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池
“有没有发现春节后街上人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堵了?”程薇无意间抛出的话题,没想到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小竹表示:“之前早高峰到公司只需半小时,现在至少得35分钟。”
来自新疆的王铮说:“或许是因为来成都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春节后已有好几个家乡的朋友来成都工作,有的已经在筹划买房。”
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3月26日,全国热门迁入地(目的地)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市(2.61%)、广州市(2.47%)、上海市(2.20%)、深圳市(2.04%)、成都市(1.99%)。迁入人口数量排在前10的城市还有杭州市、东莞市、西安市、苏州市、郑州市。
值得注意的是,3月21日-26日期间,成都基本保持处于榜单前5。其中,3月24日、25日,成都一度跃升至第3。
而将时间线延展开来看,今年开年以来,全国城市热门迁入地(目的地)排名中,成都长期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人口迁徙数量的背后,往往与城市经济功能、就业功能、营商环境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素有关。
成都活力“狂飙”
来成都,正在成为个人未来发展的“热门”选择。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并锚定世界先进城市行列的成都,一直散发着独特魅力。早在2020年,成都就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被一齐划为第一方阵,属于“均衡型高活力城市”。
《中国城市繁荣活力2020报告》对于“均衡型高活力城市”的描述为:在交通与用地的协同性、城市产业与创新的多样性、创意与社交的多元化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成都成为全国第四个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六普到七普的十年间,成都也是人口增量最高的新一线城市,平均每天有1500多人来到成都。
进入2023年,成都的“活力”与“吸引力”愈发显著。
3月1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公布了2022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其中,成都是中国内地唯一实现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的城市,引发全国瞩目和热议。
春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人口流动的晴雨表。春运的迁出地和迁入地,连接的不仅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更是家和远方。
据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运期间(1月7日至2月15日),成都局集团公司共发送旅客4158.4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加126.9万人次,增幅为3.1%,总体客流超过疫情前水平。
同时,地铁客流数据也在不断刷新。地铁作为一线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能够从侧面反映该城市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
春节后,成都地铁客流从之前的500万+,跃升至600万+。目前,成都地铁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人次,工作日单日客流量常态化保持在600万人次以上,线网运营水平与各项关键运营指标持续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2月底,成都发布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成都已成为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
从“瑞士平替”成为“瑞士卷”
《2022 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成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1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8.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404.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3825.0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59.6%、35.5%。三次产业结构为2.8 : 30.8 : 66.4。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城市拥有头部强企业的数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当地的经济活力和经济实力。

2022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66家,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315家。外商直接投资(FDI)到位25.9亿美元,新设或增资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93家。
不过,随着“蓉漂”成为年轻人追梦的新选择后,网络上也掀起了对成都的吐槽,不少人表示:“想躺平千万别来成都。”
传说中,成都的生活就是喝茶,采耳,打麻将,吃火锅,一晃一天就过去了。连王健林都曾表示对成都街边打麻将的盛况震撼到了。
逃离北上广,成都成为卷不动的年轻人心目中的“乌托邦”。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根据《成都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成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 5.26 万元,在新一线城市里排行倒数第五。
不过,在成都工作却不轻松。据统计,成都入驻联合办公的人群中,超过26%的人在晚上八点以后下班,而北京只有19.8%。成都周末加班的人数是北京的四倍,加班时长是北京的1.5倍。
另据《2021 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成都平均单程通勤时长超过半小时,仅好于北上广深和重庆。
尽管近年成都发展已十分迅猛,但发展的脚步或许并没有跟上人口高速增长的脚步,致使目前暴露出一些槽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成都蕴藏着各种机遇。
近些年,成都在持续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动一批医疗、教育、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开工落地、竣工达效,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
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也让成都正在实现新时代下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以丰富生态为基础底色的美好生活场景,而公园城市也不仅仅指空间上的绿水青山,更是一种新型的营城方式,不仅提升公众生活品质,也激活了空间的经济价值。
多元丰富的展示空间、追求创新的艺术氛围,正在为整座城市带来更为丰富的生活方式。
有“快节奏”,也没有丢弃“慢生活”,或许就是成都最为独特的吸引力。正如有的人所说:没有人能一边躺平,一边还能当新一线。
来源:你好天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