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偏偏又是李安:神秘的“3D/4K/120帧”即将浮出水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偏偏又是李安:神秘的“3D/4K/120帧”即将浮出水面

你可能听说过李安的新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但不知道这背后的风起云涌。

这一次,李安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每秒120帧,结合立体3D和4K解析度的拍摄规格,加上6原色激光放映、28福特朗伯、高动态范围成像技术,给电影工业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什么?你是不是还不太看得懂,这一串技术指标意味着什么?

其实我也不懂。你就知道,这炒鸡牛逼就行了。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根据本·芳汀(Ben Fountain)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被认为是伊拉克战争版的“第22条军规”

故事主角是一名19岁的得克萨斯男孩比利·林恩,他在加入美军步兵部队后,被派往伊拉克战场。2005年,他和同事们在一次交火中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为了展示伊战成果,布什政府把他们召回国,让他们在感恩节那天的达拉斯牛仔队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与碧昂斯等娱乐明星同台,同时向他们授予荣誉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将于美国退伍军人节的那个周末——也就是中国人熟悉的光棍节、淘宝节——11月11日在美国公映。

1991年2月出生的英国演员乔·阿尔文有幸被选中成为饰演比利·林恩的人。

如果我们回溯李安的电影,我们会发现,李安一直不太依赖于成名的大牌演员,而通常会根据创作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心头好,这从《制造伍德斯托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这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都体现得特别明显。

李安的电影,核心一直都是李安自己。

但这次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助力的,当然还有大量高技术的使用

影片结合了三种先进的摄制手段——3D、4K和高帧率,这种模式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名称。电影背后的资方索尼影业(Sony Pictures)向外抛出了一个名词,“浸入式数字电影(Immersive Digital)”

或许在未来,这将和宽银幕立体电影(Cinerama)、临场音响(Sensurround)或嗅觉电影(Smell-O-Vision)等新名词共载史册。

现在,我们还没有机会直接感受这种“浸入式数字电影”,但从前段时间,杜比数字影院所大肆标榜宣传的“浸入式”体验来看,巨幕、高对比度、色彩和声场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在这种环境的包裹下,观众将沉浸其中,获得绝佳的视听享受。

当年刘鹗在《老残游记》里有著名的《明湖居听书》一段,形容说书人说得动听时写道“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这大概就是原始的浸入式体验吧

据外媒报道,在今年的全美广播事业者联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Broadcasters,简称NAB)会议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度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以完整的浸入式数字电影规格,也就是“3D/4K/120帧”放映,只不过是在一块仅24英尺乘12英尺(一英尺约等于30厘米)的较小屏幕上。

现场起用了两台专门为这场放映所设的放映机,比起目前流行于世的标准规格放映机而言,它们更为先进,也能够配合这部电影对于高帧率的需求。

该会议由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学会(the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Television Engineers,简称SMPTE)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技术人员。即便是在这样一群专业人士当中,也只有少数人见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呈现出来的摄制技术。

对于这场放映,李安向媒体袒露了心声,他表示自己非常兴奋,但对于将要迎来的观影反馈,也感到非常紧张。

李安当时解释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为仍有视觉效果工作未完成,比如部分片段是2K解析度,再比如一些室外镜头的颜色调整没有完全处理好。尽管如此,在那样一个专业人士云集的场所,就放映效果来说,无一人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给出负面或批评性意见,且一致认为李安创造了一套新的电影美学语言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立体摄影师兼指导Demetri Portelli说:“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这是让我看得最舒服的一部电影。”

据说,电影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就令人感到难以置信地逼真,以致于给人一种“自己的头颅被扳动”的错觉——听起来似乎不那么令人愉快,但观众会很快适应这种感觉。

此外,观众还可以像日常对话时那样,随意扫视演员们的脸部,能非常轻易地发现所有细枝末节。基于这种真实感,在表演方面,李安做出了调整对策。他要求演员更加丰富自己的表演层次,将每一个细节处理得更精细,也更符合现实。他甚至表示,在每秒60帧规格下看起来矫揉造作的表演,在这里看起来却非常自然。

对于失误,李安也直言不讳,他举例有一个士兵的特写,这个人物身处寒冬时节的户外,却看起来处于一个炎热的环境中,“这个年轻演员很棒,但这个表演无法说服我。”

李安认为,面对这样的拍摄规格,这些蛛丝马迹很容易被摄影机捕捉下来

由此可见,“浸入式数字电影”改变了李安拍摄电影的方式,因为许多惯用的技术手段在这里通通失效,连破绽也会以更高的解析度展示人前。李安也不敢给演员们上妆,完全打破传统的电影表演经验。并在开拍前,非常人道主义地给了他们三个月休养期。

