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区围墙要拆了你是否支持?舆论热议拆墙应从单位大院开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区围墙要拆了你是否支持?舆论热议拆墙应从单位大院开始

评论文章称,中心城区的封闭式小区并不多,即便有,占地面积也普遍不大,真正圈地比较厉害的是各类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和体育场馆。如果打开封闭式小区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就理应从这类地方开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注意了!你的小区围墙要写上一个大大的“拆”字了,这不是开发商写的,而是来自政府的红头文件。当然好消息是,什么时候拆除现在还没定。

2月21日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向公众发布,《意见》包含了多项与城镇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磅”规划意见,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但是真正让这份文件在22日引发社会热议的只有这两句话:“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文件一出,网上就炸了锅:没了围墙物业怎么管?以后物业和保安都变城管了?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楼和楼之间都成了公共道路,噪音怎么治?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被提出来,各路专家也纷纷出言解读和带来建议,不过截至目前,尚没有政府方面对此进行解释。

“封闭式住宅小区要打开大门,你支持吗?”《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今天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95.4%的参与者持反对意见,支持的意见为3.9%,另有0.7%没意见。该项调查目前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

搜狐也推出相关调查,截至22日下午14时,共有175648人参与。其中有56.23%的网友明确表示反对,支持者占34.62%,另有9%的网友表示“不好说”。对于封闭小区打开后可能产生的问题,网友最关切的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近32%的网友担心“居民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物业管理难度加大”,另有23%的网友担心“日常生活受到干扰,小区安宁环境或被打破”,18%的网友更关注“开放后业主的权益如何保障”。“小区道路开放后是否该对业主予以补偿”这一问题上,近8成网友认为应该,一成网友表示不该,另有一成网友选择了“不好说”的选项。

“花了那么多钱买封闭式小区的房子就是为了住得安全、舒适,如果什么人都可以出入,小孩还敢放出来玩?”《意见》公布后,有人提出了疑问。也有人表示赞同,认为封闭式小区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建造街区式住宅不仅方便民众出行,还能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更有人担心,虽然这个思路和规划理念正确,但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落地不容易。

1978年,中国在启动“改革开放”前夕,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如今,时隔37年,中央重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并通过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和“时间表”来勾画出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颁布文件,要求推广街区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实际上街区制在国内学界已被争论了二十多年。封闭式小区最早于1990年代在美国流行,当时有人担心会在发达国家蔓延开来,但出乎意料的是最终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蔓延最广,而西方国家尤其欧洲的城市则更推崇开放的街区。直到今天,国内开发商仍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建造封闭式住宅区。

王伟强称,现在国内的土地开发模式都差不多,房地产商拿到土地后便建造围墙,政府除了对绿化率、覆盖率、高度等有要求外,只要预算和审查通过,对围墙内部的规划、干预相对较少,至于房屋布置、建筑形式上,都是由开发商自己决定,这样对于当前城市风貌造成混乱。

“国内30年前的住宅区都是没有围墙的,解放前的街区更是四通八达,如过去的北京、广州、上海等传统大城市,不同的开发商都遵循一个相同的住宅模式,城市建设比较有秩序,酒店、教堂等重点建筑设在其中,显得城市有活力。”王伟强说,如今每一块土地开发都变成封闭式社区后,城市被切“碎”了。

王伟强指出,大家都是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城市,需要交流,并通过交流产生创新、共同分享和产生差异化,而且人是群居动物,人害怕孤独,一座好的城市要能给人们提供较好的社交环境,如果我们居住的小区全都是封闭、切割开来的,不产生交往,那么我们的交往只有在商业中心、公共场合,但这类用地在城市用地中的比例很低。

随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蔓延加重,城市生态受到严重影响。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是此次中央要求推广街区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街区制配套的是“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红昌表示,中国目前城市交通拥堵,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我国城市比较注重主干道、快速路的建设,主干道过宽,路网密度较小,支路和次支路量太小。加上城市原有小区属大小区而且是封闭式的格局,对路网的切割也比较严重。

“国外的社区都是开放的,马路的宽度也比较窄,不像我国常见的双向六车道、八车道公路,而是多为双向两车道、四车道,但‘毛细血管’比较发达,所以不会很堵。”李红昌说,在我国公路结构越来越不合理的背景下,将封闭式小区改为街区式,建成窄马路、密路网,能改善拥堵情况。

当然,看到专家这么说,也许公众能明白大道理是对的,但是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项政策的实施怎么都让人不放心。

据国际在线报道,北京大学城市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成根也认为,中国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建设有特殊情况,在社会转型期,推动小区空间公共化可能带来问题:“中国的国情如此,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大量的人口涌到城市。我们到北京大兴做了一个课题调研,当地就是因为社区的半开放的状态,各种各样的案件经常出现,最后没有办法,弄了很高的围墙把小区围起来。”

不过,推广街区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对已建成的一些小区。《意见》中也指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表明其中有一个过渡期。

