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界面周末,我们把视线拉回“世界杯”,聚焦绿茵场外未了的余波。“封面专题”第一篇是界面记者深入福州地铁施工工人中带回的采访报道,《【特写】工地上的“世界杯”》,对这些地下劳动者来说,世界杯所激发的短暂热情,还远不能用来承受现实的重担;第二篇是《【独家】探访华帝,揭秘世界杯冒险营销背后的逻辑》,一场“法国队夺冠退全款”的赌局,让它成了世界杯场外的最大赢家之一;第三篇是《【围观世界杯】20年后再加冕:法国能否重回世界舞台中心?》,从足球到政治,大力神杯对高卢雄鸡的意义早已远远超越了球场。
本期的“编辑推荐”侧重文化领域,一篇从豆瓣短评里的“三观审查”,透视了中国人自由与枷锁并存的现实焦虑;另一篇借正在热映的电影《邪不压正》描绘了一个真实的北平;最后一篇讲的是一位大啖川菜的英国女孩的故事、她的书,以及她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和人情风貌的体认。
“读者热收”的三篇都是特写,透过不一样的视角,揭示了这个社会鲜为人关注的另一面。文章分别关注“渐冻症”患者、中国式“广告狂人”和斯凯奇的品牌转型。
福州,地铁工人们聚集在工地会议室里观看世界杯总决赛。这些地下劳动者们来自五湖四海,生活辛苦并充满坎坷,但从未放弃对未来的希望。这个夜晚,他们与格子军团荣辱与共,希望目睹奇迹的发生。
法国夺冠,外面的人在担忧,华帝内部却在偷笑。
“法国回来了。”马克龙在今年达沃斯论坛上的这句开场白,似乎可以看作是法国对世界的一份宣言:从政治到足球,法国不仅要重新掌舵欧洲,更要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
“三观审查”背后,当代中国人的私人生活自由与枷锁并存。
对大多数当时生活在北平的人来说,1930年代,这座城市并非《邪不压正》里那样。
“就算中国烹饪界这些最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残酷只不过是都市传说,但那些日常的‘残酷’也足以让西方人叹为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