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黑胶在回潮,但中国市场基数太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黑胶在回潮,但中国市场基数太小

“黑胶市场的确在回暖,我自己这几年买的也越来越多了。但我觉得这个潮流在中国并没有那么明显,现在国内对黑胶行业的限制还是太多,甚至都没有可以制作黑胶唱片的地方。最主要是原来的市场基数太小了。”

作者:熊诗雨

Daily Vinyl(DV)是一家线上的黑胶唱片店,由小饼和endy在2014年共同创立。DV还是上海最受欢迎的黑胶市集主办方,会定期出版关于独立音乐和唱片资讯出版物——《唱片日常》。一个周末,小编来到最近一期的黑胶市集一探究竟。

市集的主会场在上海著名的爵士酒吧JZ Club,场地面积不大,却汇聚了沪上多家黑胶店和数位私人卖家的珍藏。伴随着现场的DJ音乐,前来淘碟的人络绎不绝,在每个摊位前细心挑选、随意试听。逛累了,就到吧台歇歇脚,和朋友们交流收藏心得。在这里,你会很自然地融入与黑胶有关的场景。

“我们希望做一个黑胶文化的分享平台,而不仅仅是一家唱片店。”店主小饼告诉我们。小饼是一位90后的上海女生,目前全职打理黑胶店的日常运营。她也是独立演出品牌Hit It的发起人,有时也会带着自己喜欢的黑胶唱片在Party做DJ。

黑胶市集结束后,小编与小饼聊了聊她和黑胶唱片的那些事儿。小饼一身休闲装扮,随意披着头发,背着印有DV logo的创意布袋,嘴里还念叨着上周剩余的活动手册。“每次活动我都会尽量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说不定过几年DV办展览的时候会用到。”她笑着说,言语间透露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黑胶实验室:你最早是如何接触到黑胶唱片的?作为DJ,你如何看黑胶唱片?

小饼:我第一次买黑胶唱片和唱机不是为了听歌,而是为了练习scratch(一种DJ的打碟技巧)。后来,我受朋友之托,在空余时间帮他打理黑胶店。从那时开始,我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的黑胶唱片,也渐渐开始收藏自己喜欢的唱片,比如七八十年代的Soul Funk和爵士。

黑胶和我以前收藏的CD及现在的数字音乐都不一样。当你用唱机把音乐放出来的时候,你会感到音乐变得更加看得见、摸得着。这份特殊的质感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我出去演出的时候,也会带上一些。对于DJ来说,我觉得用黑胶放歌比用电脑更有挑战性。在电脑软件里,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整首歌的所有波形变化,操作起来相对容易。而用黑胶放歌,我只能靠自己的耳朵去聆听、回忆和判断这首和那首歌在某个时间点上是否匹配,有时还需要临场发挥,这比用电脑放歌有意思多了。

黑胶实验室:DailyVinyl开业一年多,怎么想起要开这个唱片店的?

小饼:在开店之前,我做了大概五六年的演出经纪和策划。不过,做演出要涉及到很多交际应酬,我不得不经常和各种圈子里的人打交道。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这样的工作方式,但又不想离开自己喜欢的音乐行业。

当时,我和搭档都想找个方式处理家里闲置的黑胶唱片,我们就在网上开了这家店。刚开张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不少朋友,包括微博上的粉丝(哈哈),所以我们得到的关注度还挺高的。

现在,黑胶店的日常经营都是我负责,有时也会结合黑胶主题办些活动。和以前相比,我更喜欢现在这种状态,既可以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又比较随意自在。

黑胶实验室:现在黑胶店的经营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色?

小饼:基本维持在生存线上吧。我们店的唱片风格比较偏小众,像Soul Funk这种我们自己比较喜欢的风格,在其他店里一般很难找到。我知道有很多黑胶店都主打大牌摇滚,但我们会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

我们在唱片上几乎赚不到什么钱,所以除了唱片,我们还会卖一些周边产品,比如唱机、唱片包之类,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基本能维持店里的日常运营。今年我们再想一些办法争取盈利。

黑胶实验室:做黑胶集市的想法是怎么来的?能谈谈让你印象最深的一期活动吗?

