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济宁任城如何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济宁任城如何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

如今济宁任城的乡村建设,正走出历史诗句,逐渐与现代之美交融。

文 | 董柳

济水平分南北流,山桃花绽古墟头,粼粼碧波层层浪,便觉春风起棹沤。

11月7日,主流(网络)媒体任城行活动拉开帷幕,近20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走进任城、宣传任城,更深入地认识了一个更现代化、更活力、更有魅力的济宁任城。在二十里铺街道山东尚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共同参观了解了核电站全生命周期腐蚀防护工作模式;来到张寨村,团队见证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风采;走进任城的“两中心一平台”,团队了解了任城宣传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对于“三位一体”的大宣传格局有了系统的认知……

图片来源:济宁任城媒体行

此次媒体行,大众更能清晰地看到济宁任城乡村的变化。如今济宁任城的乡村建设,正走出历史诗句,逐渐与现代之美交融。而解开济宁任城村镇令人眼前一亮的乡村密码,离不开四个字——乡村振兴。

蝶变:从“吊车尾”摇身成为“全国模范”

如果说张寨村之前的落后是因为受限于地理位置,那反观现在这座“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足以证明“党建引领”的效应之大。

张寨村,毗邻嘉祥县,因为偏僻的位置往往在发展中被忽视而处于落后地位,而村民靠天吃饭的劣势更让这个村子在昔日错过了乘上现代化村落的快车。

现在,张寨村的蝶变,“党建”是核心,源头则来自一群踏实苦干的村支书干部。

2015年10月,村子的落后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面对原村支书中途离职的局面,张寨村的发展可以说是站在了“十字路口”。“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庄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民代表专程前往天津,诚邀拥有3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张存先回村挑大梁。毅然辞去优越工作的张存先联系了在外务工的3名大学毕业生回村,推荐了2名党员致富能手,一只崭新的、充满干劲的支部班子因此形成,下决心要甩掉张寨“后进村”的帽子。

图片来源:济宁任城媒体行

对如何管好全村40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进行了深入研究。据介绍,张寨村村党支部实行了党员“记分亮化”管理制度,此外还根据党员特长和村庄发展需要,为党员“设岗定责”,共设置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结对帮扶、安全生产等岗位15个;在土地流转、道路整修、水渠疏通等重点工作中,村里的党员都做到了主动参与、义务出工。

张寨村已经形成了“书记带头干、党员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从这一角度来说,张寨村在“党建引领下”所形成的成熟的村党支部管理体系值得全国学习。

得益于“党建引领”,张寨村已经成为任城的乡村振兴样板:

2017年初,村党支部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了解到杞柳种植项目发展潜力大、符合村情。通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党员群众一致同意发展这个产业。如今,历经四年,杞柳种植项目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更值得注意的是,从负债38万元到2019年村民每股分红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张寨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获得了央视的瞩目。

升级:摆脱“靠天吃饭”,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富民强村的风正吹向整个任城。

据了解,当前,任城区围绕“一红(西红柿)一绿(葡萄)一白(大米)”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500余个,360个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评选授旗“五星级”村党组织65个。

再次以张寨村为例,它正加快农业转型,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目前,全村1689亩土地进行全部流转,并成立了“济宁市嘉运农业种植合作社”,以集体化道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位为增加村民收入创造了良好条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张寨村还牢牢抓紧了新经济发展的风口:借助“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旅游+企业+电商”的“1+6”模式,大力发展三产融合。

围绕张寨村这一个核心,通过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任城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内剩余劳动力也得以解决,辐射带动周边关南李、孟庙、蔡庄、河东等8个村的农业发展。

下一步,张寨村计划协调本村知名企业家投资建厂,制成品出口海外,经营收益和种植收入归全体村民所有,深加工收入归入村集体经济。

改变种植模式的不仅仅是张寨村一个村子,这个变化发生在整个任城。

近日,山东省下发专项文件,将从产业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科技供给、完善科技平台支撑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动力。而在任城区,这里已经建成喻屯西周3500亩“稻+”产业高标准示范区,成为全省最大集中连片稻虾生态混养基地,带动全区“稻+”产业发展到3万亩,此外还有99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纳入政策扶持范围。

贾庄村的金丝皇菊,“运河小瓜”、“喻玺”西瓜、喻屯稻虾;郑庄千亩籽莲基地、胡屯稻虾基地、邵楼晨瑞电力器材、大李庄渔湖产品市场……越来越多的崭新农产品在这里扎根,越来越多的基地已初具规模,而以“党建引领+项目带动”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各驻村都因为自身的特色农业品牌拉动了经济动增长,并集合电商、乡村文旅的产业,为乡村振兴赋予了跳出种植业之外的全新活力。

