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两会】韩正:今年选择三四所高校试行扩大办学自主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两会】韩正:今年选择三四所高校试行扩大办学自主权

韩正指出,现在高校整个管理体制,目前很多是参照行政管理模式,不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他认为高校管理体制应符合这教育发展规律,要探索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图片来源:东方网

25日上午,上海市十二届四次政协会议举行《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先行者》专题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泽洲等出席会议,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韩正在会上透露,上海今年将选择3-4所高校试行扩大办学自主权。

韩正说,从上海来讲,真正要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在全市上已经形成了共识。

“在创新中间,大家共同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上海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所有创新活动真正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在整个过程中是最重要、最活跃的。”

韩正指出,从全市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或草根创新的氛围越来越好。但从制度创新来说,上海科技创新中间有一些现象是值得注意。

哪些现象需要引起注意?

韩正解释道:“我觉得创新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能完全截然分开,科技创新里面一定有制度创新。校长在这里,科研院所的所长在这里,很多企业家也在这里,上海很强的是什么?把科研经费转化为科研成果、科研论文的能力在上升,因为我们产业基础雄厚,大院、大所集中。除了北京以外,上海两院院士全国第二,每两年评一次两院院士,40%-50%来自北京,上海占到10%,这说明我们在科研领域是强的,我们有一个不强是什么?把科研成果和科研论文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上海任重道远。”

韩正认为,创新要成为动力,动力一定要显现在生产力的提高上,显现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力量上。他强调,如何把科研成果、科研论文,能够转化为应用技术,结合产业、推动产业化,上海要做好。

在他看来,把科研经费转化为科研成果和科研论文是长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型的技术、推进产业发展,这是上海的短板。“再分析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体制问题,有机制问题,创新主体就是市场主体,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上海做得还不够。”

韩正指出,如果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就是市场配置资源;如果创新的资源不主要依靠市场来配置,配置的效率是低的,甚至有错的“从这个方面来说,体制、机制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改革的,我觉得我们政府部门必须要打破过去的管理模式。”

同时,他也提到评价体系的问题。“评价体系最终要反映在是否推动经济发展,成为创新驱动的动力。我们现在讲的是创新驱动,应用型技术,评判标准要有一些完善。比如刚才两位校长讲到的大学,我们今年要做一篇文章,上海的高校要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要大踏步往前走,这方面的改革要破题的,我们会选三到四所高校试行。”

韩正指出,现在高校整个管理体制,目前很多是参照行政管理模式,不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他认为高校管理体制应符合教育发展规律,要探索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当然有了办学自主权以后,责任更大。刚才说院校要取消处级级别,我估计这个阻力不大,但要把学校的局级级别取消,阻力就大了,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这是一个问题,是值得大家研究。”

紧接着,韩正抛出了第二个讨论的问题:“我们讲一个地区,它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有结构调整的持续优化。结构调整是根据经济发展在不同层级上调整的。上海的调整结构是不是应当引进一些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理念?我觉得这也就是说在调整结构过程当中要做好疏解这座大城市非核心功能这篇大文章。”

韩正指出,这次上海“十三五”有三个硬约束条件:第一人口控制在2500万;第二建设用地接近天花板,“十三五”末控制在318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第三,PM2.5的年度平均浓度是在42微克/立方米。

如何看待这些硬约束条件?

韩正说道:“这三个是硬约束条件,如果硬约束条件放在那里,我们不考虑疏解非核心功能,这三个硬约束条件一定是会突破的。而如果突破可以想象一下后果,交通就不是现在这么拥堵,房价也不是现在这么一种状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现在。还有一个硬约束就是能耗是要相当于1.25亿标准煤。”

韩正说:“上海这座城市是资源、环境紧约束的城市,在这样的条件下必须要疏解非核心功能,要做好这篇文章,请各位政协委员与我们共同努力。着力点在哪里?切入点是什么?”

他进而指出,切入点至少有以下几条。

第一是规划。“规划是引领发展,规划也是一种约束,不像刚才说的四条硬约束:人口的问题、能耗的问题、空气质量的问题、建设用量总量的问题。因此规划就必须要符合这四个紧约束的指标下,把‘十三五’规划特别是产业规划,要很明确的把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整理出来。正面清单就是一种引领,负面清单就是一种工作方法。”韩正说。

第二,结构调整必须要用市场的力量推进。韩正认为,结构调整、市场推进最有力的办法是资源配置要依靠市场,低效的配置得不到资源,这种手段远比行政手段更有效、更公平。

第三,执法的公平性和一致性。“现实中,到处可以看到执法的不公平性和不一致性。譬如偷排、漏排的企业,我们不执法就是执法不公平和不一致性。如果允许这些劣势的产能危害老百姓利益、危害环境的偷排现象存在。它成本低,同样竞争,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执法一致性和透明性是体现在产业发展公平上,就可以大大促进环境空间、资源空间,可以进一步推动符合上海未来发展的‘四新产业’健康发展。”

