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突遇天灾人祸之后上网求个助,发个微博、微信寻找热心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催催是个内心善良的娃,每当看到什么某大学妹子罹患白血病,急需善款求助之时,他就按耐不住内心的怜悯,立马慷慨网捐。可催催就是自带倒霉催的功能,被诈捐了好几次。打击是残酷的,但他依旧善良,依旧解囊。 催催内心笃定,不管社会是什么样子,帮助别人在任何年代都是珍贵的品德。
最近两会,我国首部《慈善法》过审了,里面就说了关于个人募捐的事儿,那到底以后家人朋友生病,我们还能不能为他们发起募捐了呢?律贝果今儿就趁着两会热,《慈善法》鲜,来给大家来分析分析个人网捐这点事儿~
个人网络募捐

这说明啥?
说明老百姓表达爱心的方式现在很便利,
在手机上动动就可以把钱捐出去,
但就因太方便,
所以才让个人网络募捐变成一把“双刃剑”,
让那些以各种方式打着“爱心”招牌诈捐的坏人有了机会。
哼!~~
所以,为了规范“个人募捐”行为,
我国首部《慈善法》(草案)规定了如下内容:
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公开募捐方式开展公开募捐,但可以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冒慈善名义骗取财产。
综上所述,结论出来了:个人不能募捐,但可以向社会求助!
前半句的意思是,个人不能直接从事募捐,但可以和慈善组织一起来做。后半句的意思是,如果是个人或家属遇到困难了,在网络上发布求助信息,应该认定为个人求助行为,不违法!但如果是为了救助本人及近亲属以外的他人在网络上发起的个人募捐,属于非法募捐,不允许!
举个栗子:催催的朋友小A,小A家庭困难,但又遇天灾人祸,父亲患重病需巨额医药费救助,小A和妈妈通过微博求助,遇到好心人捐助,这是没问题的,这是“个人求助行为”;但如果是催催为小A在微博上开始召集大家募捐,那就摊上事儿了,这就属于被禁止的“个人募捐”行为,催催要想帮小A,要和慈善组织合作来募捐,不能自己搞的!
现在大家知道啥叫“个人不能募捐,但可以向社会求助!”了吧。
律贝果再温馨多说一句:捐款不受影响啊,个人捐款该捐还得捐,就好像我们的催催,被人骗了好多次,但依旧坚信帮助别人在任何年代都是珍贵的品德!给我们的傻白催点个赞吧!
文 | 金寅
图 | 姚雨禾
图文均属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律贝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