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港合作谁更依赖谁?前港府高官:两者关系已经倒转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港合作谁更依赖谁?前港府高官:两者关系已经倒转了

回归之前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香港,18年之后倒过来了,现在香港的发展离不开深圳,也离不开中国内地,现在香港应重新认识新的深圳。

深港交界处 图片来源:网络

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一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一个是作为内地和海外“超级联系人”的特别行政区。两地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突飞猛进,如何互利共赢,深化合作,成为两地发展的热门话题。

港区人大代表,前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李少光5月13日在深圳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回归之前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香港,18年之后倒过来了,现在香港的发展离不开深圳,也离不开中国内地,现在香港应重新认识新的深圳。

5月13日,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举办了今年深港合作圆桌第一次会议会议。31位来自深港两地不同领域的专家作为会议的固定成员,有来自政府的官员,有来自学界的专家,还有活跃于两地的社会人士。专家们围绕深港合作共同发展的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看点颇多。

李少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发展一日千里,香港都看到邻居因为毗邻香港的各种优势,发展速度非常快,深圳从以前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的大都会。他表示,香港现在起居饮食等方面都跟内地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后,香港当时有很多的优势,市场跟国际接轨,香港成为改革开放特别是深圳特区非常重要的一个伙伴。

“有些人认为香港不行了 但不是这样的”

尽管深圳发展迅速,但香港的独特优势仍然令一河之隔的深圳看在眼里。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的理事长张思平指出,香港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当中背靠祖国大陆,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的枢纽,为国家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思平认为,香港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些人觉得香港不行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对于香港的特殊性,张思平指出,香港仍然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也是全球影响力、竞争力最大的城市之一,研究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香港仍然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香港的城市规划、规律、教育、卫生、公共服务、法治还是管理很好的一个城市,特别是国家“一路一带”要构建开放型的新兴的体制,香港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深圳的发展也得益于香港,张思平表示,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2000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当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政策,也是香港的辐射、香港的带动所取得的成绩。

对此,港区人大代表李少光也认为,深圳借助毗邻香港的先天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引进了先进技术,积累了管理经验和市场的讯息,深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圳从2001年生产总值不及香港的18%,到2010年占香港生产总值的62%,再到去年2015年占香港生产总值的92%,从总量上深圳正在追上香港。从人均GDP的水平来看,也和香港缩小了差距,除了经济总量明显提高之外,深圳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深圳已经在金融和高科技领域领先全国,并已经做到了跟港澳地区相比各有优势。

香港经济转型 深港合作方式产生改变

张思平指出,过去深港合作的方式是“前店后厂”(香港开店,内地生产),80年代以后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搬到深圳来了,使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提升到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提升了空间。深圳承接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他不断地升级、不断地改造、不断地创新,现在深圳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最重要的创新城市,深圳的发展也为香港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也认为,深港传统的合作模式上已经从前店后厂变成了一个水平分工的横向分工各有优势产业的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对两地政府在合作模式上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新的合作模式其实对政府、民间智库提出了更多的一些要求。

方舟认为,未来在几个行业深港能够合作,能够建立世界级的产业群,包括金融,包括高科技,包括高端的物流和航运服务,包括国际专业服务。

目前的香港和深圳都在经济转型、经济升级,也存在着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张思平表示,香港有历史的机遇,也有现实的挑战,深圳的产业要不要升级,深圳的供给侧改革怎么搞,深圳在全国的国企改革当中什么地位,深圳的政府的转型、公共的服务,很多的问题都需要破解。

因此,张思平认为,深港要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更加开阔的胸怀,携手共同合作,深港的合作是相互的需要。并不光深圳需要,香港也需要,有共同的需要,而且是共赢的局面。

对于深港合作的方式,张思平坦承,过去在深港合作问题上视野比较窄,理解也不够深刻,过去我们总是讲香港跟深圳合作是一个规模的扩大,是一个数量的增加。深港合作不一样,比如金融合作,金融合作实际上不仅仅是香港几个银行在这里办办事处,深圳跟香港金融合作实际上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内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合作,这个合作利用了国内外的金融资源、国内外的金融市场,融合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

作为港方代表的李少光则认为,香港在“一国两制”大环境下,在国际化程度、法制建设完善化、市场经济操作的能力、专业领域和知识程度、成熟管理的水平,还有对人才的吸引力,都有独特的优势。香港经济通过和深圳、和广东其他城市的紧密互动合作,连通中国内地的市场,从而促进和巩固了香港在金融商贸服务、贸易物流、航运和资讯领域中心的地位。

深港发展愿景:重新认识彼此的优势

张思平认为,将来随着两地的合作、进一步地融合,深圳和香港有可能成为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也有可能两地合作成为走向全球的中国资本输出的金融中心、高科技中心,前景无量。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毛振华指出,更加要重新认识的是在深圳发展中的香港因素,深圳未来的发展里面香港起什么样的作用,深圳未来的发展里面,彼此之间能够带来什么,这是要认真来研究的。

展望深港合作,毛振华认为,在深圳未来的发展中要打造深圳的金融中心,要打造深圳的科技创新之城,香港现在已经有了客观的优势和增长的潜力,我们要重新挖掘。“重新认识香港、挖掘香港的优势,进一步融合香港的优势,是深圳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深圳未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毛振华用“握手到拥抱”来形容深港合作,他表示,最重要要形成新香港和新深圳,因为深圳是非常进取的,香港是全世界基础设施投资最大的地区,但是今天香港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到了一个新的节点,而深圳也是旧基础设施也是到了一个饱和的状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港合作谁更依赖谁?前港府高官:两者关系已经倒转了