最后,韩正指出:“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还有就是调整结构的过程就是不断优化的过程,一定要把疏解大城市非核心功能这篇文章做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两会】韩正:今年选择三四所高校试行扩大办学自主权

韩正指出,现在高校整个管理体制,目前很多是参照行政管理模式,不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他认为高校管理体制应符合这教育发展规律,要探索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图片来源:东方网

25日上午,上海市十二届四次政协会议举行《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先行者》专题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泽洲等出席会议,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韩正在会上透露,上海今年将选择3-4所高校试行扩大办学自主权。

韩正说,从上海来讲,真正要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在全市上已经形成了共识。

“在创新中间,大家共同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上海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所有创新活动真正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在整个过程中是最重要、最活跃的。”

韩正指出,从全市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或草根创新的氛围越来越好。但从制度创新来说,上海科技创新中间有一些现象是值得注意。

哪些现象需要引起注意?

韩正解释道:“我觉得创新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能完全截然分开,科技创新里面一定有制度创新。校长在这里,科研院所的所长在这里,很多企业家也在这里,上海很强的是什么?把科研经费转化为科研成果、科研论文的能力在上升,因为我们产业基础雄厚,大院、大所集中。除了北京以外,上海两院院士全国第二,每两年评一次两院院士,40%-50%来自北京,上海占到10%,这说明我们在科研领域是强的,我们有一个不强是什么?把科研成果和科研论文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上海任重道远。”

韩正认为,创新要成为动力,动力一定要显现在生产力的提高上,显现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力量上。他强调,如何把科研成果、科研论文,能够转化为应用技术,结合产业、推动产业化,上海要做好。

在他看来,把科研经费转化为科研成果和科研论文是长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型的技术、推进产业发展,这是上海的短板。“再分析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体制问题,有机制问题,创新主体就是市场主体,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上海做得还不够。”

韩正指出,如果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就是市场配置资源;如果创新的资源不主要依靠市场来配置,配置的效率是低的,甚至有错的“从这个方面来说,体制、机制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改革的,我觉得我们政府部门必须要打破过去的管理模式。”

同时,他也提到评价体系的问题。“评价体系最终要反映在是否推动经济发展,成为创新驱动的动力。我们现在讲的是创新驱动,应用型技术,评判标准要有一些完善。比如刚才两位校长讲到的大学,我们今年要做一篇文章,上海的高校要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要大踏步往前走,这方面的改革要破题的,我们会选三到四所高校试行。”

韩正指出,现在高校整个管理体制,目前很多是参照行政管理模式,不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他认为高校管理体制应符合教育发展规律,要探索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当然有了办学自主权以后,责任更大。刚才说院校要取消处级级别,我估计这个阻力不大,但要把学校的局级级别取消,阻力就大了,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这是一个问题,是值得大家研究。”

紧接着,韩正抛出了第二个讨论的问题:“我们讲一个地区,它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有结构调整的持续优化。结构调整是根据经济发展在不同层级上调整的。上海的调整结构是不是应当引进一些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理念?我觉得这也就是说在调整结构过程当中要做好疏解这座大城市非核心功能这篇大文章。”

韩正指出,这次上海“十三五”有三个硬约束条件:第一人口控制在2500万;第二建设用地接近天花板,“十三五”末控制在318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第三,PM2.5的年度平均浓度是在42微克/立方米。

如何看待这些硬约束条件?

韩正说道:“这三个是硬约束条件,如果硬约束条件放在那里,我们不考虑疏解非核心功能,这三个硬约束条件一定是会突破的。而如果突破可以想象一下后果,交通就不是现在这么拥堵,房价也不是现在这么一种状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现在。还有一个硬约束就是能耗是要相当于1.25亿标准煤。”

韩正说:“上海这座城市是资源、环境紧约束的城市,在这样的条件下必须要疏解非核心功能,要做好这篇文章,请各位政协委员与我们共同努力。着力点在哪里?切入点是什么?”

他进而指出,切入点至少有以下几条。

第一是规划。“规划是引领发展,规划也是一种约束,不像刚才说的四条硬约束:人口的问题、能耗的问题、空气质量的问题、建设用量总量的问题。因此规划就必须要符合这四个紧约束的指标下,把‘十三五’规划特别是产业规划,要很明确的把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整理出来。正面清单就是一种引领,负面清单就是一种工作方法。”韩正说。

第二,结构调整必须要用市场的力量推进。韩正认为,结构调整、市场推进最有力的办法是资源配置要依靠市场,低效的配置得不到资源,这种手段远比行政手段更有效、更公平。

第三,执法的公平性和一致性。“现实中,到处可以看到执法的不公平性和不一致性。譬如偷排、漏排的企业,我们不执法就是执法不公平和不一致性。如果允许这些劣势的产能危害老百姓利益、危害环境的偷排现象存在。它成本低,同样竞争,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执法一致性和透明性是体现在产业发展公平上,就可以大大促进环境空间、资源空间,可以进一步推动符合上海未来发展的‘四新产业’健康发展。”

最后,韩正指出:“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还有就是调整结构的过程就是不断优化的过程,一定要把疏解大城市非核心功能这篇文章做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