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民政部回应河北受灾惨重: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民政部回应河北受灾惨重: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

今年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270人失踪,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与近年灾情相比,尤为偏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连发,各地受灾情况比较严重。今日召开的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国家减灾办副主任、救灾司杨晓东副司长称,今年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270人失踪,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与近年灾情相比,尤为偏重。

据介绍,今年我国的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为主,台风、地震、低温冷冻、旱灾、雪灾和森林火灾等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更是以6月以来灾情发展尤为迅速,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01个市(州)2126个县(市、区)和团场共计1亿人次受灾,837人死亡,242人失踪,5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7万间房屋倒塌,15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28亿元。其中,河北、湖北、江苏、福建、安徽、江西、贵州等省灾情最为突出。

同时,杨晓东称,6月以来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占今年以来全国因灾死亡失踪人口总数的8成以上,是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较同期均值增长近1倍。其中,溺水、地质灾害掩埋、房屋及构筑物倒塌是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主要原因。

此外,6月以来,洪涝、台风、风雹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房屋倒损数量占今年以来总损失量的7成以上,为2011年以来同期次高值(仅次于2013年),较同期均值增长近4成,其中,倒塌房屋数量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受房屋大量倒损影响,6月以来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急剧增加,占今年以来全国总量的9成以上灾害救助和临时安置任务十分繁重。

也正因此,今年的救灾任务面临极大压力。截至7月26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16次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和1次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协调派出17个救灾应急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为帮助和支持地方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杨晓东称,民政部协商财政部下拨16.7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累计向重灾区紧急调拨3.55万顶帐篷、15.4万床(件)衣被、1.8万张折叠床、4000套折叠桌凳等中央救灾储备物资,帮助地方做好受灾转移群众临时安置工作。

杨晓东提醒称,当前,我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抗灾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经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分析预测,2016年汛期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洪涝灾害比1983年重,但比1998年轻,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偏重,西北地区东部发生夏旱的概率大,2016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少,但强度偏强。

据介绍,中央层面对地方救灾资金主要有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防汛抗旱补助资金、地质灾害治理补助资金、农业救灾资金,其中,民政部和财政部安排下拨的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等四个用途。

对于灾区民众的生活救助,杨晓东表示,将会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加大对地方的补助支持力度,同时指导地方落实资金分担比例,尤其是推动各地出台本地的救灾标准,确保能够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

回应河北受灾惨重: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

对于河北省近期受灾严重的情况,国家减灾办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河北洪涝灾害损失严重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包括,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地势比较险峻,居民居住较分散,通讯预警不畅,以及地方防洪能力不足。

杨晓东指出,一般南方地区经常遭受洪涝灾害,这些地方无论基层干部还是群众,在防御洪水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还是要充分得多,而河北这些地区从1996年8月洪灾以来已经20年没有遭受过这种强度甚至次于这种强度的洪水,因此,防洪能力严重不足。在一些山区乡镇可以看到,一些小河沟、小河道支流众多,平时都是干涸的,大家可能对治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遇到强降雨时防洪行洪能力特别差。而这些乡镇村庄的房屋,建设的时候也因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抗洪能力比较差。因此河北倒损这么多房、伤亡人员比较多。房屋设防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杨晓东表示,就主观原因而言,第一,这些地方多年没有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一些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些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员工防洪意识也比较薄弱,缺乏防洪避险经验,加之人为滥采乱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第二,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责任落实上不到位,重视不够,预判不足,对险情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防范措施不到位,怀有侥幸心理,工作当中存在这些薄弱环节。

杨晓东提到,对于在抗洪救灾当中工作不力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河北省委、石家庄市委、邢台市委已经作出了初步的组织处理,下一步经过调查,分清责任,必将进行严肃的追责,相信地方党委政府会给社会公众一个答复。

此外,关于灾情信息,杨晓东谈到,地方报送信息的时候依托于现代化技术手段,当然这是必须的,可是在脆弱的灾害环境当中,相应的一些工作系统失灵会带来灾情报送和发布上的问题。

全力做好慈善法施行各项准备工作

《慈善法》将从今年9月1日起实施。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李保俊在今天的发布会上称,民政部多次专门部署并制发通知,提出通过健全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制度,实行慈善组织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公开募捐资格许可制度,积极发展慈善信托等,深入落实慈善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明确通过强化行业自律,加强社会监督,强化政府监管,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构建慈善事业综合监管体系;贯彻慈善法制度牵引和文化培育有关规定,充分激发各类慈善主体的发展活力,全面规范慈善主体行为,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和透明度。

