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前 马明哲的“壹钱包”能突围成功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前 马明哲的“壹钱包”能突围成功吗?

整合后的“壹钱包”想成为继支付宝、微信支付后的移动支付第三极。屡次“试错”后的壹钱包这次真的找到了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已占据移动支付平台半壁江山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前,平安集团旗下的移动支付平台“壹钱包”想要突出重围,改变既定格局恐非易事。

自2014年诞生之初,集社交、金融、支付等多功能于一身,壹钱包被视为平安集团依托平安付向互联网巨头发起进攻的标志性产品,承载着平安的互联网梦想,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尽管成立时间尚不足三年,壹钱包的战略定位却几经调整。诞生之初的壹钱包被定位为“移动社交金融服务平台”,平安企图借助“壹钱包”整合旗下各大生活和理财平台。然而和微信的“社交金融”战略相反,“壹钱包”用金融带动社交,这一推进过程举步维艰,壹钱包的“社交金融梦”也愈发暗淡。

紧接着,壹钱包变换思路,试图从线下场景开始突破,与“支付宝”天然的消费属性不同,这一探索对于平安集团而言并无优势,相反运营成本高企,效果同样差强人意。

屡屡“试错”后的壹钱包开始从平安综合金融集团的属性出发,加大在金融产品的推广与创新力度,先后推出了通过社交分享就可加速收益的“任性理财”、投资期限灵活的壹起盈等独家定制化产品,从而错开互联网巨头建立的优势壁垒。

去年7月,平安方面宣布将平安付与万里通进行业务整合,一个是支付平台,一个是积分平台,双方的合并在平安集团内部掀起巨大波澜。为什么要合并?究竟怎么整合?是保留一家公司还是支撑两家?合并之后能否产生1+1>2的效果?彼时平安还请来咨询公司对此做评估,而结论是不能够整合,两家公司对于整合的不确定性顾虑重重,内部不乏反对之声。

而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坚持认为,积分与支付就像一对“金童玉女”,业务本身具有很高的战略协同性,客户群相似、商业模式互补,积分与支付服务的结合可以大大提升壹钱包消费场景下高频交易的可能性。

经历了一年的深度整合,今年9月20日,平安宣布旗下壹钱包和万里通两大APP正式合并,万里通App以产品形态全面嵌入壹钱包App,形成统一的平安“壹钱包”品牌。平安付也于今年6月正式更名为平安壹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业务涵盖壹钱包客户端、支付插件和积分服务三大板块。

整合后的“壹钱包”想成为继支付宝、微信支付后的第三极。“在平安集团内部,壹钱包是唯一定位为连接金融和场景的互金平台,我们的出发点是先触及可触及的用户,现在需要有更多场景让它活跃起来。”平安壹钱包常务副总经理常琳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平安集团能够提供的场景是金融与健康,而购物和消费场景需要平安自己去建立或者和外部企业合作。下一步平安准备跟正大这样的线下商业场景合作,激发用户的潜在活跃度,“我们有信心成为支付行业的第三极。”

常琳此前在万里通担任首席运营执行官,对于双方的整合,常琳也由最初的疑惑不解转变为如今的信心满满。“积分这个角度很新颖,但万里通在向外拓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常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微信的杀手锏在于其天然的用户优势,它要做的是如何让用户与商家连接;支付宝缺乏社交属性,但与微信相比优势在于消费场景。“我们跟这两家相比的差异化路径在于,壹钱包有线上商场和用户基础,通过对用户积分的识别,可以精准定义会员,这部分会员来自于消费场景,从这个角度看壹钱包的场景相对弱于淘宝,但又跟淘宝不同,会超出它的范围;而且,金融用户的特征相比主流的互联网用户价值更大。”常琳表示,“不是说要把支付宝和微信推翻,而是成为第三个。”

具体而言,积分也是支付的一种形式,可以被赋予更多的优惠和权益,但赋予的过程跟支付息息相关,在积分的基础之上再搭建支付的基础建设难度很大。

其次,万里通积分的使用范围仍旧有局限,虽然充话费这类应用场景很方便,但是离积分抵做现金、积分消费的目标相差较远,用积分的实体把商圈搭建起来同样有一定难度。

尽管市场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主体企图在积分市场上抢食蛋糕,但一直以来都是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对于整个消费市场,使用积分的占比微乎其微,用积分撬动消费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到今天两个团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新壹钱包的业务。积分和支付在账户及交易上也完全实现了整合,积分的权益和优惠可以体现在支付上,只有钱的这种支付没有很大的忠诚度,而且用户的黏性也相对较差。而积分+支付的形式,对用户的黏性和效果,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探索。”常琳表示。

