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我们诞生在中国》能撬动纪录片市场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我们诞生在中国》能撬动纪录片市场吗?

纵观全国电影市场,现阶段纪录片还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培养观众群。

喜马拉雅山区,常年冰雪覆盖、天气瞬息万变的地球“第三极”,三江源雪豹达娃矫健的身影在石崖掠过,它要为两只雪豹宝宝去狩猎。

中国四川高山峡谷,海拔1500到3300米的大片原始森林中,川金丝猴淘淘双脚直立在雪地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它发现妹妹出生后自己失去了父亲的宠爱。

卧龙竹林,将近40℃的潮热空气里,霸道的大熊猫妈妈美美和女儿丫丫过着温馨的生活,但随着女儿的长大,忧伤的离别氛围开始笼罩它们……

由陆川执导,迪士尼与上海SMG合作的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已于8月12日登陆全国院线。这部电影以中国独有的四川大熊猫、三江源雪豹和川金丝猴三类国宝级野生动物家庭为主线,以交叉剪辑的方式讲述了它们各自在自然保护区出生、成长的经历。

首映遭遇低排片,但它一路逆袭

作为中国第一部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首映排片占比仅为1.9%。这是什么概念呢?文艺片《百鸟朝凤》,因为低排片让制片人方励破天荒“跪求排片”。《百鸟朝凤》的首映排片占比是2.0%。可见,自然电影这个题材“冷酷到底”。

不过,《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口碑在观众观影后逐渐发酵。豆瓣网友方枪枪在评论中提到“万物有灵且美:淘气的金丝猴,呆萌的熊猫,敏捷的藏羚羊,神秘的雪豹,最后用中国传统意向代表灵魂的丹顶鹤串起整个片子,真实美好。”目前该片豆瓣评分达到8.2,领先今年暑期上映的大部分影片。

可喜的是,在高口碑的保驾护航下,《我们诞生在中国》单日排片占比逐渐上升,突破了4%。影片上映五天累计票房也上升至2200多万元。尽管与同期上映的《盗墓笔记》等IP大片没有可比性,但它正在不断接近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执导的《海洋》创造的自然电影票房纪录。《海洋》于2011年暑期在国内上映,当时取得2650万元的票房成绩。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继《深海探奇》《海洋》之后,第三部票房超过2000万的自然题材电影,而且它非常有希望在票房上超越《海洋》,创造一个新纪录。

三年,350小时,它的美来自等待

看过电影之后,很多观众好奇影片是怎样被拍摄出来的?大自然中的四季轮回,天气变化,可爱的动物演员们,没有一个是导演和摄影是可以随意掌控的。这部影片由迪士尼旗下专注自然电影纪录片拍摄的迪士尼自然品牌和上海SMG联合出品。这次与迪士尼的合作,让中方的参与人员感受到了迪士尼的专业。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迪士尼组建了100多人的摄影团队,其中很多人都是国际顶级的野生动物拍摄专家。他们兵分五路,深入卧龙、神农架、可可西里、三江源、盐城等多个自然保护区,跟拍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藏羚羊、雪豹,时间跨度18个月,总共拍摄了350个小时的素材。其中,因为食物短缺,雪豹不得不将原来25公里的活动范围扩大到80公里,因此很难拍摄。跟拍雪豹的摄制组头一个月连雪豹的影子都没看到。但他们的坚持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影片中关于雪豹的片段是最打动人心的。

陆川说,目前国内平均两个月拍一部电影,迪士尼却愿意花三年的时间去做这样一个项目。他们找来了地球上最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找来得过艾美奖的音乐制作、得过奥斯卡的混音师……把最好的资源和力量用到这样一部电影里,这在目前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存在,在小鲜肉、IP概念泛滥而缺乏制作诚意的暑期档电影中,确实是一股难得的“清流”,给观众展现了一种别样的视野。

它能让冷题材在中国热起来吗?

《我们诞生在中国》用野生动物去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全世界最好的资源,去制作一部不太可能成为票房“爆款”的电影,迪士尼看起来有点疯狂的逻辑,却记录下中国珍稀的动物们的生活。观众在观影中不仅被这部电影的美感所折服,也为制作方的诚意所打动。这样充满大自然魅力、令观众由衷喜爱的电影,未来必然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们诞生在中国》这样的自然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其实相当罕见。根据现在可查的数据,《我们诞生在中国》之前,登陆中国院线的自然电影仅《海洋》《深海探奇》《帝企鹅日记》《狂野非洲》《白色星球》《海底世界3D》六部。这次《我们诞生在中国》因为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在中国的珍奇动物,唤起了观众心中的亲近感和自豪感,使它有望为自然电影在国内创造一个新的票房记录,但想改变自然电影,或者扩大到纪录片这个类型的电影在中国的寒冷现状却很难。

纵观全国电影市场,现阶段纪录片还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培养观众群。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爆发式增长至440亿元,然而当年上映的纪录片仅《味道中国》《喜马拉雅天梯》《胜利大阅兵》三部,总计票房1200多万。纪录片电影在全年票房占比不足万分之三。与此相比,2012年时,美国进入院线放映的纪录片就有135部,全年票房1.19亿美元,在年度市场上占1.1%,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都在2500万美元以上。这些纪录片电影题材丰富,从现实到历史,从人文到地理,各种不同的纪录片都有进入市场放映的机会。

市场现状终究无法一夕改变。不过,随着中国电影不断走向成熟,未来必然有更多题材,更加多元的电影在这个市场中共存。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我们诞生在中国》能撬动纪录片市场吗?

