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回到未来:现在的足球战术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样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回到未来:现在的足球战术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样子

足球战术演变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永远存在硬币的正反面,并不断交替更迭。

拉涅利率领着莱斯特城,用一套1980年代的4-4-2阵型称霸英超。图片来源:theguardian

前些年,顶级的足球俱乐部们都奉行着类似的“经典战术”,在大部分球队管理层和教练的眼中,“精英球队”=“巴塞罗那风格”。佩普·瓜迪奥拉治下的巴塞罗那成为了俱乐部的典范,他用非凡的才华缔造出了一支传奇球队,推动了足球战术的变革和创新,开发出控制流打法,令足球世界耳目一新。其他俱乐部纷纷追随了这一战术潮流,它们的主教练大多和瓜迪奥拉风格相似,曾在1990年代效力于巴塞罗那俱乐部,经受过克鲁伊夫所开创的足球风格的熏陶,并将其奉为圭臬。

但在近几个赛季中,这一共识逐渐崩塌了。虽然新潮流的出现和穆里尼奥没什么直接联系,但事实证明,“防守反击”战术的确再度流行起来。足球战术演变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永远存在硬币的正反面,并不断交替更迭,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战术的演变并非是简单的轮回,而是不断地进化,如今开出了灿烂的花朵。

瓜迪奥拉的崛起并非历史的偶然,在他之前,足球战术的演变已经经历了多个时代,从纽卡斯尔联的鲍勃·麦康尔、托特纳姆热刺的皮特·麦克威廉、阿贾克斯的维克·白金汉到巴塞罗那的里努斯·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最终才催生出了伟大的瓜迪奥拉和新时代的“宇宙巴萨”。在目睹了这些球队和人物之后,一个巨大的疑惑产生了:我们的确了解到了足球传统战术的变化,但未来的足球战术将会如何演进呢?

“飞机阵型”

1872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前举行了第一场国际足球比赛,球迷们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足球战术”的存在。“当时的球队根据一定的规则建立体系,”首任足总秘书查尔斯·阿尔科克记录下了那段时光,“七名球员担任前锋,三名球员则负责后防,分别守卫左、中、右三条线。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自然是守门员,在他的身前设有一名中后卫,再往前则是两名靠后的前锋,他们是球队防守的核心,被用于阻挡对方前锋的冲击。”

英格兰摆出了1-2-7的阵型,而对手苏格兰以2-2-6阵型回应,最终,双方以0比0的比分握手言和。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桥大学、诺丁汉森林和雷克瑟姆都开始研究和测试2-3-5阵型,前锋的数量逐渐减少,更多的锋线球员被要求回撤。到了1960年代,基辅迪纳摩队史上最优秀的教练维克托·马斯洛夫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他认为足球阵型应该和飞机一样,阵型的前端应进行流线型设计。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前锋数量急剧减少,从五名下降到四名、三名、两名、一名,直到“伪9号”的出现,“前锋”这个位置甚至变得可有可无了。

当然,足球战术的演进绝非一帆风顺,其中存在很多的偶然和变数,它们就像数量繁多的直流,延伸到了足球世界的各个角落,最终又共同汇入大海。总体来看,足球战术的变化趋势是清晰可见的,即前锋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伴随着这一趋势,如今的中锋球员们愈发生存艰难,在未来的足球世界中,这批球员将何去何从?

终点理论

乌克兰画家马列维奇在1915年完成了作品《黑色方块》,立即引发全球轰动。这幅画的构图很简单,只有白纸上的一个纯黑方块,它被认为是至上主义的开端。年末,马列维奇又画了一幅《红色方块》,即“白色画布上的红色方块”;三年之后,新作品是“白色画布上的白色方块”。在创作了三个同一风格的作品后,马列维奇终止了这个系列,因为这块画布上已经找不到更多的创作空间了。

出于某些政治原因,列宁更赞赏马列维奇,而列宁的继承者斯大林却有不同的想法,他通常对抽象主义的作品嗤之以鼻,转而信奉苏维埃现实主义。因此,开创“至上主义”的马列维奇不得不在1920年代从事更多具体的、现实主义的工作,在画作中展示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这些画作甚至算不上“现实主义”,而是苏维埃政权统治下的、略显畸形的现实风格。换句话说,曾经的马列维奇尽全力地追逐抽象派艺术的巅峰,试图打破传统做出新的解释,但最终还是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成为了另一个模样。

