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媒体的朴树最近又让媒体刷屏了。新歌《达尼亚》甫一上线便在社交媒体上被迅速转发轰成爆款。这一情景其实在两年前《平凡之路》的新歌上线时便出现过,当然当时有借助《后会无期》的整体宣发团队的能量之嫌,相信对于朴树和他的团队来说,上一次成为爆款的经验新鲜又历历在目。
朴树的文艺气质具备天然的社交媒体偏好,特别是歌词的鸡汤味向来是网友们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上最喜转发的内容,而且又不沾染商业的铜臭味,淡淡的人生惆怅和况味思考总是令人着迷。这一点,许巍今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是熟悉的味道,相似的社交媒体狂欢。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此番《达尼亚》的爆款路径,而其背后人为的推手痕迹也当然更易察觉。本文以时间线记录了这场社交媒体的狂欢--商业力量的有意识引爆社会公众的集体无意识。
上周刷遍全世界朋友圈的朴树新歌《达尼亚》,为歌手作品宣发树了一个新典型——全网全平台、聚焦轰炸。
说来这套路也不新鲜啊,从前的各种冠军单曲们不都是这么干的嘛。但是,世道不同了。
众所周知,现在音乐流媒体版权大战如火如荼,独家成了各个平台圈粉和树立风格的利器,唱片公司和歌手有的也乐意用独家权来交换某家平台的力捧。今年孙燕姿、田馥甄、鹿晗、张艺兴等等艺人新作都选择了独家首发。然而,从来不赶时髦的朴师傅,宣发方式自然也不走寻常路,11月25日早上交出作品,到了下午,基本上所有重要的媒体平台都发了微博,效率令人赞叹。而每一家的数据如何,也给了后来者一个参考:
11:15,第一家发布消息的是新浪。
11:16,手慢了一步的碎乐(汪峰站台的新平台)借着《达尼亚》露了一把脸,但事实上,碎乐并非朴树新歌刷屏的操盘手,而是反过来,双方达成默契,让碎乐借机宣传了一把自己。
11:30和11:37,朴树本人和MV男主刘烨发布微博。
汪峰连发两条,为碎乐站台。
接下来,各家平台纷纷上阵了。有些数据让人大吃一惊,谁会知道56的热度高过豆瓣FM那么多呢?
如图可见,绝大多数重要的流媒体平台,在朴树发微博后的一小时内,都已经跟进发布了。同时发布的,还有名人、垂直音乐媒体、杂志、网红甚至地方都市报,对于粉丝和路人来说,走过路过都不可能错过。在11月25日中午首发后的24小时,甚至可以说在11点至1点这两小时内,《达尼亚》已经完成了轰炸性宣传第一轮。
连旅游网红和携程都迅速地凑了热点。
微信的状况类似,借用搜狗的微信搜索数据:
25日这一天有562篇文章,点击量高的颇多。因为微信文章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再加上有不少通稿,可见这其中必定有不少是宣发团队“预订”的。
之后(11.26-12.5)的数量如下。26日最多,其中不少应该是被25日的刷屏惊到,来赶热点的。整体数据是个U型,文章数量在经过了30日的下滑后,居然又上升了。后面几天的文章中,有一些是媒体的后续报道(例如MV脚本分镜等等制作团队预留的内容),但受口碑和热度影响带来的自来水肯定很多。
微博热搜指数,在11月25日这一天登顶,26日下滑,3天后就已经下降得差不多了,峰谷差距巨大:
百度指数的峰值晚于微博一天,更符合路人们被微信朋友圈刷屏后的感知。微博的确还是最快的媒介。
看一个事件到底火到什么程度,知乎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AB站都没有跟这个热点,这符合他们的受众特点,尽管碎乐很操心地上去发了视频,但效果甚微:
这些宣传的时间点和数据表现,结合一周下来大众的感知,可以让大家在心里有一个大致的节奏感,即要让一首歌刷屏该从哪些媒介入手?。15分钟的社交媒体规律越发深入,每个人每个作品拥有的露脸时间都很短暂。
朴树是个很文艺很特别的歌手,但一首歌仅仅好,不能保证能够成为爆款。一首歌也是一个产品,投了钱进去都要保证大家的收益,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最好的策略,这是《达尼亚》的策略。
当然,朴树本人国民歌手的名气,决定了他可以这样操作新作品。但这也是他主动的选择,尽管他自身偏文艺,也没有放弃更大众的平台。使得一个音乐作品得以成为一个爆款,一个事件。
对照来看新闻,今年,环球音乐CEO Lucian GRAINGE 决定让公司旗下所有厂牌,停止与流媒体平台的“独家”分销行为。环球音乐在2015年拿下了畅销专辑前十中的七张,以及38.5%的全年音乐销售份额。他们是第一家主动停止“独家”策略的主流唱片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