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各路大神频现,有男神也有女神,司职也各不相同。您一定不希望新年减寿吧?您必须祭祀灶神。您希望新年不再受穷吗?您可以送走“穷神”。您希望新年持续财运亨通吗?您可以迎接“财神”。您希望新年保佑一家平安吗?您可以求助“门神”。您希望提前预知新年吉凶吗?您可以请教“厕神”。而如何与大神们沟通,却是一门极大的学问。
灶神,是年节期间人们遇到的第一个大神。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东厨司命、张灶爷爷等。正所谓“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这一天俗称小年,要祭灶送神。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在这天祭灶,也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即在祭灶的时间上,官家是二十三,百姓家是二十四,而水上人家是二十五。民间认为,如果祭祀时间有误,则有减寿的危险。为什么这么说呢?是由灶王爷的使命决定的。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了解民情和是非善恶的神,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他都要回天上去汇报和述职。一旦告诉谁人谁家罪恶,玉帝对大罪者减寿300天,小罪减寿100天。人们为让灶神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因此祭灶要用糖(多为麦芽糖、糖瓜)糊其嘴,甜其心,让其在汇报工作时只说甜言蜜语,以免遭减寿。年三十那天,则还需将灶神接回,俗称“接灶”、“迎灶”。
门神,是年节期间人们遇到的第二个大神。贴门神起源于古人的一种信仰观念,古人认为人居空间是与外在的神秘空间隔离的自我保护空间,而门户是唯一与外界交流的通道。为防入侵,驱邪避灾,因而要贴门神。而我国都有哪些门神存在呢?其实,最早的门神是先秦时用桃木刻成的偶人,汉时已演变为神荼和郁垒的人形图像。因此,这二人便成了我国最早的门神。传说两兄弟住在度朔山的大桃树上,专门负责捉拿祸害人间的恶鬼。随后又出现了多位门神,如具有正义感的大鬼王——钟馗,威震鬼邪的唐朝开国功臣——秦叔宝、尉迟敬德。至今,三位门神仍广存于民间。单扇门贴钟馗,双扇门贴秦叔宝、尉迟敬德,也有人直接在门上写“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
财神和穷神,是年节期间连续露面的两位大神,而前者明显更受人重视和喜爱。新年来到,也就意味着财神的降临,人们对接财神习俗的重视程度也为年节祭祀之罕见。其实在我国,财神有许多化身,如文财神、武财神、五路财神、青龙财神等。文财神有比干、范蠡等;武财神有赵公元帅(赵公明)、关公(关云长)等;五路财神指东西南北中五路,五路神是行神,即出门五路皆为发财之路。财不自来,必奔走四方而得之;青龙财神在山东、浙江一带尤其盛行。而迎财神、祭财神的时间全国也各有不同,不变的是当日绝对不能出门。如四川初一“扫财神”,北京初二祭财神,江苏南京初五为财神日,苏州初五祭祀路头神,上海初五接财神,也有在初四晚上设祭接财神等。之后便是“破五送穷”,所谓送穷,说的便是送穷神(“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一天人们纷纷将家中的垃圾扔出去。
厕神,是年节期间出现的最后一位大神,也是唯一的女神。厕神,也叫紫姑神、姑娘、戚(七)姑、厕姑、坑三姑等。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虽名为厕神,但紫姑并非主厕事,而是能先知。明朝北京在正月十五前后夜,妇女扎一草人,穿上衣裙,号称姑娘(此类活动不能出现男人)。杭州妇女人家在元宵节以卜问一岁吉凶。清时苏州用红布缠绕斗筲、银簪划灰方式接紫姑,问一年农桑、疾病、牲口情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