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伦敦华人老司机为什么支持脱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伦敦华人老司机为什么支持脱欧

6月初,公投之前最关键的时刻。老陈在停车场遇到了一个老头,老爷子在伦敦生活了一辈子,是坚定的脱欧派,用一句话就把老陈说服了:你算一下现在去医院要提前多久预约?

文/何伊凡

他比预定的时间早到了半小时,我上车还是晚了十分钟。伦敦碎片大厦号称欧洲第一高楼,只是停车不太方便。我出来时,他绕着街道正转圈。

从反光镜看过去,他大约45岁左右的年纪,微胖,长了一张缺乏辨识度的脸,一开口,纯正的北京腔,英文蹩脚。他有个英文的名字,按照国内的习惯,我称呼他老陈。

伦敦人喜欢见面先谈天气,在伦敦的华人司机,喜欢聊聊脱欧。这和北京的哥有点像,天下大事,都与我有关系。

老陈已经在英国入籍,宣誓效忠英女王,有投票权,他投票同意脱欧。说起这个选择,有点不够严肃。投票之前,报纸上两派观点听起来对他都很有说服力:支持脱欧的一派计算,2015年为例,英国向布鲁塞尔支付的欧盟会费高达178亿英镑,相当于每周缴纳3.5亿英镑,省下的这笔钱来贴补英国的公共服务开支多好。老陈一算税单,觉得很有道理。反对派说,“脱欧”之后,英国对外贸易会面临萎缩。不能再享受欧盟成员国内部的“零关税”待遇,不但英国出口的竞争力将下降,进口货物的价格还将上涨。老陈去超市转了一圈,觉得也很有道理。

6月初,公投之前最关键的时刻。老陈在停车场遇到了一个老头,老爷子在伦敦生活了一辈子,是坚定的脱欧派,用一句话就把老陈说服了:你算一下现在去医院要提前多久预约?

老陈一想,确实如此啊。三年前去医院,只要提前一两天,只要一预约就排上队了,现在打个电话,要等半个月,有着急的病,就要找私人医院,那可就贵了去了。

英国现行的医疗健康体系,名为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简称NHS),这是世界上福利标准最高的医疗体系之一,让所有英国人都可以得到几乎是全免费的医疗服务,包括对癌症,白血病的治疗,甚至人工授精。英国的急诊原则对所有有急救需求的人实行免费治疗,不论是游客,还是非法移民,这套体系已经践行了七十多年,在世界几乎独一无二。老陈有一次接了一个客人,在国内腿上就生了一个疖子,到英国旅行,突然发作,走不了路,进医院后做了手术,住了五天院,有专人护理,一分钱都没花。

老陈觉得,现在医院排队时间越来越长,与欧洲难民危机有关。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最新统计数字,估计进入欧洲难民有近33万。难民潮源头在于中东、北非地区的战乱,欧盟2016年3月与土耳其签署了一揽子难民安置合作协议,土耳其协助欧盟封住了东地中海的偷渡路线。这种做法难以真正解决难民危机,反而把大批难民逼到了更加艰险的逃亡之路。到今年12月为止,至少已有4690名难民被确认在地中海海域死亡或失踪,这也是在地中海死亡的难民人数今年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纪录,2015年在地中海死亡和失踪的难民人数达到3777人。

老陈将在英国看病排队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完全归咎于难民,其实也不准确。NHS本来就已经成为了沉重的负担,2013年初,英国国王基金首席经济学家John Appleby曾做过统计,发现NHS英格兰的花销是政府收入的1/5,相当于军事防御和教育两大板块开销的总和,而综合英国全境,每1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受雇于NHS。

不过,难民成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很多已到了法国的难民,都想再去英国。英国红十字调查显示,很多人都认为英国福利和教育更好,就算不能成功申请到避难签证也更容易在黑市上找到工作,因为很多难民都会说英语。2015年7月,仅一个晚上就有1700名难民想冲破英吉利海峡隧道外面的围栏前往英国,而此前一个月,有10人在试图穿越海峡隧道时丧生。

老陈觉得,现在伦敦大街上的流浪汉已经越来越多,而过去只是偶尔能看到,都是往那一坐,身边带着条狗,拉着手风琴,很少伸手要,现在不仅随处可见,而且都是伸手索要。“法国和意大利就更厉害了,都是直接明抢,担心英国也变成这样”。

其实英国政府对接收难民方面,表现的相对冷淡。2015年,英国只发出了1,0050个难民避难签证,而人口只是英国1/4的荷兰都发出了1,2550个避难签证。2015年9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英国决定再接收数千名难民,难民危机越来越严重,英国有“道义上的责任”接收更多难民,但不会加入欧盟难民配额计划。