对于该项政策究竟如何执行?王伟强表示,要该政策落地,政府首先要对群众进行解释和说服工作,鉴于部分民众有着“没有围墙不安全”的担忧,小区可以不让机动车进来,让行人和自行车进出。此外,对于老住宅区能不能打开,需要专家团的评估,这个工作量不小,因为很多老住宅区内的道路弯弯曲曲,不符合城市道路的要求,这样打开可能会有问题。

对于不少业主关心的已建成封闭住宅区打开是否存在对公摊面积补偿的问题时,王伟强认为,小区内的道路设施是由开发商建造的,通过收取物业管理费来维护,小区打开之后交由市政部门管理,物业管理费也会相应减少,降低了生活成本,两者可以“扯平”。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也指出,首先我们知道,《物权法》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等,都属于业主共有。未来,街区的道路、绿地、停车位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如何分配,还需要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和细分,绝对不可以是一个糊涂账。其次要解决好停车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环境问题、住宅区内公共空间等问题,这是实现住宅街区化的前提。

微博名人老徐时评指出,应该分几步走:一是新建小区不能再封闭;二是机关单位要带头拆除自己的围墙,不能以各种借口拒绝;三是已建好小区如果要拆围墙必须由政府对业主进行一定的补偿;四是旧小区的监控系统要并入城市整体监控体系以确保小区的安全。规定实施后物业公司将会大幅减少。

不过,凤凰网今天发布署名孙不熟的评论文章称,中心城区的封闭式小区并不多,即便有,占地面积也普遍不大,真正圈地比较厉害的是各类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和体育场馆。如果打开封闭式小区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就理应从这类地方开始,不仅更具实际意义,还能给住宅区开放做好表率。

该评论认为,所以,街区制当然好,但目前只适用于新规划还未建设的城区,已经被各类超级大盘切划得稀巴烂的郊区新城,着实没有条件推行街区制了。当然,如果一定要打开,也应先从机关大院开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对中国之声《央广新闻》透露,“在《意见》讨论阶段,不少人就对‘打开已建成小区’表达了担忧”,杨保军回忆道。他强调,老百姓的回应要引起重视,在下一步推进中做更细致周密的考虑的确.“小区里有共有物权。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先新区、后老区”,杨保军明确:“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关问题必须有效解决,才会推动。”

王伟强还对界面新闻表示:“打开围墙是城市空间问题,而打开围墙后如何管理是个社会治理问题,这两个是相关联的,当我们城市建设的方法改变了,一定要改变社会治理的方法。现在我们社会治理模式还是比较落后,才会产生这种简单粗放的城市空间,如果城市空间做得更丰富、多样化,必须在社会治理上精细化,这个对于社会发展是一种推动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区围墙要拆了你是否支持?舆论热议拆墙应从单位大院开始

评论文章称,中心城区的封闭式小区并不多,即便有,占地面积也普遍不大,真正圈地比较厉害的是各类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和体育场馆。如果打开封闭式小区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就理应从这类地方开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注意了!你的小区围墙要写上一个大大的“拆”字了,这不是开发商写的,而是来自政府的红头文件。当然好消息是,什么时候拆除现在还没定。

2月21日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向公众发布,《意见》包含了多项与城镇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磅”规划意见,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但是真正让这份文件在22日引发社会热议的只有这两句话:“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文件一出,网上就炸了锅:没了围墙物业怎么管?以后物业和保安都变城管了?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楼和楼之间都成了公共道路,噪音怎么治?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被提出来,各路专家也纷纷出言解读和带来建议,不过截至目前,尚没有政府方面对此进行解释。

“封闭式住宅小区要打开大门,你支持吗?”《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今天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95.4%的参与者持反对意见,支持的意见为3.9%,另有0.7%没意见。该项调查目前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

搜狐也推出相关调查,截至22日下午14时,共有175648人参与。其中有56.23%的网友明确表示反对,支持者占34.62%,另有9%的网友表示“不好说”。对于封闭小区打开后可能产生的问题,网友最关切的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近32%的网友担心“居民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物业管理难度加大”,另有23%的网友担心“日常生活受到干扰,小区安宁环境或被打破”,18%的网友更关注“开放后业主的权益如何保障”。“小区道路开放后是否该对业主予以补偿”这一问题上,近8成网友认为应该,一成网友表示不该,另有一成网友选择了“不好说”的选项。

“花了那么多钱买封闭式小区的房子就是为了住得安全、舒适,如果什么人都可以出入,小孩还敢放出来玩?”《意见》公布后,有人提出了疑问。也有人表示赞同,认为封闭式小区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建造街区式住宅不仅方便民众出行,还能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更有人担心,虽然这个思路和规划理念正确,但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落地不容易。

1978年,中国在启动“改革开放”前夕,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如今,时隔37年,中央重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并通过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和“时间表”来勾画出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颁布文件,要求推广街区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实际上街区制在国内学界已被争论了二十多年。封闭式小区最早于1990年代在美国流行,当时有人担心会在发达国家蔓延开来,但出乎意料的是最终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蔓延最广,而西方国家尤其欧洲的城市则更推崇开放的街区。直到今天,国内开发商仍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建造封闭式住宅区。

