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第三方业务快速崛起 保险资管进阶泛资管竞技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第三方业务快速崛起 保险资管进阶泛资管竞技场

泛资管时代下,保险资管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在业务上实现“冲刺”发展,二是如何 “冲出”原有的发展桎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泛资管是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绕不开的话题,保险资管早已不仅仅是保险资金的管理机构,而是更大范围资产管理队伍中的要员。

太平资产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李冠莹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保监会大力推动保险资管的市场化改革,现在保险资管的竞争不单纯是在保险资管之间,而是参与到了泛资管的竞争。“对手更加多元化,保险资管和券商、基金等都是在一个大的资管业务体系中比赛,所以对于保险资管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冠莹说道。

太平资产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李冠莹

作为国内首批保险资管公司之一,太平资产由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联合荷兰富杰保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目前,太平资产的总体管理规模超过4000亿,其中第三方业务规模大概达到1500亿左右,占比超四成,且比例逐渐提升,这也与目前整个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趋势相符。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保险资管的第三方业务正快速崛起。据李冠莹透露,保险资管开展第三方业务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多家资管公司的第三方业务规模都已经超过千亿元,甚至不少公司第三方管理费的收入已经超过了集团内保险资金的管理费收入。这主要得益于保险资金运用和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注册制推行的这三年以来,行业新增发行的产品占到了历年发行总量的80%。

中国保险资管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的8月底,保险资管机构累计发起设立的各类资管产品达到了586项,合计备案规模近1.5万亿,其中2013年实行注册制后,注册的产品就有486项,规模近1.2万亿。

泛资管时代下,保险资管面临的两大问题分别是两个“冲”,一是如何在业务上实现“冲刺”发展,二是如何“冲出”原有的发展桎梏。

李冠莹表示,泛资产管理作为保险资管机构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第三方业务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泛资管行业在融合与竞争中还存在很大的互补空间。目前,保险资金受托管理已经对基金、券商等保险行业外的机构开放,相对应地,保险资管机构也正在进入到越来越多的保险业外领域。

“相对其它机构而言,保险资管无论是在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上,我认为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李冠莹表示,从业务的广度来看,保险资管具有丰富的业务牌照,无论是在证券投资、资产证券化、私募股权投资还是境外投资领域,其实都具有业务的突破点,并且也具有跨市场、跨周期、跨品种的全方位资产配置能力;从业务的深度来看,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资金绝大部分是保险资金,具有久期长、规模大、风险收益要求稳健的特征,所以保险资管机构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固定收益投资、风险控制和信评管理等领域具有更为成熟的经验。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保险资管机构基于保险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出来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李冠莹补充道,保险资管机构可以通过资产管理带动人寿保险、财险、企业年金、金融租赁、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发展,能够为第三方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业务选择,这是保险资管机构非常独特的一个优势。

变革之风已起。保险资管的业务模式,正由单一模式不断向复合模式发展。保险资管公司在市场上,逐渐发展为从买方到卖方,从账户到产品,从服务投资方到服务融资方,业务条线丰富和管理模式多元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去年年底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保险资管的业务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投资管理、投行业务、金融同业和财富管理四大板块。

从太平资产的布局来看,综合金融布局是其一大战略方向。在中国太平“精品战略”中,大保险和大资管的模式逐渐成型。太平资产是中国太平在境内的主要资管平台,目前,公司正根据集团要求进一步推动综合金融布局。

此前,太平资产拿下中原英石基金的消息引人关注。据李冠莹透露:“收购中原英石是保险业内首家通过收购的形式完成对公募基金的控股,收购现在已经得到监管批复,中原英石已更名为太平基金开始运营。”

针对收购后的布局,他表示,基金公司实际上是对整体战略的一个有效延伸,有助于激发整个第三方业务的协同效益,既可以为客户提供公募产品,也可以将保险资管机构的一些第三方产品与之有效的衔接起来,为客户提供了一篮子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2013年6月7日,证监会与保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允许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和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太平资产拓展个人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的重要支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第三方业务快速崛起 保险资管进阶泛资管竞技场

