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火星救援》:中国商业大片都该拜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火星救援》:中国商业大片都该拜师

《火星救援》是中国商业大片的一个好榜样。

作者:大宝剑

中国的商业大片,最容易出问题的是什么?

往往是叙事。

在讲故事这件事上,我们常常露怯。我们不缺表达,我们不缺深邃的人文关怀,恩,我们常常思考宇宙啊人性啊死亡啊,但我们在叙事上有点糟糕。

如果与《星际穿越》相比,《火星救援》的表达少得可怜。前者弥漫着一股灭绝与得救的动荡气息,而后者则弥漫着一股“拯救大兵瑞恩”的紧张气氛。如果非要说《火星救援》有什么表达的话,那也不过是电影开篇,马克削十字架的木头来生火,这看上去更像是对上帝的一种不信任。(当然,也可以往相反的方向来理解,恰恰是上帝的象征物生了火,救了马克。因此,至少在一开始,上帝还是很重要的。“要有火,就有火。”)

按道理说,一个人孤单单的呆在火星上,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从此下手,展现他心理上的变态也挺好玩。又或者,一个人在一整个星球上独处,面对整个宇宙,这种壮美与恐惧的交替出现,要是表现出来也挺好玩。

不要。《火星救援》统统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火星救援》在表达上是刻意在做减法。

这似乎是雷德利斯科特的作风。《异形》,该吓人吓人,该吃人吃人,至于表达,那是库布里克该干的事,雷德利从来不干。

对中国的商业大片来说,这可能是第一个启发,想清楚你最想要的是什么,然而,把它做到极致,其它的,别多想。

表达做减法,但是叙事一定要精益求精。

《火星救援》的叙事看上去没什么高深的,它和“打怪”有点相似,先是出现一个难题,解决了,又出现一个难题,再解决,等这些难题都解决了,救援成功了,马克回地球了,电影也结束了。

但恰恰是这种看上去没什么高深,要做到并不容易,先出现哪个难题,再出现哪个难题,节奏怎样控制在紧张与舒缓之间,正派与“反派”的交手,谁占上风谁占下风,这些都需要精心控制。

回想《火星救援》,里克想出了营救方案,但NASA担心威胁到回程几位宇航员的安危而放弃不用这个情节,铺垫得稍嫌不够,没有烘托出这个方案的重要性来。情节迅速就进入到宇航员投票同意这一块去了。看的时候因为被情节拉动往前飞奔倒不会觉得,但回头想想觉得这块还可以处理得更好。

叙事之外,《火星救援》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塑造了马克这样一个人物,让人有足够多的认同感,觉得他被拯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大情节上面,把马克塑造成一个不把时间浪费在等死而是积极求生的理工男技术宅。另一方面,用大量的逗逼的台词将这个人可爱起来。而这些,完全是通过马克对电脑留下工作视频日记以及和地球以及宇航飞船的通信以及自言自语来实现的,并不容易。

回想起来,马克对船长梅丽萨音乐品味的调侃这个梗,其实就用得有点太多太密了,有一种“实在找不出新梗了,那就在一个梗上用到死”的感觉。其它的喜剧方面的梗,其实还是有点流于平常,说它是一部喜剧太空片,还是有点过赞了。

这方面也是国产商业大片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虽然这十年来,国产片已经从“不讲人话”进化到“试图讲人话”了,但是目前还停留在“讲自以为好笑的人话却让别人起一身鸡皮疙瘩”的阶段,要进化到“讲让别人听也觉得有趣的人话”的阶段可能还需要假以时日把。

至于被人非议最多的“跪舔天朝”的情节,我倒没有那种“一颗老鼠屎祸害了一锅海鲜汤”的恶心感,可能是已经进化到看到这种情节脑海可以自动屏蔽了。

回到最开始说的表达,虽然说《火星救援》不愿意过多的去表达,但是整部电影还是能给人一种“宇宙好壮美,就算死在它怀里也值了”的积极乐观的感觉,以及“人类好伟大我们的征程肯定是星辰大海”的“明天一定好,而且好过今天”的感觉。

说到头,《火星救援》整部电影就是一个技术宅的化身,它精心于算计,热衷于解题,相信人定胜天,相信明天要好过今天,喜欢讲一些讲滥了的段子。不黑暗,不颓废,不怀疑,不绝望。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你好好珍惜他。

文章首发于腾讯娱乐

《火星救援》中有哪些真实的科学?国家天文台苟利军正在做客界面好问,有关火星与浩瀚宇宙,欢迎戳此提问>>。

来源:人间电影指南

原标题:《火星救援》:中国商业大片都该拜师

最新更新时间:11/28 14:4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火星救援》:中国商业大片都该拜师

《火星救援》是中国商业大片的一个好榜样。

作者:大宝剑

中国的商业大片,最容易出问题的是什么?

