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迪士尼一口气“炸”出4部票房超7亿美元电影 它在中国做对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迪士尼一口气“炸”出4部票房超7亿美元电影 它在中国做对了什么?

如果让我大胆预测一下,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好莱坞公司学习迪士尼,把大片放在这个档期,好实现更多“中美同步上映”。

作者:俞斯译

迪士尼刚刚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尽管电视和乐园业务没有达到预期,但大部分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仍然看好这家公司,因为它在电影市场上越来越显得不可阻挡。

《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美国队长3》加上没有被引进国内的《死侍》,短短一个季度,迪士尼一口气“炸”出了四部全球票房超7亿美元的电影,整个影视娱乐部门的收入也因此上涨了22%。

中国市场上的出色表现是这些电影全球票房走高的重要原因。截止目前,今年内地票房前8名的电影中,有4部来自迪士尼(除了前面三部还有《星球大战7》),而且这四部电影同时包揽了进口片的前4名,票房最低的《美国队长3》也超过了8亿元。

即便是像《星球大战7》这样文化背景极强,在中国几乎没有过任何粉丝培育的影片,迪士尼也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把它做过了8亿。这一批迪士尼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并不是巧合,我们可以通过寻找蛛丝马迹,发现这家好莱坞公司已经慢慢找到了这个市场的“门道”。

最重要的是争取同步上映

好莱坞电影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国产片,而是政策产生的盗版。

因为官方要保护国内电影工业发展,一些暑期和年底在北美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往往会被移出这些热门档期,推迟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在内地上映。

这中间的“窗口期”就给了盗版空间,比如皮克斯去年暑期的《头脑特攻队》就被挪到了十一档,在此期间这部影片在各大盗版网站上被下载了几十万次,最终它成了迪士尼这几年在内地市场票房表现最差的一部。

所以怎么才能做到同步上映呢?首先是与主管机构搞好关系。不要误会,这里所指的搞好关系并不意味着里面一定存在“灰色关系”,也有可能是增加一些公关和沟通上的技巧。就迪士尼来说,最近一它们的总裁和CEO鲍勃 艾格频繁地往中国跑,出席各种活动就在一定程度上帮上了忙。

尽管从表现上来看,其中许多活动和电影没有直接关系,比如上海迪士尼旗舰店开业,或者乐园开业前的沟通会,但在这些场合,艾格会不停地提到中国市场对迪士尼而言的重要性,迪士尼愿意为中国观众带来更多产品和欢乐,这本身就给政府和主管机关释放出了积极沟通的信号。

有一个没有被证实的传言中,在《星球大战7》档期确定的过程中,艾格亲自去主管机关进行了拜访和沟通。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星战从1月15日改到1月9日(显然是更好了)是否与此有关,但这种姿态仍然显然是起了作用。

迪士尼随后的三部电影--《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美国队长3》,都实现了中美同步上映,这也意味着观众想要第一时间观看这些大片,就不能仅仅是动动鼠标了。

中影也乐于见到这个结果。因为作为发行方,这些电影票房好了,它能分到的钱也就更多。迪士尼这几年产量的提升几乎让它做到每月有大片,而春节后到暑期通常都是电影市场的淡季,用迪士尼这些大片拉一拉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如果让我大胆预测一下,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好莱坞公司学习迪士尼,把大片放在这个档期,好实现更多“中美同步上映”。

搞定大V不光是给钱这么简单

估计大家还都记得2014年10月《银河护卫队》上映时,以翻译美国脱口秀出名的@谷大白话写了一篇“《银河护卫队》的背景知识、字幕勘误以及彩蛋分析”,流传很广。

这篇文章奠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这种合作并不是“诶我电影快上映了,你给我发两条微表写点稿呗”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一种更加长期的(嗯当然也更加隐秘)合作。

如果你搜索一下谷大白话的微博,你会发现过去一年多迪士尼重要的大会--比如迪士尼粉丝大会(D23)、星战大会,都有他的身影。迪士尼以嘉宾的身份邀请他参加,而他则“投桃报李”给微博上进行活动的曝光,比如第一时间发部现场关于未来电影的重要消息,或者进行纪片品抽奖。