回归之前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香港,18年之后倒过来了,现在香港的发展离不开深圳,也离不开中国内地,现在香港应重新认识新的深圳。

深港交界处 图片来源:网络

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一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一个是作为内地和海外“超级联系人”的特别行政区。两地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突飞猛进,如何互利共赢,深化合作,成为两地发展的热门话题。

港区人大代表,前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李少光5月13日在深圳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回归之前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香港,18年之后倒过来了,现在香港的发展离不开深圳,也离不开中国内地,现在香港应重新认识新的深圳。

5月13日,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举办了今年深港合作圆桌第一次会议会议。31位来自深港两地不同领域的专家作为会议的固定成员,有来自政府的官员,有来自学界的专家,还有活跃于两地的社会人士。专家们围绕深港合作共同发展的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看点颇多。

李少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发展一日千里,香港都看到邻居因为毗邻香港的各种优势,发展速度非常快,深圳从以前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的大都会。他表示,香港现在起居饮食等方面都跟内地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后,香港当时有很多的优势,市场跟国际接轨,香港成为改革开放特别是深圳特区非常重要的一个伙伴。

“有些人认为香港不行了 但不是这样的”

尽管深圳发展迅速,但香港的独特优势仍然令一河之隔的深圳看在眼里。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的理事长张思平指出,香港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当中背靠祖国大陆,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的枢纽,为国家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思平认为,香港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些人觉得香港不行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对于香港的特殊性,张思平指出,香港仍然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也是全球影响力、竞争力最大的城市之一,研究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香港仍然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香港的城市规划、规律、教育、卫生、公共服务、法治还是管理很好的一个城市,特别是国家“一路一带”要构建开放型的新兴的体制,香港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深圳的发展也得益于香港,张思平表示,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2000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当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政策,也是香港的辐射、香港的带动所取得的成绩。

对此,港区人大代表李少光也认为,深圳借助毗邻香港的先天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引进了先进技术,积累了管理经验和市场的讯息,深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圳从2001年生产总值不及香港的18%,到2010年占香港生产总值的62%,再到去年2015年占香港生产总值的92%,从总量上深圳正在追上香港。从人均GDP的水平来看,也和香港缩小了差距,除了经济总量明显提高之外,深圳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深圳已经在金融和高科技领域领先全国,并已经做到了跟港澳地区相比各有优势。

香港经济转型 深港合作方式产生改变

张思平指出,过去深港合作的方式是“前店后厂”(香港开店,内地生产),80年代以后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搬到深圳来了,使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提升到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提升了空间。深圳承接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他不断地升级、不断地改造、不断地创新,现在深圳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最重要的创新城市,深圳的发展也为香港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也认为,深港传统的合作模式上已经从前店后厂变成了一个水平分工的横向分工各有优势产业的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对两地政府在合作模式上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新的合作模式其实对政府、民间智库提出了更多的一些要求。

方舟认为,未来在几个行业深港能够合作,能够建立世界级的产业群,包括金融,包括高科技,包括高端的物流和航运服务,包括国际专业服务。

目前的香港和深圳都在经济转型、经济升级,也存在着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张思平表示,香港有历史的机遇,也有现实的挑战,深圳的产业要不要升级,深圳的供给侧改革怎么搞,深圳在全国的国企改革当中什么地位,深圳的政府的转型、公共的服务,很多的问题都需要破解。

因此,张思平认为,深港要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更加开阔的胸怀,携手共同合作,深港的合作是相互的需要。并不光深圳需要,香港也需要,有共同的需要,而且是共赢的局面。

对于深港合作的方式,张思平坦承,过去在深港合作问题上视野比较窄,理解也不够深刻,过去我们总是讲香港跟深圳合作是一个规模的扩大,是一个数量的增加。深港合作不一样,比如金融合作,金融合作实际上不仅仅是香港几个银行在这里办办事处,深圳跟香港金融合作实际上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内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合作,这个合作利用了国内外的金融资源、国内外的金融市场,融合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

作为港方代表的李少光则认为,香港在“一国两制”大环境下,在国际化程度、法制建设完善化、市场经济操作的能力、专业领域和知识程度、成熟管理的水平,还有对人才的吸引力,都有独特的优势。香港经济通过和深圳、和广东其他城市的紧密互动合作,连通中国内地的市场,从而促进和巩固了香港在金融商贸服务、贸易物流、航运和资讯领域中心的地位。

深港发展愿景:重新认识彼此的优势

张思平认为,将来随着两地的合作、进一步地融合,深圳和香港有可能成为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也有可能两地合作成为走向全球的中国资本输出的金融中心、高科技中心,前景无量。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毛振华指出,更加要重新认识的是在深圳发展中的香港因素,深圳未来的发展里面香港起什么样的作用,深圳未来的发展里面,彼此之间能够带来什么,这是要认真来研究的。

展望深港合作,毛振华认为,在深圳未来的发展中要打造深圳的金融中心,要打造深圳的科技创新之城,香港现在已经有了客观的优势和增长的潜力,我们要重新挖掘。“重新认识香港、挖掘香港的优势,进一步融合香港的优势,是深圳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深圳未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毛振华用“握手到拥抱”来形容深港合作,他表示,最重要要形成新香港和新深圳,因为深圳是非常进取的,香港是全世界基础设施投资最大的地区,但是今天香港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到了一个新的节点,而深圳也是旧基础设施也是到了一个饱和的状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