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个日本人逆天改造北京6.8㎡学区房,卧室、育婴房、厨房、餐厅、客厅、书房、淋浴室一个都不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个日本人逆天改造北京6.8㎡学区房,卧室、育婴房、厨房、餐厅、客厅、书房、淋浴室一个都不少

设计,或者建筑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在那里的人。

顺着那颗老椿树的方向,青山寻到了位于南锣鼓巷的这个院子。

这是北京胡同最最普普通的大杂院,然而又有一些不同。院子里一间35平的房子里住了三代5口人, 6.8平的小破屋也即将入住3口人。

而改变他们的蜗居生活,就是青山此行的目的。

 

外头看还能入得了眼,可走进去一看,老宅子已经破出了境界。可南锣鼓巷这一片都是重点学校,这是他们待这儿的原因。

青山周平,

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0年的日本建筑师。

2005年,

从东京来到北京,

他爱上了胡同文化。

青山的颜值,简直可以和小栗旬有得一拼,也有人说,他是李建和霍建华的合体。

“尽管是很小的空间,但可以过得非常愉快的生活。”

青山自己就住在这样的胡同院子里。

“在胡同里,人和人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白天,邻居家的大树帮我遮挡阳光,一到傍晚,邻居家开始准备晚饭的香味就会飘到我家。如果孩子们开始吵架,也能很清楚的听到他们声音。”混合、重叠在一起生活,意外的让青山心情舒畅。

尽管房子老了,却可以通过设计让生活变得更好一点。青山现在住了快两年的胡同里的家,就是自己设计改造的。

 

青平家就在南锣鼓巷,刚开始租的时候是非常破旧不堪的。青山自己做了简单的设计和改造,添加了厨房和卫生间,这样就能满足基本生活了。尽管是很小的空间,但生活得很愉快。

所以,当《梦想改造家》邀请青山加入改造计划的时候,对胡同文化热衷不已又深有体会的青山,自然是没有半点犹豫。

可对于被改造的胖大婶一家来说,这事儿有点悬了。

“怎么回事,一个外国人,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能一样吗?还那么年轻,挺担心的。”

青山第一次走进胖大婶家,头顶的衣服挂得满满当当,平时走人都得撩开

胖大婶一家5口人,为了孙女上学的问题,同挤在这个大杂院一间35平的小屋里。

厕所和厨房同一间,一做饭就不能上厕所。桌子太小,5口人吃饭都得分拨。总共两间卧室,自己和女儿女婿孙女一间,老板住进了“次卧”——一个宽不到1.2米的过道。

眼看着小孙女一天天长大,胖大婶想,要是有个大点儿的家就好了。和胖大婶有一样想法的还有邻居王鹏。

王鹏夫妻俩正准备要孩子,为了将来孩子的上学问题,夫妻俩决定搬回爷爷留下的这个老宅。可夫妻俩的2间房总共才6.9平,更加磕颤……

青山反复考虑之后决定,两户人家,同时进行改造。

为了能改造出让胖大婶一家住的更加舒服的房子。青山执意和胖大婶他们同吃同住了24小时。

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上,再对原来的空间进行改造。人,生活在里面的人,才是青山觉得最重要的。