喜悦:美在村落,更美在村民心里

休闲、游玩区域正悄悄地出现在张寨村,“改厕”、30亩坑塘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让这个村子面貌越来越焕然一新,而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更不断“净化”着村落的“魂”。如今的张寨村越来越美,正是得益于生态振兴。

把目光移向贾庄村,现代化、宽阔整洁的柏油大街与靓丽的文化长廊交相辉映,正不断陶冶着村民的情操。

而大众所熟悉的济北生态森呼吸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如今更成为任城的一张乡村旅游的康养名片。把握 “森呼吸、微度假”的理念核心,项目区种植了大量法桐,并衍生出城市森林、生态旅游走廊、森林小镇三大板块,通过健康骑行、采摘、森林村居等乡村旅游项目,成为任城另一个乡村振兴的范本。

任城的村落正越来越美,任城的村民正越来越幸福。

走进此次团队参观的北刘庄村的“幸福食堂”,这里面向本村70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老年人用餐需求,在保证食用安全、健康营养的前提下,按时提供一日两餐,供老年人在幸福食堂集中就餐。目前,村落里,初步统计共86人,意向就餐人数40人。

 此外,北刘庄村还十分注重老年人精神文化方面的丰富,餐前餐后通过五分钟宣讲和听戏话家常的模式,为老年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弘扬孝老敬老爱老养老文明新风,北刘庄村的“幸福食堂”模式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图片来源:济宁任城媒体行

回到张寨村,这里终秉承以党建带动文化,以党建引领文化,以“崇德尚文、教育立村”的工作理念,通过对莘莘学子提供奖励补助等形式鼓励村民进行文化建设,截至目前,全村共培养出博士后3人,博士7人,硕士及研究生14人,本科生51人,教师46人。

而注重村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村里制定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着力保护原有村落民宅,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催生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此外,张寨村还鼓励支持建设一批“乡情陈列馆”,实施乡村房屋住所、劳动工具、生活器具、服饰以及艺术品等乡村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建成柳编艺术保护及柳编艺术品展示馆。

而乡村的发展必将融入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的核心更是要看经济是否能高质量增长。作为农业大市,济宁责任重大。显然,我们可以发现,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创建,一个乡村振兴的“任城样板”正让乡村越来越美,任城的村落发展也因此不断活跃于大众的视线,并带动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济宁任城如何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

如今济宁任城的乡村建设,正走出历史诗句,逐渐与现代之美交融。

文 | 董柳

济水平分南北流,山桃花绽古墟头,粼粼碧波层层浪,便觉春风起棹沤。

11月7日,主流(网络)媒体任城行活动拉开帷幕,近20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走进任城、宣传任城,更深入地认识了一个更现代化、更活力、更有魅力的济宁任城。在二十里铺街道山东尚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共同参观了解了核电站全生命周期腐蚀防护工作模式;来到张寨村,团队见证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风采;走进任城的“两中心一平台”,团队了解了任城宣传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对于“三位一体”的大宣传格局有了系统的认知……

图片来源:济宁任城媒体行

此次媒体行,大众更能清晰地看到济宁任城乡村的变化。如今济宁任城的乡村建设,正走出历史诗句,逐渐与现代之美交融。而解开济宁任城村镇令人眼前一亮的乡村密码,离不开四个字——乡村振兴。

蝶变:从“吊车尾”摇身成为“全国模范”

如果说张寨村之前的落后是因为受限于地理位置,那反观现在这座“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足以证明“党建引领”的效应之大。

张寨村,毗邻嘉祥县,因为偏僻的位置往往在发展中被忽视而处于落后地位,而村民靠天吃饭的劣势更让这个村子在昔日错过了乘上现代化村落的快车。

现在,张寨村的蝶变,“党建”是核心,源头则来自一群踏实苦干的村支书干部。

2015年10月,村子的落后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面对原村支书中途离职的局面,张寨村的发展可以说是站在了“十字路口”。“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庄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民代表专程前往天津,诚邀拥有3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张存先回村挑大梁。毅然辞去优越工作的张存先联系了在外务工的3名大学毕业生回村,推荐了2名党员致富能手,一只崭新的、充满干劲的支部班子因此形成,下决心要甩掉张寨“后进村”的帽子。

图片来源:济宁任城媒体行

对如何管好全村40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进行了深入研究。据介绍,张寨村村党支部实行了党员“记分亮化”管理制度,此外还根据党员特长和村庄发展需要,为党员“设岗定责”,共设置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结对帮扶、安全生产等岗位15个;在土地流转、道路整修、水渠疏通等重点工作中,村里的党员都做到了主动参与、义务出工。

