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肖氏手术”在美国受质疑 肖传国:那个美国“徒弟”无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肖氏手术”在美国受质疑 肖传国:那个美国“徒弟”无能

曾经深陷争议的肖传国发明的“肖氏手术”受到美国学者质疑,对此,他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回应说,这只是那个美国“徒弟”无能而已,我有把握纠正他的错误。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两天,曾经深陷争议的肖传国和他发明的“肖氏手术”又一次回到了公众视线中。

5月3日,美国学术期刊《神经外科杂志:儿科学》(JNS)发表了一篇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Johns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用完整的试验结果对此前在中国饱受争议的“肖氏手术”的有效性提出了怀疑。

这篇论文在国内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肖传国有多年“江湖恩怨”的方舟子对此发声称:“这是最新的也是最严格(首次使用对照)的一项研究结果,称得上是肖氏手术的最后一颗棺材钉。”

而肖传国在回应有关该论文的实验结果时,显得有些“委屈”。他在5月4日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那么多的成功案例,包括此前在美国圣彼得斯医院的成功结果外界从不关心,现在有一家失败怎么就立即感兴趣了呢”。

何谓“肖氏手术”?

按照医学专业人士解释,人体的泌尿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调节过程,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内的逼尿肌接受冲动后收缩,进而排尿。

不过,对于脊柱裂患者来说,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脊柱裂患者的脊髓下半部往往与非弹性结构粘连,导致脊髓在椎管内的运动受阻,引起疼痛、肌肉无力、足部和脊柱变形,膀胱和肠道失禁。

“肖氏手术”也被称为是“反射弧手术”,具体操作是把患者的一根支配下肢的体神经切断,将其与控制膀胱的内脏神经相连,形成新的排尿反射弧。

和此前的研究与跟进不同,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本次研究是对肖氏手术的第一次双盲对照实验(注:在试验过程中,测验者与被测验者都不知道被测者所属的组别,分析者在分析资料时,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资料属于哪一组)。

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的图伊特博士和他的同事选择了20名脊柱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半的人接受常规的神经松解手术,另一半的人在接受神经松解手术同时,进行“肖氏手术”,而患者、家属和研究人员均不清楚手术的具体细节。

根据图伊特博士的论文,在接受手术前,所有的患者都不能自主控制膀胱排尿,所有人都存在小便失禁问题。但是,在长达三年的随访中,研究团队发现,两个小组的20名患者中,没有一个可以在尿动力测试中达到正常的水平。

来自美国的研究者认为,这一测试结果引起了对“肖氏手术”有效性的怀疑。研究者认为,需要对这一手术方法的科学基础进行重新评估,在给人类进行这种手术之前,需要在动物实验中得到充足的证据。

对于这样一个失败的结果显然是肖传国不愿意看到的,按照财新网的报道,肖传国最初也曾监督了图伊特进行的前7例手术。在分析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的试验失败原因时,肖传国认为,此前已要求美国方面不要用神经阻滞剂,但他们还是使用了,这也对手术结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肖氏手术’通过嫁接神经建立了一条新的反射弧,如果使用神经阻滞剂的话,新的反射弧就没有意义了”,肖传国说。

暨南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马常青用颇为肯定的语气对界面新闻说:“我想五年内,最多十年内,他(肖传国)就会获得诺贝尔奖”。马常青一直是肖传国的坚定支持者,在新浪微博上时常可以看到他对于肖传国本人和深圳肖传国医院医术的肯定。

对于美国的此次试验研究,马常青认为,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肖氏手术试验的失败源于其方法失当。

他对界面新闻进一步解释称,进行了“肖氏手术”以后,神经每天都要生长,通过一个体神经去替代内脏神经,每天生长的速度大约在一毫米左右,小孩子可能快一些,当神经生长到了能够支配膀胱的括约肌了,再进行尿动力的检测,看膀胱的肌肉怎么样,这是一个标准流程。