这似乎反映了如今足球战术的发展状况,从一条线上观察,战术的演变似乎已经到了尽头,找不到新的发展空间。但足球运动依旧可以从历史中挖掘宝藏,利用过去战术中的精华部分,重新创造、焕发生机。

希腊男足在2004年欧洲杯缔造“希腊神话”。 图片来源:theguardian

实际上,这种再利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2004年欧洲杯时,希腊就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当时的主教练奥托·雷哈格尔按照自己的理念组建了球队,使用了一套20年前就已过时的“人盯人”防守战术,对手们却对此无计可施。当对方的前锋试图找寻希腊队的弱点和缝隙时,会发现这条防线犹如钢板,自己则陷入夹击之中难以脱身。这支希腊队在欧洲杯创造了“希腊神话”,捧得冠军,但他们的成功并没有让“人盯人”这一古老战术重新成为主流。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但希腊的成功给其他球队提供了思路,旧的战术体系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得到了有效改造,让足球战术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关于“球权价值”的争论

足球战术的演变并不是“沿着直线狂奔”,这条道路上充满崎岖,且存在多个分岔路口。另一条主流的发展线路来源于1872年的那场国际赛事。自那天开始,足球成为了一项考验头脑的运动,苏格兰人逐渐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传球配合来弥补身体素质上的劣势,击败强敌英格兰。

最早的足球运动只有一条真理:集中注意力取得球权,然后想办法踢进球门。在此后的50年中,这一真理出现了裂痕,“防守反击”战术开始得到应用,赫尔伯特·查普曼是最早的实践者之一,他将其用于北安普顿,此后广泛应用于哈斯菲尔德和阿森纳。到了1960年代中期,防守反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主流战术。当时的足球圈里存在两套战术思想,一部分认为应当珍惜每一次球权,另一部分则认为反击才是最有效的方式(认同“反击才是王道”的人们相信,快速的反击可以避免面对对方精心构建的防御体系,虽然很容易丢失球权、冒着被围攻的风险,但一旦出现机会,就有很大概率完成进球。认同“球权更具有价值”的人们则相信,获得更多的球权,就意味着更低的风险。两种流派相互对立,并且隔阂愈来愈深,它们各自演变出了不同的形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足球世界)。

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这场“掌控球权OR追求防反”的辩论从未停歇。当瓜迪奥拉横空出世,接下巴塞罗那帅印时,辩论双方的冲突愈发尖锐:2010年欧冠半决赛中,巴塞罗那和国际米兰上演了“球权论”的两个极端,前者在第二回合中控球率高达81%,却依旧没能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10人出战的国际米兰,最终巴萨在诺坎普球场1比0小胜,没有挽回首回合1比3失利的劣势,被淘汰出局。

2013年的欧冠半决赛,巴塞罗那被海因克斯的拜仁慕尼黑淘汰出局;2014年的欧冠半决赛,瓜迪奥拉已经来到拜仁,再次被皇家马德里扫地出门。这两次失利似乎证明了“防守反击”流派的复苏。在经历了瓜迪奥拉和穆里尼奥的漫长争斗历史后,巴塞罗那流派的统治地位逐渐动摇,不同的战术理念将再度碰撞、融合、新生。

足球战术的新变化

在瓜迪奥拉来到拜仁执教后,克洛普带领的多特蒙德给予了瓜帅很强的压迫感,“大黄蜂”常常使用精准而犀利的直传来撕破防线,形成直接威胁。瓜帅在拜仁的困境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德国足球圈对“西班牙足球”有着本能的抗拒;其二,传统中锋莱万多夫斯基的存在让瓜迪奥拉难以施展自己的足球哲学;其三,拜仁慕尼黑的球员们并非立足于拉玛西亚青训营的土壤之上,很难养成传控的习惯,这让瓜迪奥拉失去了执教的根基,出现了许多困难。

