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听说上海的年轻人最近周末都去做手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听说上海的年轻人最近周末都去做手工了

除了吃饭、逛街、看电影、唱KTV,现在越来越多的上海年轻人愿意把周末的时间拿去插花、烘焙、画画,又或是做木工、做皮具、做首饰,甚至是染布。

作物的客人正在做木工 图片来源:作物木作工坊

跟着导航,绕过衡山坊,走进一条小弄堂,看见不远的地方摆着的一片绿色,桃蓝知道自己应该找对了地方。

她在找的是一家叫作“当咖啡遇到多肉”的咖啡馆。不过,一走进店,她就发现自己来的可能不能算是一家咖啡馆——看着店里面几乎全是正在摆弄多肉、石头、泥土的顾客,她脑子里蹦出了“园艺手工坊”这几个字。

“当咖啡遇到多肉”最早的确是一家标准的咖啡店,但店铺经营状况一直不好,直到2014年年底,老板夏野为咖啡店引入了当时正在兴起的DIY多肉盆栽的概念,将多肉微景观DIY体验课和咖啡等饮料打包做成套餐销售,店铺才算迎来了第二春。

“我们不是最早做多肉微景观DIY的店,最早的一批店在2012、2013年的时候就已经开业。”夏野告诉界面记者,“但像这样把咖啡店和多肉盆栽DIY主题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算是做的比较早的,赶上了一个时机,到现在为止生意都算不错。”

桃蓝到店的当天是个下雨的周日。尽管天气不佳,但刚过午饭的饭点,店里就已经快满座了。她发现,店里三三两两扎堆坐着的几乎都是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女生。她们一边聊天喝东西,一边打理着自己面前的盆栽。

桃蓝在找的是一家“当咖啡遇到多肉”的手工主题咖啡馆 图片来源:当咖啡遇到多肉

“我上过的几次手工课,基本上都只有女生去,就算有男生也都是陪着女朋友去的。”桃蓝说,“我觉得大家都一样,都想找点新鲜事做,以前我和闺蜜周末聚会不是逛街就是下午茶,早就觉得腻了。”

实际上,桃蓝本打算和闺蜜去上烘焙课,但因为空闲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不满足上课所需的时间,所以才决定另做打算,“我后来去YHOUSE上看了看,看见有这家店的体验课程在销售,才决定来做多肉。”

桃蓝的手机里有一个叫作“weekend活动”的文件夹。她把所有本地生活方式推荐、评论和团购类的APP放在一起,当想要预订餐厅和休闲活动时就打开挑选着看看。YHOUSE就是文件夹的成员之一。这个创办于2012年的美食玩乐预订APP在2016年1月进行了改版,原来的“美食”和“活动”版块进一步细分成了“美食”、“玩乐”与“生活学院”。桃蓝购买的多肉盆栽DIY课程就属于新辟出的生活学院范畴。

“我们会单辟出生活学院就是看到了顾客对于这一类课程越来越大的需求。同时,我们也看到提供这一类服务的商铺正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YHOUSE商务拓展总监谷贝贝说。

谷贝贝还记得两三年前,平台上能找到的手工课不算太多,能放入“玩乐”板块的课程大多数都与烘焙、插花有关,后续才开始零星出现类似于零基础油画这样的课。而现在再去看生活学院的页面,自制精油、绣花、缝衣服,甚至做乐器都已经不能算是那么新鲜的课程了,几乎每隔几天就能发现新的品类上线。

“现在大家都在说消费升级,这不光是指要吃、喝和用更好的东西,也包括要玩得更有趣。物质生活丰富了,大家自然就有精神上的追求了。”YHOUSE副总裁陈阳的一番话其实和桃蓝说的是一回事,“但现在我们很多人没有兴趣和爱好,不知道该去玩什么,而手工体验课就正好给了大家去尝试和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

市场上商户和顾客的增多让YHOUSE一类的APP得以生存和发展,也让一些传统生活方式类APP有了拓展业务模式的可能。反过来,这一类APP在用户和商户间建起了信息沟通的平台,也起到了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的作用。

