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漫画边缘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漫画边缘人

漫画出版社正在重新审视漫画的功能,扩宽国内漫画的宽度和广度,然而资金不在这里,主场也不在这里。它们活得像个边缘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和所有的行业一样,动漫行业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大公司有钱,中等规模的公司有技术和内容;没钱,没技术,可能还没内容的是小公司,漫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里面包括漫画杂志和漫画出版社,它们和大公司们一起,拥挤着做同一种生意,却不得不只在边缘徘徊。

 

柯南是一个37岁的中年人,微胖,结婚三年。他家里有一个木头柜子,柜子里摆了上千件手办(收藏性人物模型),其中一套黄金圣斗士最为瞩目,被放在一进门就能看到的位置。这是好哥们送他的结婚大礼,也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个漫画形象。

这个柜子里的手办大部分都是成年之后所得,当初搬家到北京四环边上来,同岁的装修师傅还以为这些塑料做的家伙都是柯南给自家小孩买的。像柯南这样从摇滚青年走过来的人怎么会这么早有小孩,连结婚都是下了好大决心。柯南说,我自个儿的。

“心里倍儿自豪。”这是柯南的原话。

柯南可以说是看着漫画长大的小孩。79年生人经历的少年时期,漫画书是极其受欢迎的载体,比得过现在的网络。在这之前,柯南和他喜爱画画的父亲只知道连环画和小人书,书页红红绿绿的,主题都跟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有关。

为了这些薄薄不过几十页的书,柯南和他的朋友们能攒一个星期的早餐钱,再跑很远的路程去新街口或者更远的南城书摊。那些书摊连着卖肉的、卖菜的,极不讲究。卖书的人年纪不大,但总是说不准下一本书来的时候,柯南就拖着个书包隔个一周就跑一次,放学也顾不上回家。

1980年代,中国有一家著名的出版社——海南美术摄影出版社,这个离日本有将近4000公里的出版社,首次出版了《七龙珠》《圣斗士》《城市猎人》等漫画,可以说是国内动漫文化的起源地。不过,1993年的时候,海南美术摄影出版社因为盗版问题被查封。查封后,接过旗帜的是宁夏少儿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远方出版社,它们出版了《三只眼》《幽游白书》等日漫。动漫文化并未绝档,但依然活在大范围的盗版里。

那个时候,柯南对自己所处的真实世界没什么认知,从漫画里,他才窥探出了一二。

“看完《圣斗士》之后,我对星座、古希腊文化这些世界史充满兴趣,那种东西不是填鸭式教育,比如黄金圣斗士里面的处女座,它好多招数都是佛教用语。高中学很多美术史,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全在漫画书里面看过。”

对于那个时代的教育,柯南有成见,从小就闷闷不乐。小学上美术课,老师怒斥正在画同学肖像的柯南,“你画的都是啥啊!”其他人都在画花。柯南嘴上没有反驳。

“我迷漫画,就迷想象力。但那时候不允许有明显的想象力。”在部队长大的柯南出了校门,父母就希望他找份体制内的工作,柯南在一所高中学校实习,考教师证,等到真的要成为人民教师的时候,他就跑了。

柯南在外面搞了一年的乐队,没事就看看荒木飞吕彦的《jojo的奇妙冒险》,高兴得睡不着觉。随后又被父母叫到一家国企内部的出版社,跟着一帮老太太老大爷搞内部刊物,老大爷端着个茶杯,老太太爱给他介绍对象,整个就是一老年聚乐部,柯南吓得又跑了。

再度逃离的柯南继续搞乐队,兼职给肯德基画壁画,跟剧组,干电影美工,没事的时候就跑到网上看jojo动画,再后来就变成了设计师。最近半年,他又跟着北京一帮特厉害的人在798学做皮,没事的时候,又翻回了jojo漫画书,从小学到大学,柯南攒了八十多本jojo。

jojo是唯一一本柯南坚持看到现在的漫画。按照柯南说的,这本漫画超级伟大,因为“jojo无时无刻不给我新的东西”。相比起现在小孩看的东西,柯南觉得偷以前的概念比较多,比如后来出的火影里面的查克拉跟圣斗士里面的小宇宙就是一个概念,“只能骗骗没看过以前漫画的小孩。”

不过,柯南不爱看美漫,因为美漫主题单一,就是这个坏人死了,第二个坏人来了,你再把这个坏人打死。比如四代闪电侠的经历。“这东西我看完之后,没有产生任何意义,没有思考。”

柯南一直很怀恋以前看漫画的日子。三年前,正值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十五年祭,有人在天涯上发了一个纪念帖,全中国的85前都赶来了的样子,下面有许多的留言。那年,柯南和同在一个部队大院长大的朋友喝酒:

“你现在有地儿看漫画吗?”