纵观全国电影市场,现阶段纪录片还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培养观众群。

喜马拉雅山区,常年冰雪覆盖、天气瞬息万变的地球“第三极”,三江源雪豹达娃矫健的身影在石崖掠过,它要为两只雪豹宝宝去狩猎。

中国四川高山峡谷,海拔1500到3300米的大片原始森林中,川金丝猴淘淘双脚直立在雪地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它发现妹妹出生后自己失去了父亲的宠爱。

卧龙竹林,将近40℃的潮热空气里,霸道的大熊猫妈妈美美和女儿丫丫过着温馨的生活,但随着女儿的长大,忧伤的离别氛围开始笼罩它们……

由陆川执导,迪士尼与上海SMG合作的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已于8月12日登陆全国院线。这部电影以中国独有的四川大熊猫、三江源雪豹和川金丝猴三类国宝级野生动物家庭为主线,以交叉剪辑的方式讲述了它们各自在自然保护区出生、成长的经历。

首映遭遇低排片,但它一路逆袭

作为中国第一部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首映排片占比仅为1.9%。这是什么概念呢?文艺片《百鸟朝凤》,因为低排片让制片人方励破天荒“跪求排片”。《百鸟朝凤》的首映排片占比是2.0%。可见,自然电影这个题材“冷酷到底”。

不过,《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口碑在观众观影后逐渐发酵。豆瓣网友方枪枪在评论中提到“万物有灵且美:淘气的金丝猴,呆萌的熊猫,敏捷的藏羚羊,神秘的雪豹,最后用中国传统意向代表灵魂的丹顶鹤串起整个片子,真实美好。”目前该片豆瓣评分达到8.2,领先今年暑期上映的大部分影片。

可喜的是,在高口碑的保驾护航下,《我们诞生在中国》单日排片占比逐渐上升,突破了4%。影片上映五天累计票房也上升至2200多万元。尽管与同期上映的《盗墓笔记》等IP大片没有可比性,但它正在不断接近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执导的《海洋》创造的自然电影票房纪录。《海洋》于2011年暑期在国内上映,当时取得2650万元的票房成绩。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继《深海探奇》《海洋》之后,第三部票房超过2000万的自然题材电影,而且它非常有希望在票房上超越《海洋》,创造一个新纪录。

三年,350小时,它的美来自等待

看过电影之后,很多观众好奇影片是怎样被拍摄出来的?大自然中的四季轮回,天气变化,可爱的动物演员们,没有一个是导演和摄影是可以随意掌控的。这部影片由迪士尼旗下专注自然电影纪录片拍摄的迪士尼自然品牌和上海SMG联合出品。这次与迪士尼的合作,让中方的参与人员感受到了迪士尼的专业。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迪士尼组建了100多人的摄影团队,其中很多人都是国际顶级的野生动物拍摄专家。他们兵分五路,深入卧龙、神农架、可可西里、三江源、盐城等多个自然保护区,跟拍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藏羚羊、雪豹,时间跨度18个月,总共拍摄了350个小时的素材。其中,因为食物短缺,雪豹不得不将原来25公里的活动范围扩大到80公里,因此很难拍摄。跟拍雪豹的摄制组头一个月连雪豹的影子都没看到。但他们的坚持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影片中关于雪豹的片段是最打动人心的。

陆川说,目前国内平均两个月拍一部电影,迪士尼却愿意花三年的时间去做这样一个项目。他们找来了地球上最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找来得过艾美奖的音乐制作、得过奥斯卡的混音师……把最好的资源和力量用到这样一部电影里,这在目前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存在,在小鲜肉、IP概念泛滥而缺乏制作诚意的暑期档电影中,确实是一股难得的“清流”,给观众展现了一种别样的视野。

它能让冷题材在中国热起来吗?

《我们诞生在中国》用野生动物去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全世界最好的资源,去制作一部不太可能成为票房“爆款”的电影,迪士尼看起来有点疯狂的逻辑,却记录下中国珍稀的动物们的生活。观众在观影中不仅被这部电影的美感所折服,也为制作方的诚意所打动。这样充满大自然魅力、令观众由衷喜爱的电影,未来必然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们诞生在中国》这样的自然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其实相当罕见。根据现在可查的数据,《我们诞生在中国》之前,登陆中国院线的自然电影仅《海洋》《深海探奇》《帝企鹅日记》《狂野非洲》《白色星球》《海底世界3D》六部。这次《我们诞生在中国》因为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在中国的珍奇动物,唤起了观众心中的亲近感和自豪感,使它有望为自然电影在国内创造一个新的票房记录,但想改变自然电影,或者扩大到纪录片这个类型的电影在中国的寒冷现状却很难。

纵观全国电影市场,现阶段纪录片还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培养观众群。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爆发式增长至440亿元,然而当年上映的纪录片仅《味道中国》《喜马拉雅天梯》《胜利大阅兵》三部,总计票房1200多万。纪录片电影在全年票房占比不足万分之三。与此相比,2012年时,美国进入院线放映的纪录片就有135部,全年票房1.19亿美元,在年度市场上占1.1%,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都在2500万美元以上。这些纪录片电影题材丰富,从现实到历史,从人文到地理,各种不同的纪录片都有进入市场放映的机会。

市场现状终究无法一夕改变。不过,随着中国电影不断走向成熟,未来必然有更多题材,更加多元的电影在这个市场中共存。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