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国两会·山东之声|全国人大代表张术平: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国两会·山东之声|全国人大代表张术平: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烟台未来将做好平台、产业、环境三篇“文章”,激活烟台对外开放新动能。

文|王丹青

5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在当前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形势下,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北亚经贸合作意义重大。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的每一步重大发展,无不深深烙有“开放”的印记。踏准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烟台从一个地处黄海之滨的小渔村,一跃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开放的机遇继续青睐这座海滨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胶东经济圈等重大战略的落地,成为烟台开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密码。

张术平表示:“建设自贸片区是烟台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城市之后,迎来的又一重大开放机遇,烟台对外开放正式进入‘自贸’时代,这将是创新最活跃、开放最有活力的一片区域。”

更重要的是,胶东经济圈作为黄河流域9个省份主要的出海口,是山东省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开放优势的区域。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也将为烟台下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新思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是烟台对外开放的最强底色

从数据来看,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烟台与沿线全部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359家烟台企业在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585个项目。截至今年,烟台已经累计吸引99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万余家外资企业来烟投资兴业,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89个,累计投资近400亿美元。

去年,烟台外贸进出口2907亿元,占山东全省14%,居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27位;其中,保税港区去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14亿元。

今年一季度,烟台市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652.3亿元,同比增长55.2%,61个十亿元以上项目落户烟台。

这是烟台扩大开放的三篇“文章”

下一步,烟台市将做好平台、产业、环境三篇“文章”,激活烟台对外开放新动能。

园区作为烟台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烟台市将继续做好“四园两区”建设工作,“四园”就是国际招商产业园、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中德新材料产业园。“两区”就是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和烟台保税港区。

产业作为烟台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动能,烟台市将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基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高端化工、黄金冶炼、汽车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大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数字创意等八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介绍,目前,烟台启动实施了优势产业链倍增计划,正在积极招引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投资者,实现产业倍增裂变,也为来烟投资者提供良好生态和巨大市场。

环境作为烟台市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烟台是世界银行评定的中国投资环境6个金牌城市之一、连续七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连续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9年全国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第4位,全市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理”,市级涉企审批事项基本实现容缺受理,优质的营商环境、一流的政务服务是烟台对外开放的有力保障。特别是烟台自贸片区获批以来,市级累计下放760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出了中日韩跨国审批改革、涉企审批“自我声明制”、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一体化退税(费)改革等11项制度创新案例。

下一步,烟台市将全面复制推广这些创新经验,全力打造流程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四最”发展环境,和全球的朋友一道,共创开放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这是烟台继续开放的时代路径

据介绍,烟台在前期确定104项年度重点任务的基础上,与青岛方面加强对接,两市将重点支持莱阳、海阳、即墨等共同规划建设丁字湾新区,支持莱阳、莱西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一体化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和配套链,打造胶东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加快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践行协调发展新理念、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的重大举措,烟台市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参与、主动融入胶东经济圈建设,与青岛及其他3市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共同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山东样板,并争取在以下几方面取得大的突破。

据介绍,下一步,烟台市将在交通基础设施通盘谋划、海洋经济发展一体布局、文化旅游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除此以外,进一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在构建大战略格局中加快形成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国两会·山东之声|全国人大代表张术平: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烟台未来将做好平台、产业、环境三篇“文章”,激活烟台对外开放新动能。

文|王丹青

5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在当前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形势下,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北亚经贸合作意义重大。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的每一步重大发展,无不深深烙有“开放”的印记。踏准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烟台从一个地处黄海之滨的小渔村,一跃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开放的机遇继续青睐这座海滨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胶东经济圈等重大战略的落地,成为烟台开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密码。

张术平表示:“建设自贸片区是烟台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城市之后,迎来的又一重大开放机遇,烟台对外开放正式进入‘自贸’时代,这将是创新最活跃、开放最有活力的一片区域。”

更重要的是,胶东经济圈作为黄河流域9个省份主要的出海口,是山东省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开放优势的区域。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也将为烟台下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新思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是烟台对外开放的最强底色

从数据来看,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烟台与沿线全部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359家烟台企业在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585个项目。截至今年,烟台已经累计吸引99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万余家外资企业来烟投资兴业,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89个,累计投资近400亿美元。

去年,烟台外贸进出口2907亿元,占山东全省14%,居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27位;其中,保税港区去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14亿元。

今年一季度,烟台市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652.3亿元,同比增长55.2%,61个十亿元以上项目落户烟台。

这是烟台扩大开放的三篇“文章”

下一步,烟台市将做好平台、产业、环境三篇“文章”,激活烟台对外开放新动能。

园区作为烟台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烟台市将继续做好“四园两区”建设工作,“四园”就是国际招商产业园、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中德新材料产业园。“两区”就是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和烟台保税港区。

产业作为烟台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动能,烟台市将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基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高端化工、黄金冶炼、汽车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大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数字创意等八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介绍,目前,烟台启动实施了优势产业链倍增计划,正在积极招引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投资者,实现产业倍增裂变,也为来烟投资者提供良好生态和巨大市场。

环境作为烟台市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烟台是世界银行评定的中国投资环境6个金牌城市之一、连续七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连续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9年全国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第4位,全市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理”,市级涉企审批事项基本实现容缺受理,优质的营商环境、一流的政务服务是烟台对外开放的有力保障。特别是烟台自贸片区获批以来,市级累计下放760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出了中日韩跨国审批改革、涉企审批“自我声明制”、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一体化退税(费)改革等11项制度创新案例。

下一步,烟台市将全面复制推广这些创新经验,全力打造流程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四最”发展环境,和全球的朋友一道,共创开放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这是烟台继续开放的时代路径

据介绍,烟台在前期确定104项年度重点任务的基础上,与青岛方面加强对接,两市将重点支持莱阳、海阳、即墨等共同规划建设丁字湾新区,支持莱阳、莱西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一体化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和配套链,打造胶东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加快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践行协调发展新理念、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的重大举措,烟台市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参与、主动融入胶东经济圈建设,与青岛及其他3市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共同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山东样板,并争取在以下几方面取得大的突破。

据介绍,下一步,烟台市将在交通基础设施通盘谋划、海洋经济发展一体布局、文化旅游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除此以外,进一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在构建大战略格局中加快形成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