“我都没地儿买了。”柯南说。

“你真土鳖,现在谁还买漫画啊,都在网上看。”

“XX,我不喜欢这样。”

“我也不喜欢,那怎么办啊。你别地实在买不着啊,你就网上看吧。”

两个忧伤的中年人草草地把酒干了。

 

大包,性别男,90后,研究生在读,笑起来特傻。女朋友说他这叫“萌”。“萌”是日本动漫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流行物,现在变成了90后的流行语,“不萌的话怎么能在一起”。

“可能是日本动画看多了吧”,大包用这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会这么萌”的问题,他没有提漫画。

大包是看动画长大的人,一出生家里就有台电视机。1980年代后期,动画片开始在电视台播放,电视台开始投资制作动画片,利用数字生产手段的动画制作公司诞生,在此之前,中国的动画市场与市场脱节,全国只有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大都利用胶片拍摄。1990年到2000年是国产动画片的一个小高潮,《宝莲灯》《舒克和贝塔》《蓝皮鼠和大脸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海尔兄弟》《哪吒传奇》等系列动画片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和“动画城”,每到六点半,电视台准时播放动画片,但最好看的是地方电视台播放的日本动画片《四驱小子》,大包拼命从学校跑回来,就为了第一时间打开电视机的开关键。

和柯南完全不一样,大包为了追剧情才会去看漫画。漫画拿在手里,大包觉得手生。但为了能在朋友身边搞点小剧透,以显“大神”风范,大包也会去买漫画书。

看单行本是一个需要花费大段时间的吃力事。自从有了科技之后,为人类生产内容的大公司、小公司们就很少为消费者的脑子想,更多的是为消费者的眼睛服务。柯南就很庆幸自己没有一出生就在这个随处可见屏幕的时代。

当时漫画圈数的上名的杂志要数《北京卡通》。比柯南那代的《画王》寿命要长许多,活了十年,直到2006年才停刊。这本刊物诞生了一批国产漫画家,比如夏达、姚非拉、聂峻等,也是“中国动画出版工程”(简称5155工程)的5家新漫画刊物之一。

1995年,为了扭转外来动画读物出版过多过滥的局面,新闻出版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是其中之一。

大包读到初二的时候,有种莫名的别扭,觉得动画是小孩看的东西,电视台放的都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不过,大包看动画的阵地已经转向了网络——主流的是土豆网。

来北京上大学之后,动漫产业又变成了另一片光景。这个行业的新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优酷收购了土豆,土豆看动画要收费。B站因为不收费无广告进入到大包和他的同学的世界,继而崛起。

动漫行业有点知名度的公司全都变成了播放动画的网上平台。另外,比较亮眼的就是爱漫画和有妖气,一个是日漫的集中地,一个国产漫画集中地。一切都预示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的状态,大家都在搭架子,试图让这个行业可以营业。

在大包和他大学同学看来,B站是个他们喜欢的动漫机构,“B站很良心,为了赚你钱,专门放动画,纯粹做二次元爱好者聚集地。”大包说,“B站也会收费,不会那么直白的。比如,B站有一个虚拟货币,叫b币,从正版开始的时候,等值差不多一块钱一个b币,打开一部动画,你就能看到有一个。”大包没怎么用过,“我都是做‘吸血鬼’,有什么就看什么。”

大学最后两年,大包买了第一台索尼翻盖的手机,开始用手机看漫画。作为安卓用户,大家互相推荐最频繁的软件,是一个叫布卡漫画的App,这个App和日本方更新速度同步,漫画数量惊人多。但两年前,这个软件又一次因为版权原因濒临死亡,除国产漫画之外的漫画全下架,没人愿意去看了。

这两年来,大包和朋友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动画电影。在《大圣归来》打出国产电影最响亮的一炮时,有钱的买家譬如万达、乐视、腾讯等加入进来,整个市场展现出一种希望,譬如工资提高,从业人员倒流,国产动画电影加入了跑道。

