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我跟着一家硅谷创业公司参加了YC孵化器的Demo Day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我跟着一家硅谷创业公司参加了YC孵化器的Demo Day

YC是硅谷最知名的孵化器,在资本寒冬,我们跟随一家创业公司一起体验了Demo Day的全部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

即便是寒冬时期,风投们对创业公司的兴趣也并没有减退。

这在硅谷最重要的创投活动之一YC孵化器的Demo Day(项目展示日)上能看出来——800多个投资人来抢126个项目。但毫无疑问,投资人抗风险系数在降低,他们更看重项目的市场前景,而创业者也在迎合这一点,他们着重谈论数字和增长。

MailTime创始人黄何走上台开始介绍他们公司,“不像以往那些未读邮件都杂乱地堆在邮箱,我们的产品界面让发邮件像短信交谈那样简洁明了。”

就像没法掩饰的香港口音,他的紧张也十分明显,即便这段两分钟演讲他在过去一个星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过并且背过多次。

这是难得的投资人比创业者多的时候。这一届的YC孵化器一共有126个项目入选,最后Demo day上每个项目只准一个人参与。活动在位于山景城的电脑历史博物馆,礼堂一共能容纳一千多人,除去创业者一百多人,其他八九百人都是投资人,座无虚席。

即便从去年开始不断有创业公司遭遇经营困难的消息传来,从当天的情况来看,投资人的热情并没有减弱。在两分钟的演讲中,除了用半张PPT介绍了产品,黄何都在介绍用户增长、这几个月里逐渐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以及未来可以预见的收入等。

黄何整个演讲的主题是过去一周他在YC的导师给确定的——谈利润。

其实整整两天的Demo Day上,大部分公司都和黄何一样,在谈论数字。

YC是硅谷最著名的早期天使投资基金兼孵化器,由于孵化过Airbnb这样的项目而备受关注。YC每年公开征集项目,录取率不到3%,入选的项目除了能够获得他们12万美元的投资,还能得到他们3个月的创业培训。在培训结束后会有一个Demo Day,硅谷最顶级的投资人都会来参加这个活动看项目——像集市或者是拍卖会。

由于过于火爆,YC这两年也备受诟病。外界批评他们的Demo Day抬高了项目的价格,制造了不理性的市场。但无论如何,大部分风投还是不愿错过这种重要的日子。

为期两天的Demo Day每天大约有60个项目上台演讲,每个项目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上千个投资人就坐在台下看着。

YC甚至为这个Demo Day专门开发了一个叫Bookface的软件,用于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沟通。上面有“Like(喜欢)”和“Handshake(握手)”两个按钮,前者表示“我对你的项目有兴趣,我们聊聊”,而后者表示“现在就想投你们”。

黄何演讲完之后,MailTime得到了100多个“Like”,在这一期的项目中排名较为靠前。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见这些投资人。

实际上,这个Demo Day也有点像一个双盲的配对过程,项目的价格以及融资阶段并不是公开的,也就是说投资人需要猜测项目大致阶段以及估值。而得到点赞后,项目也需要猜测双方是否会匹配上,当然,即便没有匹配上,浪费的也只是一次见面。

每周7%的增长

过去这一个星期,黄何都在为这两分半钟接受导师指导。两分钟能够容纳的内容非常有限,几乎只能够讲清楚一件事。黄何团队和其他公司一样,一开始都准备了几个版本,有从产品角度讲的,有从市场数字讲的,最后还是选择了市场角度的版本,谈论利润和数字。

在那个介绍产品的版本中,他本来是要介绍产品的特殊之处。“现在这些Messenger其实是一个封闭的网络,比如说你用微信,我用WatchApp,我们之间是没法沟通的。”黄何说,但邮件是一个开放的协议,不同邮箱之间可以交谈,他们正是利用了这个开放协议做了一个开放即时通信软件。

相比传统邮箱界面,MailTime的界面像短信交谈一样简洁。黄何说,最终放弃了这个演示的角度,他们的导师YC合伙人Jared Friedman也认为在这个时候谈数字和市场比较容易吸引人。

“Demo Day的目的是吸引到投资人的兴趣,然后他到BookFace上点击‘Like’,你再跟他当面聊能够有比较多的时间把你们公司讲清楚。”黄何说。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团队从创业导师那得到的建议。