小饼:也可以这么说吧。当时我有一个在JZ Music的朋友,和我关系不错。他希望我们可以在JZ的场地上办一个常规性的演出活动。但对于一个线上黑胶店来说,我们更希望把它办成一个市集的形式,借助线下活动获得更多关注。

在开店后的第三个月,我们在On Stage举办了上海第一个黑胶市集,并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办到第6期。虽然对店里的唱片销量没什么直接影响,但每次活动之后,我们官方微信号的关注度都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

我印象最深的一期活动是去年亲子主题那期。当时我们觉得黑胶唱片的消费群体以30多岁的人为主,所以就邀请父母带着自家小朋友一起来参加活动。

我们特别为小朋友们准备了黑胶唱片的封面,让他们临摹或者自由发挥,希望能让孩子们从小就对黑胶留下印象。我到现在还保留着他们当时的作品,这是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的一期活动。

黑胶实验室:办一期这样的活动要花不少钱吧,你们是怎么运作的?

小饼:很难,特别是最近这一期。那天晚上的演出嘉宾是我们专门从广州请过来的,来回机票就一千多元。但那天是周日,天又冷,晚上的门票收入加起来也就刚过一千元。再加上我们设计、印刷海报和手册花的钱,和前几次相比,这次活动亏得多了点。

不过,好在大多数活动会和JZ合作。除了提供场地之外,JZ对我们还有少量的资金支持,所以每次我们自己稍微贴点钱也能把活动做下来。

今年,我们打算把活动频率缓一缓,可能改成3个月一次。我们团队只有两个人,两个月办一次实在太辛苦了。而且,这个活动似乎已经进入了疲劳期。

市集里卖家的唱片更新需要一定周期,这导致前几次市集上很多唱片是重合的,参与者的兴趣就降低了。另外,我们还在考虑如何把市集和其他形式的活动结合,准备做一些新的尝试。

黑胶实验室:近几年全球黑胶消量有明显回升,你觉得国内黑胶产业的春天要来了吗?

小饼:黑胶回潮是个老话题了。我承认,黑胶市场的确在回暖,我自己这几年买的也越来越多了。

但我觉得这个潮流在中国并没有那么明显,现在国内对黑胶行业的限制还是太多,甚至都没有可以制作黑胶唱片的地方。我的搭档就经常帮朋友联系法国那边的生产线制作黑胶唱片。

除了制作之外,还有一个观念问题。我们现在卖的黑胶唱片被划分为古董收藏,而不是音像制品。但国外的黑胶店,新出的黑胶唱片都是正规的音像制品。

所以回潮这件事,我只能说买的人是增加了不少,但原来的基数太小了。而且很多人只是一时兴起,买了一次两次之后,他的兴趣就会变化,没有持续性。

黑胶实验室:中国的很多老唱片都是从上海出的,上海的黑胶文化在全国来说是不是比较突出的?你觉得哪个国家的黑胶文化最有特色?

小饼:我觉得和上海相比,可能北京或广州会更突出一些。过去中唱出的那些老唱片在全国范围都有人收藏,并不仅限于上海本地。

据我个人了解,在上海虽然也有人收藏黑胶,但大多局限于个人爱好或几个好朋友之间,而北京的文化氛围会更浓一些。甚至在广州,作为黑胶最早流入国内的中转站,我觉得那里喜欢黑胶的人会更多。

说到黑胶文化,我认为日本是全亚洲音乐文化做得最好的国家,现在国内买到的很多唱片也都是日版的。在60~90年代期间,大部分在欧美首版的流行音乐都会在日本再版。真的很难想象,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在音乐方面却有这么大的产出。

而且,如果你从一个日本人手里买二手唱片,80%-90%都会保存得很好,但如果你从美国人手里买唱片,那品相可就说不准了。

黑胶实验室:很多人认为,文化(包括音乐)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你怎么看吗?

小饼:即使真是这样,那也都是主流音乐产业的事。黑胶市场太小了,资本暂时还看不上我们。

我觉得现在国内的整个氛围还是比较趋利的。前两天一个朋友问我,现在如果有人要出钱买我的DV,我会不会卖?我说不会。但他觉得我可以在卖掉DV之后,再去做DV 2,在赚钱的同时也没什么损失。这就跟很多人做APP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它卖掉一样吗?