积分消费全面整合进壹钱包,实现支付场景的多元化,这一探索也得到了分析人士的认同。易观金融研究总监马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双方的合并从发展逻辑上看是正常的,积分和支付的整合可以刺激用户,增强用户的黏性。从积分市场来看,用户的规模和频次都不如支付这么高频,单独做一个万里通App,效果肯定不如用更高频的支付来打通。积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现在用户也不希望装那么多App。积分和支付有一定联动性,产品发展的逻辑比较合理,整合实现了内部账户的打通和资源的协同,也符合平安集团最近一段时间的战略路径。”

据平安集团半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壹钱包累计注册用户数4874万,平安付及积分业务交易规模已经达到13137亿元,同比增速超过两倍。同时,支付业务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上半年成功签约深圳人社局并上线医保支付插件,成为第一家与深圳人社局签约的第三方支付公司。2016年上半年,发放积分53.75亿元,同比增长249.1%。

下一步,壹钱包将在平安集团外部打造权益相关的场景拓展,扩大外部影响力和业务规模,形成商圈体系,其核心突破的行业包括汽车、家电、化妆品、商业综合体、银行酒店等。

“连接金融与场景,这个场景不仅仅是平安搭建的消费场景,而是更广阔的用户生活、消费场景,这一定位在平安内部所有平台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平安壹钱包公司总经理诸寅嘉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积分相当于流量,积分用户包括平安的金融客户、航空用户,这些用户的质量非常高,需要对此精耕细作,这一定位对于平安集团而言同样价值巨大。

诸寅嘉认为,合并后的壹钱包正步入1+1<2到1+1>2的轨道中,将来一定会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应。“我们正在蓄势待发,微信用户群体主要的活跃点不在消费,而在通讯,我们没法去挑战它的通讯,但单看交易量,3至5年超越支付宝我们很有信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支付宝

4.5k
  • 支付宝仍在探索商业化
  • 支付宝:少量短暂性访问不畅情况已迅速恢复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前 马明哲的“壹钱包”能突围成功吗?

整合后的“壹钱包”想成为继支付宝、微信支付后的移动支付第三极。屡次“试错”后的壹钱包这次真的找到了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已占据移动支付平台半壁江山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前,平安集团旗下的移动支付平台“壹钱包”想要突出重围,改变既定格局恐非易事。

自2014年诞生之初,集社交、金融、支付等多功能于一身,壹钱包被视为平安集团依托平安付向互联网巨头发起进攻的标志性产品,承载着平安的互联网梦想,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尽管成立时间尚不足三年,壹钱包的战略定位却几经调整。诞生之初的壹钱包被定位为“移动社交金融服务平台”,平安企图借助“壹钱包”整合旗下各大生活和理财平台。然而和微信的“社交金融”战略相反,“壹钱包”用金融带动社交,这一推进过程举步维艰,壹钱包的“社交金融梦”也愈发暗淡。

紧接着,壹钱包变换思路,试图从线下场景开始突破,与“支付宝”天然的消费属性不同,这一探索对于平安集团而言并无优势,相反运营成本高企,效果同样差强人意。

屡屡“试错”后的壹钱包开始从平安综合金融集团的属性出发,加大在金融产品的推广与创新力度,先后推出了通过社交分享就可加速收益的“任性理财”、投资期限灵活的壹起盈等独家定制化产品,从而错开互联网巨头建立的优势壁垒。

去年7月,平安方面宣布将平安付与万里通进行业务整合,一个是支付平台,一个是积分平台,双方的合并在平安集团内部掀起巨大波澜。为什么要合并?究竟怎么整合?是保留一家公司还是支撑两家?合并之后能否产生1+1>2的效果?彼时平安还请来咨询公司对此做评估,而结论是不能够整合,两家公司对于整合的不确定性顾虑重重,内部不乏反对之声。

而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坚持认为,积分与支付就像一对“金童玉女”,业务本身具有很高的战略协同性,客户群相似、商业模式互补,积分与支付服务的结合可以大大提升壹钱包消费场景下高频交易的可能性。