改版后的YHOUSE有了“生活学院”的页面。市面上像YHOUSE这样的APP正变得越来越多。图片来源:APP截图

和桃蓝比,玖平是这个领域完完全全的新手,她没有那些新潮的APP,最多只是在朋友口中,又或是朋友圈传播的文章中,大概知道周末能去上诸如花艺、烹饪、陶艺一类的手工课。但这两天,她在平时选餐厅常用的大众点评里发现了一个和KTV、足浴等休闲项目平行设置的新专区——“DIY手工坊”。逛了一圈后,她预约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堂手工体验课,“都没试过,就先选个少见的、便宜的玩一次吧。”

玖平选中的是皮具手作工作室Coloful Studio开设的体验课。根据大众点评页面上的公开信息,目前这家工作室共有78元、128元、199元和359元等4种团购课程可选。玖平购买的是78元的初级课。按照课程描述,她将在专业老师一个半小时的指导下用意大利进口牛皮制作一个钥匙扣,最后可以把成品带回家。

尽管距离约好的上课时间还有一周,玖平已经盘算好了做好的钥匙扣要如何处理,“如果做得好,我就送给男朋友,如果不好,我就自己留作纪念。”

“来体验的客人,我们一般都会推荐她们做一些简单的,用较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东西,比如钥匙扣、卡包。这样她们最后能带走作品,会比较有成就感。”Colorful Studio的老板张柳说。

开店整一年来,张柳已和许多像玖平一样想“先来玩一次”的顾客打过交道。她知道成就感对于体验课的重要性——上完课后有多少成就感直接决定了顾客对于一堂课的评价高低。而对课程的评价好坏会左右该名顾客,以及更多口碑影响范围内顾客下一次消费的决定。

Colorful Studio进门处挂着的“缓”帘,老板张柳希望每一个客人来到工作室做皮具,能是一次放松、有耐心的体验。图片来源:Colorful Studio
张柳在给学员讲解制作方法。图片来源:Colorful Studio
张柳在给学员演示制作方法。图片来源:Colorful Studio

但成就感不光与成果有关。一个有充分自主性、有对等交流的制作过程也很重要。

“我现在就不再想去上油画课了,我也不会推荐身边的朋友去。之前的一次课,我的画最后被老师改了很多笔,看着好像效果还行,但我会觉得那不是我自己画的,没什么意思。”桃蓝分享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你可以说这是没有成就感,但归根结底就是体验不好。”

沈涤和王云莉对于好体验的追求比桃蓝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她俩是站在商户的角度。2015年下半年,她俩辞去原先的工作,创办了手作首饰工作坊Starfish。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她们不断调整着课程内容和授课模式,就是想创造尽可能好的体验来带动口碑,从而打响工作室的名气。

现在,Starfish体验课的授课内容多为制作小清新风的森系首饰,成品能迎合最广泛人群的审美喜好。而在教课过程中,沈涤和王云莉会鼓励学员自主创作,不必照搬模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她俩还刻意地强化了体验课的社交性。

上课时,Starfish的教室里必然摆上花、放上饼干和蛋糕、再播上一些悠扬的音乐,从外部环境上营造闺蜜下午茶的氛围。这能吸引一票闺蜜结伴前来。同时,课前做破冰游戏已经成为惯例。沈涤和王云莉希望学员能在课上交到好朋友,这能增加学员长期来工作室上课的概率。

而下课后,她们还会为每一位学员拍摄能吸引不少朋友圈点赞的“专业”成品大片,鼓励大家和课外的朋友线上“社交”。当然,学员分享照片的时候,Starfish就完成了一次辐射范围不小的口碑营销。

沈涤在给学员上课。图片来源:Starfish
Starfish的学员正在制作自己的首饰。图片来源:Starfish

可是把体验课设计得再好,也只能算是一时之计。等到顾客的新鲜劲过去,工作室很难完全依赖体验课生存。这是所有手工工作室都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胖达”是个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潮人,只不过热情往往维持不了多久。上个周六,她和闺蜜一起去了“作物木作工房”做木工。她们花了一下午的时间,一个做了个小猫摆件,一个做了只木碗,“体验很愉快”。不过,她说她应该不会再去了,因为“尝试过就够了。”

作物木作工房于2015年12月在大悦城二期开业的开业,专做木工教学,至今生意一直挺火。但不论是做木制戒指,又或是做个勺、做支笔,甚至是做个小木马——即使有些产品所需课时较长,顾客还是付了对应产品的钱后,再依样画葫芦地边学边做,以做出一样作品为目标来上课——归根结底,还是一次性的生意。