“这次试验是在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给病人导尿的,那样的话,膀胱就很难恢复正常的功能,导尿管还在里面呢。”马常青说。

在被问及这次试验是否会对其之后的工作产生影响时,肖传国说:“怎么会有影响呢,这只是那个美国 ‘徒弟’无能而已,我有把握纠正他的错误,让那些做了‘肖氏手术’的孩子大部分很快恢复自主排尿。”

但业界注意到,这里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肖氏手术”依靠的是神经重新连接,但是美国贝勒医学院神经外科系的Andrew Jea发表在《神经外科杂志》上的文章却发现,试验者在接受“肖氏手术”时出现了体神经未能接活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Andrew Jea和图伊特博士的论文均提到术后并发症问题。Andrew Jea明确指出,手术涉及牺牲有功能的腹部神经根并进而丧失运动功能。

一位目前在澳洲从事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肖氏手术”在国外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负面的,而且对身体本身有害。这种试验本身需要基础医学研究证实有效和可行,才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最根本的原因是神经并未接活,”她说,“因为神经不像皮肤,把两端缝合就可以,那样只会长出一个疤,而不是长出’功能’。”

多年以来,自称“肖氏手术”发明者的肖传国就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

肖传国是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曾师从医学泰斗裘法祖。1988年,肖传国首次提出“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即“肖氏反射弧”)的概念。

1994年,他在学术杂志《截瘫》发表文章,称其在实验老鼠身上建立了一个皮肤-中枢神经-膀胱反射弧。

一年之后,身在美国的肖传国被武汉协和医院聘任为该院泌尿外科主任。之后,通过平顶山矿务局,他在平顶山若干名截瘫矿工身上开始了临床试验。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肖传国称,之所以没有首先在美国做人体试验,是因为在美国申请基金非常慢,最快也要等一年半到两年,而且美国对做临床研究审批很严。

1999年和2004年,卫生部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对“肖氏反射弧”科学技术进行成果鉴定,分别鉴定为“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并建议推广应用。

而随着肖传国和他“发明”的反射弧手术风生水起,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2005年,肖传国申请中科院院士,成功通过初审后,一直以“打假”闻名的方舟子对他“开刀”。2005年9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方舟子称肖传国的所谓“国际公认”的理论是自吹自擂。当年,肖传国参加中科院院士补录并失败。

在此之后,在和方舟子有关的新语丝网站上,出现了多达数百篇文章,均对肖传国和他的手术疗法提出各类质疑。肖传国认为,是方舟子的“污蔑”使他落选院士,遂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方舟子告上了法院。当时,武汉市江汉区法院判决肖传国胜诉。

对于“肖氏手术”在美国开展的临床试验,也受到方舟子及支持者的质疑。该试验于2006年12月在美国Beaumont医院开始,有9名患者参与。

按肖传国的说法,成功率比国内还高,将近90%(国内是80%-85%)。一篇关于此次试验的论文也提到,9个病人全部表现出膀胱反射弧的收缩能力和膀胱的排空能力。

但是在9例手术接受一年随访后,美国《泌尿学杂志》2010年8月号上发表的试验结果概括为:术后1年,无一例患者能自主排尿。其中7例(78%)患者被认为建立了“反射弧”。大多数患者称肠道功能有改善。术后一个月,89%的患者(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肌肉群无力,1例患儿出现持久性足下垂。

这项临床试验的医院泌科主任PETERS在接受美国媒体St.Peersburg时报采访时说,手术的结果是“复杂的”,虽然事先考虑到难度,但仍然“令人失望”。他无法回答手术带来的风险与收获哪个更大。

在方舟子等人“打假”的同时,互联网上,针对“肖氏反射弧”手术的讨论和争议从未停止。一些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病情日益加重、甚至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欺骗和蒙蔽的情况被媒体披露。

2007年11月在郑州神源医院接受了“肖氏反射弧”手术的靳冰岩对界面新闻表示,在手术的患者中,没有一例是有效的,与当初院方宣传的(85%成功率)也相差甚远,术后尿失禁的情况根本没有改善,反而右脚行走抬起不便,感到沉重。

