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砸千万美元壕购60多件专利,滴滴到底在急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砸千万美元壕购60多件专利,滴滴到底在急什么?

曾经经历了换标风波的滴滴,自然对知识产权极端关注,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所助力,现在这笔收购正反映了这些。

智慧芽快报:滴滴壕购导航专利

在前日公开的USPTO Assignment文件中显示滴滴出行与台湾电子行业巨头神达集团(MiTAC)达成一笔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宗专利包交易。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导航技术领域,包括29件美国专利,以及其同族的35件欧洲专利(涉及英、德、法三国)和1件台湾专利。

截图来自USPTO Assignment

由于双方暂时并无披露相关交易价格,我们只能根据美国专利经纪机构IP Offerings发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美国专利交易价格数据显示,当期美国专利交易平均价格达到28.8万美元/件,以此估算滴滴该批专利交易的总价将在千万美元水平。

目前,成立4年的滴滴已经拥有130多项专利申请。此次向滴滴转让专利的神达集团,系世界顶级导航技术服务商之一,2008年,神达以9600万美元收购美国商业导航领域元老级企业麦哲伦导航的消费导航产品相关资产,此次与滴滴交易的专利包主要来自此前Magellan(麦哲伦)的收购。

滴滴日子不好过:内忧+外患

滴滴突然间爆出如此一个大型收购意向,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滴滴的现状:

8月1日,滴滴宣布与Uber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由此,滴滴成为了中国网约车市场无人可及的“巨无霸”,几乎占据了国内90%的市场。然而时间还不到3个月,事情却发生了大转折,滴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中。

内忧:滴滴面临国内政策挑战

10月8日,京沪广深四地同时发布了关于网约车经营服务的管理实施细则,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四地中,特别是京沪两地的管理实施细则,对驾驶员户籍、车辆牌照、车辆排量与轴距等制定了诸多较为严苛的限制性条款。

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出台的管理实施细则为例,此则要求网约车驾驶员需为本市户籍,车辆为本市号牌车辆,而且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上海发布的管理实施细则也对于驾驶员的户籍、车辆的轴距等方面做出规定,相关条件极为苛刻。

按照这些要求,很多目前正在京沪两地运行的网约车都将无法达标。这对滴滴来讲并非利好。

外患:走出去,敌人不仅仅是友商

在WSJDLive2016全球科技大会上,柳青说:“我们希望全球化,我们渴望成为一家跨国公司。”

与之相应,滴滴的国际事业部快速成立了国际拓展团队,他们的目标从Uber的主战场欧美到网约车新星市场东南亚。滴滴有宏大的理想,但是在欧美市场Uber的市场地位已经很难被挑战了。根据在线出行及支出管理服务提供商 Certify 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2016 年二季度,Uber 依然是最受欧美商旅出行者最喜欢的驾乘服务,其占据了72%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外面你所面对的敌人可不止Uber这样的友商这么简单。

自2013年8月30日,美国EclipseIP LLC公司在美国加州中部联邦地区法院起诉Flywheel Software专利侵权案起近年来类似的官司时有发生,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仅在美国已经发生了17起之多,美国重要的移动打车软件公司如Uber、Lyft、Sidecar、RideCharge、Hailo、Flywheel等均曾成为被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诉讼几乎都是由NPE发起的。

看来滴滴“走出去”之路无疑面临着显著的知识产权风险。

何以解忧?看滴滴下了一手专利棋

专利能够解除滴滴的围城困局?是的,且听小编为你简单分析:

1. 储备专利“资本”,应对外患

滴滴科技从成立到今天估值350亿美元,只用不到4年的时间,他们通过资本运作与大规模补贴活动战胜了众多竞争对手,但是其专利申请量与其估值却严重不符。仅仅130余件的专利申请,使其处在了专利技术上的弱势。当滴滴走出国门后,面对欲雪前耻的Uber和如狼似虎的NPE们,滴滴需要更多的专利技术来保驾护航。

NPE里很多不会自己生产专利,不乏通过收购来的专利发起诉讼的风险,因此,滴滴选择了收购,也是避免风险专利外流到不可控的NPE手里。同时,通过本次收购,为走向世界的滴滴在应对NPE的专利诉讼而储备抗诉资本,避免在欧美地区漫长的专利诉讼中过多浪费时间和金钱。

2. 买来实用的,为解决内患垫下基石

通过智慧芽专利检索引擎中对本交易中相关专利进行查询能够了解到,主要来自Magellan、MITAC及Navman等三家神达集团旗下的全球GPS消费领导企业,设计领域以IPC分类如下所示。

来源: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

通过IPC分类分析,我们能够了解这些专利涵盖了了卫星定位,车辆测距探向,车载系统处理等GPS定位及导航方面的核心专利技术。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没错,是最火的无人驾驶。当老对手Uber拼命研发无人驾驶相关技术时,滴滴怎么可能袖手旁观?本次收购这些技术绝非单纯增加自己专利申请量,这些被特意选择的专利技术能够被整合到无人驾驶技术中,当国内无人车辆相关法律完善后无人驾驶系统将助力滴滴规避各地网约车细则中关于司机户籍的要求。

后记

IP江湖传言滴滴新成立的IP部门里卧虎藏龙看来确有其事!这么一出突然的专利收购能够为企业带来如此多的好处,一定出自其知识产权部的计划里,不由得让小编深感佩服。曾经经历了换标风波的滴滴,自然对知识产权极端关注,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所助力,现在这笔收购正反映了这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滴滴出行

283
  • 滴滴:“五一”跨城出游打车需求环比节前上涨99%
  • 滴滴:五一期间将发放超3亿元司机奖励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砸千万美元壕购60多件专利,滴滴到底在急什么?