王伟强称,现在国内的土地开发模式都差不多,房地产商拿到土地后便建造围墙,政府除了对绿化率、覆盖率、高度等有要求外,只要预算和审查通过,对围墙内部的规划、干预相对较少,至于房屋布置、建筑形式上,都是由开发商自己决定,这样对于当前城市风貌造成混乱。

“国内30年前的住宅区都是没有围墙的,解放前的街区更是四通八达,如过去的北京、广州、上海等传统大城市,不同的开发商都遵循一个相同的住宅模式,城市建设比较有秩序,酒店、教堂等重点建筑设在其中,显得城市有活力。”王伟强说,如今每一块土地开发都变成封闭式社区后,城市被切“碎”了。

王伟强指出,大家都是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城市,需要交流,并通过交流产生创新、共同分享和产生差异化,而且人是群居动物,人害怕孤独,一座好的城市要能给人们提供较好的社交环境,如果我们居住的小区全都是封闭、切割开来的,不产生交往,那么我们的交往只有在商业中心、公共场合,但这类用地在城市用地中的比例很低。

随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蔓延加重,城市生态受到严重影响。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是此次中央要求推广街区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街区制配套的是“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红昌表示,中国目前城市交通拥堵,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我国城市比较注重主干道、快速路的建设,主干道过宽,路网密度较小,支路和次支路量太小。加上城市原有小区属大小区而且是封闭式的格局,对路网的切割也比较严重。

“国外的社区都是开放的,马路的宽度也比较窄,不像我国常见的双向六车道、八车道公路,而是多为双向两车道、四车道,但‘毛细血管’比较发达,所以不会很堵。”李红昌说,在我国公路结构越来越不合理的背景下,将封闭式小区改为街区式,建成窄马路、密路网,能改善拥堵情况。

当然,看到专家这么说,也许公众能明白大道理是对的,但是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项政策的实施怎么都让人不放心。

据国际在线报道,北京大学城市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成根也认为,中国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建设有特殊情况,在社会转型期,推动小区空间公共化可能带来问题:“中国的国情如此,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大量的人口涌到城市。我们到北京大兴做了一个课题调研,当地就是因为社区的半开放的状态,各种各样的案件经常出现,最后没有办法,弄了很高的围墙把小区围起来。”

不过,推广街区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对已建成的一些小区。《意见》中也指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表明其中有一个过渡期。

对于该项政策究竟如何执行?王伟强表示,要该政策落地,政府首先要对群众进行解释和说服工作,鉴于部分民众有着“没有围墙不安全”的担忧,小区可以不让机动车进来,让行人和自行车进出。此外,对于老住宅区能不能打开,需要专家团的评估,这个工作量不小,因为很多老住宅区内的道路弯弯曲曲,不符合城市道路的要求,这样打开可能会有问题。

对于不少业主关心的已建成封闭住宅区打开是否存在对公摊面积补偿的问题时,王伟强认为,小区内的道路设施是由开发商建造的,通过收取物业管理费来维护,小区打开之后交由市政部门管理,物业管理费也会相应减少,降低了生活成本,两者可以“扯平”。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也指出,首先我们知道,《物权法》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等,都属于业主共有。未来,街区的道路、绿地、停车位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如何分配,还需要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和细分,绝对不可以是一个糊涂账。其次要解决好停车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环境问题、住宅区内公共空间等问题,这是实现住宅街区化的前提。

微博名人老徐时评指出,应该分几步走:一是新建小区不能再封闭;二是机关单位要带头拆除自己的围墙,不能以各种借口拒绝;三是已建好小区如果要拆围墙必须由政府对业主进行一定的补偿;四是旧小区的监控系统要并入城市整体监控体系以确保小区的安全。规定实施后物业公司将会大幅减少。

不过,凤凰网今天发布署名孙不熟的评论文章称,中心城区的封闭式小区并不多,即便有,占地面积也普遍不大,真正圈地比较厉害的是各类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和体育场馆。如果打开封闭式小区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就理应从这类地方开始,不仅更具实际意义,还能给住宅区开放做好表率。

该评论认为,所以,街区制当然好,但目前只适用于新规划还未建设的城区,已经被各类超级大盘切划得稀巴烂的郊区新城,着实没有条件推行街区制了。当然,如果一定要打开,也应先从机关大院开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对中国之声《央广新闻》透露,“在《意见》讨论阶段,不少人就对‘打开已建成小区’表达了担忧”,杨保军回忆道。他强调,老百姓的回应要引起重视,在下一步推进中做更细致周密的考虑的确.“小区里有共有物权。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先新区、后老区”,杨保军明确:“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关问题必须有效解决,才会推动。”

王伟强还对界面新闻表示:“打开围墙是城市空间问题,而打开围墙后如何管理是个社会治理问题,这两个是相关联的,当我们城市建设的方法改变了,一定要改变社会治理的方法。现在我们社会治理模式还是比较落后,才会产生这种简单粗放的城市空间,如果城市空间做得更丰富、多样化,必须在社会治理上精细化,这个对于社会发展是一种推动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