大包从小有个特牛逼的理想,长大后发现,能聊一块的同学都有过这个牛逼的想法——拯救国产漫画。

高考的时候,大包很认真想了想自己,最后上了五道口附近一所211大学的数媒专业,听起来跟动画有点沾边,其实完全没什么关系。不过,拯救国漫的念想还在。为了不放弃这个二次元世界:大包的一个室友一直关注国漫,在平台上下载最新的国漫《镇魂街》、大包偶尔买票去看一部动画电影,参加动漫展,等等。

 

虽然像大包这样的90后中坚力量们还没有放弃二次元,但他们其实已经放弃了漫画公司。这些年,他们的消遣变丰富了。从《越狱》2005年在中国火起来之后,美剧也成为他们新的精神寄托。

另一方面,虽然像柯南那样骨灰级漫画爱好者仍然对纸质版的漫画抱有执念,但结果是,他们渐渐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漫画。与此同时,他们也对市面上的主流漫画——从以前的《阿童木》《哆啦A梦》《灌篮高手》《火影忍者》《海贼王》等等热血、正面、阳光、幽默的动画,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东京食尸鬼》《进击的巨人》《寄生兽》或是一系列血腥、残酷的动画,还有部分后宫系列动画。他们对漫画保持观望,却再也不是购买漫画的主流力量了。

当然,他们也有与时俱进的一面,譬如光顾电影院。

漫画公司们不甘于原地踏步。最近两年来,漫画公司们越来越不靠柯南和大包这类老用户过活了,开始周旋于影视行业,因为那里更有钱。

邹老师是《漫画会》的主编,和柯南同岁。这是一本《故事会》出资成立的漫画杂志,日本讲谈社参股,于两年前创刊。在邹老师那个年代,能成为漫画杂志主编绝对是一个酷毙了的职业,搞漫画出版业也是个赚翻了的行业(因为基本上只需要汉化),但现在统统不是。

在接手这本新杂志之前,邹老师的上一本杂志因为频繁开天窗死掉了。开天窗的意思就是,原本应该出现漫画的地方,没有供稿。原创的成熟作者资源几乎都被有妖气、腾讯动漫、网易动漫等大平台垄断掉了。动漫行业正在兴起产业链一说,中国动漫行业想学日本或者美国,从上游到下游整合起来,再把动漫行业能赚的钱一手都抓到。

日本的产业链有四条,第一条是以漫画和漫画刊物为基础。第二条,将漫画改编为动漫剧,当动漫剧播出后,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动漫作品的受欢迎程度。第三条产业链为版权交易,这条最赚钱,国内正在兴风。第四条产业链便是动漫衍生品,这条也赚钱,国内跟风中。四条呈递进关系。

这些都需要钱和人来做事,漫画公司显然不是这样的金主。

2010年至2012年,手游是相对赚钱的行业。到了2014年风向标变了,游戏没落下来,电影浮出水面。这是行业里起来的“小金山”。上一本杂志,邹老师没有登上“金山”,这一本,邹老师决定要时刻把这个机会攥在手里。

邹老师在各个城市的同人展和网络上找到了一些有潜质的90后来培养,这些90后阅历浅,基本上没法讲清楚故事,邹老师和他的编辑们可以来做这件事。作品一定要以能影视化为前提,主题绝对要青春、正能量,这样邹老师才好去万达、华海影视、中青影视等公司谈合作。

一方面在努力让作品影视化,一方面,邹老师的杂志网站基本荒废,官博也长草多久。漫画杂志和读者的距离从来没有这么远过。

2016年6月,邹老师带着几个90后的未完成品,去万达等影视部门走了一遭,对方表示很感兴趣。10月,邹老师再次出征,希望对方能签下意向书,这三个月来,编辑已经把漫画制作成详细的电影或者网剧脚本。杂志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影视内容制作公司。邹老师本人的工资体系也完全脱离了出版圈的标准,变成了视频圈的数额,两者相差五倍之远。

邹老师和他的漫画杂志正在试图爬上一座“金山”的时候,后浪则踏入了一片蓝海。

后浪指的是后浪出版社,公司就在南锣鼓巷附近。当漫画版权被大平台刮空之后,尤其是日漫,后浪对欧美漫画展现出浓厚兴趣。这家靠着电影类书籍在圈内出名的出版社希望消费者购买漫画,希望消费者像读小说一样读漫画书,不急着去掺和视频。