曾经经历了换标风波的滴滴,自然对知识产权极端关注,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所助力,现在这笔收购正反映了这些。

智慧芽快报:滴滴壕购导航专利

在前日公开的USPTO Assignment文件中显示滴滴出行与台湾电子行业巨头神达集团(MiTAC)达成一笔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宗专利包交易。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导航技术领域,包括29件美国专利,以及其同族的35件欧洲专利(涉及英、德、法三国)和1件台湾专利。

截图来自USPTO Assignment

由于双方暂时并无披露相关交易价格,我们只能根据美国专利经纪机构IP Offerings发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美国专利交易价格数据显示,当期美国专利交易平均价格达到28.8万美元/件,以此估算滴滴该批专利交易的总价将在千万美元水平。

目前,成立4年的滴滴已经拥有130多项专利申请。此次向滴滴转让专利的神达集团,系世界顶级导航技术服务商之一,2008年,神达以9600万美元收购美国商业导航领域元老级企业麦哲伦导航的消费导航产品相关资产,此次与滴滴交易的专利包主要来自此前Magellan(麦哲伦)的收购。

滴滴日子不好过:内忧+外患

滴滴突然间爆出如此一个大型收购意向,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滴滴的现状:

8月1日,滴滴宣布与Uber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由此,滴滴成为了中国网约车市场无人可及的“巨无霸”,几乎占据了国内90%的市场。然而时间还不到3个月,事情却发生了大转折,滴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中。

内忧:滴滴面临国内政策挑战

10月8日,京沪广深四地同时发布了关于网约车经营服务的管理实施细则,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四地中,特别是京沪两地的管理实施细则,对驾驶员户籍、车辆牌照、车辆排量与轴距等制定了诸多较为严苛的限制性条款。

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出台的管理实施细则为例,此则要求网约车驾驶员需为本市户籍,车辆为本市号牌车辆,而且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上海发布的管理实施细则也对于驾驶员的户籍、车辆的轴距等方面做出规定,相关条件极为苛刻。

按照这些要求,很多目前正在京沪两地运行的网约车都将无法达标。这对滴滴来讲并非利好。

外患:走出去,敌人不仅仅是友商

在WSJDLive2016全球科技大会上,柳青说:“我们希望全球化,我们渴望成为一家跨国公司。”

与之相应,滴滴的国际事业部快速成立了国际拓展团队,他们的目标从Uber的主战场欧美到网约车新星市场东南亚。滴滴有宏大的理想,但是在欧美市场Uber的市场地位已经很难被挑战了。根据在线出行及支出管理服务提供商 Certify 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2016 年二季度,Uber 依然是最受欧美商旅出行者最喜欢的驾乘服务,其占据了72%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外面你所面对的敌人可不止Uber这样的友商这么简单。

自2013年8月30日,美国EclipseIP LLC公司在美国加州中部联邦地区法院起诉Flywheel Software专利侵权案起近年来类似的官司时有发生,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仅在美国已经发生了17起之多,美国重要的移动打车软件公司如Uber、Lyft、Sidecar、RideCharge、Hailo、Flywheel等均曾成为被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诉讼几乎都是由NPE发起的。

看来滴滴“走出去”之路无疑面临着显著的知识产权风险。

何以解忧?看滴滴下了一手专利棋

专利能够解除滴滴的围城困局?是的,且听小编为你简单分析:

1. 储备专利“资本”,应对外患

滴滴科技从成立到今天估值350亿美元,只用不到4年的时间,他们通过资本运作与大规模补贴活动战胜了众多竞争对手,但是其专利申请量与其估值却严重不符。仅仅130余件的专利申请,使其处在了专利技术上的弱势。当滴滴走出国门后,面对欲雪前耻的Uber和如狼似虎的NPE们,滴滴需要更多的专利技术来保驾护航。

NPE里很多不会自己生产专利,不乏通过收购来的专利发起诉讼的风险,因此,滴滴选择了收购,也是避免风险专利外流到不可控的NPE手里。同时,通过本次收购,为走向世界的滴滴在应对NPE的专利诉讼而储备抗诉资本,避免在欧美地区漫长的专利诉讼中过多浪费时间和金钱。

2. 买来实用的,为解决内患垫下基石

通过智慧芽专利检索引擎中对本交易中相关专利进行查询能够了解到,主要来自Magellan、MITAC及Navman等三家神达集团旗下的全球GPS消费领导企业,设计领域以IPC分类如下所示。

来源: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

通过IPC分类分析,我们能够了解这些专利涵盖了了卫星定位,车辆测距探向,车载系统处理等GPS定位及导航方面的核心专利技术。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没错,是最火的无人驾驶。当老对手Uber拼命研发无人驾驶相关技术时,滴滴怎么可能袖手旁观?本次收购这些技术绝非单纯增加自己专利申请量,这些被特意选择的专利技术能够被整合到无人驾驶技术中,当国内无人车辆相关法律完善后无人驾驶系统将助力滴滴规避各地网约车细则中关于司机户籍的要求。

后记

IP江湖传言滴滴新成立的IP部门里卧虎藏龙看来确有其事!这么一出突然的专利收购能够为企业带来如此多的好处,一定出自其知识产权部的计划里,不由得让小编深感佩服。曾经经历了换标风波的滴滴,自然对知识产权极端关注,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所助力,现在这笔收购正反映了这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