经历了一年的深度整合,今年9月20日,平安宣布旗下壹钱包和万里通两大APP正式合并,万里通App以产品形态全面嵌入壹钱包App,形成统一的平安“壹钱包”品牌。平安付也于今年6月正式更名为平安壹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业务涵盖壹钱包客户端、支付插件和积分服务三大板块。

整合后的“壹钱包”想成为继支付宝、微信支付后的第三极。“在平安集团内部,壹钱包是唯一定位为连接金融和场景的互金平台,我们的出发点是先触及可触及的用户,现在需要有更多场景让它活跃起来。”平安壹钱包常务副总经理常琳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平安集团能够提供的场景是金融与健康,而购物和消费场景需要平安自己去建立或者和外部企业合作。下一步平安准备跟正大这样的线下商业场景合作,激发用户的潜在活跃度,“我们有信心成为支付行业的第三极。”

常琳此前在万里通担任首席运营执行官,对于双方的整合,常琳也由最初的疑惑不解转变为如今的信心满满。“积分这个角度很新颖,但万里通在向外拓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常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微信的杀手锏在于其天然的用户优势,它要做的是如何让用户与商家连接;支付宝缺乏社交属性,但与微信相比优势在于消费场景。“我们跟这两家相比的差异化路径在于,壹钱包有线上商场和用户基础,通过对用户积分的识别,可以精准定义会员,这部分会员来自于消费场景,从这个角度看壹钱包的场景相对弱于淘宝,但又跟淘宝不同,会超出它的范围;而且,金融用户的特征相比主流的互联网用户价值更大。”常琳表示,“不是说要把支付宝和微信推翻,而是成为第三个。”

具体而言,积分也是支付的一种形式,可以被赋予更多的优惠和权益,但赋予的过程跟支付息息相关,在积分的基础之上再搭建支付的基础建设难度很大。

其次,万里通积分的使用范围仍旧有局限,虽然充话费这类应用场景很方便,但是离积分抵做现金、积分消费的目标相差较远,用积分的实体把商圈搭建起来同样有一定难度。

尽管市场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主体企图在积分市场上抢食蛋糕,但一直以来都是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对于整个消费市场,使用积分的占比微乎其微,用积分撬动消费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到今天两个团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新壹钱包的业务。积分和支付在账户及交易上也完全实现了整合,积分的权益和优惠可以体现在支付上,只有钱的这种支付没有很大的忠诚度,而且用户的黏性也相对较差。而积分+支付的形式,对用户的黏性和效果,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探索。”常琳表示。

积分消费全面整合进壹钱包,实现支付场景的多元化,这一探索也得到了分析人士的认同。易观金融研究总监马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双方的合并从发展逻辑上看是正常的,积分和支付的整合可以刺激用户,增强用户的黏性。从积分市场来看,用户的规模和频次都不如支付这么高频,单独做一个万里通App,效果肯定不如用更高频的支付来打通。积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现在用户也不希望装那么多App。积分和支付有一定联动性,产品发展的逻辑比较合理,整合实现了内部账户的打通和资源的协同,也符合平安集团最近一段时间的战略路径。”

据平安集团半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壹钱包累计注册用户数4874万,平安付及积分业务交易规模已经达到13137亿元,同比增速超过两倍。同时,支付业务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上半年成功签约深圳人社局并上线医保支付插件,成为第一家与深圳人社局签约的第三方支付公司。2016年上半年,发放积分53.75亿元,同比增长249.1%。

下一步,壹钱包将在平安集团外部打造权益相关的场景拓展,扩大外部影响力和业务规模,形成商圈体系,其核心突破的行业包括汽车、家电、化妆品、商业综合体、银行酒店等。

“连接金融与场景,这个场景不仅仅是平安搭建的消费场景,而是更广阔的用户生活、消费场景,这一定位在平安内部所有平台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平安壹钱包公司总经理诸寅嘉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积分相当于流量,积分用户包括平安的金融客户、航空用户,这些用户的质量非常高,需要对此精耕细作,这一定位对于平安集团而言同样价值巨大。

诸寅嘉认为,合并后的壹钱包正步入1+1<2到1+1>2的轨道中,将来一定会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应。“我们正在蓄势待发,微信用户群体主要的活跃点不在消费,而在通讯,我们没法去挑战它的通讯,但单看交易量,3至5年超越支付宝我们很有信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