张寨村已经形成了“书记带头干、党员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从这一角度来说,张寨村在“党建引领下”所形成的成熟的村党支部管理体系值得全国学习。

得益于“党建引领”,张寨村已经成为任城的乡村振兴样板:

2017年初,村党支部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了解到杞柳种植项目发展潜力大、符合村情。通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党员群众一致同意发展这个产业。如今,历经四年,杞柳种植项目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更值得注意的是,从负债38万元到2019年村民每股分红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张寨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获得了央视的瞩目。

升级:摆脱“靠天吃饭”,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富民强村的风正吹向整个任城。

据了解,当前,任城区围绕“一红(西红柿)一绿(葡萄)一白(大米)”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500余个,360个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评选授旗“五星级”村党组织65个。

再次以张寨村为例,它正加快农业转型,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目前,全村1689亩土地进行全部流转,并成立了“济宁市嘉运农业种植合作社”,以集体化道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位为增加村民收入创造了良好条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张寨村还牢牢抓紧了新经济发展的风口:借助“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旅游+企业+电商”的“1+6”模式,大力发展三产融合。

围绕张寨村这一个核心,通过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任城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内剩余劳动力也得以解决,辐射带动周边关南李、孟庙、蔡庄、河东等8个村的农业发展。

下一步,张寨村计划协调本村知名企业家投资建厂,制成品出口海外,经营收益和种植收入归全体村民所有,深加工收入归入村集体经济。

改变种植模式的不仅仅是张寨村一个村子,这个变化发生在整个任城。

近日,山东省下发专项文件,将从产业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科技供给、完善科技平台支撑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动力。而在任城区,这里已经建成喻屯西周3500亩“稻+”产业高标准示范区,成为全省最大集中连片稻虾生态混养基地,带动全区“稻+”产业发展到3万亩,此外还有99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纳入政策扶持范围。

贾庄村的金丝皇菊,“运河小瓜”、“喻玺”西瓜、喻屯稻虾;郑庄千亩籽莲基地、胡屯稻虾基地、邵楼晨瑞电力器材、大李庄渔湖产品市场……越来越多的崭新农产品在这里扎根,越来越多的基地已初具规模,而以“党建引领+项目带动”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各驻村都因为自身的特色农业品牌拉动了经济动增长,并集合电商、乡村文旅的产业,为乡村振兴赋予了跳出种植业之外的全新活力。

喜悦:美在村落,更美在村民心里

休闲、游玩区域正悄悄地出现在张寨村,“改厕”、30亩坑塘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让这个村子面貌越来越焕然一新,而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更不断“净化”着村落的“魂”。如今的张寨村越来越美,正是得益于生态振兴。

把目光移向贾庄村,现代化、宽阔整洁的柏油大街与靓丽的文化长廊交相辉映,正不断陶冶着村民的情操。

而大众所熟悉的济北生态森呼吸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如今更成为任城的一张乡村旅游的康养名片。把握 “森呼吸、微度假”的理念核心,项目区种植了大量法桐,并衍生出城市森林、生态旅游走廊、森林小镇三大板块,通过健康骑行、采摘、森林村居等乡村旅游项目,成为任城另一个乡村振兴的范本。

任城的村落正越来越美,任城的村民正越来越幸福。

走进此次团队参观的北刘庄村的“幸福食堂”,这里面向本村70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老年人用餐需求,在保证食用安全、健康营养的前提下,按时提供一日两餐,供老年人在幸福食堂集中就餐。目前,村落里,初步统计共86人,意向就餐人数40人。

 此外,北刘庄村还十分注重老年人精神文化方面的丰富,餐前餐后通过五分钟宣讲和听戏话家常的模式,为老年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弘扬孝老敬老爱老养老文明新风,北刘庄村的“幸福食堂”模式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图片来源:济宁任城媒体行

回到张寨村,这里终秉承以党建带动文化,以党建引领文化,以“崇德尚文、教育立村”的工作理念,通过对莘莘学子提供奖励补助等形式鼓励村民进行文化建设,截至目前,全村共培养出博士后3人,博士7人,硕士及研究生14人,本科生51人,教师46人。

而注重村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村里制定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着力保护原有村落民宅,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催生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此外,张寨村还鼓励支持建设一批“乡情陈列馆”,实施乡村房屋住所、劳动工具、生活器具、服饰以及艺术品等乡村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建成柳编艺术保护及柳编艺术品展示馆。

而乡村的发展必将融入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的核心更是要看经济是否能高质量增长。作为农业大市,济宁责任重大。显然,我们可以发现,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创建,一个乡村振兴的“任城样板”正让乡村越来越美,任城的村落发展也因此不断活跃于大众的视线,并带动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