作物的创始人陈雷雨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我们刚刚推出了会员制度,顾客在交费成为会员后,会先得到理论和技巧的系统授课,之后可以长期自由制作,不过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成为会员,也没有地方可以借鉴和参考,只能先试一试。”

作物在上海宝山的一个创意园区里还开有工作室,能支持更大型的木工手作项目。陈雷雨很希望通过大悦城的门店吸引到一批真正热爱木工手作的顾客,去到工作室进行更长期、系统的木工教学。

作物位于大悦城二期的门店。图片来源:作物木作工房
作物位于大悦城二期的门店。图片来源:作物木作工房
作物位于大悦城二期的门店。图片来源:作物木作工房
学员正在制作一块砧板。图片来源:作物木作工房

把时间推回2013年。席德当时的心情和现在的陈雷雨有些类似。他和搭档也“试着”创办了自己的手工工作坊Fete。三年多后,Fete成了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它一面跟着风潮,与时俱进地开过湿拓画、帽子制作、发簪制作一类的课,不断吸引着赶时髦的年轻可人。另一面,它也根据师资情况和顾客反馈,有了皮具制作和手工蓝染(染布)这两门保留课程。

“我觉得Fete有个好处,就是他家有很多课程,我做皮包的时候,就想好我下次要做蓝染了。”胖达这样喜欢“尝鲜”的人,对于Fete这样三不五时就有新项目的工作室没有抵抗力,“现在我又看上了她家做花簪的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体验课,皮具和蓝染还都开设了4天或5天的系统课程,从理论到技艺完整教学,收费2000元。而这两门课也都是席德和搭档自己掌握了技艺、并有能力担任主力教员的课程。

“外聘老师的可控性太低。从工作室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老师还是要自己做,或是培养学徒。”席德对界面记者说,“外聘老师的用心程度不能保证,授课时间也不是一定的,更关键的是它们也容易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辞职,并带着学生一起离开。”

席德的这番话放在大多数手工工作室的案例里都成立。他自己是Fete手工蓝染的老师,陈雷雨是作物独当一面的木工师父,沈涤和王云莉是Starfish唯二的员工,身兼着的数职中自然包括老师,而张柳则是店里总是最被需要的那个“救星”。这些老板兼老师的存在保证了工作室们的最核心竞争力——课程的质量。

这也为店铺拓展收入渠道增添了可能性。比如,老板兼老师们都想要开发产品或提供定制服务,发展原创独立手作品牌;又比如,他们已经或准备亲自带队去公司或学校开办场外团体课。

席德和来上蓝染课的学员们。图片来源:Fete工作室
席德正在讲授蓝染的技巧。图片来源:Fete工作室
除了蓝染,Fete还有各种手工课程。图片来源:Fete工作室

“老板,能再多拿一些摆件给我吗?”桃蓝刚把土铺平就向夏野求救。看上去,她想要做一个背靠“森林”,面向大海的盆栽。

对了,还有夏野。他也是老板兼老师,只不过他的专业程度对于店铺生存的影响相较而言要小的多。

不难想象,多肉盆栽DIY的专业度要求远不如木工、金工这一类的手工项目,因此夏野的个人能力和水平不至于决定门店运营的成败。同时,制作盆栽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体验式消费,开设长期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比较低,因此老师的重要性就更加小了。

“这个市场门槛真的不高,发展到现在,同质化程度已经非常严重,竞争基本已经逐渐变成了价格战。”夏野说。话虽如此,但是他反而为已有套餐加码,比如加入了成本更高的永生花元素,还抬了价,因为他相信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反倒能为“当咖啡遇到多肉”找到一丝差异化。

根据市场潮流,夏野还起了永生花盆栽的手作课程。图片来源:当咖啡遇到多肉

但多肉DIY咖啡馆很快就将不再是他的主业了。

“我现在的计划是找个更大的地方,开设一个多肉主题的派对馆。除了继续保留一定的空间给多肉DIY,更多的空间我准备留给不同人数的群体开派对。”夏野的语气多少有些无奈,但语气坚定,“实际上,现在的我的店,在空闲时间也是会作为聚会场地租借出去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听说上海的年轻人最近周末都去做手工了

