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争议“避税天堂”:恶魔还是天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争议“避税天堂”:恶魔还是天使?

全球财富中约有8%——7.6万亿美元——被存放在“避税天堂”,其中80%涉嫌逃税。

图片来源:Youtube

世界各国政府及官僚,如今正面临着打压“避税天堂”的迫切压力。然而,围绕“避税天堂”扮演的角色,经济学家陷入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英国《卫报》8日称,在伦敦即将举行反避税、反洗钱全球大会前夕,包括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在内的超过300名经济学家联名签署发起了一项敦促全球领导人让避税天堂透明化的行动,理由是避税天堂削弱了全球经济并加剧了贫富不均问题。

“避税天堂”一般用来指那些不征收遗产税、收入税等特定税种,或税率较低的司法所在地。百慕大、安提瓜岛、摩纳哥、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甚至香港等地经常被冠以“避税天堂”之称。

近年来,“避税天堂”因其神秘性及涉及大量资金和全球要员而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助理教授Gabriel Zucman 预计,全球金融财富中约有8%——7.6万亿美元——被存放在“避税天堂”,其中80%涉嫌逃税。按地域看,境外资金占金融财富比重较大的是拉美(大于20%)、非洲(大于30%)和俄罗斯(50%)等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ames S Henry受Tax Justice Network委托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来自俄罗斯、中国及其它新兴经济体的超过12万亿美元资金正躺在神秘的离岸金融世界里。

在近日签署的联名信中,这些向英国首相卡梅伦及其他领导人施压的经济学家称,“允许资产藏在壳公司、或者鼓励将利润登记在不在该地经营的公司下面”,这些做法“正在扭曲全球经济的工作原理”。

他们敦促各国政府达成新的全球规则,要求公司公开披露在各个国家经营的业务,以及所有应纳税活动等信息。

“避税天堂”频遭指责的另一个理由是,其恶化了贫富差距。Zucman指出,避税之举拉大了本已巨大的全球贫富鸿沟。将大量资金藏匿海外,富人更容易继续富裕下去,而这些被逃避的税收本应用来帮助穷人。在藏匿资金的富人得以避税的同时,其他人的纳税成本被变相提高了。

负责协调这次联名签署活动的Oxfam估计,非洲每年因此损失的税收约为140亿美元——这笔钱用于医疗足以拯救400万儿童,用于教育足以让每个非洲儿童进入学校。

“若我们真要严肃对待不平等攀升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大大限制这些避税方式,”他在接受VOX采访时说。

此次联名签署的经济学家除皮凯蒂外,还有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ngus Deaton,剑桥大学教授Ha-Joon Chang、杜兰大学拉美经济教授Nora Lustig、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effrey Sachs以及前IMF首席经济学家Olivier Blanchard等。

本身也卷入避税风波的卡梅伦预计将于本周主持上述国际峰会。预计约有50多个国家及国际机构将参与此次已经延宕一年之久的峰会,但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已对此表示了抵制。

今年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已经就共享信息、防范避税制定了新规,加大了跨国企业通过“避税天堂”避税的难度。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经济学家扛起了针锋相对的大旗。这些人认为不能将“避税天堂”跟避税划上等号,他们甚至表示其多元化角色可以促进国际竞争,最终推动全球经济福祉。

来自右翼卡托研究所、专注税收政策的资深研究员Daniel Mitchell是“避税天堂”的坚定支持者。他曾因为“避税天堂”辩护而面临被投入墨西哥监狱的威胁。

他认为“‘避税天堂’不应该被迫执行其它国家繁重的税收法律”。他还将OECD采取的联合打击避税的行动形容为“魔鬼的产物(the devil’s spawn)”,是向成立财政版“世界贸易组织”迈出的一步,并讽刺称,作为破坏国际税收竞争(tax competition)最积极的一个组织,OECD的官僚们领着的是不用纳税的工资。

他和其他捍卫避税的自由主义者认为,许多被指避税的离岸交易符合税收中性(tax neutrality)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政府征税之后,除了使人们因纳税而承受税款负担外,最好不再承受其它不必要的负担。

“这并非避税,而是逃避额外的、无理由的税收成本,”百慕大律所Conyers Dill & Pearman的John Collis这样表示。

与“避税天堂”扭曲经济的看法不同,他们认为这些“监管完备”的体系扮演了多重“有价值”的角色。香港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政策研究会执行董事杜戴维(David Dodwell)曾在《南华早报》上撰文称,“难道就因为香港为企业提供了相比法国、意大利或印度或其他地方更低、更简单的税制安排,它就应该被污名化吗?”

