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调研手记|持之以恒完善“施工图”,全力绘就国企改革发展“实景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调研手记|持之以恒完善“施工图”,全力绘就国企改革发展“实景画”

编者按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是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宝山区正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热潮,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倾听“真民意”;直插一线,掌握“真情

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是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宝山区正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热潮,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倾听“真民意”;直插一线,掌握“真情况”;对症下药,拿出“真对策”,助力宝山“北转型”和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

持之以恒完善“施工图”

全力绘就国企改革发展“实景画”

 

文 | 宝山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胡文原

区属国资国企在宝山加快“北转型”,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区现有区属国有(集体)企业资产规模、产业布局、核心竞争力总体上与承担的职责使命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通过改革,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目标,为宝山“一地两区”建设贡献更大国资力量?我带着这个问题和职责使命到区属一、二、三级企业广泛开展调研,共走访调研企业25家,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探究对策并快速落实,全力让改革的“施工图”变成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景画”。

营氛围、凝共识,让国企改革更具穿透性

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是近两年区委、区政府交给区国资系统的一项重大任务,但调研中发现国企干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对改革认识有误区。有的国企干部认为改革仅是简单的重组整合。二是改革意识逐级递减。区管企业主要领导改革意识比较强,班子其他成员改革意识稍微弱一点,下面所属二、三级及以下企业班子成员的改革意识还比较淡薄。

对此,我们加大改革的学习宣传力度。一是开展国资系统“大学习、大讨论、大培训”活动。在活动中讲清讲透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专业化整合,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激发国企活力,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目前已举办集体学习会、机关干部作风大讨论等5次集中活动。二是创办“宝山国资”微信公众号。每日发布最新国资动态,自4月设立以来已发布180余篇微信文章,总阅读量近9万人次,讲好国企改革发展故事,展示国资风采。三是将改革精神传达到基层。通过国资委班子成员分头调研走访二、三级企业进行宣讲,将二级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列入重要会议和重点培训班参加范围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对改革认识,在全系统营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和为改革落地贡献力量的浓厚氛围。

补短板、强弱项,让国资监管更具有效性

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是区国资委的法定职责,但调研中发现区国资监管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制度还不健全。工资总额等关键业务还没有制度予以规范,出租出借监督管理实际上没有闭环。二是监管还比较粗放。一些监管数据还不够精准,有的重点事项还是事后报备,国资监管手段、监管能力还跟不上时代和形势变化,信息化、智慧化平台建设和相应的监管方式还不健全等。

我边调研边思考,带领班子成员和业务科室,认真学习领会市委领导调研吴淞创新城精神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加强出租出借管理的批示精神,多措并举强化国资监管。一是织密监管制度笼子。出台《区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实施办法》《区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区管企业不动产租赁管理的实施意见》等8项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区国资监管制度体系。二是升级监管系统。将出租出借管理平台系统升级为不动产管理平台系统,优化各项功能,精准采集监管数据,打造信息化监管2.0版本,切实加强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区属企业的政策指导和业务辅导,加大各项监管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国资监管制度在企业落实执行到位,实现工作闭环。

重规划、优功能,让国企产业转型更具操作性

宝山奋进“北转型”,推动空间、产业、治理转型,这是区国资国企发展壮大的难得机遇。我通过实地走访20个转型地块,发现一方面国企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还较慢,一些资产规模大、转型难度高的土地和建筑,大多停留在意向方案层面,尚未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同时,也缺乏有显示度和标识度的转型升级项目;另一方面有的国企领导干部不想、不敢、不会推动转型升级工作。

区领导反复强调,国企地块转型要以功能优先原则规划地块转型;以政策支持牵引转型发展;要因地制宜推动市场化开发。我们不能因为客观上转型涉及环节多和推进难度大就停滞不前,应该重点努力从三个方面予以推进。一是指导优化转型方案。牵头组织召开产业转型专题协调会,会同区规资局、属地街镇开展深入研究,指导各区管企业逐个优化锦秋路1481号、蕰川路1860号等12个重点地块的转型方案。二是强化跟踪督促。明确分管领导召开双周转型工作例会,督促各区管企业加快推进步伐。目前黄金广场转型升级项目已签约进入实施阶段。三是实施考核激励。将推动重点地块转型升级列入企业年度业绩考核目标,制定鼓励区属企业地块转型的若干意见,将有关费用、影响租金、增加税收一定比例等视同利润,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切实调动企业加快推动转型的积极性。