除了吃饭、逛街、看电影、唱KTV,现在越来越多的上海年轻人愿意把周末的时间拿去插花、烘焙、画画,又或是做木工、做皮具、做首饰,甚至是染布。

作物的客人正在做木工 图片来源:作物木作工坊

跟着导航,绕过衡山坊,走进一条小弄堂,看见不远的地方摆着的一片绿色,桃蓝知道自己应该找对了地方。

她在找的是一家叫作“当咖啡遇到多肉”的咖啡馆。不过,一走进店,她就发现自己来的可能不能算是一家咖啡馆——看着店里面几乎全是正在摆弄多肉、石头、泥土的顾客,她脑子里蹦出了“园艺手工坊”这几个字。

“当咖啡遇到多肉”最早的确是一家标准的咖啡店,但店铺经营状况一直不好,直到2014年年底,老板夏野为咖啡店引入了当时正在兴起的DIY多肉盆栽的概念,将多肉微景观DIY体验课和咖啡等饮料打包做成套餐销售,店铺才算迎来了第二春。

“我们不是最早做多肉微景观DIY的店,最早的一批店在2012、2013年的时候就已经开业。”夏野告诉界面记者,“但像这样把咖啡店和多肉盆栽DIY主题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算是做的比较早的,赶上了一个时机,到现在为止生意都算不错。”

桃蓝到店的当天是个下雨的周日。尽管天气不佳,但刚过午饭的饭点,店里就已经快满座了。她发现,店里三三两两扎堆坐着的几乎都是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女生。她们一边聊天喝东西,一边打理着自己面前的盆栽。

桃蓝在找的是一家“当咖啡遇到多肉”的手工主题咖啡馆 图片来源:当咖啡遇到多肉

“我上过的几次手工课,基本上都只有女生去,就算有男生也都是陪着女朋友去的。”桃蓝说,“我觉得大家都一样,都想找点新鲜事做,以前我和闺蜜周末聚会不是逛街就是下午茶,早就觉得腻了。”

实际上,桃蓝本打算和闺蜜去上烘焙课,但因为空闲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不满足上课所需的时间,所以才决定另做打算,“我后来去YHOUSE上看了看,看见有这家店的体验课程在销售,才决定来做多肉。”

桃蓝的手机里有一个叫作“weekend活动”的文件夹。她把所有本地生活方式推荐、评论和团购类的APP放在一起,当想要预订餐厅和休闲活动时就打开挑选着看看。YHOUSE就是文件夹的成员之一。这个创办于2012年的美食玩乐预订APP在2016年1月进行了改版,原来的“美食”和“活动”版块进一步细分成了“美食”、“玩乐”与“生活学院”。桃蓝购买的多肉盆栽DIY课程就属于新辟出的生活学院范畴。

“我们会单辟出生活学院就是看到了顾客对于这一类课程越来越大的需求。同时,我们也看到提供这一类服务的商铺正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YHOUSE商务拓展总监谷贝贝说。

谷贝贝还记得两三年前,平台上能找到的手工课不算太多,能放入“玩乐”板块的课程大多数都与烘焙、插花有关,后续才开始零星出现类似于零基础油画这样的课。而现在再去看生活学院的页面,自制精油、绣花、缝衣服,甚至做乐器都已经不能算是那么新鲜的课程了,几乎每隔几天就能发现新的品类上线。

“现在大家都在说消费升级,这不光是指要吃、喝和用更好的东西,也包括要玩得更有趣。物质生活丰富了,大家自然就有精神上的追求了。”YHOUSE副总裁陈阳的一番话其实和桃蓝说的是一回事,“但现在我们很多人没有兴趣和爱好,不知道该去玩什么,而手工体验课就正好给了大家去尝试和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

市场上商户和顾客的增多让YHOUSE一类的APP得以生存和发展,也让一些传统生活方式类APP有了拓展业务模式的可能。反过来,这一类APP在用户和商户间建起了信息沟通的平台,也起到了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的作用。