瑞士自由主义研究所Liberales Institut 的Pierre Bessard从更宏观的角度为“避税天堂”做了辩护。他在2011年出版的一篇工作论文中指出,“避税天堂”促进了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进而带动了储蓄,而储蓄的增加带来了更多投资、更多就业和更多经济福祉。

尽管就是否应该打压“避税天堂”意见相左,这两股势力最终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个“祸首”:政府及其官僚。

参与联署签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effrey Sachs认为,“避税天堂”的出现说明政府管理出现了问题。在接受BBC采访时他曾表示,“避税天堂并不是自己出现的……它们是主要政府,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在与转移资金的重要金融、会计、法律机构合作下有意选择的产物。”

一同联署签名的经济学家也承认,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很多有权势的既得利益阶层受益于现状”。

Pierre Bessard则指出,“避税天堂”是政府专断(government arbitrariness)的产物。“通过阻止税收竞争,OECD、欧盟和其它政府希望剥夺全球市民为自己或为自己的经济活动,选择他们认为最佳的税收环境的权利,”他写道,“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在声称打击私有卡特尔的同时,试图形成国际公共卡特尔”。

对此,《经济学人》曾刊文指出,“让富人掏钱是令人钦佩的抱负,然而(对避税)的攻击既不现实也遭到了误导。也许这是个好的民粹主义政治,但想要让国家运转得更好,领导人应把注意力放在清理好后院、改革自己的税收体系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争议“避税天堂”:恶魔还是天使?

全球财富中约有8%——7.6万亿美元——被存放在“避税天堂”,其中80%涉嫌逃税。

图片来源:Youtube

世界各国政府及官僚,如今正面临着打压“避税天堂”的迫切压力。然而,围绕“避税天堂”扮演的角色,经济学家陷入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英国《卫报》8日称,在伦敦即将举行反避税、反洗钱全球大会前夕,包括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在内的超过300名经济学家联名签署发起了一项敦促全球领导人让避税天堂透明化的行动,理由是避税天堂削弱了全球经济并加剧了贫富不均问题。

“避税天堂”一般用来指那些不征收遗产税、收入税等特定税种,或税率较低的司法所在地。百慕大、安提瓜岛、摩纳哥、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甚至香港等地经常被冠以“避税天堂”之称。

近年来,“避税天堂”因其神秘性及涉及大量资金和全球要员而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助理教授Gabriel Zucman 预计,全球金融财富中约有8%——7.6万亿美元——被存放在“避税天堂”,其中80%涉嫌逃税。按地域看,境外资金占金融财富比重较大的是拉美(大于20%)、非洲(大于30%)和俄罗斯(50%)等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ames S Henry受Tax Justice Network委托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来自俄罗斯、中国及其它新兴经济体的超过12万亿美元资金正躺在神秘的离岸金融世界里。

在近日签署的联名信中,这些向英国首相卡梅伦及其他领导人施压的经济学家称,“允许资产藏在壳公司、或者鼓励将利润登记在不在该地经营的公司下面”,这些做法“正在扭曲全球经济的工作原理”。

他们敦促各国政府达成新的全球规则,要求公司公开披露在各个国家经营的业务,以及所有应纳税活动等信息。

“避税天堂”频遭指责的另一个理由是,其恶化了贫富差距。Zucman指出,避税之举拉大了本已巨大的全球贫富鸿沟。将大量资金藏匿海外,富人更容易继续富裕下去,而这些被逃避的税收本应用来帮助穷人。在藏匿资金的富人得以避税的同时,其他人的纳税成本被变相提高了。