对于片中呈现的战争场景,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制作系统统筹Ben Gervais的说法,一些观众在看完这些片段后的40分钟,身体仍抑制不住地颤抖。通常来说,大部分电影里的战争场面会采用高速摄影,力求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捕捉人物的动态。李安却反其道而行,依靠超高的解析度来还原士兵们的战争体验。

种种迹象表明,和那些好莱坞制片厂、电影人相比,李安对于3D的想法是迥然不同的,甚至走在很多电影人的前面,“当我们开始做数字电影,就必须做点跟过去不一样的东西,而不是去模仿。”事实上,对于李安及其团队来说,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次摸索的过程,没有任何参照物可供学习

李安这么做无疑是冒着一定风险的,但他就像一个拓荒者,兢兢业业地开发着新大陆。“我不是一个工于技术的人,”过去的李安确实并非一个技术急先锋型的人物,但他坦承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出于好奇心

在我们的心中,李安一直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导演,他的电影里,大家更关注的是人文精神。

世界上大部分此类导演,比如文德斯和侯麦,有时候也会依托于高技术实现某些特定的美学效果——但这也仅仅是尝试,距离引发技术上的工业革命相去甚远

以人文主义创作为主的李安,却偏偏要做这个吃螃蟹的勇者。

这从六年前制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已经初现端倪,李安通过这部广受赞誉的影片与3D技术结下不解之缘

过去,他对于这些新型技术并不太感兴趣。在今年的NAB 会议上,他是这么说的:“在此之前,我思考电影的方式非常严肃,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非常抗拒数字中间片(D.I.)。”

这也反映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就算在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摄制技术后,李安平时仍旧不怎么使用智能产品

和所有人一样,起初,李安发现自己不知该如何处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直到遇见3D。而电影在使用这项技术的同时,每秒24帧的规格已然无法满足观影体验。每当镜头一移动,或者有东西快速掠过屏幕,便会为画面带来抖动和频闪,这让李安感到无法忍受。

于是他开始学习高帧率的制作,包括詹姆斯·卡梅隆制作的一段每秒60帧规格影片,并引入4K技术,“新款的电视机已经是4K的了,那么电影怎能落人后?”李安是这样告诉媒体的,并表示这是让他开始思考“3D/4K/120帧”可行性的原因。

到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决定采用这种先进的拍摄规格,他还专门拜访了业内著名的视觉效果行家道格拉斯·特鲁姆布(Doug Trumbull),向他咨询超高帧率实现的可能性。

你可能不清楚。但说到《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星际旅行》和《第三类接触》这些电影的特效都有他的巨大贡献,你肯定得给这位今年75岁的老爷子跪了

大概35年前,特鲁姆布就开发了一套以每秒60帧运行的休斯坎(Showscan)系统,试图运用在他的作品《头脑风暴(Brainstorm)》上,江湖上至今还流传着有关它的传说。在此之前,他也制作过一部以每秒120帧拍摄的3D影片,并且成功放映。

据说李安是唯一一个跋山涉水前往特鲁姆布处学习高帧率技术的知名导演。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型的导演,李安花了大量时间来考虑这些技术变革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不管是对电影这条路上的后来者,或是对于观众而言。一方面,在日前(10月1日)举行的台北见面会上,在李安打趣道“二十年的事情要在一年把它做出来”的背后,是他希望为未来的电影人提供一个强大工具的心理;另一方面,他期待能够将观众带离电脑和智能手机,把电影院观影这个行为变成一件盛事。

李安是业界著名的“金句大师”,在台北见面交流会上,面对台下满坑满谷的同行(桃姐应该也在其中),两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小金人加身的他谦逊地说:“我更希望自己永远是一个电影系的学生。

这种学生心态,就是驱动李安年过六十,仍然不断探索学习的原始动力!

他说:“人过六十真的开始困惑,我希望每次都做难的事情,一直迎难而上。”

于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这样被拍了出来,但困难还在后面。

目前世界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地方可以观看每秒120帧的全4K解析率3D放映,甚至连李安及其团队都无法用这种制式来进行审片。与此同时,目前只有一种放映机可以满足这种制式的放映,那就是科视Christie Mirage 4KLH 4K 120Hz 3DLP 3D RGB激光放映机(注:此处未收广告费)。

然而大多数电影院里的放映机,是无法同时适应4K和3D放映的,更别说还要兼顾每秒120帧的制式了。有多少影院为了放这一部电影,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肯定寥寥无几吧,投资者总要为自己的荷包和利润打算。