“英国的政策是这样的,就怕养着闲人,他看你失业了,会尽快培训你去找一个工作。”老陈认为英国本土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立性,一直就不太欢迎移民。

老陈看法并不能代表多数在英国定居的华人,我们在伦敦办了一场盒饭秀,请了英国的很多华人商业领袖参加,发现脱欧支持者与反对者从数量上差不多。

英国盒饭秀

从年龄上划分,三十岁以上的人,赞成脱欧的较多,因为他们担心难民会抢夺本地人的工作机会。难民,以及一部分非法移民工资再低也愿意好好干活,“即使不丢掉工作,如果因为他们的加入,当地人每年4万磅左右的年薪,少了一万或者5000,这对他们是很大一笔费用”,老陈说,“当地人旅游度假之类,可能就靠这笔钱了”。

当前,是“硬脱欧”还是“软脱欧”,甚至戏剧性的“半脱欧”,都未有定数,最近英国与欧盟双方态度都有软化。公投意外选择退欧后,到今年11月,英镑汇率持续暴跌,最低跌了26%。随后伦敦高等法院裁定,未经议会投票批准,政府不能启动脱欧程序,当日英镑大涨200点。

对老陈来说,生活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公投结果出来后,油价一下子就上去了,超市一些日用品有一些微涨,房价倒是停滞了。伦敦房价本来一直很高,是全球房产投资最受关注的地区之一,这几年有大量外国人来伦敦购房,作为投资型物业,其中包括中国人,涨幅也很大。我们酒店在伦敦市中心,比邻白金汉宫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附近的楼盘价格在100万人民币/平方左右。当然,伦敦和纽约一样,计算的都是套内使用面积。

在伦敦五区之内,租一套很小的房子,平均每月需要4-5000磅,老陈住在六区,差不多相当于北京的燕郊。每天开车进城,拥挤的太厉害了,“不过和北京比,不会不动,变成停车场,慢,但是会动”。来英国11年了,他抓住方向盘上的手,偶尔还想按一下喇叭,终于没按下去。

提到他在国内的生活,老陈很得意。和很多故事一样,都是用“当年”开头的。

当年,他是以高级技术移民的身份来的。在国内,他是某设计公司的创意总监,还会画油画,各种资料七七八八加起来,刚好过了技术移民的线。在国内,生活滋润,那几年中国房地产火爆,活接不过来,挣钱多,也不累。美院的学生做完图,他看一眼,改几个地方,自己都不用动手。真是有钱又有闲,几乎每周都和朋友开车出去玩。

为什么要来英国讨生活呢?主要是因为孩子。他的女儿,比较腼腆内向,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本来第一第二,后来因为不善交流,很多事都憋在心里,就成了最后一名。“她这种性格在国内会比较吃亏,后来想就出来吧,毕竟只有一个孩子。”当时他也没想长待,高级技术移民四年后拿绿卡,他想觉得高兴就多待一段,不好就算了,后来待了一段,就不愿意回去了。

这倒不是因为他顺风顺水,相反,在英国生活一落千丈。

在英国,可没有美院的学生帮他画图纸,而他自己早忘了怎样动手,而且这面都是电脑做图,他根本不会。虽然是技术移民,这项技术算是用不上了。没办法,弄了个画廊,两年下来惨淡经营,英国人是油画的老祖宗了,看不上他的作品。为了生活,还的干点别的。他有一个朋友,开连锁餐厅,邀请他合作。因为他有合法身份,这是个优势,对方希望把他培养成管理层。

他过去连自己家的厨房也没进过,现在从服务员开始,做过领班,酒吧收银,副经理,后来老板要在一个分店给他点股份,请他做店长,他辞职了。“太累了,一睁眼,全是事,我的性格也不适合做这个,散漫惯了。”

后来有同学说,还做旅游吧,他一想,自己也喜欢玩,正好到处走走。现在旺季,来英国旅游的人包个车,可能一出去要几天,淡季了,就接送机,没活时,在家教孩子画画。

他不愿意再回国发展,但与英国社会也有隔离感。“印巴人是第一大外来种族,我住的小区80%都是印巴人,他们和中国人一样,很勤劳,爱学习,而且之前是英国殖民地,在英国如鱼得水,很多人已经开始参政议政。”今年5月7日,45岁的前政府部长、巴基斯坦移民之子萨迪克·汗成为了伦敦第一位穆斯林市长,他的父亲曾是公交司机,据老陈说上任之后,伦敦公交司机的工资都提高了。

“我要是有实力,也会去参加区议员的竞选”,老陈在机场的地下车库转了几圈,没找到车位。“不管脱不脱欧,我是不准备脱英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伦敦华人老司机为什么支持脱欧

6月初,公投之前最关键的时刻。老陈在停车场遇到了一个老头,老爷子在伦敦生活了一辈子,是坚定的脱欧派,用一句话就把老陈说服了:你算一下现在去医院要提前多久预约?