改版后的YHOUSE有了“生活学院”的页面。市面上像YHOUSE这样的APP正变得越来越多。图片来源:APP截图

和桃蓝比,玖平是这个领域完完全全的新手,她没有那些新潮的APP,最多只是在朋友口中,又或是朋友圈传播的文章中,大概知道周末能去上诸如花艺、烹饪、陶艺一类的手工课。但这两天,她在平时选餐厅常用的大众点评里发现了一个和KTV、足浴等休闲项目平行设置的新专区——“DIY手工坊”。逛了一圈后,她预约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堂手工体验课,“都没试过,就先选个少见的、便宜的玩一次吧。”

玖平选中的是皮具手作工作室Coloful Studio开设的体验课。根据大众点评页面上的公开信息,目前这家工作室共有78元、128元、199元和359元等4种团购课程可选。玖平购买的是78元的初级课。按照课程描述,她将在专业老师一个半小时的指导下用意大利进口牛皮制作一个钥匙扣,最后可以把成品带回家。

尽管距离约好的上课时间还有一周,玖平已经盘算好了做好的钥匙扣要如何处理,“如果做得好,我就送给男朋友,如果不好,我就自己留作纪念。”

“来体验的客人,我们一般都会推荐她们做一些简单的,用较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东西,比如钥匙扣、卡包。这样她们最后能带走作品,会比较有成就感。”Colorful Studio的老板张柳说。

开店整一年来,张柳已和许多像玖平一样想“先来玩一次”的顾客打过交道。她知道成就感对于体验课的重要性——上完课后有多少成就感直接决定了顾客对于一堂课的评价高低。而对课程的评价好坏会左右该名顾客,以及更多口碑影响范围内顾客下一次消费的决定。

Colorful Studio进门处挂着的“缓”帘,老板张柳希望每一个客人来到工作室做皮具,能是一次放松、有耐心的体验。图片来源:Colorful Studio
张柳在给学员讲解制作方法。图片来源:Colorful Studio
张柳在给学员演示制作方法。图片来源:Colorful Studio

但成就感不光与成果有关。一个有充分自主性、有对等交流的制作过程也很重要。

“我现在就不再想去上油画课了,我也不会推荐身边的朋友去。之前的一次课,我的画最后被老师改了很多笔,看着好像效果还行,但我会觉得那不是我自己画的,没什么意思。”桃蓝分享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你可以说这是没有成就感,但归根结底就是体验不好。”

沈涤和王云莉对于好体验的追求比桃蓝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她俩是站在商户的角度。2015年下半年,她俩辞去原先的工作,创办了手作首饰工作坊Starfish。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她们不断调整着课程内容和授课模式,就是想创造尽可能好的体验来带动口碑,从而打响工作室的名气。

现在,Starfish体验课的授课内容多为制作小清新风的森系首饰,成品能迎合最广泛人群的审美喜好。而在教课过程中,沈涤和王云莉会鼓励学员自主创作,不必照搬模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她俩还刻意地强化了体验课的社交性。

上课时,Starfish的教室里必然摆上花、放上饼干和蛋糕、再播上一些悠扬的音乐,从外部环境上营造闺蜜下午茶的氛围。这能吸引一票闺蜜结伴前来。同时,课前做破冰游戏已经成为惯例。沈涤和王云莉希望学员能在课上交到好朋友,这能增加学员长期来工作室上课的概率。

而下课后,她们还会为每一位学员拍摄能吸引不少朋友圈点赞的“专业”成品大片,鼓励大家和课外的朋友线上“社交”。当然,学员分享照片的时候,Starfish就完成了一次辐射范围不小的口碑营销。

沈涤在给学员上课。图片来源:Starfish
Starfish的学员正在制作自己的首饰。图片来源:Starfish

可是把体验课设计得再好,也只能算是一时之计。等到顾客的新鲜劲过去,工作室很难完全依赖体验课生存。这是所有手工工作室都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胖达”是个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潮人,只不过热情往往维持不了多久。上个周六,她和闺蜜一起去了“作物木作工房”做木工。她们花了一下午的时间,一个做了个小猫摆件,一个做了只木碗,“体验很愉快”。不过,她说她应该不会再去了,因为“尝试过就够了。”

作物木作工房于2015年12月在大悦城二期开业的开业,专做木工教学,至今生意一直挺火。但不论是做木制戒指,又或是做个勺、做支笔,甚至是做个小木马——即使有些产品所需课时较长,顾客还是付了对应产品的钱后,再依样画葫芦地边学边做,以做出一样作品为目标来上课——归根结底,还是一次性的生意。

