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除了帮你缓解情绪 这个心理学的App还要“读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除了帮你缓解情绪 这个心理学的App还要“读心”?

心潮减压是专注大众心理层面减压的应用,想用科技手段实现有效“读心”,实现快速、效果可测量的缓解用户心理亚健康。

从计算机向心理学深造转变,邹邹成为了专业心理咨询师。近十年里,她走遍了广东28个地市发现,无论是一线广州还是偏远的粤北山区,人们对于心理咨询需求都是一样普遍和渴望。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中国约有2至3亿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并推算到2020年,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

“现阶段,心理咨询的痛点在于面聊费用比较昂贵,而同时人们认为生活中负面情绪困扰的纾解,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现下心理行业所采用的指标多是主观问卷,因此主观测评时,也可能会面临评测人掩饰、压抑情绪的问题,心潮减压的创始人邹邹说。

邹邹想打造一款“互联网+心理学”的应用,从效果可测量的角度让用户简便的享受心理服务,缓解情绪。2015年,邹邹联合另外3个合伙人,创立了心潮减压。

心潮减压主要面向16岁至40岁的学生白领中有情绪困扰和心理亚健康的群体。这款安装在手机、移动设备上的心理减压应用,目前开放了绝大多数免费的功能提供给C端消费者,此外,就在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心潮团队与国内智能硬件、医疗器械厂商谈妥了合作,通过收取独特算法的授权费用获得一定收益。

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心理健康服务多带有媒体标签,如2011年进入市场欲打造心理学媒体的“壹心理”,“暖心理”,也有提供基于LBS的心理咨询O2O服务,“心潮做的不是心灵鸡汤或者心理咨询平台,而是通过监测生理信号判断心理压力状态,并提供缓解方案”。

做心理减压必然离不开具体的应用场景。从C端消费者使用来说,心潮减压针对紧张、压力、焦虑、疲劳、失眠等多数人都会经历的负面情绪提供了四个场景,用户可以根据喜好自行选择自然音效和脑波音乐,跟随引导进行呼吸调整、冥想等动作。

根据标准心理学实验范式实验、随机用户调查以及后台数据统计三个纬度的数据分析,邹邹称心潮分别提升了用户52%的入睡速度,57%的专注力,减低了66%的焦虑系数。

此外,心潮也提供了一个“读心”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跟疲劳、压力、抑郁、焦虑等情绪呈高度相关。这个App通过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对脸部进行扫描,捕捉与分析人脸毛细血管的颜色变化,实现生理数据的监测,获得瞬时心率和内隐呼吸2个指标。

从技术层面来看,每种情绪涉及特定的波形,心潮根据不同波形,在建立64个样本模型基础上,配合收集到的大数据,进行模型的优化和调整。一旦用户使用了心潮APP,读取到的生理数据和波形,会自动与后台数据、模型相匹配,识别出各种情绪,这套情绪算法根据用户情绪的不同,推送不同的解决方案。

“64个样本量是足够达到心理学上显著效应分析的,但性别、年龄等因素也会影响到生理指标的监测,因此,未来心潮会做更多影响因素上的匹配”,邹邹解释道。

据心潮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稳定光线条件下,前置摄像头扫描监测数据,跟医疗器械的对比,能达到96%的准确率,而受干扰较小的后置摄像头,扫描手指血液流量所得的监测数据,准确度基本可以达到98%。

心潮对C端用户开放了大部分功能,而类似进行病理初筛的‘心肺压力检测Pro’项目,也会收取一定费用,“目前,心潮更注重的是,C端用户数据的收集,能让算法更准确”,在邹邹看来,和核心算法一样,收集了2年多的大数据也是心潮的核心竞争力。

在对接B端市场上,心潮已将算法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与医疗器械厂商合作,在广东省的各大医院中使用,多用于精神康复、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症)领域的恢复治疗,通过收取合作厂商每年的授权费,获得收益。“除了能将算法应用于医疗器械,手表、手环、机器人的对接也都是一个重要的变现渠道”,邹邹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据心潮提供的数据,心潮目前有160万用户,日活量在16万左右,次日留存率40%以上。平均每人每天打开5次应用,停留时间大概在18分左右,“C端用户付费率2%左右,未来心潮也将针对付费项目,进行个性化推送服务。”

2015年底,心潮减压获得6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谈及下一步动作时,邹邹说,对于C端会做更多的场景设置,专注在产品性减压层面,满足多样化需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除了帮你缓解情绪 这个心理学的App还要“读心”?