“据我了解,该手术未经当时卫生部的批准应用于临床,而且该手术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仅仅是试验性的,与肖传国在国内宣传的更是严重不符。”靳冰岩说。

此外,部分患者的收费清单显示,神源医院在对这些患者实施“肖氏反射弧”手术时,同时做了“神经栓系松解术”,但患者表示并不完全知情。

随着方舟子的持续发难,以及媒体报道中多次质疑,肖传国的“火气”逐渐被点燃。

据公开信息,2010年8月,肖传国的远房亲戚戴建湘找人用锤子袭击了方舟子,肖因牵涉此事件被捕。央视还以“肖传国被打假后,花十万元雇凶杀人”为题进行了相关报道。2010年10月10日,肖传国被法院判处拘役5个半月。

在4日的采访中,肖传国拒绝对界面新闻谈论方舟子“打假”的相关话题,他表示自己不屑和这类人一般见识,他还称方舟子是条“疯狗”。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肖氏手术”一系列的风波当时也引起了卫生部门的关注。

2010年11月9日,当时的卫生部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就“肖氏反射弧”手术作出回应称,目前,该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强调说,“肖氏手术不应该上临床。”

按照这一说法,“肖氏反射弧”应该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

2009年3月2日颁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属于第三类的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

不过,当时的卫生部医政司官员马旭东曾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仅对部分专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施了准入管理,尚未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综合管理的专门制度。

对此,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骨科和神经外科医生均对肖传国的反射弧手术表达了模棱两可的态度,也有专家认为该手术可能部分有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楠则强调,在讨论“肖氏手术”时不应该忽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任何临床研究都要符合伦理学,符合科学道德。

他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对于一些新技术和方法的确不应该排斥,但临床研究必须在医患双方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征得患方的同意,必须要让患者充分了解和理解风险,并且在患者完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有一些技术和医疗方法在实施之前一定要充分评估其影响,马虎不得。”张楠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肖氏手术”在美国受质疑 肖传国:那个美国“徒弟”无能

曾经深陷争议的肖传国发明的“肖氏手术”受到美国学者质疑,对此,他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回应说,这只是那个美国“徒弟”无能而已,我有把握纠正他的错误。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两天,曾经深陷争议的肖传国和他发明的“肖氏手术”又一次回到了公众视线中。

5月3日,美国学术期刊《神经外科杂志:儿科学》(JNS)发表了一篇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Johns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用完整的试验结果对此前在中国饱受争议的“肖氏手术”的有效性提出了怀疑。

这篇论文在国内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肖传国有多年“江湖恩怨”的方舟子对此发声称:“这是最新的也是最严格(首次使用对照)的一项研究结果,称得上是肖氏手术的最后一颗棺材钉。”

而肖传国在回应有关该论文的实验结果时,显得有些“委屈”。他在5月4日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那么多的成功案例,包括此前在美国圣彼得斯医院的成功结果外界从不关心,现在有一家失败怎么就立即感兴趣了呢”。

何谓“肖氏手术”?

按照医学专业人士解释,人体的泌尿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调节过程,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内的逼尿肌接受冲动后收缩,进而排尿。

不过,对于脊柱裂患者来说,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脊柱裂患者的脊髓下半部往往与非弹性结构粘连,导致脊髓在椎管内的运动受阻,引起疼痛、肌肉无力、足部和脊柱变形,膀胱和肠道失禁。

“肖氏手术”也被称为是“反射弧手术”,具体操作是把患者的一根支配下肢的体神经切断,将其与控制膀胱的内脏神经相连,形成新的排尿反射弧。

和此前的研究与跟进不同,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本次研究是对肖氏手术的第一次双盲对照实验(注:在试验过程中,测验者与被测验者都不知道被测者所属的组别,分析者在分析资料时,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资料属于哪一组)。

