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票据交易所落地 央行全面围堵纸质票据风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票据交易所落地 央行全面围堵纸质票据风险

随着票交所开业,央行等监管机构积极推动的纸质票据电子化、标准化交易落地。在《票据管交易理办法》中,央行规定了参与者、参与投资品种以及纸票电子登记等一系列规则,利于纸质票据顺利电子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8日,票据交易所在上海举行开业仪式。在仪式中,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上海票据交易所作为具备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平台,将大幅提高票据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更好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也有助于完善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强调道,票据交易平台是全国统一的,不是区域分割的,说的更明确一点,首先它是全国的,不是区域的;其次,它是统一的,不是割裂的。而未经国务院和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票据交易平台,违背国务院2011年38号文件的精神。

在票交所成立之际,央行在12月6日下发《票据交易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对于此办法的下发目的,央行指出,“为规范票据市场交易行为,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央行制定了管理办法。”票据人士认为,交易办法则为票交所制定相关规则,推进票据交易标准化发展,围堵纸票风险。

从去年末以来,商业银行不断发生大额票据案件,出现各种形式的票据风险,倒逼监管机构积极推动纸质票据电子化,并多次下发促进票据市场发展的监管通知。

《办法》对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进行定义。目前上海票据交易所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提供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同时,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设立风险基金,用于弥补因违约交收、技术故障、操作失误、不可抗力等造成的损失。风险基金来源于从业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并存入开户银行专门账户。

《办法》还对参与者以及票据品种进行了解释。市场主体包括了法人类参与者、非法人类参与者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市场参与者。有票据人士认为,此条文对于票据中介等机构未来参与票交所留有余地,并没有一下封死。

法人类参与者,根据解释包括了银行类法人机构以及非银行类法人机构等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金融机构。而对于非法人类参与者,金融机构作为资产管理人,客户可以进行委托和授权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所设立的各类投资产品,包括了证券投资基金、资管计划、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保险产品、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以及养老金等。

对于非法人类参与者,《办法》要求产品委托具有托管资格的金融机构进行独立托管,对资金实行分账管理、单独核算。同时,要求一个市场参与者只能开立一个票据托管账户,必须采取实名制,不得出租、出借或者转让。此前曾发生多起利用出租账户产生的纸质票据风险案件。此次规定,则堵住风险漏洞。

此外,管理办法着重详细别出票据信息登记以及电子化的规则。在《办法》十七条中要求,办理票据贴现时,通过票交所查询承兑信息并一致后,贴现申请人无需提供合同、发票等资料。如果信息不一致,不得办理贴现。此条规定也被业内人士认为关键一条,有助于纸票电子化。

此外,《办法》还要求金融机构通过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进行相关业务信息登记,因信息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贴现人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商业银行对纸质票据进行增信。保证增信行对纸质票据进行保管并为贴现人的偿付责任进行先行偿付。

对于进行市场化增信,贴现人保证增信的申请应在首次交易前完成,申请保证增信后票据到期的偿付顺序分别是:承兑人、保证增信行、贴现人。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出现承兑人不兑付的情况,保证增信行也需要对贴现人的偿付责任先行兑付,增加了流动性。未来可能出现保证增信中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票据交易所落地 央行全面围堵纸质票据风险

随着票交所开业,央行等监管机构积极推动的纸质票据电子化、标准化交易落地。在《票据管交易理办法》中,央行规定了参与者、参与投资品种以及纸票电子登记等一系列规则,利于纸质票据顺利电子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8日,票据交易所在上海举行开业仪式。在仪式中,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上海票据交易所作为具备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平台,将大幅提高票据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更好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也有助于完善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强调道,票据交易平台是全国统一的,不是区域分割的,说的更明确一点,首先它是全国的,不是区域的;其次,它是统一的,不是割裂的。而未经国务院和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票据交易平台,违背国务院2011年38号文件的精神。

在票交所成立之际,央行在12月6日下发《票据交易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对于此办法的下发目的,央行指出,“为规范票据市场交易行为,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央行制定了管理办法。”票据人士认为,交易办法则为票交所制定相关规则,推进票据交易标准化发展,围堵纸票风险。

从去年末以来,商业银行不断发生大额票据案件,出现各种形式的票据风险,倒逼监管机构积极推动纸质票据电子化,并多次下发促进票据市场发展的监管通知。

《办法》对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进行定义。目前上海票据交易所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提供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同时,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设立风险基金,用于弥补因违约交收、技术故障、操作失误、不可抗力等造成的损失。风险基金来源于从业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并存入开户银行专门账户。

《办法》还对参与者以及票据品种进行了解释。市场主体包括了法人类参与者、非法人类参与者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市场参与者。有票据人士认为,此条文对于票据中介等机构未来参与票交所留有余地,并没有一下封死。

法人类参与者,根据解释包括了银行类法人机构以及非银行类法人机构等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金融机构。而对于非法人类参与者,金融机构作为资产管理人,客户可以进行委托和授权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所设立的各类投资产品,包括了证券投资基金、资管计划、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保险产品、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以及养老金等。

对于非法人类参与者,《办法》要求产品委托具有托管资格的金融机构进行独立托管,对资金实行分账管理、单独核算。同时,要求一个市场参与者只能开立一个票据托管账户,必须采取实名制,不得出租、出借或者转让。此前曾发生多起利用出租账户产生的纸质票据风险案件。此次规定,则堵住风险漏洞。

此外,管理办法着重详细别出票据信息登记以及电子化的规则。在《办法》十七条中要求,办理票据贴现时,通过票交所查询承兑信息并一致后,贴现申请人无需提供合同、发票等资料。如果信息不一致,不得办理贴现。此条规定也被业内人士认为关键一条,有助于纸票电子化。

此外,《办法》还要求金融机构通过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进行相关业务信息登记,因信息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贴现人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商业银行对纸质票据进行增信。保证增信行对纸质票据进行保管并为贴现人的偿付责任进行先行偿付。

对于进行市场化增信,贴现人保证增信的申请应在首次交易前完成,申请保证增信后票据到期的偿付顺序分别是:承兑人、保证增信行、贴现人。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出现承兑人不兑付的情况,保证增信行也需要对贴现人的偿付责任先行兑付,增加了流动性。未来可能出现保证增信中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