Demo Day之前的一个星期,创业公司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准备。这一期126个公司一共被分为四个组,每个组有两个导师,这些导师都是YC孵化器的合伙人。

像这几年大多数创业者一样,MailTime办公室在旧金山。而YC办公室在山景城,准备Demo Day这几天黄何就在山景城找了个酒店住下了。“好几个合伙人晚上都睡在办公室,让我们一早就去找他们讨论,晚上也聊到很晚。”黄何说,对于Demo Day上的细节他们都经过无数次讨论。

而在更早的一个星期,为了这些将要登台的创业者在台上不紧张,YC孵化器为他们安排了专门与投资人见面的“投资人办公室时间(Investor office hour)”。见的都是红杉等这些硅谷最顶尖的基金,每个公司能够获得与4-5个基金交谈的机会,每次20多分钟。

对于大多数还处于种子期的公司而言,这的确只是个排练——这些风险投资基金一般专注于中晚期,至少是A轮以后的投资。而对于MailTime来说却正好合适,他们进入YC的时候正在准备A轮融资。见了几个风投之后,有投资人对他们项目感兴趣,约他们另外安排时间再见。

黄何能够明显感觉到这几个月以来投资人对他们态度的变化。从去年八九月开始,他们就在准备A轮投资,当时已经进入外界称之为“创业寒冬”的时期,加上他们的背景是中国团队,以及天使轮投资人也都是来自中国,并没有太多本地投资人感兴趣。

“给了我们反馈的风投一般就是派一个分析师来见我们,见了之后也没什么音讯了。”黄何说,参加了YC孵化器之后,大多数投资者知道他们是YC的学员,都愿意见面聊聊。

自从被YC孵化器选上之后,就进入了密集的培训时间,一周两次见面,有时候是被称为“Group Office Hour”的群体学习时间,有时候是约YC合伙人单独见面的“Individual Office Hour”。

这些见面并不是轻松的,YC对他们这些原本只会写代码的创业者们提出了硬性要求——每周要实现7%的增长。这种增长可以是多方面的,在这种硬指标之下,这三个月里MailTime实现的除了安卓手机版本的发布,还有用户增长,以及商务合作伙伴的拓展。

除此之外,他们在这三个月里也理清了商业模式。

“在进入YC之前,我们的商业模式其实想得不是很清楚,但这几个月以来,在YC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以数据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黄何说,他还记得收到录取通知后的第二天,YC的一位合伙人就跑到MailTime的办公室和他们讨论商业模式。

每届3%的录取率

其实MailTime申请了三次,才最终被YC录取。根据Sam Altman在公司博客上的分享,YC这一届的录取率低于3%,而同年哈佛大学录取率为5.33%。

YC对于硅谷很多创业公司而言,是最重要的商学院,不仅能够教授知识,还能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硅谷许多创业者喜欢在“教育情况”一栏,填上毕业于“YC孵化器”。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他们莫大的荣耀。

MailTime第一次申请YC是在2014年秋。当时产品在TechCrunch的创业竞赛上发布了演示产品,在活动后的第二天,团队就收到了YC合伙人Aaron Harris的邮件,“我很喜欢MailTime,最新一期的YC正在接受申请,我希望你们能参加!”

Aaron Harris当时也在四处找项目,而他之所以对MailTime这么感兴趣,也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即时通讯类产品,他甚至帮他们修改了报名YC的申请书。“就在我们以为一定能入选的时候,当天晚上收到了拒绝信,甚至连接受面试的邀请都没有收到。”黄何称。Aaron Harris安慰他们说,Dropbox当年也是申请了两次才入选。

2015年夏季,他们又试了一次,结果还是没有入选。

后来黄何和团队几乎忘了这件事情,直到有一天在Twitter上看到了一则关于YC对外开放“Office Hour”的消息,也就是说外部的创业公司可以参加的YC的创业课程,团队有人报了名。参加完课程之后,又有一名合伙人让他们申请,“过了一年多了也不是很想报,他那么一说我们就说要不我们最后再试一次吧。”MailTime的CMO盛以宣说。

每次报名都要填写一份长达十个问题的问卷。实际上,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回答的问题都有变化。

比如有一个问题是“你们公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毫无疑问,这就是一个介绍公司产品的问题,MailTime一开始做的是偏邮件的产品,而到最后这次申请时,已经很明确是一个用邮件开放协议做一个即时通讯产品的方向了,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他们也做过修改。