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的图伊特博士和他的同事选择了20名脊柱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半的人接受常规的神经松解手术,另一半的人在接受神经松解手术同时,进行“肖氏手术”,而患者、家属和研究人员均不清楚手术的具体细节。

根据图伊特博士的论文,在接受手术前,所有的患者都不能自主控制膀胱排尿,所有人都存在小便失禁问题。但是,在长达三年的随访中,研究团队发现,两个小组的20名患者中,没有一个可以在尿动力测试中达到正常的水平。

来自美国的研究者认为,这一测试结果引起了对“肖氏手术”有效性的怀疑。研究者认为,需要对这一手术方法的科学基础进行重新评估,在给人类进行这种手术之前,需要在动物实验中得到充足的证据。

对于这样一个失败的结果显然是肖传国不愿意看到的,按照财新网的报道,肖传国最初也曾监督了图伊特进行的前7例手术。在分析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的试验失败原因时,肖传国认为,此前已要求美国方面不要用神经阻滞剂,但他们还是使用了,这也对手术结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肖氏手术’通过嫁接神经建立了一条新的反射弧,如果使用神经阻滞剂的话,新的反射弧就没有意义了”,肖传国说。

暨南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马常青用颇为肯定的语气对界面新闻说:“我想五年内,最多十年内,他(肖传国)就会获得诺贝尔奖”。马常青一直是肖传国的坚定支持者,在新浪微博上时常可以看到他对于肖传国本人和深圳肖传国医院医术的肯定。

对于美国的此次试验研究,马常青认为,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肖氏手术试验的失败源于其方法失当。

他对界面新闻进一步解释称,进行了“肖氏手术”以后,神经每天都要生长,通过一个体神经去替代内脏神经,每天生长的速度大约在一毫米左右,小孩子可能快一些,当神经生长到了能够支配膀胱的括约肌了,再进行尿动力的检测,看膀胱的肌肉怎么样,这是一个标准流程。

“这次试验是在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给病人导尿的,那样的话,膀胱就很难恢复正常的功能,导尿管还在里面呢。”马常青说。

在被问及这次试验是否会对其之后的工作产生影响时,肖传国说:“怎么会有影响呢,这只是那个美国 ‘徒弟’无能而已,我有把握纠正他的错误,让那些做了‘肖氏手术’的孩子大部分很快恢复自主排尿。”

但业界注意到,这里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肖氏手术”依靠的是神经重新连接,但是美国贝勒医学院神经外科系的Andrew Jea发表在《神经外科杂志》上的文章却发现,试验者在接受“肖氏手术”时出现了体神经未能接活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Andrew Jea和图伊特博士的论文均提到术后并发症问题。Andrew Jea明确指出,手术涉及牺牲有功能的腹部神经根并进而丧失运动功能。

一位目前在澳洲从事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肖氏手术”在国外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负面的,而且对身体本身有害。这种试验本身需要基础医学研究证实有效和可行,才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最根本的原因是神经并未接活,”她说,“因为神经不像皮肤,把两端缝合就可以,那样只会长出一个疤,而不是长出’功能’。”

多年以来,自称“肖氏手术”发明者的肖传国就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

肖传国是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曾师从医学泰斗裘法祖。1988年,肖传国首次提出“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即“肖氏反射弧”)的概念。

1994年,他在学术杂志《截瘫》发表文章,称其在实验老鼠身上建立了一个皮肤-中枢神经-膀胱反射弧。

一年之后,身在美国的肖传国被武汉协和医院聘任为该院泌尿外科主任。之后,通过平顶山矿务局,他在平顶山若干名截瘫矿工身上开始了临床试验。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肖传国称,之所以没有首先在美国做人体试验,是因为在美国申请基金非常慢,最快也要等一年半到两年,而且美国对做临床研究审批很严。

1999年和2004年,卫生部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对“肖氏反射弧”科学技术进行成果鉴定,分别鉴定为“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并建议推广应用。

