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股打新供不应求 李小加称正研究A股和H股联动的“新股通”方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股打新供不应求 李小加称正研究A股和H股联动的“新股通”方案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称港交所正研究新股通方案,包含“内投外”和“外投内”两部分,前者允许内地投资者购买香港新股,后者则是允许香港和国际投资者认购内地的新股。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A股市场“打新”赚钱效应锐减之际,未来内地投资者可将目光投向香港市场。

3月2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其网志中提及,正在研究“新股通”方案。所谓“新股通”,是指内地与香港市场投资者可申购对方市场发行的新股,将现有的股票通模式从二级市场延伸到一级市场。

新股通包含“内投外”和“外投内”两部分,前者允许内地投资者购买香港新股,后者则是允许香港和国际投资者认购内地的新股。

这一构想在今年1月21日港交所发布的《战略规划2016-2018》中首次提及,其中的股票战略计划即包含推出“深港通”及研究“新股通”两大方面。

对于香港而言,新股通的“内投外”可以丰富香港市场的流量,吸引海外名企大规模来港上市;对内地来说,“内投外”可使内地投资者能在沪港通体系下广泛投资大型国际公司,实现中国国民财富的全球权益配置。

李小加强调,新股通的实现需要内地监管机构和交易所支持,虽然香港和内地实行完全不同的上市审核机制,但只要能对内地和香港双方带来双赢,新股通就可能实现。

目前“新股通”只是一个初步设想,具体如何操作还有待两地监管机构的深入沟通,尤其需要得到中国证监会的许可。

不过,李小加认为,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监管障碍。其实,目前的沪港通监管规则中,已经包含了香港已上市公司对内地投资者增发新股的条款,而增发与IPO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一切只待两地监管机构点头。

他还指出,现行沪港通已包含了香港已上市公司对内地投资者增发新股的条款,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再向前一步,将股票通模式从允许认购增发新股到允许认购IPO新股,新股通的南向之旅就畅通了。

此外,李小加还提议新设“三板”市场。“最理想的市场应该让好公司很容易上市融资,也能迅速把烂公司清理出局。”

对于三板市场的上市规则,李小加提议,一方面设立比较宽松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强化投资者保护措施和退市标准,如果担心新板风险大,则可为投资者设立一定门槛,先允许专业投资者进入。

“三板”只是存量改革无法启动情况下的一个潜在备选方案,具体细节有待研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股打新供不应求 李小加称正研究A股和H股联动的“新股通”方案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称港交所正研究新股通方案,包含“内投外”和“外投内”两部分,前者允许内地投资者购买香港新股,后者则是允许香港和国际投资者认购内地的新股。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A股市场“打新”赚钱效应锐减之际,未来内地投资者可将目光投向香港市场。

3月2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其网志中提及,正在研究“新股通”方案。所谓“新股通”,是指内地与香港市场投资者可申购对方市场发行的新股,将现有的股票通模式从二级市场延伸到一级市场。

新股通包含“内投外”和“外投内”两部分,前者允许内地投资者购买香港新股,后者则是允许香港和国际投资者认购内地的新股。

这一构想在今年1月21日港交所发布的《战略规划2016-2018》中首次提及,其中的股票战略计划即包含推出“深港通”及研究“新股通”两大方面。

对于香港而言,新股通的“内投外”可以丰富香港市场的流量,吸引海外名企大规模来港上市;对内地来说,“内投外”可使内地投资者能在沪港通体系下广泛投资大型国际公司,实现中国国民财富的全球权益配置。

李小加强调,新股通的实现需要内地监管机构和交易所支持,虽然香港和内地实行完全不同的上市审核机制,但只要能对内地和香港双方带来双赢,新股通就可能实现。

目前“新股通”只是一个初步设想,具体如何操作还有待两地监管机构的深入沟通,尤其需要得到中国证监会的许可。

不过,李小加认为,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监管障碍。其实,目前的沪港通监管规则中,已经包含了香港已上市公司对内地投资者增发新股的条款,而增发与IPO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一切只待两地监管机构点头。

他还指出,现行沪港通已包含了香港已上市公司对内地投资者增发新股的条款,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再向前一步,将股票通模式从允许认购增发新股到允许认购IPO新股,新股通的南向之旅就畅通了。

此外,李小加还提议新设“三板”市场。“最理想的市场应该让好公司很容易上市融资,也能迅速把烂公司清理出局。”

对于三板市场的上市规则,李小加提议,一方面设立比较宽松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强化投资者保护措施和退市标准,如果担心新板风险大,则可为投资者设立一定门槛,先允许专业投资者进入。

“三板”只是存量改革无法启动情况下的一个潜在备选方案,具体细节有待研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