外引进、内培养,让国企人才队伍更具专业性

新时期区属国企要持续发展,人才是致胜的关键。区领导反复叮嘱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些事关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我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区国资国企人才队伍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区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8.6岁,50岁以上占一半。二是学历层次偏低。区管企业中层干部中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还不高。三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如国投集团缺懂投资运营、基金管理和园区开发运营的人才;文旅集团目前具有文化旅游工作经验的人才还不多。

对此,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新机制。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原则,制定区属国有企业干部市场化选聘工作指引,为高层次优秀专业化人才队伍引进提供制度支撑。二是加强企业中层人员的“选育管用”。在区属企业全面实施“管培生”培养计划,对中层正职以上人员开展MBA核心课程班培训,研究出台企业中层干部管理操作口径,细化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努力培养一批讲政治、善经营、强管理的综合人才干部队伍。三是开展企业员工公开招聘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制定《区管企业员工招聘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2023年度集中招聘活动,为区国资国企进一步补充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

强基础、树品牌,让国企党建更具引领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法宝”,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通过调研走访我发现国企党建工作还存在不足:一是党建工作品牌化还不够。区国资国企还没有拿得出、叫得响,在全市、全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建品牌。二是区国资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形势还相对严峻。国资国企资金密集、资产聚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区国资系统动拆迁领域、粮食购销领域先后发生了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深刻。

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区属企业党的建设,建设清廉企业,我组织区国资委党委进行了多次研讨,并从三个方面予以了加强:一是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制定并落实区属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意见,推进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的统一,进一步明晰国企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界定,厘清企业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二是打造国企党建品牌。以 “百家支部强引领、千名党员促发展”为主题,开展“凝心铸魂、完善治理、助推发展、干部强企、强基提质”五项行动,积极打造党建品牌。加强与宝武等链主企业对接推进产业链党建,探索实施党建联盟等新形式、新路径,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改革成效深度融合。三是压实管党治党责任。联合区纪委监委第九派驻组建立国资委廉政周警示机制,区国资委每周例会观看警示教育片。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把“四责协同”机制覆盖到二、三级公司等基层一线。按照区委要求,制定并落实创建“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方案,大力营造国资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下一步,我将紧紧围绕“向改革要动能、向管理要效益、向监管要规范”这一主线,带着问题“调”,探寻原因“查”,剖析问题“研”,解决问题“究”,不断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切实解决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淤点,以服务“北转型”为导向,以提高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全力推动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调研手记|持之以恒完善“施工图”,全力绘就国企改革发展“实景画”

编者按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是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宝山区正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热潮,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倾听“真民意”;直插一线,掌握“真情

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是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宝山区正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热潮,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倾听“真民意”;直插一线,掌握“真情况”;对症下药,拿出“真对策”,助力宝山“北转型”和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

持之以恒完善“施工图”

全力绘就国企改革发展“实景画”

 

文 | 宝山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胡文原

区属国资国企在宝山加快“北转型”,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区现有区属国有(集体)企业资产规模、产业布局、核心竞争力总体上与承担的职责使命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通过改革,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目标,为宝山“一地两区”建设贡献更大国资力量?我带着这个问题和职责使命到区属一、二、三级企业广泛开展调研,共走访调研企业25家,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探究对策并快速落实,全力让改革的“施工图”变成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景画”。

营氛围、凝共识,让国企改革更具穿透性

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是近两年区委、区政府交给区国资系统的一项重大任务,但调研中发现国企干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对改革认识有误区。有的国企干部认为改革仅是简单的重组整合。二是改革意识逐级递减。区管企业主要领导改革意识比较强,班子其他成员改革意识稍微弱一点,下面所属二、三级及以下企业班子成员的改革意识还比较淡薄。

对此,我们加大改革的学习宣传力度。一是开展国资系统“大学习、大讨论、大培训”活动。在活动中讲清讲透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专业化整合,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激发国企活力,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目前已举办集体学习会、机关干部作风大讨论等5次集中活动。二是创办“宝山国资”微信公众号。每日发布最新国资动态,自4月设立以来已发布180余篇微信文章,总阅读量近9万人次,讲好国企改革发展故事,展示国资风采。三是将改革精神传达到基层。通过国资委班子成员分头调研走访二、三级企业进行宣讲,将二级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列入重要会议和重点培训班参加范围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对改革认识,在全系统营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和为改革落地贡献力量的浓厚氛围。

补短板、强弱项,让国资监管更具有效性

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是区国资委的法定职责,但调研中发现区国资监管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制度还不健全。工资总额等关键业务还没有制度予以规范,出租出借监督管理实际上没有闭环。二是监管还比较粗放。一些监管数据还不够精准,有的重点事项还是事后报备,国资监管手段、监管能力还跟不上时代和形势变化,信息化、智慧化平台建设和相应的监管方式还不健全等。