泛资管时代下,保险资管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在业务上实现“冲刺”发展,二是如何 “冲出”原有的发展桎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泛资管是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绕不开的话题,保险资管早已不仅仅是保险资金的管理机构,而是更大范围资产管理队伍中的要员。

太平资产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李冠莹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保监会大力推动保险资管的市场化改革,现在保险资管的竞争不单纯是在保险资管之间,而是参与到了泛资管的竞争。“对手更加多元化,保险资管和券商、基金等都是在一个大的资管业务体系中比赛,所以对于保险资管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冠莹说道。

太平资产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李冠莹

作为国内首批保险资管公司之一,太平资产由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联合荷兰富杰保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目前,太平资产的总体管理规模超过4000亿,其中第三方业务规模大概达到1500亿左右,占比超四成,且比例逐渐提升,这也与目前整个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趋势相符。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保险资管的第三方业务正快速崛起。据李冠莹透露,保险资管开展第三方业务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多家资管公司的第三方业务规模都已经超过千亿元,甚至不少公司第三方管理费的收入已经超过了集团内保险资金的管理费收入。这主要得益于保险资金运用和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注册制推行的这三年以来,行业新增发行的产品占到了历年发行总量的80%。

中国保险资管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的8月底,保险资管机构累计发起设立的各类资管产品达到了586项,合计备案规模近1.5万亿,其中2013年实行注册制后,注册的产品就有486项,规模近1.2万亿。

泛资管时代下,保险资管面临的两大问题分别是两个“冲”,一是如何在业务上实现“冲刺”发展,二是如何“冲出”原有的发展桎梏。

李冠莹表示,泛资产管理作为保险资管机构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第三方业务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泛资管行业在融合与竞争中还存在很大的互补空间。目前,保险资金受托管理已经对基金、券商等保险行业外的机构开放,相对应地,保险资管机构也正在进入到越来越多的保险业外领域。

“相对其它机构而言,保险资管无论是在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上,我认为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李冠莹表示,从业务的广度来看,保险资管具有丰富的业务牌照,无论是在证券投资、资产证券化、私募股权投资还是境外投资领域,其实都具有业务的突破点,并且也具有跨市场、跨周期、跨品种的全方位资产配置能力;从业务的深度来看,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资金绝大部分是保险资金,具有久期长、规模大、风险收益要求稳健的特征,所以保险资管机构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固定收益投资、风险控制和信评管理等领域具有更为成熟的经验。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保险资管机构基于保险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出来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李冠莹补充道,保险资管机构可以通过资产管理带动人寿保险、财险、企业年金、金融租赁、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发展,能够为第三方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业务选择,这是保险资管机构非常独特的一个优势。

变革之风已起。保险资管的业务模式,正由单一模式不断向复合模式发展。保险资管公司在市场上,逐渐发展为从买方到卖方,从账户到产品,从服务投资方到服务融资方,业务条线丰富和管理模式多元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去年年底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保险资管的业务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投资管理、投行业务、金融同业和财富管理四大板块。

从太平资产的布局来看,综合金融布局是其一大战略方向。在中国太平“精品战略”中,大保险和大资管的模式逐渐成型。太平资产是中国太平在境内的主要资管平台,目前,公司正根据集团要求进一步推动综合金融布局。

此前,太平资产拿下中原英石基金的消息引人关注。据李冠莹透露:“收购中原英石是保险业内首家通过收购的形式完成对公募基金的控股,收购现在已经得到监管批复,中原英石已更名为太平基金开始运营。”

针对收购后的布局,他表示,基金公司实际上是对整体战略的一个有效延伸,有助于激发整个第三方业务的协同效益,既可以为客户提供公募产品,也可以将保险资管机构的一些第三方产品与之有效的衔接起来,为客户提供了一篮子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2013年6月7日,证监会与保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允许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和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太平资产拓展个人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的重要支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