老房子的问题太多,设计图根本就无法考虑全面,青山只能是一边建一边调整。

拆掉天花板,敲掉破墙面之后,青山发现,胖大婶家年久失修,原本的承重木头柱都烂得不成样子了。

拿掉烂掉的木头柱,

用坚固的钢结构替代。

按照青山的设想,

胖大婶家从一层变成了两层。

一楼,胖大婶俩口子卧室,

连带客厅厨房卫浴更衣室厕所。

二楼,

女儿女婿的卧室,孙女的房间,茶室。

65天,紧赶慢赶,

硬装软装总算在预期的2个月左右完成。

胖大婶一家又回来了。

然而,

胖大婶好像认不出来了。

进门就是厨房。

大面积的玻璃天窗,

把自然光借了进来,

阳光那么好,

抬头就能看见院子里的老椿树。

推开一侧的木移门,

里头藏着的是老俩口的卧室,

分居了十多年的胖大婶,

终于能和老伴儿睡在一张床上了。

而这中间隔着的,

不是实墙,而是储物柜。

胖大婶家东西多,正好。

再看柜面上,

原来有这么多的“暗藏玄机”,

板子放下来,

就成了5个人的餐桌。

进门处的鞋柜柜门,

原来是凳子,

小孙女以后就能坐着换鞋了。

胖大婶俩口子的床,

可以一变二,二变三,

客人来了,

开关一按,

床就成了榻榻米。

想怎么坐就怎么坐,

过年人多也不怕了。

而边上一个下沉1米的空间,

是青山给胖大婶小孙女的惊喜。

旧床垫没了,

可是孙女喜欢的蹦床还在。

细心的青山在四周做了防撞条,房子小孙女意外伤害,孩子长大后,放蹦床的地方可以被拿来做储物。

最最让小孙女激动的,

还是一楼这个游乐区。

“哇,秋千诶。”

“太棒了,

学习也有地儿了。”

胖大婶一家乐呵呵地围着孩子,

这日子,

有多久没这么舒心过了。

上到二楼,楼梯右侧是女儿女婿的卧室和茶室。

胖大婶死活不肯扔的丝瓜络,

被做成了茶室和床之间的屏风。

而那块当年胖大婶结婚时候,

大爷从山东背来的大理石,

成了女儿的梳妆台,

以一种特殊的方式,

被镶嵌在了这个崭新的家中。

楼梯左边,

掀开那个有红窗帘的门帘,

就是孙女卧室。

青山为孩子打造的小卧室,

既方便父母照顾,

又让彼此有了相对的独立空间。

从孙女的床铺往下看,“哇,能看见我的秋千诶~”原来,孩子房上下是打通的。

“这楼上楼下都是你的地儿了,不吵也不闹,我们开灯你也不怕了是不是,看电视你也不怕吵了吧。”

13扇窗,让空间明亮又宽敞。56个柜子,被青山隐藏在各个角落,足够一大家子的收纳。

“做梦到想不到 ,真的,我们结婚的时候都没住过这房,刷上白就完了,住着小破房,这一下就过了半辈子了,孩子都有了孩子了。”

胖大婶看着新家,一下笑出了眼泪。

家还是那个家,但这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没有你的设计,我们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得到胖大婶由衷感谢的青山,却在王鹏夫妇家的6.8平的改造上,陷入了瓶颈。

原来这总面积6.8平的两个房间,

不是在一起的。

一个在院子里,

一个在大门口。

而夫妻两个的要求又近乎苛刻。

“3.1平的小屋要有厨房和客厅,3.7平的门房要有餐厅, 卫生间,育婴房,卧室,书房……对了,还有小卖铺,南锣鼓巷这儿游客多,也想做点小生意。”

“能不能借鉴中国古人的智慧?”青山在国子监找到了灵感。古人科举考试为了防止作弊,考生都会在一个房间里生活三到五天,睡觉,吃饭,做考卷……

也许可以利用通过三块木板+托槽,来实现多种功能转化。

完成后的小空间,满足了王鹏夫妻的所有要求,俩口子很惊喜

上空一块升降床板,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创造了两张床,

将来有了孩子,也不怕挤。

而院中,奶奶那个碍眼的3.1平小屋,

成了别致的院落厨房。

透天玻璃,木栅格子,

加上不锈钢的镜面设计,

院中多了几许光影流动的美感。

 

从柜子里拉开伸缩桌板,

一直可以延长到两米,

2个人,4个人,8个人……

胖大婶家的废弃木桩并没有被青山扔掉,而是做成了王鹏家餐厅的小凳子

不锈钢门板上的木栅栏

配和地上的滑轨,

伸出一个遮阳棚,

人再多也不怕晒。

“吃西瓜咯,搬新家咯~”

王鹏一个招呼,

俩家人坐到了一块,

家,焕然一新,

原本互不来往的邻居,

也因此成了朋友。

“天凉了过来咱们烧烤啊”

这回有地儿了,这回不怕了。

“虽然是很小的设计,但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这种空间改造的可能,会想自己改房子,这样的人越多,对北京越好。”

沿路放着的椅子是自己的起居室,沿途的小吃店是自己的餐厅,邻居家的树是自己的庭院。胡同的生活,与200平米和300平米的大型公寓住宅生活相比,某种意义上,可以享有更大的自由。

“我不太想做好看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造人和空间的联系,来对城市产生影响。”

“设计不是为了美,

而是为了生活,

为了生活在那里的人。"