这些问题中,也有关于个人性格的设问,“除了计算机领域之外,你做过什么颠覆性的事情?”在最后这一次问卷中,黄何回答的是解决了公司员工的身份问题。

2014年的时候,三个创始人买了机票从香港飞到旧金山就开始了美国的创业。他们当时只觉得要来看看,对于是不是要留下来并没有想清楚。随后在旧金山租房子,不断参加各种创业活动,以及开始拉人加入团队,就开始萌生了在这边生根的想法。

“身份”是整个团队面临的一个危机。三个创始人来美国的时候用的都是旅游签证,而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很多人也需要公司能够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

这也是所有的硅谷创业公司面临的问题。有数据揭示,在硅谷,移民创办了43.9%的创业公司。如果不能够解决身份问题,随时可能无法再次入境,或者各种医疗税务问题,也影响公司招聘人才。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注册了几个公司,把我们从一个香港公司变成了一个美国本地公司。”盛以宣说,她觉得这是他们答得最好的问题。

不久之后MailTime就得到了面试的邀请。关于YC的面试,在美国“类知乎”网站Qoura上早就有以前的校友们分享出来的问题清单,每个收到面试邀请的人,都会拿着这个清单去准备出答案,在面试前背诵答案。

面试是在2015年12月2日,黄何和团队另外一名创始人去参加了面试。当天晚上八点钟左右,他们就接到了录取的通知,那些已经下班的同事也一直在等面试的消息,得知被录取后都很开心。

他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是否“划算”的问题。因为YC在提供给创业者培训以及丰富资源的同时,入股创业公司条件也颇为苛刻——12万美元获得7%的股份,这是一个固定的条件,对于所有公司不管阶段都是如此。一些首次融资的公司以这样的估值向他们出让股份,对于像MailTime这样已经在寻找A轮融资的公司同样如此。

“当然我们以这个价格出让股份意味着折价出售,但当我们向我们的投资人征询意见时,所有人都告诉我们一定要去。”盛以宣说。

三个月后的他们,和2015年12月2日之前的他们已经大不一样,但每个人都知道,YC是桥梁,不是保险箱。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我跟着一家硅谷创业公司参加了YC孵化器的Demo Day

YC是硅谷最知名的孵化器,在资本寒冬,我们跟随一家创业公司一起体验了Demo Day的全部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

即便是寒冬时期,风投们对创业公司的兴趣也并没有减退。

这在硅谷最重要的创投活动之一YC孵化器的Demo Day(项目展示日)上能看出来——800多个投资人来抢126个项目。但毫无疑问,投资人抗风险系数在降低,他们更看重项目的市场前景,而创业者也在迎合这一点,他们着重谈论数字和增长。

MailTime创始人黄何走上台开始介绍他们公司,“不像以往那些未读邮件都杂乱地堆在邮箱,我们的产品界面让发邮件像短信交谈那样简洁明了。”

就像没法掩饰的香港口音,他的紧张也十分明显,即便这段两分钟演讲他在过去一个星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过并且背过多次。

这是难得的投资人比创业者多的时候。这一届的YC孵化器一共有126个项目入选,最后Demo day上每个项目只准一个人参与。活动在位于山景城的电脑历史博物馆,礼堂一共能容纳一千多人,除去创业者一百多人,其他八九百人都是投资人,座无虚席。

即便从去年开始不断有创业公司遭遇经营困难的消息传来,从当天的情况来看,投资人的热情并没有减弱。在两分钟的演讲中,除了用半张PPT介绍了产品,黄何都在介绍用户增长、这几个月里逐渐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以及未来可以预见的收入等。

黄何整个演讲的主题是过去一周他在YC的导师给确定的——谈利润。

其实整整两天的Demo Day上,大部分公司都和黄何一样,在谈论数字。

YC是硅谷最著名的早期天使投资基金兼孵化器,由于孵化过Airbnb这样的项目而备受关注。YC每年公开征集项目,录取率不到3%,入选的项目除了能够获得他们12万美元的投资,还能得到他们3个月的创业培训。在培训结束后会有一个Demo Day,硅谷最顶级的投资人都会来参加这个活动看项目——像集市或者是拍卖会。

