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太微: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加速转化科技成果

8月29日,裕太微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裕太微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8276.09万元。今年2月10日,裕太微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第一股”登陆科创板。自上市以来,裕太微致力于以太网芯的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高度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上半年度,裕太微累计研发投入9822.4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0.56%。

8月29日,裕太微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裕太微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8276.09万元。公司表示,营业收入变化主要由于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终端市场整体需求疲软,半导体行业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整体出现周期性下行。受行业周期性下行影响,公司本期营业收入下降。

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持续提高公司科研实力

自2020年以来,中央会议多次提及“新基建”概念,会议要求出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以太网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在以太网芯片中,物理层 (PHY) 收发器芯片由于涉及数字、模拟、通信多领域技术,设计制造难度较高,长期以来被海外厂商所主导,成立于2017年的裕太微,则聚焦以太网PHY芯片,填补了该领域大量国内空白,快速成长为我国稀缺的高速有线网络通讯芯片领域领先厂商,2022年该公司实现了以太网物理层 (PHY) 芯片量产产品最高传输速率由千兆提升至2.5G,5G和10G产品的测试芯片预研工作也已基本完成,自主研发IP数量新增达70个。

今年2月10日,裕太微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第一股”登陆科创板。自上市以来,裕太微致力于以太网芯片的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上半年度,裕太微累计研发投入9822.4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0.56%。此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申请发明专利1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截至报告期末,裕太微及控股子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8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1项,境外专利6项,并结合其他非专利技术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构成了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

深度把握市场动态,产品研发贴合市场需求

裕太微为了更好的扩大市场规模,逐步将战略导向转化为强研发策略,持续加大新产品线建设力度,持续改进既有产品的由应用端需求衍生的设计方案,扩大研发人员规模。报告期内,裕太微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以太网交换芯片、以太网网卡芯片、以太网网关芯片等各类高速有线通信领域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和创新,其芯片产品在迭代过程中核心技术持续升级完善,各项性能指标稳步提高,目前已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内领先地位、符合本土化需求的核心技术能力。

今年,裕太微在PHY层就已有的千兆产品进行打磨并推出新的多口千兆产品。同时多口2.5GPHY和单口10GPHY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在数据链路层,裕太微除了去年年底量产的五口交换产品,六口交换产品和八口交换产品也将推出量产样片。同时车载TSN交换芯片也在加紧研发。在网络层,也将在车载领域做网关产品线的先行布局,同步研发中。

中国乘联会发布《2023年6月零售销量排名快报》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6 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89.4万辆,环比增长8.7%;1-6月份累计销量952.4万辆,同比增长2.7%。从上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汽车行情在逐步回暖。而根据亿欧智库《2023年中国科技出行产业10大战略趋势展望》所示,“随着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的持续攀升,L3级自动驾驶逐步开放落地,2023年,L2/L3级自动驾驶芯片会加速定点量产,实现大批量上车。2023年,车载以太网将以独立的节点加速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等对带宽需求较高的系统中,单车车载以太网节点将达到9-10个。由于裕太微在车载领域方面的布局,目前裕太微自主研发的百兆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经量产出货并在持续开拓各个车厂公司。千兆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即将于今年年底推出量产样片,目前已与各个车厂对接进入到验证阶段。

在技术多元化、业务多元化的竞争战略下,裕太微持续丰富产品布局,产品线不仅局限于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同时向OSI模型上层衍生。随着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推广顺利进展,裕太微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通过“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快速实现了市场渗透,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众多行业头部客户的重要供应商。此外,裕太微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业务连续性、团队扩张和产业集群建设,目前已经开启全球业务,2022年裕太微设立新加坡发展中心,并以较快速度完成早期团队建设。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裕太微一方面将不断的巩固国内业务,另一方面将放眼全球,积极拓宽业务版图,由立足境内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向全球化的商业集团转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裕太微: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加速转化科技成果

8月29日,裕太微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裕太微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8276.09万元。今年2月10日,裕太微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第一股”登陆科创板。自上市以来,裕太微致力于以太网芯的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高度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上半年度,裕太微累计研发投入9822.4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0.56%。

8月29日,裕太微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裕太微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8276.09万元。公司表示,营业收入变化主要由于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终端市场整体需求疲软,半导体行业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整体出现周期性下行。受行业周期性下行影响,公司本期营业收入下降。

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持续提高公司科研实力

自2020年以来,中央会议多次提及“新基建”概念,会议要求出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以太网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在以太网芯片中,物理层 (PHY) 收发器芯片由于涉及数字、模拟、通信多领域技术,设计制造难度较高,长期以来被海外厂商所主导,成立于2017年的裕太微,则聚焦以太网PHY芯片,填补了该领域大量国内空白,快速成长为我国稀缺的高速有线网络通讯芯片领域领先厂商,2022年该公司实现了以太网物理层 (PHY) 芯片量产产品最高传输速率由千兆提升至2.5G,5G和10G产品的测试芯片预研工作也已基本完成,自主研发IP数量新增达70个。

今年2月10日,裕太微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第一股”登陆科创板。自上市以来,裕太微致力于以太网芯片的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上半年度,裕太微累计研发投入9822.4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0.56%。此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申请发明专利1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截至报告期末,裕太微及控股子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8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1项,境外专利6项,并结合其他非专利技术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构成了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

深度把握市场动态,产品研发贴合市场需求

裕太微为了更好的扩大市场规模,逐步将战略导向转化为强研发策略,持续加大新产品线建设力度,持续改进既有产品的由应用端需求衍生的设计方案,扩大研发人员规模。报告期内,裕太微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以太网交换芯片、以太网网卡芯片、以太网网关芯片等各类高速有线通信领域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和创新,其芯片产品在迭代过程中核心技术持续升级完善,各项性能指标稳步提高,目前已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内领先地位、符合本土化需求的核心技术能力。

今年,裕太微在PHY层就已有的千兆产品进行打磨并推出新的多口千兆产品。同时多口2.5GPHY和单口10GPHY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在数据链路层,裕太微除了去年年底量产的五口交换产品,六口交换产品和八口交换产品也将推出量产样片。同时车载TSN交换芯片也在加紧研发。在网络层,也将在车载领域做网关产品线的先行布局,同步研发中。

中国乘联会发布《2023年6月零售销量排名快报》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6 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89.4万辆,环比增长8.7%;1-6月份累计销量952.4万辆,同比增长2.7%。从上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汽车行情在逐步回暖。而根据亿欧智库《2023年中国科技出行产业10大战略趋势展望》所示,“随着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的持续攀升,L3级自动驾驶逐步开放落地,2023年,L2/L3级自动驾驶芯片会加速定点量产,实现大批量上车。2023年,车载以太网将以独立的节点加速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等对带宽需求较高的系统中,单车车载以太网节点将达到9-10个。由于裕太微在车载领域方面的布局,目前裕太微自主研发的百兆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经量产出货并在持续开拓各个车厂公司。千兆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即将于今年年底推出量产样片,目前已与各个车厂对接进入到验证阶段。

在技术多元化、业务多元化的竞争战略下,裕太微持续丰富产品布局,产品线不仅局限于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同时向OSI模型上层衍生。随着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推广顺利进展,裕太微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通过“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快速实现了市场渗透,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众多行业头部客户的重要供应商。此外,裕太微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业务连续性、团队扩张和产业集群建设,目前已经开启全球业务,2022年裕太微设立新加坡发展中心,并以较快速度完成早期团队建设。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裕太微一方面将不断的巩固国内业务,另一方面将放眼全球,积极拓宽业务版图,由立足境内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向全球化的商业集团转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