往往是叙事。

在讲故事这件事上,我们常常露怯。我们不缺表达,我们不缺深邃的人文关怀,恩,我们常常思考宇宙啊人性啊死亡啊,但我们在叙事上有点糟糕。

如果与《星际穿越》相比,《火星救援》的表达少得可怜。前者弥漫着一股灭绝与得救的动荡气息,而后者则弥漫着一股“拯救大兵瑞恩”的紧张气氛。如果非要说《火星救援》有什么表达的话,那也不过是电影开篇,马克削十字架的木头来生火,这看上去更像是对上帝的一种不信任。(当然,也可以往相反的方向来理解,恰恰是上帝的象征物生了火,救了马克。因此,至少在一开始,上帝还是很重要的。“要有火,就有火。”)

按道理说,一个人孤单单的呆在火星上,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从此下手,展现他心理上的变态也挺好玩。又或者,一个人在一整个星球上独处,面对整个宇宙,这种壮美与恐惧的交替出现,要是表现出来也挺好玩。

不要。《火星救援》统统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火星救援》在表达上是刻意在做减法。

这似乎是雷德利斯科特的作风。《异形》,该吓人吓人,该吃人吃人,至于表达,那是库布里克该干的事,雷德利从来不干。

对中国的商业大片来说,这可能是第一个启发,想清楚你最想要的是什么,然而,把它做到极致,其它的,别多想。

表达做减法,但是叙事一定要精益求精。

《火星救援》的叙事看上去没什么高深的,它和“打怪”有点相似,先是出现一个难题,解决了,又出现一个难题,再解决,等这些难题都解决了,救援成功了,马克回地球了,电影也结束了。

但恰恰是这种看上去没什么高深,要做到并不容易,先出现哪个难题,再出现哪个难题,节奏怎样控制在紧张与舒缓之间,正派与“反派”的交手,谁占上风谁占下风,这些都需要精心控制。

回想《火星救援》,里克想出了营救方案,但NASA担心威胁到回程几位宇航员的安危而放弃不用这个情节,铺垫得稍嫌不够,没有烘托出这个方案的重要性来。情节迅速就进入到宇航员投票同意这一块去了。看的时候因为被情节拉动往前飞奔倒不会觉得,但回头想想觉得这块还可以处理得更好。

叙事之外,《火星救援》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塑造了马克这样一个人物,让人有足够多的认同感,觉得他被拯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大情节上面,把马克塑造成一个不把时间浪费在等死而是积极求生的理工男技术宅。另一方面,用大量的逗逼的台词将这个人可爱起来。而这些,完全是通过马克对电脑留下工作视频日记以及和地球以及宇航飞船的通信以及自言自语来实现的,并不容易。

回想起来,马克对船长梅丽萨音乐品味的调侃这个梗,其实就用得有点太多太密了,有一种“实在找不出新梗了,那就在一个梗上用到死”的感觉。其它的喜剧方面的梗,其实还是有点流于平常,说它是一部喜剧太空片,还是有点过赞了。

这方面也是国产商业大片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虽然这十年来,国产片已经从“不讲人话”进化到“试图讲人话”了,但是目前还停留在“讲自以为好笑的人话却让别人起一身鸡皮疙瘩”的阶段,要进化到“讲让别人听也觉得有趣的人话”的阶段可能还需要假以时日把。

至于被人非议最多的“跪舔天朝”的情节,我倒没有那种“一颗老鼠屎祸害了一锅海鲜汤”的恶心感,可能是已经进化到看到这种情节脑海可以自动屏蔽了。

回到最开始说的表达,虽然说《火星救援》不愿意过多的去表达,但是整部电影还是能给人一种“宇宙好壮美,就算死在它怀里也值了”的积极乐观的感觉,以及“人类好伟大我们的征程肯定是星辰大海”的“明天一定好,而且好过今天”的感觉。

说到头,《火星救援》整部电影就是一个技术宅的化身,它精心于算计,热衷于解题,相信人定胜天,相信明天要好过今天,喜欢讲一些讲滥了的段子。不黑暗,不颓废,不怀疑,不绝望。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你好好珍惜他。

文章首发于腾讯娱乐

《火星救援》中有哪些真实的科学?国家天文台苟利军正在做客界面好问,有关火星与浩瀚宇宙,欢迎戳此提问>>。

来源:人间电影指南

原标题:《火星救援》:中国商业大片都该拜师

最新更新时间:11/28 14:4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