由于过于火爆,YC这两年也备受诟病。外界批评他们的Demo Day抬高了项目的价格,制造了不理性的市场。但无论如何,大部分风投还是不愿错过这种重要的日子。

为期两天的Demo Day每天大约有60个项目上台演讲,每个项目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上千个投资人就坐在台下看着。

YC甚至为这个Demo Day专门开发了一个叫Bookface的软件,用于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沟通。上面有“Like(喜欢)”和“Handshake(握手)”两个按钮,前者表示“我对你的项目有兴趣,我们聊聊”,而后者表示“现在就想投你们”。

黄何演讲完之后,MailTime得到了100多个“Like”,在这一期的项目中排名较为靠前。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见这些投资人。

实际上,这个Demo Day也有点像一个双盲的配对过程,项目的价格以及融资阶段并不是公开的,也就是说投资人需要猜测项目大致阶段以及估值。而得到点赞后,项目也需要猜测双方是否会匹配上,当然,即便没有匹配上,浪费的也只是一次见面。

每周7%的增长

过去这一个星期,黄何都在为这两分半钟接受导师指导。两分钟能够容纳的内容非常有限,几乎只能够讲清楚一件事。黄何团队和其他公司一样,一开始都准备了几个版本,有从产品角度讲的,有从市场数字讲的,最后还是选择了市场角度的版本,谈论利润和数字。

在那个介绍产品的版本中,他本来是要介绍产品的特殊之处。“现在这些Messenger其实是一个封闭的网络,比如说你用微信,我用WatchApp,我们之间是没法沟通的。”黄何说,但邮件是一个开放的协议,不同邮箱之间可以交谈,他们正是利用了这个开放协议做了一个开放即时通信软件。

相比传统邮箱界面,MailTime的界面像短信交谈一样简洁。黄何说,最终放弃了这个演示的角度,他们的导师YC合伙人Jared Friedman也认为在这个时候谈数字和市场比较容易吸引人。

“Demo Day的目的是吸引到投资人的兴趣,然后他到BookFace上点击‘Like’,你再跟他当面聊能够有比较多的时间把你们公司讲清楚。”黄何说。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团队从创业导师那得到的建议。

Demo Day之前的一个星期,创业公司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准备。这一期126个公司一共被分为四个组,每个组有两个导师,这些导师都是YC孵化器的合伙人。

像这几年大多数创业者一样,MailTime办公室在旧金山。而YC办公室在山景城,准备Demo Day这几天黄何就在山景城找了个酒店住下了。“好几个合伙人晚上都睡在办公室,让我们一早就去找他们讨论,晚上也聊到很晚。”黄何说,对于Demo Day上的细节他们都经过无数次讨论。

而在更早的一个星期,为了这些将要登台的创业者在台上不紧张,YC孵化器为他们安排了专门与投资人见面的“投资人办公室时间(Investor office hour)”。见的都是红杉等这些硅谷最顶尖的基金,每个公司能够获得与4-5个基金交谈的机会,每次20多分钟。

对于大多数还处于种子期的公司而言,这的确只是个排练——这些风险投资基金一般专注于中晚期,至少是A轮以后的投资。而对于MailTime来说却正好合适,他们进入YC的时候正在准备A轮融资。见了几个风投之后,有投资人对他们项目感兴趣,约他们另外安排时间再见。

黄何能够明显感觉到这几个月以来投资人对他们态度的变化。从去年八九月开始,他们就在准备A轮投资,当时已经进入外界称之为“创业寒冬”的时期,加上他们的背景是中国团队,以及天使轮投资人也都是来自中国,并没有太多本地投资人感兴趣。

“给了我们反馈的风投一般就是派一个分析师来见我们,见了之后也没什么音讯了。”黄何说,参加了YC孵化器之后,大多数投资者知道他们是YC的学员,都愿意见面聊聊。

自从被YC孵化器选上之后,就进入了密集的培训时间,一周两次见面,有时候是被称为“Group Office Hour”的群体学习时间,有时候是约YC合伙人单独见面的“Individual Office Hour”。

这些见面并不是轻松的,YC对他们这些原本只会写代码的创业者们提出了硬性要求——每周要实现7%的增长。这种增长可以是多方面的,在这种硬指标之下,这三个月里MailTime实现的除了安卓手机版本的发布,还有用户增长,以及商务合作伙伴的拓展。

