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锦江区:积极转化“六个一批”示范项目经验,四圣祠片区见成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锦江区:积极转化“六个一批”示范项目经验,四圣祠片区见成效

日前,成都市城市有机更新“十佳案例”评选结果正式出炉,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荣登榜单!

城市更新的核心是激发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让城市更有生命力……日前,成都市城市有机更新“十佳案例”评选结果正式出炉,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荣登榜单!

锦江区公园城市局积极转化“六个一批”示范项目经验,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激活城市之美,提升宜居之城。

快和我们一起走进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解构城市更新的“锦江模式”!

规划先行,一体化推进 加速推进片区“蝶变”

作为成都市16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之一,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位于锦江区两江环抱区域,北至新华大道、南至蜀都大道,西临暑袜北一街,东至东安路,实施范围约623亩。

项目依托四圣祠历史文化风貌片区,围绕时尚文化消费体验、国际医美、总部办公三大功能的高品质产业载体及配套设施,深挖片区文化本底和产业基因,延续成都历史文化脉络和风貌特色。

规划先行,一体化推进!“在片区整体规划中,我们以“四个‘一’”为支点,旨在打造独一无二的‘千年大城文化体验窗口’和‘成都时尚文化消费首席体验地’。”

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轴”以文化主轴延大城文脉;“一轴”以东西城市轴线显城市形象;“一带”以锦江滨河景观带开滨江界面;“一街”则以华兴—福字街文化休闲街强慢行活力。

“在规划中,我们还统筹片区历史建筑资源,留住城市风貌,传承历史文脉。”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锦江区充分发挥片区内恩光堂、谢无量旧居等历史建筑传承有序、集中连片的特点,统筹街区历史变迁适度扩大保护范围,划定2处历史文化风貌片区。

历史文化风貌片区以历史建筑为核心,统一周边建筑风貌,强化与镗钯街、耿家巷等街区的联系,复兴大慈寺南北片区历史活动轨迹。通过产权收储、编制图则、聘请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推进3处文保单位和5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同步制定产业导入条件,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规划只是城市更新的第一步。值得一提的是,锦江区还成立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领导小组,联动相关部门、街道和区属国有企业组建现场指挥部,编制工作制度,按照近远期工作计划,分批次统筹推进“留、改、拆”三大有机更新类型项目。

“通过分阶段呈现的效果激发居民参与热情,进而化难为易,助力街区蝶变!”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情系民生,创建示范 交出城市更新“心”答卷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基础工程、发展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锦江区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统筹,提升宜居品质,交出民生“心”答卷!

小区“拆墙并院”后,道路铺上了沥青,院内新增了支架雨棚、智慧门禁、各类健身设施……如今,走进位于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原本横亘在北顺城39号院、北顺城53号院、福字街18号院3个小区之间的两道围墙被完全拆除,一个崭新“福顺里”,悄然诞生~

居住在小区里的刘阿姨每当谈起自己的“新生活”,总是充满喜悦。“‘拆墙并院’真是新颖,不仅院子大了,视野开阔了,环境也更美了,还拉近了邻里的来往,生活在这里幸福感更强了!”

改造前,由于围墙的存在,加之修建年限较早,三个小区在都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区域失养失修失管、缺乏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等问题。

“若按照传统改造方式,小区存在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要想彻底改变,只有打破传统,拆除围墙,充分释放院落空间。”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拆墙并院”的同时,锦江区还从居民最关心的安全类、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四大类出发,启动20余项改造更新,增加了室内公共空间512平方米,户外活动空间200平方米。

与此同时,锦江区还将在小区内新建的400平方米公共空间植入社区食堂、老年空间、社区健康中心等民生服务类产业,为居民解决社区养老、适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打造全龄友好示范社区。“以城市更新微杠杆,交出民生‘心’答卷,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让市民群众感受到城市更新的温度。”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系统推进、重整业态 为市民打开全新生活体验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综合工程。城市更新离不开城市场景,城市场景也构成了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在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锦江区系统推进特色街区打造,让“新场景”为市民带来宜居、舒适的生活新体验。

初秋,一缕缕阳光洒向大地。走进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正缓缓呈现——

漫步锦江区华兴街,沿街建筑进行了统一设计和打造,传统与现代相遇,活力与生机绽放,正焕发出百年老街的全新姿态,浓郁的“川洋风”迎面而来。

不远处,望福街的旧时光也沉淀在路两旁的梧桐树下,随着一家家格调独特、味道上乘的宝藏小店入驻,这条过去名不见经传的街巷摇身一变,成为了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街区。

锦江区按照“政府主导、商业化逻辑、经营主体”的思路,以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以打造精品为导向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华兴街、纯阳观街、望福街特色街区打造。

一街一策,精细治理。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华兴街特色街区打造中,创新运营管理,成立街区社商居党建联盟,组织辖区商家共同探讨打造方案,发动街区商家完成自主改造,构建治理共同体,畅通沟通渠道,持续升级街区人气、商气、文气。

望福街特色街区打造以需求导向、错位发展的方式优化商家经营业态,严控商铺形态、文态及品质,特色小店爆发增长,完成街区店招橱窗更新和商铺业态升级,形成锦江公园沿线新的网红街区。

纯阳观街特色街区打造则通过立面改造和场景植入,对纯阳观街、隆兴街、岳府街等17栋建筑立面进行改造提升,重塑街区空间,让街区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街区风貌治理、重整业态等一系列措施,焕新片区颜值、改善生活环境、补齐公服短板、提升产业能级,为居民幸福生活不断加码。”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更新”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锦江区公园城市局积极转化“六个一批”示范项目经验,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挖掘街区文化特色、历史底蕴,统筹开展街巷形态优化、风貌品质提升、消费场景营造等,焕发城市新活力,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锦江区:积极转化“六个一批”示范项目经验,四圣祠片区见成效

日前,成都市城市有机更新“十佳案例”评选结果正式出炉,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荣登榜单!

