元化再艰难,也好过死路一条的向右转。

接下来一个习见的说法不说大家也应该猜得到:都是美国惹的祸。这样的推论一般兵分两路,一路是美国出于私利搞乱了中东,而为了遏制中国又去搞亚太再平衡,正是这样的匆忙东顾给中东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顺此理路延展下去,基本上又要和“战略机遇期”的逻辑挂钩了,那意思是美国在中东陷得越深,我们的崛起之路越顺畅。中国过去十年的崛起,是否可以真的可以完全归因于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无暇遏制,而与中国拥抱全球化,充分收获欧美巨大的市场红利无关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可以建立在零和博弈思维基础上吗?

另一路则批评欧美国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隐含的逻辑是极权好过极端,如果有萨达姆们镇着,伊斯兰国不会兴风作浪。顺此理路延展下去,基本上可以鼓吹殖民主义有理论,并把棍子直接打到“阿拉伯的劳伦斯”头上了,正是他当年激发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端和民族自决热情的高涨。

中东乱局由来已久,把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亚内战都归因于外部煽动和民主改造论无助于我们真正理解中东地区社会经济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政治宗教生活到底存在哪些张力。外部力量一厢情愿的主导情结可能加剧了情势的复杂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局势,但认为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中东局势就会一帆风顺显然更是不负责任的一厢情愿。事到如今,中东问题的解决,已经上升到全球治理的层面,需要有关各方携手加以应对,任何置身事外的想法和做法不仅不现实,还会带来有害的后果。

或许人们会说,作为非决策者,我们就算瞎说八道道听途说情绪宣泄,又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呢。其实任何话题的探讨方式背后都折射出我们思考问题的框架,以及由此出发去影响公共探讨、公共话语和公共政策的发力方式,一个健康有效的公共话语场的构建,就来自于我们日常探讨的一砖一瓦。比如说,如果我们在探讨欧洲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时,轻率地认为他们“不知好歹”,那又怎么能指望在关于增加我们自己社会的向上流动性问题上展开有效探讨呢?

我们如何思考,决定我们如何行动。如果我们不确定一个话题正确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我们至少可以尽量避免草率甚至的错误打开方式,避免形成大而化之的定式思维模式,这其实对我们现实的改进有着息息相关的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于巴黎暴恐案 如何避免遁入错误的思考路径?

一些新闻事件发生时,我们通常是很难做到正确地分析和解读,但我们至少应该尝试去做到不要诉诸于情绪化的反应,从阴谋论出发的逻辑推理,和似是而非的成见与断言。

由于我们精力有限,工作生活之余很难再对很多领域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分析能力,因此当一些新闻事件发生时,我们通常是很难做到正确地分析和解读,但我们至少应该尝试去做到不要诉诸于情绪化的反应,从阴谋论出发的逻辑推理,和似是而非的成见与断言。

具体到巴黎恐怖袭击这件事上,我们应该尝试避免以下明显错误的打开方式。

比如说,伊斯兰教就是一个战斗的宗教,基本无可救药。一个拥有十数亿信徒,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灿烂文明的宗教怎么可能被如此轻易定性,而且考虑到我国境内有着为数众多的信奉伊斯兰教而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同胞,这种言论的草率与不负责任显而易见。

紧接着而来的一个情绪性说法就是欧洲对叙利亚难民太好了,对中东北非的穆斯林移民也太好了,欧洲都穆斯林化了,就差直接说“引狼入室”了。对于欧洲出于人道精神接纳叙利亚难民,不论中间有多少纰漏和挑战,置身事外的我们,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肯定是不合适的。至于欧洲国家作为前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人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密集的人员来往和历史悠久的爱恨情仇,更不是我们所能轻易置喙加以评判的。

由此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欧洲的多元化实践是不是已经失败了。首先,欧洲并不是在过去几十年才开始多元化实践的,拉长历史的时段会发现欧洲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和多种族的大熔炉,其间不乏矛盾冲突甚至仇杀,但也有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一面。认为这一轮以中东北非穆斯林移民的融入为主题的多元化实践就此失败了,或许也还言之尚早。无论如何,排斥移民的向右转的道路是注定走不通的,一个老龄化的债务缠身的欧洲,显然难以承受这样做的后果。多元化再艰难,也好过死路一条的向右转。

接下来一个习见的说法不说大家也应该猜得到:都是美国惹的祸。这样的推论一般兵分两路,一路是美国出于私利搞乱了中东,而为了遏制中国又去搞亚太再平衡,正是这样的匆忙东顾给中东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顺此理路延展下去,基本上又要和“战略机遇期”的逻辑挂钩了,那意思是美国在中东陷得越深,我们的崛起之路越顺畅。中国过去十年的崛起,是否可以真的可以完全归因于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无暇遏制,而与中国拥抱全球化,充分收获欧美巨大的市场红利无关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可以建立在零和博弈思维基础上吗?

另一路则批评欧美国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隐含的逻辑是极权好过极端,如果有萨达姆们镇着,伊斯兰国不会兴风作浪。顺此理路延展下去,基本上可以鼓吹殖民主义有理论,并把棍子直接打到“阿拉伯的劳伦斯”头上了,正是他当年激发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端和民族自决热情的高涨。

中东乱局由来已久,把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亚内战都归因于外部煽动和民主改造论无助于我们真正理解中东地区社会经济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政治宗教生活到底存在哪些张力。外部力量一厢情愿的主导情结可能加剧了情势的复杂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局势,但认为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中东局势就会一帆风顺显然更是不负责任的一厢情愿。事到如今,中东问题的解决,已经上升到全球治理的层面,需要有关各方携手加以应对,任何置身事外的想法和做法不仅不现实,还会带来有害的后果。

或许人们会说,作为非决策者,我们就算瞎说八道道听途说情绪宣泄,又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呢。其实任何话题的探讨方式背后都折射出我们思考问题的框架,以及由此出发去影响公共探讨、公共话语和公共政策的发力方式,一个健康有效的公共话语场的构建,就来自于我们日常探讨的一砖一瓦。比如说,如果我们在探讨欧洲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时,轻率地认为他们“不知好歹”,那又怎么能指望在关于增加我们自己社会的向上流动性问题上展开有效探讨呢?

我们如何思考,决定我们如何行动。如果我们不确定一个话题正确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我们至少可以尽量避免草率甚至的错误打开方式,避免形成大而化之的定式思维模式,这其实对我们现实的改进有着息息相关的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