文/何伊凡

他比预定的时间早到了半小时,我上车还是晚了十分钟。伦敦碎片大厦号称欧洲第一高楼,只是停车不太方便。我出来时,他绕着街道正转圈。

从反光镜看过去,他大约45岁左右的年纪,微胖,长了一张缺乏辨识度的脸,一开口,纯正的北京腔,英文蹩脚。他有个英文的名字,按照国内的习惯,我称呼他老陈。

伦敦人喜欢见面先谈天气,在伦敦的华人司机,喜欢聊聊脱欧。这和北京的哥有点像,天下大事,都与我有关系。

老陈已经在英国入籍,宣誓效忠英女王,有投票权,他投票同意脱欧。说起这个选择,有点不够严肃。投票之前,报纸上两派观点听起来对他都很有说服力:支持脱欧的一派计算,2015年为例,英国向布鲁塞尔支付的欧盟会费高达178亿英镑,相当于每周缴纳3.5亿英镑,省下的这笔钱来贴补英国的公共服务开支多好。老陈一算税单,觉得很有道理。反对派说,“脱欧”之后,英国对外贸易会面临萎缩。不能再享受欧盟成员国内部的“零关税”待遇,不但英国出口的竞争力将下降,进口货物的价格还将上涨。老陈去超市转了一圈,觉得也很有道理。

6月初,公投之前最关键的时刻。老陈在停车场遇到了一个老头,老爷子在伦敦生活了一辈子,是坚定的脱欧派,用一句话就把老陈说服了:你算一下现在去医院要提前多久预约?

老陈一想,确实如此啊。三年前去医院,只要提前一两天,只要一预约就排上队了,现在打个电话,要等半个月,有着急的病,就要找私人医院,那可就贵了去了。

英国现行的医疗健康体系,名为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简称NHS),这是世界上福利标准最高的医疗体系之一,让所有英国人都可以得到几乎是全免费的医疗服务,包括对癌症,白血病的治疗,甚至人工授精。英国的急诊原则对所有有急救需求的人实行免费治疗,不论是游客,还是非法移民,这套体系已经践行了七十多年,在世界几乎独一无二。老陈有一次接了一个客人,在国内腿上就生了一个疖子,到英国旅行,突然发作,走不了路,进医院后做了手术,住了五天院,有专人护理,一分钱都没花。

老陈觉得,现在医院排队时间越来越长,与欧洲难民危机有关。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最新统计数字,估计进入欧洲难民有近33万。难民潮源头在于中东、北非地区的战乱,欧盟2016年3月与土耳其签署了一揽子难民安置合作协议,土耳其协助欧盟封住了东地中海的偷渡路线。这种做法难以真正解决难民危机,反而把大批难民逼到了更加艰险的逃亡之路。到今年12月为止,至少已有4690名难民被确认在地中海海域死亡或失踪,这也是在地中海死亡的难民人数今年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纪录,2015年在地中海死亡和失踪的难民人数达到3777人。

老陈将在英国看病排队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完全归咎于难民,其实也不准确。NHS本来就已经成为了沉重的负担,2013年初,英国国王基金首席经济学家John Appleby曾做过统计,发现NHS英格兰的花销是政府收入的1/5,相当于军事防御和教育两大板块开销的总和,而综合英国全境,每1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受雇于NHS。

不过,难民成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很多已到了法国的难民,都想再去英国。英国红十字调查显示,很多人都认为英国福利和教育更好,就算不能成功申请到避难签证也更容易在黑市上找到工作,因为很多难民都会说英语。2015年7月,仅一个晚上就有1700名难民想冲破英吉利海峡隧道外面的围栏前往英国,而此前一个月,有10人在试图穿越海峡隧道时丧生。

老陈觉得,现在伦敦大街上的流浪汉已经越来越多,而过去只是偶尔能看到,都是往那一坐,身边带着条狗,拉着手风琴,很少伸手要,现在不仅随处可见,而且都是伸手索要。“法国和意大利就更厉害了,都是直接明抢,担心英国也变成这样”。

其实英国政府对接收难民方面,表现的相对冷淡。2015年,英国只发出了1,0050个难民避难签证,而人口只是英国1/4的荷兰都发出了1,2550个避难签证。2015年9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英国决定再接收数千名难民,难民危机越来越严重,英国有“道义上的责任”接收更多难民,但不会加入欧盟难民配额计划。