这是青山住在胡同里的第7年。

并且今后,

也想在北京胡同里一直生活下去。

除注明外,所有内容均系“开始吧”原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个日本人逆天改造北京6.8㎡学区房,卧室、育婴房、厨房、餐厅、客厅、书房、淋浴室一个都不少

设计,或者建筑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在那里的人。

顺着那颗老椿树的方向,青山寻到了位于南锣鼓巷的这个院子。

这是北京胡同最最普普通的大杂院,然而又有一些不同。院子里一间35平的房子里住了三代5口人, 6.8平的小破屋也即将入住3口人。

而改变他们的蜗居生活,就是青山此行的目的。

 

外头看还能入得了眼,可走进去一看,老宅子已经破出了境界。可南锣鼓巷这一片都是重点学校,这是他们待这儿的原因。

青山周平,

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0年的日本建筑师。

2005年,

从东京来到北京,

他爱上了胡同文化。

青山的颜值,简直可以和小栗旬有得一拼,也有人说,他是李建和霍建华的合体。

“尽管是很小的空间,但可以过得非常愉快的生活。”

青山自己就住在这样的胡同院子里。

“在胡同里,人和人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白天,邻居家的大树帮我遮挡阳光,一到傍晚,邻居家开始准备晚饭的香味就会飘到我家。如果孩子们开始吵架,也能很清楚的听到他们声音。”混合、重叠在一起生活,意外的让青山心情舒畅。

尽管房子老了,却可以通过设计让生活变得更好一点。青山现在住了快两年的胡同里的家,就是自己设计改造的。

 

青平家就在南锣鼓巷,刚开始租的时候是非常破旧不堪的。青山自己做了简单的设计和改造,添加了厨房和卫生间,这样就能满足基本生活了。尽管是很小的空间,但生活得很愉快。

所以,当《梦想改造家》邀请青山加入改造计划的时候,对胡同文化热衷不已又深有体会的青山,自然是没有半点犹豫。

可对于被改造的胖大婶一家来说,这事儿有点悬了。

“怎么回事,一个外国人,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能一样吗?还那么年轻,挺担心的。”

青山第一次走进胖大婶家,头顶的衣服挂得满满当当,平时走人都得撩开

胖大婶一家5口人,为了孙女上学的问题,同挤在这个大杂院一间35平的小屋里。

厕所和厨房同一间,一做饭就不能上厕所。桌子太小,5口人吃饭都得分拨。总共两间卧室,自己和女儿女婿孙女一间,老板住进了“次卧”——一个宽不到1.2米的过道。

眼看着小孙女一天天长大,胖大婶想,要是有个大点儿的家就好了。和胖大婶有一样想法的还有邻居王鹏。

王鹏夫妻俩正准备要孩子,为了将来孩子的上学问题,夫妻俩决定搬回爷爷留下的这个老宅。可夫妻俩的2间房总共才6.9平,更加磕颤……

青山反复考虑之后决定,两户人家,同时进行改造。

为了能改造出让胖大婶一家住的更加舒服的房子。青山执意和胖大婶他们同吃同住了24小时。

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上,再对原来的空间进行改造。人,生活在里面的人,才是青山觉得最重要的。

老房子的问题太多,设计图根本就无法考虑全面,青山只能是一边建一边调整。

拆掉天花板,敲掉破墙面之后,青山发现,胖大婶家年久失修,原本的承重木头柱都烂得不成样子了。

拿掉烂掉的木头柱,

用坚固的钢结构替代。

按照青山的设想,

胖大婶家从一层变成了两层。

一楼,胖大婶俩口子卧室,

连带客厅厨房卫浴更衣室厕所。

二楼,

女儿女婿的卧室,孙女的房间,茶室。

65天,紧赶慢赶,

硬装软装总算在预期的2个月左右完成。

胖大婶一家又回来了。

然而,

胖大婶好像认不出来了。

进门就是厨房。

大面积的玻璃天窗,

把自然光借了进来,

阳光那么好,

抬头就能看见院子里的老椿树。

推开一侧的木移门,

里头藏着的是老俩口的卧室,

分居了十多年的胖大婶,

终于能和老伴儿睡在一张床上了。

而这中间隔着的,

不是实墙,而是储物柜。

胖大婶家东西多,正好。

再看柜面上,

原来有这么多的“暗藏玄机”,

板子放下来,

就成了5个人的餐桌。

进门处的鞋柜柜门,

原来是凳子,

小孙女以后就能坐着换鞋了。

胖大婶俩口子的床,

可以一变二,二变三,

客人来了,

开关一按,

床就成了榻榻米。

想怎么坐就怎么坐,

过年人多也不怕了。

而边上一个下沉1米的空间,

是青山给胖大婶小孙女的惊喜。

旧床垫没了,

可是孙女喜欢的蹦床还在。

细心的青山在四周做了防撞条,房子小孙女意外伤害,孩子长大后,放蹦床的地方可以被拿来做储物。

最最让小孙女激动的,

还是一楼这个游乐区。

“哇,秋千诶。”