因此,只有极小部分幸运的观众能有体验“浸入式数字电影”的机会。不仅是现在,恐怕可能在一段时间里都会是这样。对于投资方索尼来说,浸入式数字电影并不是重点,他们看中的是李安的叙事能力。

针对这个情况,《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策略是用360度120帧在拍摄中捕捉所有细节,再从技术和艺术性上做调整,重制出适合发行的制式

索尼全球院线发行董事Rory Bruer表示:“在NAB上放映的电影制式在近些年都无法在市场上完全通行,但现在已经有一些院线能够配合超高帧率电影的放映。”

目前的目标版本有每秒60帧2K的3D版,甚至有120帧的2D版

李安的团队很优秀,他们并不仅仅是把现有内容简单压缩进不同的电子版本中,而是忙着将成片重新创作和调整,使它们适应不同的制式版本,让每一版都各有特色。剪辑师使用的是RealD软件技术TrueMotion ,这使得他们能够决定快门速度,甚至是快门形状,让画面变得模糊一些,或是减少一些细节。连李安本人也在台北表示只要数据足够,不管是3D还是2D,画面都会非常鲜活,“我拍了很多个版本,大家可以有更多选择。”

如果不出意外,《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将在下月在国内公映,同样,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到哪里才能看到真正的“3D/4K/120”放映?据说,北京唯一一家可以放映此标准的影院或将落户博纳悠唐影院。如果真是如此,《阿凡达》时一票难求的盛景无疑将再度上演。

听身边上海的影评人朋友说,上海《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3D/4K/120”放映预计最终的黄牛价将超过500元……

虽然,票价高企、场次稀罕多少会令人遗憾——但考虑到,这一技术旋风,是经由一位华人导演来引领的,心中还是由衷地自豪和期盼

正如李安所谦逊表达的:“我很幸运不像其他人那么懂电影,所以我才锲而不舍,一直要求更好的改变。”

我们衷心希望,李安的高技术实验能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我们也绝对有理由相信,高技术不会夺去人文主义的精神,而只会让人文主义更好地表达

注:本文写作除胡雅瑜外,编辑面皮亦有贡献,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在技术方面对部分外媒报道进行了整合,特此声明。

 

来源:文慧园路三号

原标题:为什么偏偏又是李安:神秘的“3D/4K/120帧”即将浮出水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李安

  • 潞安环能:拟聘任佐江宏、李安红为公司副总经理
  • 中天证券换帅!总经理李安有升任董事长,仍代行总裁职责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偏偏又是李安:神秘的“3D/4K/120帧”即将浮出水面

你可能听说过李安的新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但不知道这背后的风起云涌。

这一次,李安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每秒120帧,结合立体3D和4K解析度的拍摄规格,加上6原色激光放映、28福特朗伯、高动态范围成像技术,给电影工业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什么?你是不是还不太看得懂,这一串技术指标意味着什么?

其实我也不懂。你就知道,这炒鸡牛逼就行了。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根据本·芳汀(Ben Fountain)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被认为是伊拉克战争版的“第22条军规”

故事主角是一名19岁的得克萨斯男孩比利·林恩,他在加入美军步兵部队后,被派往伊拉克战场。2005年,他和同事们在一次交火中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为了展示伊战成果,布什政府把他们召回国,让他们在感恩节那天的达拉斯牛仔队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与碧昂斯等娱乐明星同台,同时向他们授予荣誉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将于美国退伍军人节的那个周末——也就是中国人熟悉的光棍节、淘宝节——11月11日在美国公映。

1991年2月出生的英国演员乔·阿尔文有幸被选中成为饰演比利·林恩的人。

如果我们回溯李安的电影,我们会发现,李安一直不太依赖于成名的大牌演员,而通常会根据创作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心头好,这从《制造伍德斯托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这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都体现得特别明显。

李安的电影,核心一直都是李安自己。

但这次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助力的,当然还有大量高技术的使用

影片结合了三种先进的摄制手段——3D、4K和高帧率,这种模式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名称。电影背后的资方索尼影业(Sony Pictures)向外抛出了一个名词,“浸入式数字电影(Immersive Digital)”

或许在未来,这将和宽银幕立体电影(Cinerama)、临场音响(Sensurround)或嗅觉电影(Smell-O-Vision)等新名词共载史册。

现在,我们还没有机会直接感受这种“浸入式数字电影”,但从前段时间,杜比数字影院所大肆标榜宣传的“浸入式”体验来看,巨幕、高对比度、色彩和声场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在这种环境的包裹下,观众将沉浸其中,获得绝佳的视听享受。

当年刘鹗在《老残游记》里有著名的《明湖居听书》一段,形容说书人说得动听时写道“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这大概就是原始的浸入式体验吧

