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国家八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通过在线视频对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进行了正式验收,标志着该综合保税区已具备开关运作条件。
综合保税区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特殊监管区域,是国内最接近自贸试验区的开放经济区域。此次通过验收的即墨综合保税区,是继西海岸综合保税区、胶州湾综合保税区之后,青岛市获批设立的第3个综合保税区。
那么,通过验收之后的即墨综合保税区又将如何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力?
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究竟什么来头?
3月31日上午,国家八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通过在线视频对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进行了正式验收。
通过视频连线,联合验收组对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各项设施,以及集装箱监管车辆抬杆放行和数据采集、抛物试验等现场演示,进行了在线监控检查。联合验收组一致认为,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已具备开关运作条件。
此次通过验收的即墨综合保税区,是继西海岸综合保税区、胶州湾综合保税区之后,青岛市的第3个综合保税区。至此,山东省已拥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1个,数量居全国第3位,其中4个位于青岛市,居山东省首位。
据了解,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2019年12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位于青岛蓝谷高新区核心区,规划面积为1.2平方公里。2020年12月11日,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省级预验收。而作为山东省第一家以通用航空为主特色的综保区,即墨综合保税区自落地以来,便有了清晰的功能定位和战略意义。
从功能定位剖析,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又将重点聚焦哪些产业板块?
有何优势?
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它整合了国际物流、国际贸易、采购配送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后,成为更开放的一种形态。
据悉,正式开关运作后,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将充分发挥空客直升机项目和通用航空产业园优势,重点发展保税检测维修、融资租赁等特色核心产业,拓展物流仓储、跨境电商等业务。
而拥有清晰定位的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地理位置,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先看政策层面,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1条措施,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和销售服务中心。这也给予了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利用产业“腾飞”的坚实力量。
而紧邻的即墨通用机场,又将与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实现功能互补、效能叠加。成为青岛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那么,综合保税区是否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将目光转向从无到有,已封关运行三年的江津综合保税区。83个国内外投资项目签约落地,实现总投资636亿元,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计开行44列,2208个标箱经此发往全国、全球……随着配套基建逐步完善,现代化商业办公楼以及厂房仓库群拔地而起;随着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上市企业相继落地,高端产业聚集区日趋成型……
在推动先行先试上,江津综合保税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动与中心城区的同城化发展,立足自身优势,谋划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制度,梳理可推广经验。一股股快发展、抢发展的热潮在这里喷薄而出。
对即墨而言,此次通过验收的综合保税区通用航空、物流仓储、跨境电商等行业项目与城区发展十分契合,也将为即墨、为青岛带来崭新的开放发展风口。
又将为青岛带来什么?
在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综合保税区以它独特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引擎”。而如今即墨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即将投入使用,自然也将为即墨、为青岛带来重大利好。
单从产业而言,综合保税区的运行有助于即墨进一步发展当地通航产业、现代物流业、仓储业、临港产业等,拉动当地新兴产业和相关配套的发展,从而实现转变经济方式的重大跨越。
对经济发展而言,由于综合保税区税收等各项政策上的优惠和先进性,有利于区域发展进出口贸易等业务,并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落户,从而促进即墨乃至青岛招商引资规模增长,发挥综合保税区的集聚效应。目前,已吸引了空客H135直升机、赛峰培训学院等一批高端优质项目落户。
另一方面,即墨综合保税区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入驻的同时,为即墨本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如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后,预计能带动3.3万人就业。
从战略层面,国家设立综合保税区,旨在发挥功能政策作用,辐射和服务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而其地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前沿,作为东联日韩、西通亚欧“一带一路”枢纽带上的重要节点,也将进一步提升青岛的国际化水平,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点。
来源:凤凰网青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