城市更新的核心是激发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让城市更有生命力……日前,成都市城市有机更新“十佳案例”评选结果正式出炉,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荣登榜单!

锦江区公园城市局积极转化“六个一批”示范项目经验,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激活城市之美,提升宜居之城。

快和我们一起走进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解构城市更新的“锦江模式”!

规划先行,一体化推进 加速推进片区“蝶变”

作为成都市16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之一,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位于锦江区两江环抱区域,北至新华大道、南至蜀都大道,西临暑袜北一街,东至东安路,实施范围约623亩。

项目依托四圣祠历史文化风貌片区,围绕时尚文化消费体验、国际医美、总部办公三大功能的高品质产业载体及配套设施,深挖片区文化本底和产业基因,延续成都历史文化脉络和风貌特色。

规划先行,一体化推进!“在片区整体规划中,我们以“四个‘一’”为支点,旨在打造独一无二的‘千年大城文化体验窗口’和‘成都时尚文化消费首席体验地’。”

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轴”以文化主轴延大城文脉;“一轴”以东西城市轴线显城市形象;“一带”以锦江滨河景观带开滨江界面;“一街”则以华兴—福字街文化休闲街强慢行活力。

“在规划中,我们还统筹片区历史建筑资源,留住城市风貌,传承历史文脉。”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锦江区充分发挥片区内恩光堂、谢无量旧居等历史建筑传承有序、集中连片的特点,统筹街区历史变迁适度扩大保护范围,划定2处历史文化风貌片区。

历史文化风貌片区以历史建筑为核心,统一周边建筑风貌,强化与镗钯街、耿家巷等街区的联系,复兴大慈寺南北片区历史活动轨迹。通过产权收储、编制图则、聘请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推进3处文保单位和5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同步制定产业导入条件,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规划只是城市更新的第一步。值得一提的是,锦江区还成立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领导小组,联动相关部门、街道和区属国有企业组建现场指挥部,编制工作制度,按照近远期工作计划,分批次统筹推进“留、改、拆”三大有机更新类型项目。

“通过分阶段呈现的效果激发居民参与热情,进而化难为易,助力街区蝶变!”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情系民生,创建示范 交出城市更新“心”答卷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基础工程、发展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锦江区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统筹,提升宜居品质,交出民生“心”答卷!

小区“拆墙并院”后,道路铺上了沥青,院内新增了支架雨棚、智慧门禁、各类健身设施……如今,走进位于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原本横亘在北顺城39号院、北顺城53号院、福字街18号院3个小区之间的两道围墙被完全拆除,一个崭新“福顺里”,悄然诞生~

居住在小区里的刘阿姨每当谈起自己的“新生活”,总是充满喜悦。“‘拆墙并院’真是新颖,不仅院子大了,视野开阔了,环境也更美了,还拉近了邻里的来往,生活在这里幸福感更强了!”

改造前,由于围墙的存在,加之修建年限较早,三个小区在都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区域失养失修失管、缺乏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等问题。

“若按照传统改造方式,小区存在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要想彻底改变,只有打破传统,拆除围墙,充分释放院落空间。”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拆墙并院”的同时,锦江区还从居民最关心的安全类、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四大类出发,启动20余项改造更新,增加了室内公共空间512平方米,户外活动空间200平方米。

与此同时,锦江区还将在小区内新建的400平方米公共空间植入社区食堂、老年空间、社区健康中心等民生服务类产业,为居民解决社区养老、适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打造全龄友好示范社区。“以城市更新微杠杆,交出民生‘心’答卷,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让市民群众感受到城市更新的温度。”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系统推进、重整业态 为市民打开全新生活体验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综合工程。城市更新离不开城市场景,城市场景也构成了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在四圣祠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锦江区系统推进特色街区打造,让“新场景”为市民带来宜居、舒适的生活新体验。

初秋,一缕缕阳光洒向大地。走进锦江区四圣祠片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正缓缓呈现——

漫步锦江区华兴街,沿街建筑进行了统一设计和打造,传统与现代相遇,活力与生机绽放,正焕发出百年老街的全新姿态,浓郁的“川洋风”迎面而来。

不远处,望福街的旧时光也沉淀在路两旁的梧桐树下,随着一家家格调独特、味道上乘的宝藏小店入驻,这条过去名不见经传的街巷摇身一变,成为了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街区。

锦江区按照“政府主导、商业化逻辑、经营主体”的思路,以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以打造精品为导向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华兴街、纯阳观街、望福街特色街区打造。

一街一策,精细治理。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华兴街特色街区打造中,创新运营管理,成立街区社商居党建联盟,组织辖区商家共同探讨打造方案,发动街区商家完成自主改造,构建治理共同体,畅通沟通渠道,持续升级街区人气、商气、文气。

望福街特色街区打造以需求导向、错位发展的方式优化商家经营业态,严控商铺形态、文态及品质,特色小店爆发增长,完成街区店招橱窗更新和商铺业态升级,形成锦江公园沿线新的网红街区。

纯阳观街特色街区打造则通过立面改造和场景植入,对纯阳观街、隆兴街、岳府街等17栋建筑立面进行改造提升,重塑街区空间,让街区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街区风貌治理、重整业态等一系列措施,焕新片区颜值、改善生活环境、补齐公服短板、提升产业能级,为居民幸福生活不断加码。”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更新”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锦江区公园城市局积极转化“六个一批”示范项目经验,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挖掘街区文化特色、历史底蕴,统筹开展街巷形态优化、风貌品质提升、消费场景营造等,焕发城市新活力,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