据外媒报道,在今年的全美广播事业者联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Broadcasters,简称NAB)会议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度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以完整的浸入式数字电影规格,也就是“3D/4K/120帧”放映,只不过是在一块仅24英尺乘12英尺(一英尺约等于30厘米)的较小屏幕上。

现场起用了两台专门为这场放映所设的放映机,比起目前流行于世的标准规格放映机而言,它们更为先进,也能够配合这部电影对于高帧率的需求。

该会议由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学会(the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Television Engineers,简称SMPTE)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技术人员。即便是在这样一群专业人士当中,也只有少数人见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呈现出来的摄制技术。

对于这场放映,李安向媒体袒露了心声,他表示自己非常兴奋,但对于将要迎来的观影反馈,也感到非常紧张。

李安当时解释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为仍有视觉效果工作未完成,比如部分片段是2K解析度,再比如一些室外镜头的颜色调整没有完全处理好。尽管如此,在那样一个专业人士云集的场所,就放映效果来说,无一人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给出负面或批评性意见,且一致认为李安创造了一套新的电影美学语言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立体摄影师兼指导Demetri Portelli说:“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这是让我看得最舒服的一部电影。”

据说,电影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就令人感到难以置信地逼真,以致于给人一种“自己的头颅被扳动”的错觉——听起来似乎不那么令人愉快,但观众会很快适应这种感觉。

此外,观众还可以像日常对话时那样,随意扫视演员们的脸部,能非常轻易地发现所有细枝末节。基于这种真实感,在表演方面,李安做出了调整对策。他要求演员更加丰富自己的表演层次,将每一个细节处理得更精细,也更符合现实。他甚至表示,在每秒60帧规格下看起来矫揉造作的表演,在这里看起来却非常自然。

对于失误,李安也直言不讳,他举例有一个士兵的特写,这个人物身处寒冬时节的户外,却看起来处于一个炎热的环境中,“这个年轻演员很棒,但这个表演无法说服我。”

李安认为,面对这样的拍摄规格,这些蛛丝马迹很容易被摄影机捕捉下来

由此可见,“浸入式数字电影”改变了李安拍摄电影的方式,因为许多惯用的技术手段在这里通通失效,连破绽也会以更高的解析度展示人前。李安也不敢给演员们上妆,完全打破传统的电影表演经验。并在开拍前,非常人道主义地给了他们三个月休养期。

对于片中呈现的战争场景,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制作系统统筹Ben Gervais的说法,一些观众在看完这些片段后的40分钟,身体仍抑制不住地颤抖。通常来说,大部分电影里的战争场面会采用高速摄影,力求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捕捉人物的动态。李安却反其道而行,依靠超高的解析度来还原士兵们的战争体验。

种种迹象表明,和那些好莱坞制片厂、电影人相比,李安对于3D的想法是迥然不同的,甚至走在很多电影人的前面,“当我们开始做数字电影,就必须做点跟过去不一样的东西,而不是去模仿。”事实上,对于李安及其团队来说,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次摸索的过程,没有任何参照物可供学习

李安这么做无疑是冒着一定风险的,但他就像一个拓荒者,兢兢业业地开发着新大陆。“我不是一个工于技术的人,”过去的李安确实并非一个技术急先锋型的人物,但他坦承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出于好奇心

在我们的心中,李安一直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导演,他的电影里,大家更关注的是人文精神。

世界上大部分此类导演,比如文德斯和侯麦,有时候也会依托于高技术实现某些特定的美学效果——但这也仅仅是尝试,距离引发技术上的工业革命相去甚远

以人文主义创作为主的李安,却偏偏要做这个吃螃蟹的勇者。

这从六年前制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已经初现端倪,李安通过这部广受赞誉的影片与3D技术结下不解之缘

过去,他对于这些新型技术并不太感兴趣。在今年的NAB 会议上,他是这么说的:“在此之前,我思考电影的方式非常严肃,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非常抗拒数字中间片(D.I.)。”

这也反映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就算在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摄制技术后,李安平时仍旧不怎么使用智能产品

和所有人一样,起初,李安发现自己不知该如何处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直到遇见3D。而电影在使用这项技术的同时,每秒24帧的规格已然无法满足观影体验。每当镜头一移动,或者有东西快速掠过屏幕,便会为画面带来抖动和频闪,这让李安感到无法忍受。

于是他开始学习高帧率的制作,包括詹姆斯·卡梅隆制作的一段每秒60帧规格影片,并引入4K技术,“新款的电视机已经是4K的了,那么电影怎能落人后?”李安是这样告诉媒体的,并表示这是让他开始思考“3D/4K/120帧”可行性的原因。