因为他本身就是美漫粉丝(比如会跑去参加ComicCon,纽约漫展),所以当这些信息出现在它的信息流里时,并不会有很重的宣传痕迹。有意思的是,迪士尼漫威电影这几年的“贱萌”风,正好与谷大白话本身的微博上的风格相符,使得这种合作更加顺理成章。

这种与大V建立长期合作的方式,显然要更加聪明和有效。一个例子便是,《复联2》上映前传出字幕是由谷大白话翻译后,不少网友表示冲着字幕也要去电影院里看。而当最终版本的字幕没有采用谷大版的消息传出后,又被成了新一轮的吐槽和找错大会,给电影带来了额外的关注和话题。

这种与微博大V合作看上去简单,但要双方都舒服,建立起一种默契并不简单。而更难的部分在于,它需要远在好莱坞的公司高管能意识到这种宣传策略的有效性,从而给予更多合作资源上自由度上的支持。

迪士尼负责全球业务的副总裁就在去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解释过,他说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投放电视广告并不像北美那么有效,反而互联网对于年轻人观影选择有更大的影响力,所以他们需要与那些关键意见领袖(kol)建立更好的联系。

也就是在《银河护卫队》上映前,迪士尼开始了与知乎之间的合作。包括邀请知乎上的大V,还有迪士尼内部的导演、艺术家来解答相关的提问,或者在电影上映前后组织一些线上的“圆桌讨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

这种做法最直接的效果是,你很少能听到市场上关于迪士尼电影大面积的负面评价,当然这也与迪士尼这几年电影整体质量还不错有关。退一步说,即便某一天迪士尼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一款大烂片,这种长期建立的关系下大家也都会手下留情。

当然这只是迪士尼过去几年在“搞定”中国市场方面两个比较成功的尝试,这些尝试值得其它想要在中国取得成功的电影公司借借鉴。最后又会回到鸡和蛋的关系问题,想要在这里获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舍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包括时间和资源。

来源:娱乐资本论

原标题:迪士尼一口气“炸”出4部票房超7亿美金电影,它在中国做对了什么?

最新更新时间:05/16 09:4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迪士尼

4.1k
  • 华特迪士尼将从6月起打击密码共享
  • 迪士尼据悉在与Trian Partners的委托书之争中领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迪士尼一口气“炸”出4部票房超7亿美元电影 它在中国做对了什么?

如果让我大胆预测一下,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好莱坞公司学习迪士尼,把大片放在这个档期,好实现更多“中美同步上映”。

作者:俞斯译

迪士尼刚刚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尽管电视和乐园业务没有达到预期,但大部分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仍然看好这家公司,因为它在电影市场上越来越显得不可阻挡。

《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美国队长3》加上没有被引进国内的《死侍》,短短一个季度,迪士尼一口气“炸”出了四部全球票房超7亿美元的电影,整个影视娱乐部门的收入也因此上涨了22%。

中国市场上的出色表现是这些电影全球票房走高的重要原因。截止目前,今年内地票房前8名的电影中,有4部来自迪士尼(除了前面三部还有《星球大战7》),而且这四部电影同时包揽了进口片的前4名,票房最低的《美国队长3》也超过了8亿元。

即便是像《星球大战7》这样文化背景极强,在中国几乎没有过任何粉丝培育的影片,迪士尼也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把它做过了8亿。这一批迪士尼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并不是巧合,我们可以通过寻找蛛丝马迹,发现这家好莱坞公司已经慢慢找到了这个市场的“门道”。

最重要的是争取同步上映

好莱坞电影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国产片,而是政策产生的盗版。

因为官方要保护国内电影工业发展,一些暑期和年底在北美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往往会被移出这些热门档期,推迟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在内地上映。

这中间的“窗口期”就给了盗版空间,比如皮克斯去年暑期的《头脑特攻队》就被挪到了十一档,在此期间这部影片在各大盗版网站上被下载了几十万次,最终它成了迪士尼这几年在内地市场票房表现最差的一部。

所以怎么才能做到同步上映呢?首先是与主管机构搞好关系。不要误会,这里所指的搞好关系并不意味着里面一定存在“灰色关系”,也有可能是增加一些公关和沟通上的技巧。就迪士尼来说,最近一它们的总裁和CEO鲍勃 艾格频繁地往中国跑,出席各种活动就在一定程度上帮上了忙。