除此之外,他们在这三个月里也理清了商业模式。

“在进入YC之前,我们的商业模式其实想得不是很清楚,但这几个月以来,在YC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以数据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黄何说,他还记得收到录取通知后的第二天,YC的一位合伙人就跑到MailTime的办公室和他们讨论商业模式。

每届3%的录取率

其实MailTime申请了三次,才最终被YC录取。根据Sam Altman在公司博客上的分享,YC这一届的录取率低于3%,而同年哈佛大学录取率为5.33%。

YC对于硅谷很多创业公司而言,是最重要的商学院,不仅能够教授知识,还能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硅谷许多创业者喜欢在“教育情况”一栏,填上毕业于“YC孵化器”。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他们莫大的荣耀。

MailTime第一次申请YC是在2014年秋。当时产品在TechCrunch的创业竞赛上发布了演示产品,在活动后的第二天,团队就收到了YC合伙人Aaron Harris的邮件,“我很喜欢MailTime,最新一期的YC正在接受申请,我希望你们能参加!”

Aaron Harris当时也在四处找项目,而他之所以对MailTime这么感兴趣,也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即时通讯类产品,他甚至帮他们修改了报名YC的申请书。“就在我们以为一定能入选的时候,当天晚上收到了拒绝信,甚至连接受面试的邀请都没有收到。”黄何称。Aaron Harris安慰他们说,Dropbox当年也是申请了两次才入选。

2015年夏季,他们又试了一次,结果还是没有入选。

后来黄何和团队几乎忘了这件事情,直到有一天在Twitter上看到了一则关于YC对外开放“Office Hour”的消息,也就是说外部的创业公司可以参加的YC的创业课程,团队有人报了名。参加完课程之后,又有一名合伙人让他们申请,“过了一年多了也不是很想报,他那么一说我们就说要不我们最后再试一次吧。”MailTime的CMO盛以宣说。

每次报名都要填写一份长达十个问题的问卷。实际上,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回答的问题都有变化。

比如有一个问题是“你们公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毫无疑问,这就是一个介绍公司产品的问题,MailTime一开始做的是偏邮件的产品,而到最后这次申请时,已经很明确是一个用邮件开放协议做一个即时通讯产品的方向了,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他们也做过修改。

这些问题中,也有关于个人性格的设问,“除了计算机领域之外,你做过什么颠覆性的事情?”在最后这一次问卷中,黄何回答的是解决了公司员工的身份问题。

2014年的时候,三个创始人买了机票从香港飞到旧金山就开始了美国的创业。他们当时只觉得要来看看,对于是不是要留下来并没有想清楚。随后在旧金山租房子,不断参加各种创业活动,以及开始拉人加入团队,就开始萌生了在这边生根的想法。

“身份”是整个团队面临的一个危机。三个创始人来美国的时候用的都是旅游签证,而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很多人也需要公司能够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

这也是所有的硅谷创业公司面临的问题。有数据揭示,在硅谷,移民创办了43.9%的创业公司。如果不能够解决身份问题,随时可能无法再次入境,或者各种医疗税务问题,也影响公司招聘人才。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注册了几个公司,把我们从一个香港公司变成了一个美国本地公司。”盛以宣说,她觉得这是他们答得最好的问题。

不久之后MailTime就得到了面试的邀请。关于YC的面试,在美国“类知乎”网站Qoura上早就有以前的校友们分享出来的问题清单,每个收到面试邀请的人,都会拿着这个清单去准备出答案,在面试前背诵答案。

面试是在2015年12月2日,黄何和团队另外一名创始人去参加了面试。当天晚上八点钟左右,他们就接到了录取的通知,那些已经下班的同事也一直在等面试的消息,得知被录取后都很开心。

他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是否“划算”的问题。因为YC在提供给创业者培训以及丰富资源的同时,入股创业公司条件也颇为苛刻——12万美元获得7%的股份,这是一个固定的条件,对于所有公司不管阶段都是如此。一些首次融资的公司以这样的估值向他们出让股份,对于像MailTime这样已经在寻找A轮融资的公司同样如此。

“当然我们以这个价格出让股份意味着折价出售,但当我们向我们的投资人征询意见时,所有人都告诉我们一定要去。”盛以宣说。

三个月后的他们,和2015年12月2日之前的他们已经大不一样,但每个人都知道,YC是桥梁,不是保险箱。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