欧洲漫画和日本漫画不一样,内容更偏写实,对漫画的画面要求更高,漫画书在书店的艺术类或者社科类别下能轻易的被找到。欧洲国家当中,法国是一个极致的体现。这是一个人人都很习惯看漫画的国家,漫画家和演员有同样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在法国版的亚马逊上,畅销书能有五本以上是漫画书。在世界最大漫画节之一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推广中国漫画的70后漫画经纪人王宁曾看到小孩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来看漫画,现场的成年人和老年人人头攒动的盛况。

成立漫画部是两年之前的事。后浪的创始人吴兴元去参观法国巴黎的一个主流书店,看到全是漫画作品,也深受震撼,并花钱专门请人在书店里讲了几天欧洲漫画文化的课,发现漫画跟他之前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在法国的文化体系里,漫画是一种文学,题材丰富也很成年化。有文学题材的《局外人》,也有侦探题材的《黑猫侦探》,还有战争题材的《阿兰战争》等,这些都是之前在国内市场看不到的漫画作品。

还有更小的个体在跟后浪后,做类似的事。来兹是一位80后译者,他是河北一所大学的英语老师,目前跟一位网友正在推广欧美漫画,尤其是图像小说,主要面向成年人。漫话史研究者史蒂芬·韦纳(Stephen Weiner)在《如子弹般迅速:图像小说的兴起》中称,“图像小说,我认为是阅读起来犹如一个完整故事的一本书长度的漫画……图像小说是卡通具有了文学作品特征的一种形式。”其中比较有名的有1992年阿尔特·斯皮格尔曼获得普利策奖的《鼠族》一书,这本书讲述了阿尔特父母从纳粹大屠杀中逃生的真实经历。

这些都是柯南和大包都不曾接触过的。关于漫画本身,柯南和大包只认得一枚“硬币”,硬币的正面是日漫,反面是美漫中的各路英雄。但这硬币连一张电影票也买不起,早已失去了它的吸引力。

两年了,动画电影票房的数目轻易就能上千万,漫画公司们发展很缓慢,一年也就卖一部版权。出版社正在重新审视漫画的功能,扩宽国内漫画的宽度和广度,然而资金不在这里,主场也不在这里。它们活得像个边缘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漫画边缘人

漫画出版社正在重新审视漫画的功能,扩宽国内漫画的宽度和广度,然而资金不在这里,主场也不在这里。它们活得像个边缘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和所有的行业一样,动漫行业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大公司有钱,中等规模的公司有技术和内容;没钱,没技术,可能还没内容的是小公司,漫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里面包括漫画杂志和漫画出版社,它们和大公司们一起,拥挤着做同一种生意,却不得不只在边缘徘徊。

 

柯南是一个37岁的中年人,微胖,结婚三年。他家里有一个木头柜子,柜子里摆了上千件手办(收藏性人物模型),其中一套黄金圣斗士最为瞩目,被放在一进门就能看到的位置。这是好哥们送他的结婚大礼,也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个漫画形象。

这个柜子里的手办大部分都是成年之后所得,当初搬家到北京四环边上来,同岁的装修师傅还以为这些塑料做的家伙都是柯南给自家小孩买的。像柯南这样从摇滚青年走过来的人怎么会这么早有小孩,连结婚都是下了好大决心。柯南说,我自个儿的。

“心里倍儿自豪。”这是柯南的原话。

柯南可以说是看着漫画长大的小孩。79年生人经历的少年时期,漫画书是极其受欢迎的载体,比得过现在的网络。在这之前,柯南和他喜爱画画的父亲只知道连环画和小人书,书页红红绿绿的,主题都跟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有关。

为了这些薄薄不过几十页的书,柯南和他的朋友们能攒一个星期的早餐钱,再跑很远的路程去新街口或者更远的南城书摊。那些书摊连着卖肉的、卖菜的,极不讲究。卖书的人年纪不大,但总是说不准下一本书来的时候,柯南就拖着个书包隔个一周就跑一次,放学也顾不上回家。

1980年代,中国有一家著名的出版社——海南美术摄影出版社,这个离日本有将近4000公里的出版社,首次出版了《七龙珠》《圣斗士》《城市猎人》等漫画,可以说是国内动漫文化的起源地。不过,1993年的时候,海南美术摄影出版社因为盗版问题被查封。查封后,接过旗帜的是宁夏少儿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远方出版社,它们出版了《三只眼》《幽游白书》等日漫。动漫文化并未绝档,但依然活在大范围的盗版里。