“太棒了,

学习也有地儿了。”

胖大婶一家乐呵呵地围着孩子,

这日子,

有多久没这么舒心过了。

上到二楼,楼梯右侧是女儿女婿的卧室和茶室。

胖大婶死活不肯扔的丝瓜络,

被做成了茶室和床之间的屏风。

而那块当年胖大婶结婚时候,

大爷从山东背来的大理石,

成了女儿的梳妆台,

以一种特殊的方式,

被镶嵌在了这个崭新的家中。

楼梯左边,

掀开那个有红窗帘的门帘,

就是孙女卧室。

青山为孩子打造的小卧室,

既方便父母照顾,

又让彼此有了相对的独立空间。

从孙女的床铺往下看,“哇,能看见我的秋千诶~”原来,孩子房上下是打通的。

“这楼上楼下都是你的地儿了,不吵也不闹,我们开灯你也不怕了是不是,看电视你也不怕吵了吧。”

13扇窗,让空间明亮又宽敞。56个柜子,被青山隐藏在各个角落,足够一大家子的收纳。

“做梦到想不到 ,真的,我们结婚的时候都没住过这房,刷上白就完了,住着小破房,这一下就过了半辈子了,孩子都有了孩子了。”

胖大婶看着新家,一下笑出了眼泪。

家还是那个家,但这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没有你的设计,我们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得到胖大婶由衷感谢的青山,却在王鹏夫妇家的6.8平的改造上,陷入了瓶颈。

原来这总面积6.8平的两个房间,

不是在一起的。

一个在院子里,

一个在大门口。

而夫妻两个的要求又近乎苛刻。

“3.1平的小屋要有厨房和客厅,3.7平的门房要有餐厅, 卫生间,育婴房,卧室,书房……对了,还有小卖铺,南锣鼓巷这儿游客多,也想做点小生意。”

“能不能借鉴中国古人的智慧?”青山在国子监找到了灵感。古人科举考试为了防止作弊,考生都会在一个房间里生活三到五天,睡觉,吃饭,做考卷……

也许可以利用通过三块木板+托槽,来实现多种功能转化。

完成后的小空间,满足了王鹏夫妻的所有要求,俩口子很惊喜

上空一块升降床板,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创造了两张床,

将来有了孩子,也不怕挤。

而院中,奶奶那个碍眼的3.1平小屋,

成了别致的院落厨房。

透天玻璃,木栅格子,

加上不锈钢的镜面设计,

院中多了几许光影流动的美感。

 

从柜子里拉开伸缩桌板,

一直可以延长到两米,

2个人,4个人,8个人……

胖大婶家的废弃木桩并没有被青山扔掉,而是做成了王鹏家餐厅的小凳子

不锈钢门板上的木栅栏

配和地上的滑轨,

伸出一个遮阳棚,

人再多也不怕晒。

“吃西瓜咯,搬新家咯~”

王鹏一个招呼,

俩家人坐到了一块,

家,焕然一新,

原本互不来往的邻居,

也因此成了朋友。

“天凉了过来咱们烧烤啊”

这回有地儿了,这回不怕了。

“虽然是很小的设计,但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这种空间改造的可能,会想自己改房子,这样的人越多,对北京越好。”

沿路放着的椅子是自己的起居室,沿途的小吃店是自己的餐厅,邻居家的树是自己的庭院。胡同的生活,与200平米和300平米的大型公寓住宅生活相比,某种意义上,可以享有更大的自由。

“我不太想做好看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造人和空间的联系,来对城市产生影响。”

“设计不是为了美,

而是为了生活,

为了生活在那里的人。"

这是青山住在胡同里的第7年。

并且今后,

也想在北京胡同里一直生活下去。

除注明外,所有内容均系“开始吧”原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