而在瓜迪奥拉离开后,巴塞罗那也逐渐远离自己过去的风格。球队买入了内马尔和路易斯·苏亚雷斯,这意味着巴萨拥有了三名足以摧毁防线的超级球星,伊万·拉基蒂奇接替了哈维的位置,但他的传球更加直接和干脆,目的在于为锋线上的进球机器输送弹药。巴萨依旧保持着这支球队的独特风格,但他们的球风变得更加简洁,前场和后场区分得更加明确,曾经惊艳世界的4-6-0阵型和强大的中场控制力渐渐不复存在。

随着马竞进入欧冠决赛,铁帅西蒙尼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图片来源:theguardian

与此同时,大批与瓜迪奥拉风格相反、却近似于穆里尼奥的教练们开始上位,最典型的莫过于今年打入欧冠决赛的马竞铁帅西蒙尼。他的执教风格来源于阿根廷的反击传统,西蒙尼在14岁时为萨斯菲尔德队效力,主帅是将反击传统带入阿根廷并发扬光大的维克托里奥·斯宾内托。他的执教理念深入球员内心,除了西蒙尼之外,他的另一位弟子奥斯瓦罗·祖贝尔达在1960年代将铁血理念注入阿根廷联赛的大学生队,一度令这支球队恶名昭著。这种风格强调不断施压、制造越位陷阱,充斥着各种肮脏的小动作和激烈的肢体碰撞,在遭到唾弃之前,这一风格流行于全阿根廷,得到了多支球队的采用。在1986年到1990年期间执教阿根廷国家队、夺得一次世界杯冠军的卡洛斯·比拉尔多也是这一风格的狂热粉丝,在他的影响下,时任大学生队主教练的西蒙尼在2006年率队突破历史,收获23年来第一个阿根廷甲级联赛冠军。

从战术层面分析,西蒙尼的足球理念和前辈祖贝尔达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本赛季的马竞的确加强了防守的压迫性,尤其是在与拜仁慕尼黑的欧冠半决赛中,突然增加的压力让对手无法适应,以至于输掉了首回合的比赛。在面对这些超级强队时,马竞通常会放低姿态,建立完备的防守阵型,一波一波地吸收对手的狂轰滥炸,然而寻觅机会迅速反击。

克洛普的足球理念来源于贝尔萨风格,实际上和瓜迪奥拉师出同门(瓜迪奥拉承认自己的控球风格的始祖是贝尔萨),但从表象上看更接近于传统的、充满攻击性和对抗的英格兰足球,并不重视球权的控制。奇怪的是,那些在欧洲赛场大获成功的英格兰俱乐部反而没有遵循古老的传统,譬如利物浦和诺丁汉森林,两支球队在夺冠时采用的都是以控球为主的战术理念,而非防守反击。

莱斯特城创造了足坛的新童话,他们的成功独一无二、难以复制,一度被视为老派足球理念复苏的征兆。莱斯特城采用的4-4-2阵型几乎复制于1980年代中期的英格兰,30年前的英格兰球队们通常会安排四名站位密集的后卫、一名球风稳健的边后卫、两名拼抢积极的中场、一名技术全面的边锋,并在前场放置两位前锋,在影子前锋的掩护下,由高速插上的中锋完成进球。

同样来自于英超的沃特福德也沿用了这一打法,在本赛季初期,沃特福德非常依赖两名前锋来贡献火力,即使前锋特洛伊·迪尼的状态并不出色。如今,一名强壮而冷静的中后卫能够有效地遏制单前锋的发挥,因此需要边路插上的队友来进行掩护。如果球队中有两名前锋,就无需其他队友进行掩护,可以直接挑战对方的整条防线。本赛季的瓦尔迪迎来爆发,当他冲击球门时,对方的中后卫需要分散精力关注另一侧随时潜伏的冈崎慎司,这在无形中给予瓦尔迪更多的突破空间和进球机会。

和当初由雷哈格尔带领、创造神话的希腊队类似,莱斯特城用坚强的防守和迅猛的反击夺得了最高荣耀。由此看出,足球战术的演变不是单纯的直线,也不是单纯的循环更替,而是两种模式的混合体。过去的足球理念并非一无是处,可以在重新包装、重新阐释后为现代足球服务。如今,随着一支优秀年轻团队的崛起,传统的足球理念再次站到了时代的前沿,完成了一次奇妙的反转。

(翻译:徐展新)

来源:卫报

原标题:Back to the future: how football’s tactical evolution has begun to invoke the pas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回到未来:现在的足球战术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样子