那个时候,柯南对自己所处的真实世界没什么认知,从漫画里,他才窥探出了一二。

“看完《圣斗士》之后,我对星座、古希腊文化这些世界史充满兴趣,那种东西不是填鸭式教育,比如黄金圣斗士里面的处女座,它好多招数都是佛教用语。高中学很多美术史,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全在漫画书里面看过。”

对于那个时代的教育,柯南有成见,从小就闷闷不乐。小学上美术课,老师怒斥正在画同学肖像的柯南,“你画的都是啥啊!”其他人都在画花。柯南嘴上没有反驳。

“我迷漫画,就迷想象力。但那时候不允许有明显的想象力。”在部队长大的柯南出了校门,父母就希望他找份体制内的工作,柯南在一所高中学校实习,考教师证,等到真的要成为人民教师的时候,他就跑了。

柯南在外面搞了一年的乐队,没事就看看荒木飞吕彦的《jojo的奇妙冒险》,高兴得睡不着觉。随后又被父母叫到一家国企内部的出版社,跟着一帮老太太老大爷搞内部刊物,老大爷端着个茶杯,老太太爱给他介绍对象,整个就是一老年聚乐部,柯南吓得又跑了。

再度逃离的柯南继续搞乐队,兼职给肯德基画壁画,跟剧组,干电影美工,没事的时候就跑到网上看jojo动画,再后来就变成了设计师。最近半年,他又跟着北京一帮特厉害的人在798学做皮,没事的时候,又翻回了jojo漫画书,从小学到大学,柯南攒了八十多本jojo。

jojo是唯一一本柯南坚持看到现在的漫画。按照柯南说的,这本漫画超级伟大,因为“jojo无时无刻不给我新的东西”。相比起现在小孩看的东西,柯南觉得偷以前的概念比较多,比如后来出的火影里面的查克拉跟圣斗士里面的小宇宙就是一个概念,“只能骗骗没看过以前漫画的小孩。”

不过,柯南不爱看美漫,因为美漫主题单一,就是这个坏人死了,第二个坏人来了,你再把这个坏人打死。比如四代闪电侠的经历。“这东西我看完之后,没有产生任何意义,没有思考。”

柯南一直很怀恋以前看漫画的日子。三年前,正值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十五年祭,有人在天涯上发了一个纪念帖,全中国的85前都赶来了的样子,下面有许多的留言。那年,柯南和同在一个部队大院长大的朋友喝酒:

“你现在有地儿看漫画吗?”

“我都没地儿买了。”柯南说。

“你真土鳖,现在谁还买漫画啊,都在网上看。”

“XX,我不喜欢这样。”

“我也不喜欢,那怎么办啊。你别地实在买不着啊,你就网上看吧。”

两个忧伤的中年人草草地把酒干了。

 

大包,性别男,90后,研究生在读,笑起来特傻。女朋友说他这叫“萌”。“萌”是日本动漫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流行物,现在变成了90后的流行语,“不萌的话怎么能在一起”。

“可能是日本动画看多了吧”,大包用这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会这么萌”的问题,他没有提漫画。

大包是看动画长大的人,一出生家里就有台电视机。1980年代后期,动画片开始在电视台播放,电视台开始投资制作动画片,利用数字生产手段的动画制作公司诞生,在此之前,中国的动画市场与市场脱节,全国只有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大都利用胶片拍摄。1990年到2000年是国产动画片的一个小高潮,《宝莲灯》《舒克和贝塔》《蓝皮鼠和大脸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海尔兄弟》《哪吒传奇》等系列动画片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和“动画城”,每到六点半,电视台准时播放动画片,但最好看的是地方电视台播放的日本动画片《四驱小子》,大包拼命从学校跑回来,就为了第一时间打开电视机的开关键。

和柯南完全不一样,大包为了追剧情才会去看漫画。漫画拿在手里,大包觉得手生。但为了能在朋友身边搞点小剧透,以显“大神”风范,大包也会去买漫画书。

看单行本是一个需要花费大段时间的吃力事。自从有了科技之后,为人类生产内容的大公司、小公司们就很少为消费者的脑子想,更多的是为消费者的眼睛服务。柯南就很庆幸自己没有一出生就在这个随处可见屏幕的时代。

