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朵,戏剧电影双修,擅长遛狗自拍。
沉寂多年的梅尔·吉布森终于在今年颁奖季杀了回来,一部《血战钢锯岭》已经在北美口碑爆棚,势必要挺进奥斯卡。想想,上一次他执导筒都已经是十年前的《启示》。
这十年间,梅尔·吉布森诸多丑闻缠身,让他一个堂堂好莱坞A咖,沦落到只能在朱迪 福斯特领取金球奖终身成就奖的时候混上个镜头,本来由他主演的《疯狂的麦克斯》三部曲,风靡全球的第四部连个脸都没有露上。
梅尔·吉布森也是一个好莱坞硬汉代表人物,但他和史泰龙、施瓦辛格有一个本质上的不同,他长得好看多了,以及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极具奥斯卡相的影片,取材真实事件,美式主旋律。想想,二战真的给美国人提供了不少经典电影题材,虽然人家最晚参战,但也看的很通透。
经典好莱坞时代就有不少侧面描写二战的故事,世界级三角恋《卡萨布兰卡》,战时大后方生态《忠勇之家》,战后心理重建《黄金时代》。后来也有不同视角的战场故事挖掘,像是由沙利文五兄弟事件延伸出来的《拯救大兵瑞恩》。

东木老爷子上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靠的也是同一场战役的两个角度拍摄影片,美国视角的《父辈的旗帜》和日本视角的《硫磺岛来信》。
前年安吉丽娜·朱莉从她的圣母光辉永照耀角度拍了一部《坚不可摧》,带有一点宗教质感,片子拍的很糟糕,但人物本身很有感染力。

我觉得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来,《血战钢锯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圣经故事,从一开始的登山桥段就体现出了圣经质感,摩西不就是在山顶被上帝授予的十诫吗?最后的战场钢锯岭也是在一个悬崖峭壁之上。
当然,影片也没有在避讳它想阐述的宗教性,毕竟这个故事原型人物本身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也的确因为自己的信仰创造了奇迹。

梅尔·吉布森其实也没有在他的导演作品里避讳宗教性这一点,从登顶奥斯卡的《勇敢的心》到这一部《血战钢锯岭》,甚至中间还有一部《耶稣受难记》,非常直接的在拍圣经故事了。

圣经故事一度也是好莱坞的常见话题,金球奖终身成就奖的名字叫塞西尔 B 戴米尔奖,塞西尔 B 戴米尔就很擅长拍摄圣经故事,他在《日落大道》里出演过自己。

耶稣的故事无非这样几个步骤,诞生,传道,被误解,被出卖,审判,再复活。《血战钢锯岭》的故事,可以以三个空间的转移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在家乡,耶稣诞生,并产生传道的念头,要走出家乡。第二部分在军营,耶稣所传之道不被他人理解,从误解到理解,也是他逐渐收服门徒的过程。因为在军营里的不合作,耶稣也将受到审判。第三个部分就是战场,也是整个故事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血战钢锯岭》的宗教性并不在耶稣如何传道,或是复活,而是他死去的那三天,这个战场就是耶稣死后的那三天所去的炼狱。
在前两个部分,梅尔·吉布森将故事的节奏处理得非常压抑,紧紧的压迫着观者的情绪,尤其从耶稣离开家乡开始布道,而在第三部分,将之前所压抑的情绪完全释放,一方面是通过战争场面的鲜血淋漓,另一方面也是证明耶稣所宣之道的价值和正确性。
作为一个硬汉演员出身的大直男导演,梅尔·吉布森还是很擅长拍摄战争场面,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也把这个战场炼狱用火焰和迷雾塑造的极其有仪式感。战争场面非常直接,近年能这样酣畅淋漓处理战争场面的导演,可能也就是真女汉子凯瑟琳·毕格罗了。
前蜘蛛侠、也是寿命最短的蜘蛛侠安德鲁 加菲尔德在老直男梅尔·吉布森的带领下表现出众,他本身的瘦弱苍白,很符合这个角色的气质。加之他今年还有马丁·西克塞斯的颁奖季大作《沉默》,和同是颁奖季热门《爱乐之城》傍身的前女友艾玛·斯通在奥斯卡重逢不是梦。

《血战钢锯岭》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神话故事,普通人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从而创造出奇迹。相比同是今年颁奖季热门影片的《萨利机长》的神话,又有所不同。
《血战钢锯岭》代表的是一种从欧洲移民而来的古典神话故事,也就是《圣经故事》。而《萨利机长》是一个新神话故事,也是对西部片精神的一次延续。

二者的区分点大概在于,人是因为信仰而造就奇迹,还是因为奇迹而造就信仰。《萨利机长》和美国西部片中的英雄一般,属于后者,他在哈德孙河上迫降飞机是一个完全没有先例的事情,没有什么可遵循的东西在前,他依靠自己的经验完成奇迹,如同西部片中的英雄一般依据自身的经验建立秩序,从而因为自己所建立的事物成为一种信仰。
而属于前者《血战钢锯岭》,男主角本身就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如同圣经中的耶稣一般,他的所作所为,是接收到了天父的神谕指示,有已经成系统的信仰可遵循。
包括在片中,也就有一处神谕指示的戏份,当他困于审判之中时,他曾经参加过一战的父亲,找到自己的老战友,然后根据美国宪法,做出了一份赦令,让他得以上战场。这场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衔接点,它看似是一份赦令,但其实是耶稣的死刑,因为这份赦令,他才得以进入地狱。
而其中,由参加一战的父亲,最终拿到了儿子参加二战的资格书,又是一个极其明显的新旧神交接的过程。当然这份神谕还挺主流意识形态的,它直接来自于宪法对于公民的保护,美国民主之根本不就是宪法吗?
在已经开始的奥斯卡风向标奖项里,《血战钢锯岭》已经有所斩获,我相信在日后的奥斯卡战局中,它还会有更多的收获,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提前拿到了一个最佳影片席位。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的整体质感过于老套,像是把90年代《勇敢的心》那套,拿新科技革新了一把直接搬去了二战。但真的是越经典的东西,越有效,从耶稣复活的神迹中提炼出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套路,不也从格里菲斯一直延续至今吗?
神话、宗教的叙事体系,作为一种由人性为基底创造的神性,其实并没有超越人性本身,只是那些繁杂的、天花乱坠的神迹,将人性神化,或说也是一种陌生化。
人们始终需要奇迹,需要神话,但却忘了要去相信奇迹,相信神话。毕竟相信,是创造奇迹的第一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