足球战术演变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永远存在硬币的正反面,并不断交替更迭。

拉涅利率领着莱斯特城,用一套1980年代的4-4-2阵型称霸英超。图片来源:theguardian

前些年,顶级的足球俱乐部们都奉行着类似的“经典战术”,在大部分球队管理层和教练的眼中,“精英球队”=“巴塞罗那风格”。佩普·瓜迪奥拉治下的巴塞罗那成为了俱乐部的典范,他用非凡的才华缔造出了一支传奇球队,推动了足球战术的变革和创新,开发出控制流打法,令足球世界耳目一新。其他俱乐部纷纷追随了这一战术潮流,它们的主教练大多和瓜迪奥拉风格相似,曾在1990年代效力于巴塞罗那俱乐部,经受过克鲁伊夫所开创的足球风格的熏陶,并将其奉为圭臬。

但在近几个赛季中,这一共识逐渐崩塌了。虽然新潮流的出现和穆里尼奥没什么直接联系,但事实证明,“防守反击”战术的确再度流行起来。足球战术演变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永远存在硬币的正反面,并不断交替更迭,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战术的演变并非是简单的轮回,而是不断地进化,如今开出了灿烂的花朵。

瓜迪奥拉的崛起并非历史的偶然,在他之前,足球战术的演变已经经历了多个时代,从纽卡斯尔联的鲍勃·麦康尔、托特纳姆热刺的皮特·麦克威廉、阿贾克斯的维克·白金汉到巴塞罗那的里努斯·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最终才催生出了伟大的瓜迪奥拉和新时代的“宇宙巴萨”。在目睹了这些球队和人物之后,一个巨大的疑惑产生了:我们的确了解到了足球传统战术的变化,但未来的足球战术将会如何演进呢?

“飞机阵型”

1872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前举行了第一场国际足球比赛,球迷们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足球战术”的存在。“当时的球队根据一定的规则建立体系,”首任足总秘书查尔斯·阿尔科克记录下了那段时光,“七名球员担任前锋,三名球员则负责后防,分别守卫左、中、右三条线。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自然是守门员,在他的身前设有一名中后卫,再往前则是两名靠后的前锋,他们是球队防守的核心,被用于阻挡对方前锋的冲击。”

英格兰摆出了1-2-7的阵型,而对手苏格兰以2-2-6阵型回应,最终,双方以0比0的比分握手言和。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桥大学、诺丁汉森林和雷克瑟姆都开始研究和测试2-3-5阵型,前锋的数量逐渐减少,更多的锋线球员被要求回撤。到了1960年代,基辅迪纳摩队史上最优秀的教练维克托·马斯洛夫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他认为足球阵型应该和飞机一样,阵型的前端应进行流线型设计。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前锋数量急剧减少,从五名下降到四名、三名、两名、一名,直到“伪9号”的出现,“前锋”这个位置甚至变得可有可无了。

当然,足球战术的演进绝非一帆风顺,其中存在很多的偶然和变数,它们就像数量繁多的直流,延伸到了足球世界的各个角落,最终又共同汇入大海。总体来看,足球战术的变化趋势是清晰可见的,即前锋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伴随着这一趋势,如今的中锋球员们愈发生存艰难,在未来的足球世界中,这批球员将何去何从?

终点理论

乌克兰画家马列维奇在1915年完成了作品《黑色方块》,立即引发全球轰动。这幅画的构图很简单,只有白纸上的一个纯黑方块,它被认为是至上主义的开端。年末,马列维奇又画了一幅《红色方块》,即“白色画布上的红色方块”;三年之后,新作品是“白色画布上的白色方块”。在创作了三个同一风格的作品后,马列维奇终止了这个系列,因为这块画布上已经找不到更多的创作空间了。

出于某些政治原因,列宁更赞赏马列维奇,而列宁的继承者斯大林却有不同的想法,他通常对抽象主义的作品嗤之以鼻,转而信奉苏维埃现实主义。因此,开创“至上主义”的马列维奇不得不在1920年代从事更多具体的、现实主义的工作,在画作中展示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这些画作甚至算不上“现实主义”,而是苏维埃政权统治下的、略显畸形的现实风格。换句话说,曾经的马列维奇尽全力地追逐抽象派艺术的巅峰,试图打破传统做出新的解释,但最终还是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成为了另一个模样。