目前,《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慈善组织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慈善募捐平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慈善法配套政策文件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共募捐信息平台正在面向社会开展遴选。

已曝光1085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

李保俊介绍,针对“山寨社团”钻法律空子,打着“中华”、“中国”、“世界”等旗号肆意敛财的乱象,开展了对“山寨社团”的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曝光10批1085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通过民政部门户网站、中国社会组织网、以及中国社会组织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离岸社团”“山寨社团”识别指南。

此外,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于近日印发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留守儿童排查工作接近尾声

据李保俊介绍,今年3月底以来,民政部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并同步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摸底排查。目前,排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两份文件针对不同对象群体、聚焦不同问题,但主旨均致力于共同补齐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短板。

近日,民政部会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和中国残联召开视频会议,对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针对困境儿童需求,运用生活、教育、医疗、监护和福利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精准帮扶,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部门联动机制为关键、群团组织为纽带、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

上半年通过采集DNA帮助1570人成功寻亲

李保俊指出,为帮助滞站受助人员及时返家,搭建寻亲家庭与流浪乞讨人员之间有效的寻亲平台,民政部2016年1月1日启用了全国救助寻亲网。

截至目前,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上共发布2万3千多条受助人员寻亲公告。今年上半年,各地共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血样5789人次,帮助1570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并及时返回家庭。其中,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寻亲成功的有456例,通过DNA比对寻亲成功的有253例,通过其他寻亲公告发布渠道寻亲成功的有203例,通过问询沟通获取线索及其他方式寻亲成功的有658例。

李保俊表示,民政部还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央视《等着我》公益寻人栏目等开展了多种寻亲合作,调动数万名志愿者协助各地查询甄别受助人员身份信息。2016年7月4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与今日头条签署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工作合作协议,通过推广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救助寻亲服务。截至7月25日,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共通过今日头条帮助81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保俊指出,下一步,民政部将依托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各地进一步规范寻亲服务流程,探索运用人脸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寻亲服务,进一步提高寻亲效率和救助服务水平。同时,对外出流浪乞讨人员数量较多、且未有效控制的地区进行通报,督促流出地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施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民政部回应河北受灾惨重: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

今年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270人失踪,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与近年灾情相比,尤为偏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连发,各地受灾情况比较严重。今日召开的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国家减灾办副主任、救灾司杨晓东副司长称,今年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270人失踪,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与近年灾情相比,尤为偏重。

据介绍,今年我国的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为主,台风、地震、低温冷冻、旱灾、雪灾和森林火灾等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更是以6月以来灾情发展尤为迅速,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01个市(州)2126个县(市、区)和团场共计1亿人次受灾,837人死亡,242人失踪,5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7万间房屋倒塌,15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28亿元。其中,河北、湖北、江苏、福建、安徽、江西、贵州等省灾情最为突出。

同时,杨晓东称,6月以来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占今年以来全国因灾死亡失踪人口总数的8成以上,是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较同期均值增长近1倍。其中,溺水、地质灾害掩埋、房屋及构筑物倒塌是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主要原因。

此外,6月以来,洪涝、台风、风雹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房屋倒损数量占今年以来总损失量的7成以上,为2011年以来同期次高值(仅次于2013年),较同期均值增长近4成,其中,倒塌房屋数量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受房屋大量倒损影响,6月以来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急剧增加,占今年以来全国总量的9成以上灾害救助和临时安置任务十分繁重。

也正因此,今年的救灾任务面临极大压力。截至7月26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16次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和1次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协调派出17个救灾应急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为帮助和支持地方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杨晓东称,民政部协商财政部下拨16.7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累计向重灾区紧急调拨3.55万顶帐篷、15.4万床(件)衣被、1.8万张折叠床、4000套折叠桌凳等中央救灾储备物资,帮助地方做好受灾转移群众临时安置工作。

杨晓东提醒称,当前,我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抗灾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经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分析预测,2016年汛期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洪涝灾害比1983年重,但比1998年轻,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偏重,西北地区东部发生夏旱的概率大,2016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少,但强度偏强。

据介绍,中央层面对地方救灾资金主要有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防汛抗旱补助资金、地质灾害治理补助资金、农业救灾资金,其中,民政部和财政部安排下拨的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等四个用途。