当时漫画圈数的上名的杂志要数《北京卡通》。比柯南那代的《画王》寿命要长许多,活了十年,直到2006年才停刊。这本刊物诞生了一批国产漫画家,比如夏达、姚非拉、聂峻等,也是“中国动画出版工程”(简称5155工程)的5家新漫画刊物之一。

1995年,为了扭转外来动画读物出版过多过滥的局面,新闻出版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是其中之一。

大包读到初二的时候,有种莫名的别扭,觉得动画是小孩看的东西,电视台放的都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不过,大包看动画的阵地已经转向了网络——主流的是土豆网。

来北京上大学之后,动漫产业又变成了另一片光景。这个行业的新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优酷收购了土豆,土豆看动画要收费。B站因为不收费无广告进入到大包和他的同学的世界,继而崛起。

动漫行业有点知名度的公司全都变成了播放动画的网上平台。另外,比较亮眼的就是爱漫画和有妖气,一个是日漫的集中地,一个国产漫画集中地。一切都预示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的状态,大家都在搭架子,试图让这个行业可以营业。

在大包和他大学同学看来,B站是个他们喜欢的动漫机构,“B站很良心,为了赚你钱,专门放动画,纯粹做二次元爱好者聚集地。”大包说,“B站也会收费,不会那么直白的。比如,B站有一个虚拟货币,叫b币,从正版开始的时候,等值差不多一块钱一个b币,打开一部动画,你就能看到有一个。”大包没怎么用过,“我都是做‘吸血鬼’,有什么就看什么。”

大学最后两年,大包买了第一台索尼翻盖的手机,开始用手机看漫画。作为安卓用户,大家互相推荐最频繁的软件,是一个叫布卡漫画的App,这个App和日本方更新速度同步,漫画数量惊人多。但两年前,这个软件又一次因为版权原因濒临死亡,除国产漫画之外的漫画全下架,没人愿意去看了。

这两年来,大包和朋友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动画电影。在《大圣归来》打出国产电影最响亮的一炮时,有钱的买家譬如万达、乐视、腾讯等加入进来,整个市场展现出一种希望,譬如工资提高,从业人员倒流,国产动画电影加入了跑道。

大包从小有个特牛逼的理想,长大后发现,能聊一块的同学都有过这个牛逼的想法——拯救国产漫画。

高考的时候,大包很认真想了想自己,最后上了五道口附近一所211大学的数媒专业,听起来跟动画有点沾边,其实完全没什么关系。不过,拯救国漫的念想还在。为了不放弃这个二次元世界:大包的一个室友一直关注国漫,在平台上下载最新的国漫《镇魂街》、大包偶尔买票去看一部动画电影,参加动漫展,等等。

 

虽然像大包这样的90后中坚力量们还没有放弃二次元,但他们其实已经放弃了漫画公司。这些年,他们的消遣变丰富了。从《越狱》2005年在中国火起来之后,美剧也成为他们新的精神寄托。

另一方面,虽然像柯南那样骨灰级漫画爱好者仍然对纸质版的漫画抱有执念,但结果是,他们渐渐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漫画。与此同时,他们也对市面上的主流漫画——从以前的《阿童木》《哆啦A梦》《灌篮高手》《火影忍者》《海贼王》等等热血、正面、阳光、幽默的动画,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东京食尸鬼》《进击的巨人》《寄生兽》或是一系列血腥、残酷的动画,还有部分后宫系列动画。他们对漫画保持观望,却再也不是购买漫画的主流力量了。

当然,他们也有与时俱进的一面,譬如光顾电影院。

漫画公司们不甘于原地踏步。最近两年来,漫画公司们越来越不靠柯南和大包这类老用户过活了,开始周旋于影视行业,因为那里更有钱。

邹老师是《漫画会》的主编,和柯南同岁。这是一本《故事会》出资成立的漫画杂志,日本讲谈社参股,于两年前创刊。在邹老师那个年代,能成为漫画杂志主编绝对是一个酷毙了的职业,搞漫画出版业也是个赚翻了的行业(因为基本上只需要汉化),但现在统统不是。

在接手这本新杂志之前,邹老师的上一本杂志因为频繁开天窗死掉了。开天窗的意思就是,原本应该出现漫画的地方,没有供稿。原创的成熟作者资源几乎都被有妖气、腾讯动漫、网易动漫等大平台垄断掉了。动漫行业正在兴起产业链一说,中国动漫行业想学日本或者美国,从上游到下游整合起来,再把动漫行业能赚的钱一手都抓到。