我边调研边思考,带领班子成员和业务科室,认真学习领会市委领导调研吴淞创新城精神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加强出租出借管理的批示精神,多措并举强化国资监管。一是织密监管制度笼子。出台《区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实施办法》《区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区管企业不动产租赁管理的实施意见》等8项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区国资监管制度体系。二是升级监管系统。将出租出借管理平台系统升级为不动产管理平台系统,优化各项功能,精准采集监管数据,打造信息化监管2.0版本,切实加强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区属企业的政策指导和业务辅导,加大各项监管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国资监管制度在企业落实执行到位,实现工作闭环。

重规划、优功能,让国企产业转型更具操作性

宝山奋进“北转型”,推动空间、产业、治理转型,这是区国资国企发展壮大的难得机遇。我通过实地走访20个转型地块,发现一方面国企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还较慢,一些资产规模大、转型难度高的土地和建筑,大多停留在意向方案层面,尚未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同时,也缺乏有显示度和标识度的转型升级项目;另一方面有的国企领导干部不想、不敢、不会推动转型升级工作。

区领导反复强调,国企地块转型要以功能优先原则规划地块转型;以政策支持牵引转型发展;要因地制宜推动市场化开发。我们不能因为客观上转型涉及环节多和推进难度大就停滞不前,应该重点努力从三个方面予以推进。一是指导优化转型方案。牵头组织召开产业转型专题协调会,会同区规资局、属地街镇开展深入研究,指导各区管企业逐个优化锦秋路1481号、蕰川路1860号等12个重点地块的转型方案。二是强化跟踪督促。明确分管领导召开双周转型工作例会,督促各区管企业加快推进步伐。目前黄金广场转型升级项目已签约进入实施阶段。三是实施考核激励。将推动重点地块转型升级列入企业年度业绩考核目标,制定鼓励区属企业地块转型的若干意见,将有关费用、影响租金、增加税收一定比例等视同利润,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切实调动企业加快推动转型的积极性。

外引进、内培养,让国企人才队伍更具专业性

新时期区属国企要持续发展,人才是致胜的关键。区领导反复叮嘱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些事关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我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区国资国企人才队伍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区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8.6岁,50岁以上占一半。二是学历层次偏低。区管企业中层干部中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还不高。三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如国投集团缺懂投资运营、基金管理和园区开发运营的人才;文旅集团目前具有文化旅游工作经验的人才还不多。

对此,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新机制。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原则,制定区属国有企业干部市场化选聘工作指引,为高层次优秀专业化人才队伍引进提供制度支撑。二是加强企业中层人员的“选育管用”。在区属企业全面实施“管培生”培养计划,对中层正职以上人员开展MBA核心课程班培训,研究出台企业中层干部管理操作口径,细化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努力培养一批讲政治、善经营、强管理的综合人才干部队伍。三是开展企业员工公开招聘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制定《区管企业员工招聘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2023年度集中招聘活动,为区国资国企进一步补充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

强基础、树品牌,让国企党建更具引领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法宝”,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通过调研走访我发现国企党建工作还存在不足:一是党建工作品牌化还不够。区国资国企还没有拿得出、叫得响,在全市、全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建品牌。二是区国资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形势还相对严峻。国资国企资金密集、资产聚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区国资系统动拆迁领域、粮食购销领域先后发生了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深刻。

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区属企业党的建设,建设清廉企业,我组织区国资委党委进行了多次研讨,并从三个方面予以了加强:一是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制定并落实区属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意见,推进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的统一,进一步明晰国企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界定,厘清企业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二是打造国企党建品牌。以 “百家支部强引领、千名党员促发展”为主题,开展“凝心铸魂、完善治理、助推发展、干部强企、强基提质”五项行动,积极打造党建品牌。加强与宝武等链主企业对接推进产业链党建,探索实施党建联盟等新形式、新路径,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改革成效深度融合。三是压实管党治党责任。联合区纪委监委第九派驻组建立国资委廉政周警示机制,区国资委每周例会观看警示教育片。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把“四责协同”机制覆盖到二、三级公司等基层一线。按照区委要求,制定并落实创建“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方案,大力营造国资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下一步,我将紧紧围绕“向改革要动能、向管理要效益、向监管要规范”这一主线,带着问题“调”,探寻原因“查”,剖析问题“研”,解决问题“究”,不断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切实解决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淤点,以服务“北转型”为导向,以提高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全力推动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