尽管从表现上来看,其中许多活动和电影没有直接关系,比如上海迪士尼旗舰店开业,或者乐园开业前的沟通会,但在这些场合,艾格会不停地提到中国市场对迪士尼而言的重要性,迪士尼愿意为中国观众带来更多产品和欢乐,这本身就给政府和主管机关释放出了积极沟通的信号。

有一个没有被证实的传言中,在《星球大战7》档期确定的过程中,艾格亲自去主管机关进行了拜访和沟通。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星战从1月15日改到1月9日(显然是更好了)是否与此有关,但这种姿态仍然显然是起了作用。

迪士尼随后的三部电影--《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美国队长3》,都实现了中美同步上映,这也意味着观众想要第一时间观看这些大片,就不能仅仅是动动鼠标了。

中影也乐于见到这个结果。因为作为发行方,这些电影票房好了,它能分到的钱也就更多。迪士尼这几年产量的提升几乎让它做到每月有大片,而春节后到暑期通常都是电影市场的淡季,用迪士尼这些大片拉一拉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如果让我大胆预测一下,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好莱坞公司学习迪士尼,把大片放在这个档期,好实现更多“中美同步上映”。

搞定大V不光是给钱这么简单

估计大家还都记得2014年10月《银河护卫队》上映时,以翻译美国脱口秀出名的@谷大白话写了一篇“《银河护卫队》的背景知识、字幕勘误以及彩蛋分析”,流传很广。

这篇文章奠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这种合作并不是“诶我电影快上映了,你给我发两条微表写点稿呗”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一种更加长期的(嗯当然也更加隐秘)合作。

如果你搜索一下谷大白话的微博,你会发现过去一年多迪士尼重要的大会--比如迪士尼粉丝大会(D23)、星战大会,都有他的身影。迪士尼以嘉宾的身份邀请他参加,而他则“投桃报李”给微博上进行活动的曝光,比如第一时间发部现场关于未来电影的重要消息,或者进行纪片品抽奖。

因为他本身就是美漫粉丝(比如会跑去参加ComicCon,纽约漫展),所以当这些信息出现在它的信息流里时,并不会有很重的宣传痕迹。有意思的是,迪士尼漫威电影这几年的“贱萌”风,正好与谷大白话本身的微博上的风格相符,使得这种合作更加顺理成章。

这种与大V建立长期合作的方式,显然要更加聪明和有效。一个例子便是,《复联2》上映前传出字幕是由谷大白话翻译后,不少网友表示冲着字幕也要去电影院里看。而当最终版本的字幕没有采用谷大版的消息传出后,又被成了新一轮的吐槽和找错大会,给电影带来了额外的关注和话题。

这种与微博大V合作看上去简单,但要双方都舒服,建立起一种默契并不简单。而更难的部分在于,它需要远在好莱坞的公司高管能意识到这种宣传策略的有效性,从而给予更多合作资源上自由度上的支持。

迪士尼负责全球业务的副总裁就在去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解释过,他说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投放电视广告并不像北美那么有效,反而互联网对于年轻人观影选择有更大的影响力,所以他们需要与那些关键意见领袖(kol)建立更好的联系。

也就是在《银河护卫队》上映前,迪士尼开始了与知乎之间的合作。包括邀请知乎上的大V,还有迪士尼内部的导演、艺术家来解答相关的提问,或者在电影上映前后组织一些线上的“圆桌讨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

这种做法最直接的效果是,你很少能听到市场上关于迪士尼电影大面积的负面评价,当然这也与迪士尼这几年电影整体质量还不错有关。退一步说,即便某一天迪士尼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一款大烂片,这种长期建立的关系下大家也都会手下留情。

当然这只是迪士尼过去几年在“搞定”中国市场方面两个比较成功的尝试,这些尝试值得其它想要在中国取得成功的电影公司借借鉴。最后又会回到鸡和蛋的关系问题,想要在这里获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舍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包括时间和资源。

来源:娱乐资本论

原标题:迪士尼一口气“炸”出4部票房超7亿美金电影,它在中国做对了什么?

最新更新时间:05/16 09:4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