对于灾区民众的生活救助,杨晓东表示,将会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加大对地方的补助支持力度,同时指导地方落实资金分担比例,尤其是推动各地出台本地的救灾标准,确保能够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

回应河北受灾惨重: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

对于河北省近期受灾严重的情况,国家减灾办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河北洪涝灾害损失严重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包括,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地势比较险峻,居民居住较分散,通讯预警不畅,以及地方防洪能力不足。

杨晓东指出,一般南方地区经常遭受洪涝灾害,这些地方无论基层干部还是群众,在防御洪水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还是要充分得多,而河北这些地区从1996年8月洪灾以来已经20年没有遭受过这种强度甚至次于这种强度的洪水,因此,防洪能力严重不足。在一些山区乡镇可以看到,一些小河沟、小河道支流众多,平时都是干涸的,大家可能对治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遇到强降雨时防洪行洪能力特别差。而这些乡镇村庄的房屋,建设的时候也因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抗洪能力比较差。因此河北倒损这么多房、伤亡人员比较多。房屋设防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杨晓东表示,就主观原因而言,第一,这些地方多年没有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一些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些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员工防洪意识也比较薄弱,缺乏防洪避险经验,加之人为滥采乱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第二,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责任落实上不到位,重视不够,预判不足,对险情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防范措施不到位,怀有侥幸心理,工作当中存在这些薄弱环节。

杨晓东提到,对于在抗洪救灾当中工作不力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河北省委、石家庄市委、邢台市委已经作出了初步的组织处理,下一步经过调查,分清责任,必将进行严肃的追责,相信地方党委政府会给社会公众一个答复。

此外,关于灾情信息,杨晓东谈到,地方报送信息的时候依托于现代化技术手段,当然这是必须的,可是在脆弱的灾害环境当中,相应的一些工作系统失灵会带来灾情报送和发布上的问题。

全力做好慈善法施行各项准备工作

《慈善法》将从今年9月1日起实施。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李保俊在今天的发布会上称,民政部多次专门部署并制发通知,提出通过健全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制度,实行慈善组织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公开募捐资格许可制度,积极发展慈善信托等,深入落实慈善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明确通过强化行业自律,加强社会监督,强化政府监管,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构建慈善事业综合监管体系;贯彻慈善法制度牵引和文化培育有关规定,充分激发各类慈善主体的发展活力,全面规范慈善主体行为,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和透明度。

目前,《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慈善组织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慈善募捐平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慈善法配套政策文件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共募捐信息平台正在面向社会开展遴选。

已曝光1085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

李保俊介绍,针对“山寨社团”钻法律空子,打着“中华”、“中国”、“世界”等旗号肆意敛财的乱象,开展了对“山寨社团”的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曝光10批1085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通过民政部门户网站、中国社会组织网、以及中国社会组织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离岸社团”“山寨社团”识别指南。

此外,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于近日印发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留守儿童排查工作接近尾声

据李保俊介绍,今年3月底以来,民政部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并同步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摸底排查。目前,排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两份文件针对不同对象群体、聚焦不同问题,但主旨均致力于共同补齐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短板。

近日,民政部会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和中国残联召开视频会议,对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针对困境儿童需求,运用生活、教育、医疗、监护和福利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精准帮扶,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部门联动机制为关键、群团组织为纽带、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

上半年通过采集DNA帮助1570人成功寻亲

李保俊指出,为帮助滞站受助人员及时返家,搭建寻亲家庭与流浪乞讨人员之间有效的寻亲平台,民政部2016年1月1日启用了全国救助寻亲网。

截至目前,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上共发布2万3千多条受助人员寻亲公告。今年上半年,各地共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血样5789人次,帮助1570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并及时返回家庭。其中,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寻亲成功的有456例,通过DNA比对寻亲成功的有253例,通过其他寻亲公告发布渠道寻亲成功的有203例,通过问询沟通获取线索及其他方式寻亲成功的有658例。

李保俊表示,民政部还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央视《等着我》公益寻人栏目等开展了多种寻亲合作,调动数万名志愿者协助各地查询甄别受助人员身份信息。2016年7月4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与今日头条签署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工作合作协议,通过推广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救助寻亲服务。截至7月25日,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共通过今日头条帮助81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保俊指出,下一步,民政部将依托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各地进一步规范寻亲服务流程,探索运用人脸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寻亲服务,进一步提高寻亲效率和救助服务水平。同时,对外出流浪乞讨人员数量较多、且未有效控制的地区进行通报,督促流出地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施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