负责协调这次联名签署活动的Oxfam估计,非洲每年因此损失的税收约为140亿美元——这笔钱用于医疗足以拯救400万儿童,用于教育足以让每个非洲儿童进入学校。

“若我们真要严肃对待不平等攀升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大大限制这些避税方式,”他在接受VOX采访时说。

此次联名签署的经济学家除皮凯蒂外,还有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ngus Deaton,剑桥大学教授Ha-Joon Chang、杜兰大学拉美经济教授Nora Lustig、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effrey Sachs以及前IMF首席经济学家Olivier Blanchard等。

本身也卷入避税风波的卡梅伦预计将于本周主持上述国际峰会。预计约有50多个国家及国际机构将参与此次已经延宕一年之久的峰会,但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已对此表示了抵制。

今年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已经就共享信息、防范避税制定了新规,加大了跨国企业通过“避税天堂”避税的难度。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经济学家扛起了针锋相对的大旗。这些人认为不能将“避税天堂”跟避税划上等号,他们甚至表示其多元化角色可以促进国际竞争,最终推动全球经济福祉。

来自右翼卡托研究所、专注税收政策的资深研究员Daniel Mitchell是“避税天堂”的坚定支持者。他曾因为“避税天堂”辩护而面临被投入墨西哥监狱的威胁。

他认为“‘避税天堂’不应该被迫执行其它国家繁重的税收法律”。他还将OECD采取的联合打击避税的行动形容为“魔鬼的产物(the devil’s spawn)”,是向成立财政版“世界贸易组织”迈出的一步,并讽刺称,作为破坏国际税收竞争(tax competition)最积极的一个组织,OECD的官僚们领着的是不用纳税的工资。

他和其他捍卫避税的自由主义者认为,许多被指避税的离岸交易符合税收中性(tax neutrality)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政府征税之后,除了使人们因纳税而承受税款负担外,最好不再承受其它不必要的负担。

“这并非避税,而是逃避额外的、无理由的税收成本,”百慕大律所Conyers Dill & Pearman的John Collis这样表示。

与“避税天堂”扭曲经济的看法不同,他们认为这些“监管完备”的体系扮演了多重“有价值”的角色。香港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政策研究会执行董事杜戴维(David Dodwell)曾在《南华早报》上撰文称,“难道就因为香港为企业提供了相比法国、意大利或印度或其他地方更低、更简单的税制安排,它就应该被污名化吗?”

瑞士自由主义研究所Liberales Institut 的Pierre Bessard从更宏观的角度为“避税天堂”做了辩护。他在2011年出版的一篇工作论文中指出,“避税天堂”促进了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进而带动了储蓄,而储蓄的增加带来了更多投资、更多就业和更多经济福祉。

尽管就是否应该打压“避税天堂”意见相左,这两股势力最终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个“祸首”:政府及其官僚。

参与联署签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effrey Sachs认为,“避税天堂”的出现说明政府管理出现了问题。在接受BBC采访时他曾表示,“避税天堂并不是自己出现的……它们是主要政府,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在与转移资金的重要金融、会计、法律机构合作下有意选择的产物。”

一同联署签名的经济学家也承认,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很多有权势的既得利益阶层受益于现状”。

Pierre Bessard则指出,“避税天堂”是政府专断(government arbitrariness)的产物。“通过阻止税收竞争,OECD、欧盟和其它政府希望剥夺全球市民为自己或为自己的经济活动,选择他们认为最佳的税收环境的权利,”他写道,“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在声称打击私有卡特尔的同时,试图形成国际公共卡特尔”。

对此,《经济学人》曾刊文指出,“让富人掏钱是令人钦佩的抱负,然而(对避税)的攻击既不现实也遭到了误导。也许这是个好的民粹主义政治,但想要让国家运转得更好,领导人应把注意力放在清理好后院、改革自己的税收体系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