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我们为什么去参加音乐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我们为什么去参加音乐节?

音乐节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正是音乐内容的“高性价比”。看一场音乐节的门票会低于大牌音乐人的专场演出票价,音乐节的主力消费群体——大学生既能承担得起票价,又能在现场一睹偶像的风采。

 

作者:于墨林

讲真,我对最近频繁刷屏的音乐节有一点疲倦,围绕着一个又一个新名字,有的音乐节拥挤不堪,有的音乐节人数寥寥,有的音乐节充满争议,有的音乐节主办方跑路临时取消……

无论如何,时间改变了一切,风靡全世界的现场音乐狂欢盛会——“音乐节”在2016年的中国市场迎来了“回暖潮”。

据小鹿角智库统计的信息,今年已经有大约165个音乐节,这超过了2014年音乐节数量(148个)的总和。在“令人振奋”的密密麻麻的统计表格里,我仿佛看到一大波中国年轻人正涌入音乐节现场,投身音乐的狂欢中,音乐好似已完全融入了年轻人的身体和生活中。

尽管乐迷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目的地却只有一个——正在举办的某一场音乐节。正是这些年轻乐迷在为刚刚起飞的中国音乐节市场买单,他们支撑着这个前景向好却又十分脆弱的行业。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去参加音乐节呢?这是一种冒险式的个人体验,还是粉丝们为了爱豆的一次线下群聚的狂欢? 又或是如下这些热情洋溢的回答?

“妞啊还用问”、“拨片”、“pogo飞出去的手机”、 “有意思的T恤”、“各种各样平时难得一见的朋友聚聚”、“便宜好喝的酒”、“和喜欢的乐手吹比的机会”、“看喜欢的明星”、“一段放松的时间,一段可以吹牛逼的经历”……

为喜爱的音乐人而来是乐迷千里迢迢、忍受各种不适买票参加音乐节的主要动力。音乐阵容的安排与设计是一个音乐节的核心竞争力。所以,2016年,我们看到李宇春蔡依林孙燕姿李玟薛之谦等流行艺人纷纷上了音乐节舞台,李志宋冬野马頔谢天笑陈粒好妹妹这些独立音乐界的“头部艺人”演遍全国,看到The Prodigy、Jessie J、Skrillex等欧美艺人纷至沓来。

此外,音乐节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正是音乐内容的“高性价比”。看一场音乐节的门票会低于大牌音乐人的专场演出票价,音乐节的主力消费群体——大学生既能承担得起票价,又能在现场一睹偶像的风采。

除了与音乐直接相关的需求,音乐爱好者更显性的需求就是良好的现场体验。而现场体验是一个很难抓住的词,只有亲身经历过、对比过才有更深刻的感受。

国内现在无论任何行业,对于模仿都有着近乎偏执的信任。“这个活动在别的音乐节效果好,我们也做”的想法,造成了新兴小音乐节既无特色也没品质的糟糕场面。创意市集人人都做,成熟版卖的是创意,模仿版卖的是义乌;美食街成为标配,成熟版的美味持续一条街,模仿版只有可怜的6个摊位。

比如,音乐阵容合你口味,但交通太偏僻你走得筋疲力尽,又或者是你正嗨得爽突然尿急,排了老长的队好不容易进了厕所却被移动厕所里的氨味熏得掉下热泪,几欲呕吐......

豆瓣上长年累月积累了各种各样的吐槽,类似:“其实啥印象都没有了,但就是排队上厕所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得很……几万人就那么几个厕所,还有各种求插队、求卫生巾的……不冲水什么的就更恶心了!”

所谓的“一场大型音乐节后的这些移动临时厕所必然会成为小规模的生态灾难。”于是,就有了老外的一种生态友好型厕所:

但问题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女士才是上厕所比较多的群体!

好体验是构成现场体验中的重要一环。

全球规模最大的音乐节Glastonbury就为了乐迷想了不少贴心的办法,例如,它曾推出过一种新型厕所——从里面看得到外面,但是外面看不到里面,安置在著名的金字塔舞台周围。再比如,Glastonbury主办方会为观众提供贴心的充电点,并且安装了连接4G需要的基础设施,以便观众能够在音乐节中有电自拍、有网上传、有心情分享。在别的音乐节都不能自如上传图片的时候,这个音乐节能让你上传小视频,你会不会对它倾心?