“英国的政策是这样的,就怕养着闲人,他看你失业了,会尽快培训你去找一个工作。”老陈认为英国本土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立性,一直就不太欢迎移民。

老陈看法并不能代表多数在英国定居的华人,我们在伦敦办了一场盒饭秀,请了英国的很多华人商业领袖参加,发现脱欧支持者与反对者从数量上差不多。

英国盒饭秀

从年龄上划分,三十岁以上的人,赞成脱欧的较多,因为他们担心难民会抢夺本地人的工作机会。难民,以及一部分非法移民工资再低也愿意好好干活,“即使不丢掉工作,如果因为他们的加入,当地人每年4万磅左右的年薪,少了一万或者5000,这对他们是很大一笔费用”,老陈说,“当地人旅游度假之类,可能就靠这笔钱了”。

当前,是“硬脱欧”还是“软脱欧”,甚至戏剧性的“半脱欧”,都未有定数,最近英国与欧盟双方态度都有软化。公投意外选择退欧后,到今年11月,英镑汇率持续暴跌,最低跌了26%。随后伦敦高等法院裁定,未经议会投票批准,政府不能启动脱欧程序,当日英镑大涨200点。

对老陈来说,生活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公投结果出来后,油价一下子就上去了,超市一些日用品有一些微涨,房价倒是停滞了。伦敦房价本来一直很高,是全球房产投资最受关注的地区之一,这几年有大量外国人来伦敦购房,作为投资型物业,其中包括中国人,涨幅也很大。我们酒店在伦敦市中心,比邻白金汉宫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附近的楼盘价格在100万人民币/平方左右。当然,伦敦和纽约一样,计算的都是套内使用面积。

在伦敦五区之内,租一套很小的房子,平均每月需要4-5000磅,老陈住在六区,差不多相当于北京的燕郊。每天开车进城,拥挤的太厉害了,“不过和北京比,不会不动,变成停车场,慢,但是会动”。来英国11年了,他抓住方向盘上的手,偶尔还想按一下喇叭,终于没按下去。

提到他在国内的生活,老陈很得意。和很多故事一样,都是用“当年”开头的。

当年,他是以高级技术移民的身份来的。在国内,他是某设计公司的创意总监,还会画油画,各种资料七七八八加起来,刚好过了技术移民的线。在国内,生活滋润,那几年中国房地产火爆,活接不过来,挣钱多,也不累。美院的学生做完图,他看一眼,改几个地方,自己都不用动手。真是有钱又有闲,几乎每周都和朋友开车出去玩。

为什么要来英国讨生活呢?主要是因为孩子。他的女儿,比较腼腆内向,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本来第一第二,后来因为不善交流,很多事都憋在心里,就成了最后一名。“她这种性格在国内会比较吃亏,后来想就出来吧,毕竟只有一个孩子。”当时他也没想长待,高级技术移民四年后拿绿卡,他想觉得高兴就多待一段,不好就算了,后来待了一段,就不愿意回去了。

这倒不是因为他顺风顺水,相反,在英国生活一落千丈。

在英国,可没有美院的学生帮他画图纸,而他自己早忘了怎样动手,而且这面都是电脑做图,他根本不会。虽然是技术移民,这项技术算是用不上了。没办法,弄了个画廊,两年下来惨淡经营,英国人是油画的老祖宗了,看不上他的作品。为了生活,还的干点别的。他有一个朋友,开连锁餐厅,邀请他合作。因为他有合法身份,这是个优势,对方希望把他培养成管理层。

他过去连自己家的厨房也没进过,现在从服务员开始,做过领班,酒吧收银,副经理,后来老板要在一个分店给他点股份,请他做店长,他辞职了。“太累了,一睁眼,全是事,我的性格也不适合做这个,散漫惯了。”

后来有同学说,还做旅游吧,他一想,自己也喜欢玩,正好到处走走。现在旺季,来英国旅游的人包个车,可能一出去要几天,淡季了,就接送机,没活时,在家教孩子画画。

他不愿意再回国发展,但与英国社会也有隔离感。“印巴人是第一大外来种族,我住的小区80%都是印巴人,他们和中国人一样,很勤劳,爱学习,而且之前是英国殖民地,在英国如鱼得水,很多人已经开始参政议政。”今年5月7日,45岁的前政府部长、巴基斯坦移民之子萨迪克·汗成为了伦敦第一位穆斯林市长,他的父亲曾是公交司机,据老陈说上任之后,伦敦公交司机的工资都提高了。

“我要是有实力,也会去参加区议员的竞选”,老陈在机场的地下车库转了几圈,没找到车位。“不管脱不脱欧,我是不准备脱英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