这似乎反映了如今足球战术的发展状况,从一条线上观察,战术的演变似乎已经到了尽头,找不到新的发展空间。但足球运动依旧可以从历史中挖掘宝藏,利用过去战术中的精华部分,重新创造、焕发生机。

希腊男足在2004年欧洲杯缔造“希腊神话”。 图片来源:theguardian

实际上,这种再利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2004年欧洲杯时,希腊就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当时的主教练奥托·雷哈格尔按照自己的理念组建了球队,使用了一套20年前就已过时的“人盯人”防守战术,对手们却对此无计可施。当对方的前锋试图找寻希腊队的弱点和缝隙时,会发现这条防线犹如钢板,自己则陷入夹击之中难以脱身。这支希腊队在欧洲杯创造了“希腊神话”,捧得冠军,但他们的成功并没有让“人盯人”这一古老战术重新成为主流。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但希腊的成功给其他球队提供了思路,旧的战术体系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得到了有效改造,让足球战术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关于“球权价值”的争论

足球战术的演变并不是“沿着直线狂奔”,这条道路上充满崎岖,且存在多个分岔路口。另一条主流的发展线路来源于1872年的那场国际赛事。自那天开始,足球成为了一项考验头脑的运动,苏格兰人逐渐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传球配合来弥补身体素质上的劣势,击败强敌英格兰。

最早的足球运动只有一条真理:集中注意力取得球权,然后想办法踢进球门。在此后的50年中,这一真理出现了裂痕,“防守反击”战术开始得到应用,赫尔伯特·查普曼是最早的实践者之一,他将其用于北安普顿,此后广泛应用于哈斯菲尔德和阿森纳。到了1960年代中期,防守反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主流战术。当时的足球圈里存在两套战术思想,一部分认为应当珍惜每一次球权,另一部分则认为反击才是最有效的方式(认同“反击才是王道”的人们相信,快速的反击可以避免面对对方精心构建的防御体系,虽然很容易丢失球权、冒着被围攻的风险,但一旦出现机会,就有很大概率完成进球。认同“球权更具有价值”的人们则相信,获得更多的球权,就意味着更低的风险。两种流派相互对立,并且隔阂愈来愈深,它们各自演变出了不同的形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足球世界)。

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这场“掌控球权OR追求防反”的辩论从未停歇。当瓜迪奥拉横空出世,接下巴塞罗那帅印时,辩论双方的冲突愈发尖锐:2010年欧冠半决赛中,巴塞罗那和国际米兰上演了“球权论”的两个极端,前者在第二回合中控球率高达81%,却依旧没能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10人出战的国际米兰,最终巴萨在诺坎普球场1比0小胜,没有挽回首回合1比3失利的劣势,被淘汰出局。

2013年的欧冠半决赛,巴塞罗那被海因克斯的拜仁慕尼黑淘汰出局;2014年的欧冠半决赛,瓜迪奥拉已经来到拜仁,再次被皇家马德里扫地出门。这两次失利似乎证明了“防守反击”流派的复苏。在经历了瓜迪奥拉和穆里尼奥的漫长争斗历史后,巴塞罗那流派的统治地位逐渐动摇,不同的战术理念将再度碰撞、融合、新生。

足球战术的新变化

在瓜迪奥拉来到拜仁执教后,克洛普带领的多特蒙德给予了瓜帅很强的压迫感,“大黄蜂”常常使用精准而犀利的直传来撕破防线,形成直接威胁。瓜帅在拜仁的困境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德国足球圈对“西班牙足球”有着本能的抗拒;其二,传统中锋莱万多夫斯基的存在让瓜迪奥拉难以施展自己的足球哲学;其三,拜仁慕尼黑的球员们并非立足于拉玛西亚青训营的土壤之上,很难养成传控的习惯,这让瓜迪奥拉失去了执教的根基,出现了许多困难。