以亚洲最大的音乐节SummerSonic为例,其官网上有着详细音乐节相关各方面介绍,让观众到场前就清楚地知道现场的情况和安排,不会出现到了现场连入口在哪里都没有指示的情况。而且在公共交通不方便的大阪场地,主办方会在最近的地铁站出站口派志愿者做出指引,而不是简单的贴个不显眼的告示了事。很多看起来不值一提的贴心细节,才是构成乐迷良好的现场体验的基础。

在服务做到位之后,就是各音乐节的差异化和趣味性了,做到这些才会有不同品牌的音乐节,才能在乐迷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Glastonbury在80年代设立了一个儿童慈善机构,之后每年都会向各种组织捐献,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今天,这也让很多人对这个音乐节产生了尊敬之意。挪威的 YA音乐节则是以环保出名,使用清洁能源、提供有机食品制作的饮食、科学化设计的舞台布置,让绿色贯彻了整个音乐节。

一项调查显示,如果你不去服务好那些“音乐节铁杆粉”,你的收入将会大打折扣。

据全球自助购票平台Eventbrite与独立调查公司MusicWatch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普通受众(平均一年参与1场音乐节)在音乐节的平均消费为117美元,而音乐节铁杆粉们(平均一年参与4-5场音乐节)的平均消费达到208美元,而且这部分铁杆买VIP门票购买率高达74%,是普通受众26%的3倍左右。

你是否会觉得,铁杆粉在音乐节中属于小部分?在英国的调查中,铁杆粉占总调查人数的28%,每年参加两场音乐节的人数占34%,普通受众则占36%。如果从占比上来看,铁杆粉并非极少数。但同时,这些铁杆粉为音乐节带来了更大的驱动力。

铁杆粉比普通受众更愿意在社交平台上po各种音乐节相关信息,并且他们也会更积极的叫上朋友一起参与音乐节。也就是说,虽然人数偏少,但铁杆粉的存在扩大了音乐节的影响力,同时增加了音乐节的收入。

从音乐节的细分趋势来看,无论是从风格细分的摇滚、爵士、电子、民谣音乐节,还是综合、流行、文艺音乐节,音乐节品牌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吸引一帮“气味相投”的铁杆追随者。

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观众人次还是音乐节数量,美国以及整个北美的音乐节市场体量几乎是国内的10倍。鉴于中国的人口基数,每年200多场的音乐节数量还远没有形成合理匹配,整个音乐节市场还处在培育的过程中。

或许三五年时间,中国的音乐节数量就会突破到500场/年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我们为什么去参加音乐节?

音乐节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正是音乐内容的“高性价比”。看一场音乐节的门票会低于大牌音乐人的专场演出票价,音乐节的主力消费群体——大学生既能承担得起票价,又能在现场一睹偶像的风采。

 

作者:于墨林

讲真,我对最近频繁刷屏的音乐节有一点疲倦,围绕着一个又一个新名字,有的音乐节拥挤不堪,有的音乐节人数寥寥,有的音乐节充满争议,有的音乐节主办方跑路临时取消……

无论如何,时间改变了一切,风靡全世界的现场音乐狂欢盛会——“音乐节”在2016年的中国市场迎来了“回暖潮”。

据小鹿角智库统计的信息,今年已经有大约165个音乐节,这超过了2014年音乐节数量(148个)的总和。在“令人振奋”的密密麻麻的统计表格里,我仿佛看到一大波中国年轻人正涌入音乐节现场,投身音乐的狂欢中,音乐好似已完全融入了年轻人的身体和生活中。

尽管乐迷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目的地却只有一个——正在举办的某一场音乐节。正是这些年轻乐迷在为刚刚起飞的中国音乐节市场买单,他们支撑着这个前景向好却又十分脆弱的行业。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去参加音乐节呢?这是一种冒险式的个人体验,还是粉丝们为了爱豆的一次线下群聚的狂欢? 又或是如下这些热情洋溢的回答?

“妞啊还用问”、“拨片”、“pogo飞出去的手机”、 “有意思的T恤”、“各种各样平时难得一见的朋友聚聚”、“便宜好喝的酒”、“和喜欢的乐手吹比的机会”、“看喜欢的明星”、“一段放松的时间,一段可以吹牛逼的经历”……

为喜爱的音乐人而来是乐迷千里迢迢、忍受各种不适买票参加音乐节的主要动力。音乐阵容的安排与设计是一个音乐节的核心竞争力。所以,2016年,我们看到李宇春蔡依林孙燕姿李玟薛之谦等流行艺人纷纷上了音乐节舞台,李志宋冬野马頔谢天笑陈粒好妹妹这些独立音乐界的“头部艺人”演遍全国,看到The Prodigy、Jessie J、Skrillex等欧美艺人纷至沓来。