日本的产业链有四条,第一条是以漫画和漫画刊物为基础。第二条,将漫画改编为动漫剧,当动漫剧播出后,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动漫作品的受欢迎程度。第三条产业链为版权交易,这条最赚钱,国内正在兴风。第四条产业链便是动漫衍生品,这条也赚钱,国内跟风中。四条呈递进关系。

这些都需要钱和人来做事,漫画公司显然不是这样的金主。

2010年至2012年,手游是相对赚钱的行业。到了2014年风向标变了,游戏没落下来,电影浮出水面。这是行业里起来的“小金山”。上一本杂志,邹老师没有登上“金山”,这一本,邹老师决定要时刻把这个机会攥在手里。

邹老师在各个城市的同人展和网络上找到了一些有潜质的90后来培养,这些90后阅历浅,基本上没法讲清楚故事,邹老师和他的编辑们可以来做这件事。作品一定要以能影视化为前提,主题绝对要青春、正能量,这样邹老师才好去万达、华海影视、中青影视等公司谈合作。

一方面在努力让作品影视化,一方面,邹老师的杂志网站基本荒废,官博也长草多久。漫画杂志和读者的距离从来没有这么远过。

2016年6月,邹老师带着几个90后的未完成品,去万达等影视部门走了一遭,对方表示很感兴趣。10月,邹老师再次出征,希望对方能签下意向书,这三个月来,编辑已经把漫画制作成详细的电影或者网剧脚本。杂志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影视内容制作公司。邹老师本人的工资体系也完全脱离了出版圈的标准,变成了视频圈的数额,两者相差五倍之远。

邹老师和他的漫画杂志正在试图爬上一座“金山”的时候,后浪则踏入了一片蓝海。

后浪指的是后浪出版社,公司就在南锣鼓巷附近。当漫画版权被大平台刮空之后,尤其是日漫,后浪对欧美漫画展现出浓厚兴趣。这家靠着电影类书籍在圈内出名的出版社希望消费者购买漫画,希望消费者像读小说一样读漫画书,不急着去掺和视频。

欧洲漫画和日本漫画不一样,内容更偏写实,对漫画的画面要求更高,漫画书在书店的艺术类或者社科类别下能轻易的被找到。欧洲国家当中,法国是一个极致的体现。这是一个人人都很习惯看漫画的国家,漫画家和演员有同样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在法国版的亚马逊上,畅销书能有五本以上是漫画书。在世界最大漫画节之一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推广中国漫画的70后漫画经纪人王宁曾看到小孩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来看漫画,现场的成年人和老年人人头攒动的盛况。

成立漫画部是两年之前的事。后浪的创始人吴兴元去参观法国巴黎的一个主流书店,看到全是漫画作品,也深受震撼,并花钱专门请人在书店里讲了几天欧洲漫画文化的课,发现漫画跟他之前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在法国的文化体系里,漫画是一种文学,题材丰富也很成年化。有文学题材的《局外人》,也有侦探题材的《黑猫侦探》,还有战争题材的《阿兰战争》等,这些都是之前在国内市场看不到的漫画作品。

还有更小的个体在跟后浪后,做类似的事。来兹是一位80后译者,他是河北一所大学的英语老师,目前跟一位网友正在推广欧美漫画,尤其是图像小说,主要面向成年人。漫话史研究者史蒂芬·韦纳(Stephen Weiner)在《如子弹般迅速:图像小说的兴起》中称,“图像小说,我认为是阅读起来犹如一个完整故事的一本书长度的漫画……图像小说是卡通具有了文学作品特征的一种形式。”其中比较有名的有1992年阿尔特·斯皮格尔曼获得普利策奖的《鼠族》一书,这本书讲述了阿尔特父母从纳粹大屠杀中逃生的真实经历。

这些都是柯南和大包都不曾接触过的。关于漫画本身,柯南和大包只认得一枚“硬币”,硬币的正面是日漫,反面是美漫中的各路英雄。但这硬币连一张电影票也买不起,早已失去了它的吸引力。

两年了,动画电影票房的数目轻易就能上千万,漫画公司们发展很缓慢,一年也就卖一部版权。出版社正在重新审视漫画的功能,扩宽国内漫画的宽度和广度,然而资金不在这里,主场也不在这里。它们活得像个边缘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