作物的创始人陈雷雨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我们刚刚推出了会员制度,顾客在交费成为会员后,会先得到理论和技巧的系统授课,之后可以长期自由制作,不过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成为会员,也没有地方可以借鉴和参考,只能先试一试。”

作物在上海宝山的一个创意园区里还开有工作室,能支持更大型的木工手作项目。陈雷雨很希望通过大悦城的门店吸引到一批真正热爱木工手作的顾客,去到工作室进行更长期、系统的木工教学。

作物位于大悦城二期的门店。图片来源:作物木作工房
作物位于大悦城二期的门店。图片来源:作物木作工房
作物位于大悦城二期的门店。图片来源:作物木作工房
学员正在制作一块砧板。图片来源:作物木作工房

把时间推回2013年。席德当时的心情和现在的陈雷雨有些类似。他和搭档也“试着”创办了自己的手工工作坊Fete。三年多后,Fete成了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它一面跟着风潮,与时俱进地开过湿拓画、帽子制作、发簪制作一类的课,不断吸引着赶时髦的年轻可人。另一面,它也根据师资情况和顾客反馈,有了皮具制作和手工蓝染(染布)这两门保留课程。

“我觉得Fete有个好处,就是他家有很多课程,我做皮包的时候,就想好我下次要做蓝染了。”胖达这样喜欢“尝鲜”的人,对于Fete这样三不五时就有新项目的工作室没有抵抗力,“现在我又看上了她家做花簪的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体验课,皮具和蓝染还都开设了4天或5天的系统课程,从理论到技艺完整教学,收费2000元。而这两门课也都是席德和搭档自己掌握了技艺、并有能力担任主力教员的课程。

“外聘老师的可控性太低。从工作室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老师还是要自己做,或是培养学徒。”席德对界面记者说,“外聘老师的用心程度不能保证,授课时间也不是一定的,更关键的是它们也容易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辞职,并带着学生一起离开。”

席德的这番话放在大多数手工工作室的案例里都成立。他自己是Fete手工蓝染的老师,陈雷雨是作物独当一面的木工师父,沈涤和王云莉是Starfish唯二的员工,身兼着的数职中自然包括老师,而张柳则是店里总是最被需要的那个“救星”。这些老板兼老师的存在保证了工作室们的最核心竞争力——课程的质量。

这也为店铺拓展收入渠道增添了可能性。比如,老板兼老师们都想要开发产品或提供定制服务,发展原创独立手作品牌;又比如,他们已经或准备亲自带队去公司或学校开办场外团体课。

席德和来上蓝染课的学员们。图片来源:Fete工作室
席德正在讲授蓝染的技巧。图片来源:Fete工作室
除了蓝染,Fete还有各种手工课程。图片来源:Fete工作室

“老板,能再多拿一些摆件给我吗?”桃蓝刚把土铺平就向夏野求救。看上去,她想要做一个背靠“森林”,面向大海的盆栽。

对了,还有夏野。他也是老板兼老师,只不过他的专业程度对于店铺生存的影响相较而言要小的多。

不难想象,多肉盆栽DIY的专业度要求远不如木工、金工这一类的手工项目,因此夏野的个人能力和水平不至于决定门店运营的成败。同时,制作盆栽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体验式消费,开设长期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比较低,因此老师的重要性就更加小了。

“这个市场门槛真的不高,发展到现在,同质化程度已经非常严重,竞争基本已经逐渐变成了价格战。”夏野说。话虽如此,但是他反而为已有套餐加码,比如加入了成本更高的永生花元素,还抬了价,因为他相信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反倒能为“当咖啡遇到多肉”找到一丝差异化。

根据市场潮流,夏野还起了永生花盆栽的手作课程。图片来源:当咖啡遇到多肉

但多肉DIY咖啡馆很快就将不再是他的主业了。

“我现在的计划是找个更大的地方,开设一个多肉主题的派对馆。除了继续保留一定的空间给多肉DIY,更多的空间我准备留给不同人数的群体开派对。”夏野的语气多少有些无奈,但语气坚定,“实际上,现在的我的店,在空闲时间也是会作为聚会场地租借出去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