心潮减压是专注大众心理层面减压的应用,想用科技手段实现有效“读心”,实现快速、效果可测量的缓解用户心理亚健康。

从计算机向心理学深造转变,邹邹成为了专业心理咨询师。近十年里,她走遍了广东28个地市发现,无论是一线广州还是偏远的粤北山区,人们对于心理咨询需求都是一样普遍和渴望。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中国约有2至3亿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并推算到2020年,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

“现阶段,心理咨询的痛点在于面聊费用比较昂贵,而同时人们认为生活中负面情绪困扰的纾解,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现下心理行业所采用的指标多是主观问卷,因此主观测评时,也可能会面临评测人掩饰、压抑情绪的问题,心潮减压的创始人邹邹说。

邹邹想打造一款“互联网+心理学”的应用,从效果可测量的角度让用户简便的享受心理服务,缓解情绪。2015年,邹邹联合另外3个合伙人,创立了心潮减压。

心潮减压主要面向16岁至40岁的学生白领中有情绪困扰和心理亚健康的群体。这款安装在手机、移动设备上的心理减压应用,目前开放了绝大多数免费的功能提供给C端消费者,此外,就在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心潮团队与国内智能硬件、医疗器械厂商谈妥了合作,通过收取独特算法的授权费用获得一定收益。

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心理健康服务多带有媒体标签,如2011年进入市场欲打造心理学媒体的“壹心理”,“暖心理”,也有提供基于LBS的心理咨询O2O服务,“心潮做的不是心灵鸡汤或者心理咨询平台,而是通过监测生理信号判断心理压力状态,并提供缓解方案”。

做心理减压必然离不开具体的应用场景。从C端消费者使用来说,心潮减压针对紧张、压力、焦虑、疲劳、失眠等多数人都会经历的负面情绪提供了四个场景,用户可以根据喜好自行选择自然音效和脑波音乐,跟随引导进行呼吸调整、冥想等动作。

根据标准心理学实验范式实验、随机用户调查以及后台数据统计三个纬度的数据分析,邹邹称心潮分别提升了用户52%的入睡速度,57%的专注力,减低了66%的焦虑系数。

此外,心潮也提供了一个“读心”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跟疲劳、压力、抑郁、焦虑等情绪呈高度相关。这个App通过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对脸部进行扫描,捕捉与分析人脸毛细血管的颜色变化,实现生理数据的监测,获得瞬时心率和内隐呼吸2个指标。

从技术层面来看,每种情绪涉及特定的波形,心潮根据不同波形,在建立64个样本模型基础上,配合收集到的大数据,进行模型的优化和调整。一旦用户使用了心潮APP,读取到的生理数据和波形,会自动与后台数据、模型相匹配,识别出各种情绪,这套情绪算法根据用户情绪的不同,推送不同的解决方案。

“64个样本量是足够达到心理学上显著效应分析的,但性别、年龄等因素也会影响到生理指标的监测,因此,未来心潮会做更多影响因素上的匹配”,邹邹解释道。

据心潮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稳定光线条件下,前置摄像头扫描监测数据,跟医疗器械的对比,能达到96%的准确率,而受干扰较小的后置摄像头,扫描手指血液流量所得的监测数据,准确度基本可以达到98%。

心潮对C端用户开放了大部分功能,而类似进行病理初筛的‘心肺压力检测Pro’项目,也会收取一定费用,“目前,心潮更注重的是,C端用户数据的收集,能让算法更准确”,在邹邹看来,和核心算法一样,收集了2年多的大数据也是心潮的核心竞争力。

在对接B端市场上,心潮已将算法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与医疗器械厂商合作,在广东省的各大医院中使用,多用于精神康复、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症)领域的恢复治疗,通过收取合作厂商每年的授权费,获得收益。“除了能将算法应用于医疗器械,手表、手环、机器人的对接也都是一个重要的变现渠道”,邹邹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据心潮提供的数据,心潮目前有160万用户,日活量在16万左右,次日留存率40%以上。平均每人每天打开5次应用,停留时间大概在18分左右,“C端用户付费率2%左右,未来心潮也将针对付费项目,进行个性化推送服务。”

2015年底,心潮减压获得6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谈及下一步动作时,邹邹说,对于C端会做更多的场景设置,专注在产品性减压层面,满足多样化需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