现在很多人都这么想,但可能我这个人比较崇尚原始的方式,希望做一件事就一直坚持到底。很多为了卖掉才做的APP在被卖掉之后就死了,这是资源浪费。虽然他们看起来赚了一点钱,但总的来说,他们对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促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黑胶在回潮,但中国市场基数太小

“黑胶市场的确在回暖,我自己这几年买的也越来越多了。但我觉得这个潮流在中国并没有那么明显,现在国内对黑胶行业的限制还是太多,甚至都没有可以制作黑胶唱片的地方。最主要是原来的市场基数太小了。”

作者:熊诗雨

Daily Vinyl(DV)是一家线上的黑胶唱片店,由小饼和endy在2014年共同创立。DV还是上海最受欢迎的黑胶市集主办方,会定期出版关于独立音乐和唱片资讯出版物——《唱片日常》。一个周末,小编来到最近一期的黑胶市集一探究竟。

市集的主会场在上海著名的爵士酒吧JZ Club,场地面积不大,却汇聚了沪上多家黑胶店和数位私人卖家的珍藏。伴随着现场的DJ音乐,前来淘碟的人络绎不绝,在每个摊位前细心挑选、随意试听。逛累了,就到吧台歇歇脚,和朋友们交流收藏心得。在这里,你会很自然地融入与黑胶有关的场景。

“我们希望做一个黑胶文化的分享平台,而不仅仅是一家唱片店。”店主小饼告诉我们。小饼是一位90后的上海女生,目前全职打理黑胶店的日常运营。她也是独立演出品牌Hit It的发起人,有时也会带着自己喜欢的黑胶唱片在Party做DJ。

黑胶市集结束后,小编与小饼聊了聊她和黑胶唱片的那些事儿。小饼一身休闲装扮,随意披着头发,背着印有DV logo的创意布袋,嘴里还念叨着上周剩余的活动手册。“每次活动我都会尽量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说不定过几年DV办展览的时候会用到。”她笑着说,言语间透露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黑胶实验室:你最早是如何接触到黑胶唱片的?作为DJ,你如何看黑胶唱片?

小饼:我第一次买黑胶唱片和唱机不是为了听歌,而是为了练习scratch(一种DJ的打碟技巧)。后来,我受朋友之托,在空余时间帮他打理黑胶店。从那时开始,我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的黑胶唱片,也渐渐开始收藏自己喜欢的唱片,比如七八十年代的Soul Funk和爵士。

黑胶和我以前收藏的CD及现在的数字音乐都不一样。当你用唱机把音乐放出来的时候,你会感到音乐变得更加看得见、摸得着。这份特殊的质感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我出去演出的时候,也会带上一些。对于DJ来说,我觉得用黑胶放歌比用电脑更有挑战性。在电脑软件里,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整首歌的所有波形变化,操作起来相对容易。而用黑胶放歌,我只能靠自己的耳朵去聆听、回忆和判断这首和那首歌在某个时间点上是否匹配,有时还需要临场发挥,这比用电脑放歌有意思多了。

黑胶实验室:DailyVinyl开业一年多,怎么想起要开这个唱片店的?

小饼:在开店之前,我做了大概五六年的演出经纪和策划。不过,做演出要涉及到很多交际应酬,我不得不经常和各种圈子里的人打交道。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这样的工作方式,但又不想离开自己喜欢的音乐行业。

当时,我和搭档都想找个方式处理家里闲置的黑胶唱片,我们就在网上开了这家店。刚开张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不少朋友,包括微博上的粉丝(哈哈),所以我们得到的关注度还挺高的。

现在,黑胶店的日常经营都是我负责,有时也会结合黑胶主题办些活动。和以前相比,我更喜欢现在这种状态,既可以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又比较随意自在。

黑胶实验室:现在黑胶店的经营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色?

小饼:基本维持在生存线上吧。我们店的唱片风格比较偏小众,像Soul Funk这种我们自己比较喜欢的风格,在其他店里一般很难找到。我知道有很多黑胶店都主打大牌摇滚,但我们会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

我们在唱片上几乎赚不到什么钱,所以除了唱片,我们还会卖一些周边产品,比如唱机、唱片包之类,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基本能维持店里的日常运营。今年我们再想一些办法争取盈利。

黑胶实验室:做黑胶集市的想法是怎么来的?能谈谈让你印象最深的一期活动吗?