此外,音乐节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正是音乐内容的“高性价比”。看一场音乐节的门票会低于大牌音乐人的专场演出票价,音乐节的主力消费群体——大学生既能承担得起票价,又能在现场一睹偶像的风采。

除了与音乐直接相关的需求,音乐爱好者更显性的需求就是良好的现场体验。而现场体验是一个很难抓住的词,只有亲身经历过、对比过才有更深刻的感受。

国内现在无论任何行业,对于模仿都有着近乎偏执的信任。“这个活动在别的音乐节效果好,我们也做”的想法,造成了新兴小音乐节既无特色也没品质的糟糕场面。创意市集人人都做,成熟版卖的是创意,模仿版卖的是义乌;美食街成为标配,成熟版的美味持续一条街,模仿版只有可怜的6个摊位。

比如,音乐阵容合你口味,但交通太偏僻你走得筋疲力尽,又或者是你正嗨得爽突然尿急,排了老长的队好不容易进了厕所却被移动厕所里的氨味熏得掉下热泪,几欲呕吐......

豆瓣上长年累月积累了各种各样的吐槽,类似:“其实啥印象都没有了,但就是排队上厕所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得很……几万人就那么几个厕所,还有各种求插队、求卫生巾的……不冲水什么的就更恶心了!”

所谓的“一场大型音乐节后的这些移动临时厕所必然会成为小规模的生态灾难。”于是,就有了老外的一种生态友好型厕所:

但问题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女士才是上厕所比较多的群体!

好体验是构成现场体验中的重要一环。

全球规模最大的音乐节Glastonbury就为了乐迷想了不少贴心的办法,例如,它曾推出过一种新型厕所——从里面看得到外面,但是外面看不到里面,安置在著名的金字塔舞台周围。再比如,Glastonbury主办方会为观众提供贴心的充电点,并且安装了连接4G需要的基础设施,以便观众能够在音乐节中有电自拍、有网上传、有心情分享。在别的音乐节都不能自如上传图片的时候,这个音乐节能让你上传小视频,你会不会对它倾心?

以亚洲最大的音乐节SummerSonic为例,其官网上有着详细音乐节相关各方面介绍,让观众到场前就清楚地知道现场的情况和安排,不会出现到了现场连入口在哪里都没有指示的情况。而且在公共交通不方便的大阪场地,主办方会在最近的地铁站出站口派志愿者做出指引,而不是简单的贴个不显眼的告示了事。很多看起来不值一提的贴心细节,才是构成乐迷良好的现场体验的基础。

在服务做到位之后,就是各音乐节的差异化和趣味性了,做到这些才会有不同品牌的音乐节,才能在乐迷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Glastonbury在80年代设立了一个儿童慈善机构,之后每年都会向各种组织捐献,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今天,这也让很多人对这个音乐节产生了尊敬之意。挪威的 YA音乐节则是以环保出名,使用清洁能源、提供有机食品制作的饮食、科学化设计的舞台布置,让绿色贯彻了整个音乐节。

一项调查显示,如果你不去服务好那些“音乐节铁杆粉”,你的收入将会大打折扣。

据全球自助购票平台Eventbrite与独立调查公司MusicWatch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普通受众(平均一年参与1场音乐节)在音乐节的平均消费为117美元,而音乐节铁杆粉们(平均一年参与4-5场音乐节)的平均消费达到208美元,而且这部分铁杆买VIP门票购买率高达74%,是普通受众26%的3倍左右。

你是否会觉得,铁杆粉在音乐节中属于小部分?在英国的调查中,铁杆粉占总调查人数的28%,每年参加两场音乐节的人数占34%,普通受众则占36%。如果从占比上来看,铁杆粉并非极少数。但同时,这些铁杆粉为音乐节带来了更大的驱动力。

铁杆粉比普通受众更愿意在社交平台上po各种音乐节相关信息,并且他们也会更积极的叫上朋友一起参与音乐节。也就是说,虽然人数偏少,但铁杆粉的存在扩大了音乐节的影响力,同时增加了音乐节的收入。

从音乐节的细分趋势来看,无论是从风格细分的摇滚、爵士、电子、民谣音乐节,还是综合、流行、文艺音乐节,音乐节品牌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吸引一帮“气味相投”的铁杆追随者。

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观众人次还是音乐节数量,美国以及整个北美的音乐节市场体量几乎是国内的10倍。鉴于中国的人口基数,每年200多场的音乐节数量还远没有形成合理匹配,整个音乐节市场还处在培育的过程中。

或许三五年时间,中国的音乐节数量就会突破到500场/年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