到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决定采用这种先进的拍摄规格,他还专门拜访了业内著名的视觉效果行家道格拉斯·特鲁姆布(Doug Trumbull),向他咨询超高帧率实现的可能性。

你可能不清楚。但说到《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星际旅行》和《第三类接触》这些电影的特效都有他的巨大贡献,你肯定得给这位今年75岁的老爷子跪了

大概35年前,特鲁姆布就开发了一套以每秒60帧运行的休斯坎(Showscan)系统,试图运用在他的作品《头脑风暴(Brainstorm)》上,江湖上至今还流传着有关它的传说。在此之前,他也制作过一部以每秒120帧拍摄的3D影片,并且成功放映。

据说李安是唯一一个跋山涉水前往特鲁姆布处学习高帧率技术的知名导演。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型的导演,李安花了大量时间来考虑这些技术变革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不管是对电影这条路上的后来者,或是对于观众而言。一方面,在日前(10月1日)举行的台北见面会上,在李安打趣道“二十年的事情要在一年把它做出来”的背后,是他希望为未来的电影人提供一个强大工具的心理;另一方面,他期待能够将观众带离电脑和智能手机,把电影院观影这个行为变成一件盛事。

李安是业界著名的“金句大师”,在台北见面交流会上,面对台下满坑满谷的同行(桃姐应该也在其中),两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小金人加身的他谦逊地说:“我更希望自己永远是一个电影系的学生。

这种学生心态,就是驱动李安年过六十,仍然不断探索学习的原始动力!

他说:“人过六十真的开始困惑,我希望每次都做难的事情,一直迎难而上。”

于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这样被拍了出来,但困难还在后面。

目前世界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地方可以观看每秒120帧的全4K解析率3D放映,甚至连李安及其团队都无法用这种制式来进行审片。与此同时,目前只有一种放映机可以满足这种制式的放映,那就是科视Christie Mirage 4KLH 4K 120Hz 3DLP 3D RGB激光放映机(注:此处未收广告费)。

然而大多数电影院里的放映机,是无法同时适应4K和3D放映的,更别说还要兼顾每秒120帧的制式了。有多少影院为了放这一部电影,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肯定寥寥无几吧,投资者总要为自己的荷包和利润打算。

因此,只有极小部分幸运的观众能有体验“浸入式数字电影”的机会。不仅是现在,恐怕可能在一段时间里都会是这样。对于投资方索尼来说,浸入式数字电影并不是重点,他们看中的是李安的叙事能力。

针对这个情况,《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策略是用360度120帧在拍摄中捕捉所有细节,再从技术和艺术性上做调整,重制出适合发行的制式

索尼全球院线发行董事Rory Bruer表示:“在NAB上放映的电影制式在近些年都无法在市场上完全通行,但现在已经有一些院线能够配合超高帧率电影的放映。”

目前的目标版本有每秒60帧2K的3D版,甚至有120帧的2D版

李安的团队很优秀,他们并不仅仅是把现有内容简单压缩进不同的电子版本中,而是忙着将成片重新创作和调整,使它们适应不同的制式版本,让每一版都各有特色。剪辑师使用的是RealD软件技术TrueMotion ,这使得他们能够决定快门速度,甚至是快门形状,让画面变得模糊一些,或是减少一些细节。连李安本人也在台北表示只要数据足够,不管是3D还是2D,画面都会非常鲜活,“我拍了很多个版本,大家可以有更多选择。”

如果不出意外,《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将在下月在国内公映,同样,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到哪里才能看到真正的“3D/4K/120”放映?据说,北京唯一一家可以放映此标准的影院或将落户博纳悠唐影院。如果真是如此,《阿凡达》时一票难求的盛景无疑将再度上演。

听身边上海的影评人朋友说,上海《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3D/4K/120”放映预计最终的黄牛价将超过500元……

虽然,票价高企、场次稀罕多少会令人遗憾——但考虑到,这一技术旋风,是经由一位华人导演来引领的,心中还是由衷地自豪和期盼

正如李安所谦逊表达的:“我很幸运不像其他人那么懂电影,所以我才锲而不舍,一直要求更好的改变。”

我们衷心希望,李安的高技术实验能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我们也绝对有理由相信,高技术不会夺去人文主义的精神,而只会让人文主义更好地表达

注:本文写作除胡雅瑜外,编辑面皮亦有贡献,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在技术方面对部分外媒报道进行了整合,特此声明。

 

来源:文慧园路三号

原标题:为什么偏偏又是李安:神秘的“3D/4K/120帧”即将浮出水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