而在瓜迪奥拉离开后,巴塞罗那也逐渐远离自己过去的风格。球队买入了内马尔和路易斯·苏亚雷斯,这意味着巴萨拥有了三名足以摧毁防线的超级球星,伊万·拉基蒂奇接替了哈维的位置,但他的传球更加直接和干脆,目的在于为锋线上的进球机器输送弹药。巴萨依旧保持着这支球队的独特风格,但他们的球风变得更加简洁,前场和后场区分得更加明确,曾经惊艳世界的4-6-0阵型和强大的中场控制力渐渐不复存在。

随着马竞进入欧冠决赛,铁帅西蒙尼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图片来源:theguardian

与此同时,大批与瓜迪奥拉风格相反、却近似于穆里尼奥的教练们开始上位,最典型的莫过于今年打入欧冠决赛的马竞铁帅西蒙尼。他的执教风格来源于阿根廷的反击传统,西蒙尼在14岁时为萨斯菲尔德队效力,主帅是将反击传统带入阿根廷并发扬光大的维克托里奥·斯宾内托。他的执教理念深入球员内心,除了西蒙尼之外,他的另一位弟子奥斯瓦罗·祖贝尔达在1960年代将铁血理念注入阿根廷联赛的大学生队,一度令这支球队恶名昭著。这种风格强调不断施压、制造越位陷阱,充斥着各种肮脏的小动作和激烈的肢体碰撞,在遭到唾弃之前,这一风格流行于全阿根廷,得到了多支球队的采用。在1986年到1990年期间执教阿根廷国家队、夺得一次世界杯冠军的卡洛斯·比拉尔多也是这一风格的狂热粉丝,在他的影响下,时任大学生队主教练的西蒙尼在2006年率队突破历史,收获23年来第一个阿根廷甲级联赛冠军。

从战术层面分析,西蒙尼的足球理念和前辈祖贝尔达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本赛季的马竞的确加强了防守的压迫性,尤其是在与拜仁慕尼黑的欧冠半决赛中,突然增加的压力让对手无法适应,以至于输掉了首回合的比赛。在面对这些超级强队时,马竞通常会放低姿态,建立完备的防守阵型,一波一波地吸收对手的狂轰滥炸,然而寻觅机会迅速反击。

克洛普的足球理念来源于贝尔萨风格,实际上和瓜迪奥拉师出同门(瓜迪奥拉承认自己的控球风格的始祖是贝尔萨),但从表象上看更接近于传统的、充满攻击性和对抗的英格兰足球,并不重视球权的控制。奇怪的是,那些在欧洲赛场大获成功的英格兰俱乐部反而没有遵循古老的传统,譬如利物浦和诺丁汉森林,两支球队在夺冠时采用的都是以控球为主的战术理念,而非防守反击。

莱斯特城创造了足坛的新童话,他们的成功独一无二、难以复制,一度被视为老派足球理念复苏的征兆。莱斯特城采用的4-4-2阵型几乎复制于1980年代中期的英格兰,30年前的英格兰球队们通常会安排四名站位密集的后卫、一名球风稳健的边后卫、两名拼抢积极的中场、一名技术全面的边锋,并在前场放置两位前锋,在影子前锋的掩护下,由高速插上的中锋完成进球。

同样来自于英超的沃特福德也沿用了这一打法,在本赛季初期,沃特福德非常依赖两名前锋来贡献火力,即使前锋特洛伊·迪尼的状态并不出色。如今,一名强壮而冷静的中后卫能够有效地遏制单前锋的发挥,因此需要边路插上的队友来进行掩护。如果球队中有两名前锋,就无需其他队友进行掩护,可以直接挑战对方的整条防线。本赛季的瓦尔迪迎来爆发,当他冲击球门时,对方的中后卫需要分散精力关注另一侧随时潜伏的冈崎慎司,这在无形中给予瓦尔迪更多的突破空间和进球机会。

和当初由雷哈格尔带领、创造神话的希腊队类似,莱斯特城用坚强的防守和迅猛的反击夺得了最高荣耀。由此看出,足球战术的演变不是单纯的直线,也不是单纯的循环更替,而是两种模式的混合体。过去的足球理念并非一无是处,可以在重新包装、重新阐释后为现代足球服务。如今,随着一支优秀年轻团队的崛起,传统的足球理念再次站到了时代的前沿,完成了一次奇妙的反转。

(翻译:徐展新)

来源:卫报

原标题:Back to the future: how football’s tactical evolution has begun to invoke the pas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