小饼:也可以这么说吧。当时我有一个在JZ Music的朋友,和我关系不错。他希望我们可以在JZ的场地上办一个常规性的演出活动。但对于一个线上黑胶店来说,我们更希望把它办成一个市集的形式,借助线下活动获得更多关注。

在开店后的第三个月,我们在On Stage举办了上海第一个黑胶市集,并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办到第6期。虽然对店里的唱片销量没什么直接影响,但每次活动之后,我们官方微信号的关注度都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

我印象最深的一期活动是去年亲子主题那期。当时我们觉得黑胶唱片的消费群体以30多岁的人为主,所以就邀请父母带着自家小朋友一起来参加活动。

我们特别为小朋友们准备了黑胶唱片的封面,让他们临摹或者自由发挥,希望能让孩子们从小就对黑胶留下印象。我到现在还保留着他们当时的作品,这是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的一期活动。

黑胶实验室:办一期这样的活动要花不少钱吧,你们是怎么运作的?

小饼:很难,特别是最近这一期。那天晚上的演出嘉宾是我们专门从广州请过来的,来回机票就一千多元。但那天是周日,天又冷,晚上的门票收入加起来也就刚过一千元。再加上我们设计、印刷海报和手册花的钱,和前几次相比,这次活动亏得多了点。

不过,好在大多数活动会和JZ合作。除了提供场地之外,JZ对我们还有少量的资金支持,所以每次我们自己稍微贴点钱也能把活动做下来。

今年,我们打算把活动频率缓一缓,可能改成3个月一次。我们团队只有两个人,两个月办一次实在太辛苦了。而且,这个活动似乎已经进入了疲劳期。

市集里卖家的唱片更新需要一定周期,这导致前几次市集上很多唱片是重合的,参与者的兴趣就降低了。另外,我们还在考虑如何把市集和其他形式的活动结合,准备做一些新的尝试。

黑胶实验室:近几年全球黑胶消量有明显回升,你觉得国内黑胶产业的春天要来了吗?

小饼:黑胶回潮是个老话题了。我承认,黑胶市场的确在回暖,我自己这几年买的也越来越多了。

但我觉得这个潮流在中国并没有那么明显,现在国内对黑胶行业的限制还是太多,甚至都没有可以制作黑胶唱片的地方。我的搭档就经常帮朋友联系法国那边的生产线制作黑胶唱片。

除了制作之外,还有一个观念问题。我们现在卖的黑胶唱片被划分为古董收藏,而不是音像制品。但国外的黑胶店,新出的黑胶唱片都是正规的音像制品。

所以回潮这件事,我只能说买的人是增加了不少,但原来的基数太小了。而且很多人只是一时兴起,买了一次两次之后,他的兴趣就会变化,没有持续性。

黑胶实验室:中国的很多老唱片都是从上海出的,上海的黑胶文化在全国来说是不是比较突出的?你觉得哪个国家的黑胶文化最有特色?

小饼:我觉得和上海相比,可能北京或广州会更突出一些。过去中唱出的那些老唱片在全国范围都有人收藏,并不仅限于上海本地。

据我个人了解,在上海虽然也有人收藏黑胶,但大多局限于个人爱好或几个好朋友之间,而北京的文化氛围会更浓一些。甚至在广州,作为黑胶最早流入国内的中转站,我觉得那里喜欢黑胶的人会更多。

说到黑胶文化,我认为日本是全亚洲音乐文化做得最好的国家,现在国内买到的很多唱片也都是日版的。在60~90年代期间,大部分在欧美首版的流行音乐都会在日本再版。真的很难想象,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在音乐方面却有这么大的产出。

而且,如果你从一个日本人手里买二手唱片,80%-90%都会保存得很好,但如果你从美国人手里买唱片,那品相可就说不准了。

黑胶实验室:很多人认为,文化(包括音乐)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你怎么看吗?

小饼:即使真是这样,那也都是主流音乐产业的事。黑胶市场太小了,资本暂时还看不上我们。

我觉得现在国内的整个氛围还是比较趋利的。前两天一个朋友问我,现在如果有人要出钱买我的DV,我会不会卖?我说不会。但他觉得我可以在卖掉DV之后,再去做DV 2,在赚钱的同时也没什么损失。这就跟很多人做APP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它卖掉一样吗?

现在很多人都这么想,但可能我这个人比较崇尚原始的方式,希望做一件事就一直坚持到底。很多为了卖掉才做的APP在被卖掉之后就死了,这是资源浪费。虽然他们看起来赚了一点钱,但总的来说,他们对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促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