而随着肖传国和他“发明”的反射弧手术风生水起,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2005年,肖传国申请中科院院士,成功通过初审后,一直以“打假”闻名的方舟子对他“开刀”。2005年9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方舟子称肖传国的所谓“国际公认”的理论是自吹自擂。当年,肖传国参加中科院院士补录并失败。

在此之后,在和方舟子有关的新语丝网站上,出现了多达数百篇文章,均对肖传国和他的手术疗法提出各类质疑。肖传国认为,是方舟子的“污蔑”使他落选院士,遂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方舟子告上了法院。当时,武汉市江汉区法院判决肖传国胜诉。

对于“肖氏手术”在美国开展的临床试验,也受到方舟子及支持者的质疑。该试验于2006年12月在美国Beaumont医院开始,有9名患者参与。

按肖传国的说法,成功率比国内还高,将近90%(国内是80%-85%)。一篇关于此次试验的论文也提到,9个病人全部表现出膀胱反射弧的收缩能力和膀胱的排空能力。

但是在9例手术接受一年随访后,美国《泌尿学杂志》2010年8月号上发表的试验结果概括为:术后1年,无一例患者能自主排尿。其中7例(78%)患者被认为建立了“反射弧”。大多数患者称肠道功能有改善。术后一个月,89%的患者(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肌肉群无力,1例患儿出现持久性足下垂。

这项临床试验的医院泌科主任PETERS在接受美国媒体St.Peersburg时报采访时说,手术的结果是“复杂的”,虽然事先考虑到难度,但仍然“令人失望”。他无法回答手术带来的风险与收获哪个更大。

在方舟子等人“打假”的同时,互联网上,针对“肖氏反射弧”手术的讨论和争议从未停止。一些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病情日益加重、甚至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欺骗和蒙蔽的情况被媒体披露。

2007年11月在郑州神源医院接受了“肖氏反射弧”手术的靳冰岩对界面新闻表示,在手术的患者中,没有一例是有效的,与当初院方宣传的(85%成功率)也相差甚远,术后尿失禁的情况根本没有改善,反而右脚行走抬起不便,感到沉重。

“据我了解,该手术未经当时卫生部的批准应用于临床,而且该手术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仅仅是试验性的,与肖传国在国内宣传的更是严重不符。”靳冰岩说。

此外,部分患者的收费清单显示,神源医院在对这些患者实施“肖氏反射弧”手术时,同时做了“神经栓系松解术”,但患者表示并不完全知情。

随着方舟子的持续发难,以及媒体报道中多次质疑,肖传国的“火气”逐渐被点燃。

据公开信息,2010年8月,肖传国的远房亲戚戴建湘找人用锤子袭击了方舟子,肖因牵涉此事件被捕。央视还以“肖传国被打假后,花十万元雇凶杀人”为题进行了相关报道。2010年10月10日,肖传国被法院判处拘役5个半月。

在4日的采访中,肖传国拒绝对界面新闻谈论方舟子“打假”的相关话题,他表示自己不屑和这类人一般见识,他还称方舟子是条“疯狗”。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肖氏手术”一系列的风波当时也引起了卫生部门的关注。

2010年11月9日,当时的卫生部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就“肖氏反射弧”手术作出回应称,目前,该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强调说,“肖氏手术不应该上临床。”

按照这一说法,“肖氏反射弧”应该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

2009年3月2日颁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属于第三类的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

不过,当时的卫生部医政司官员马旭东曾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仅对部分专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施了准入管理,尚未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综合管理的专门制度。

对此,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骨科和神经外科医生均对肖传国的反射弧手术表达了模棱两可的态度,也有专家认为该手术可能部分有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楠则强调,在讨论“肖氏手术”时不应该忽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任何临床研究都要符合伦理学,符合科学道德。

他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对于一些新技术和方法的确不应该排斥,但临床研究必须在医患双方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征得患方的同意,必须要让患者充分了解和理解风险,并且在患者完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有一些技术和医疗方法在实施之前一定要充分评估其影响,马虎不得。”张楠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