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SlamBall极限篮球能否“拿捏”当代年轻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SlamBall极限篮球能否“拿捏”当代年轻人?

融合多种运动的SlamBall(斯篮搏)运动,要在中国市场疯狂上分了?

文|体育产业生态圈 大江

编辑|黄梦婷

SlamBall(极限篮球)又回来了。

在备受关注的SlamBall2023总决赛中,MOB「暴龙队」获得总冠军,盖治-史密斯获得MVP。打开社交平台,你能看到在缺席多年后,随着SlamBall于7月底恢复比赛,不少观众又开始热烈讨论起这项结合篮球、橄榄球、冰球以及体操等多项运动于一身的潮酷竞技运动。

作为在2000年诞生,一项引领潮流创新、鼓励年轻人参与的新兴运动,SlamBall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革命性:除了竞技对抗成分,其充分利用弹簧原理构成专业SlamBall球场,使得球员能够自由的在空中做出各种高难度的扣篮以及精彩的空中配合,加上不间断换人、允许身体对抗等特别规则,使得这项运动充满趣味,刺激性及观赏性的同时,游戏基因促使其在全球年轻一代中迅速流行。

或许听起来有些难以理解,我们先来了解一些背景:2000年,梅森·戈登创建了SlamBall运动,其场地和玩法设计本来是从餐巾纸上的一个草图开始,直到在洛杉矶的仓库里终于建成第一个SlamBall球场,从而这项融合篮球、橄榄球、体操等多个运动要素的新项目,最终成为一次体育运动的创新。

这项比赛时长20分钟,包括四节各5分钟的比赛。球场每侧各有四张「蹦床」。队员穿戴防护装备参与比赛,标准位置为传球者(Handler)、进攻者(Gunner)和终结者(Stopper)。

2012年,SlamBall作为一项新兴竞技运动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多所大学里扎根。兼具竞技与趣味性的特点,SlamBall通过多种娱乐跨界方式进行商业推广,受到很多大学生、年轻人的关注。如今在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中,民众对于潮酷体育运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愿意尝试更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积极尝试与探索更为新奇、有趣的运动项目。

曾经隐藏在幕后的SlamBall,再度成为今天故事的主角。

篮球、橄榄球、冰球、体操四合一,SlamBall怎么玩?

学电子出身的技术工程师Kevin,有一颗冒险的心,他说正是因为有趣和考验超强的运动能力,SlamBall才能够共情许多运动员和观众。相较于匹克球、桨板等其他新兴潮流运动,大部分观众对SlamBall还不够了解,但这项运动速度快、令人兴奋、运动性极强,却对电子游戏和快节奏竞技对抗有偏好的年轻一代很有吸引力,这样你就能理解和洞悉他们对这样一个体娱结合的运动发展壮大的期待。

借助蹦床,SlamBall球员可以腾空至超过5米的高度,扣篮动作多达上百种,从而完成多种富有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的动作以及配合,是一项极具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的运动。

另外,SlamBall还有些特殊之处,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体育比赛,运动背后表达的是年轻人热血争胜和团队拼搏的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年轻观众会被SlamBall所感染,并且随着关注的球员水平日渐精进,喜欢的球队配合愈发默契,你会感觉比赛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先来了解一下SlamBall比赛的场地。球场的每一端都内置了三个相同面积的蹦床,三个蹦床均为矩形,而第四个蹦床也称为「得分床」,其面积稍大,球场周围还有一面大约2.5米高的有机玻璃墙,可以让赛场地空间一直延伸到蹦床后面,有效地在篮筐后面腾出比赛空间。

根据比赛规定,SlamBall选手在正式比赛期间需要穿戴防护装备。装备包括带衬垫的头盔、护肘、护膝和各种定制的带衬垫的内衣。比赛每队允许四名球员同时上场,每个球队名单包含7名球员,而每半场都会以投掷开始。

这里请注意,SlamBall是与传统篮球相反方向的开球方式:击地开球。也就是说,裁判会在两位争球队员中间将球砸向地面,让球高高弹起,在球达到至高点前不允许争抢;期间,球员们可争夺位置,以确保球在开始下落时抢得控球权。

比赛时,运动员通过蹦床增加弹跳并进行灌篮。计分规则是进攻区边线(即传统篮球三分线)外投篮进得4分;扣篮、在进攻区边线内、蹦床区域外命中投篮等方式得3分;在蹦床区域内的非扣篮得分等方式得2分。SlamBall比赛中采用类似冰球的换人规则,在比赛期间进行无需停表,无暂停换人。

团队配合、传接球的训练以及体能训练是在这项运动展现优势的几大基本要素,创始人的初衷就是希望SlamBall可以释放小个子球员的空中创造力,让观众可以看到一场速度和运动能力超越体型的比赛,并且把在游戏中梦想的动作可以在运动中实现。

SlamBall在2012年进入中国,经过各方精心筹备和推广,2014年首届USAA大学斯篮搏锦标赛在上海举行,最终华东师范大学烈马队获得冠军。2015年底,武汉体育学院斯篮搏训练中心开馆,这也是SlamBall在亚洲的第二个训练中心,也是SlamBall运动在中国高校里的第一个训练中心,为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提供了专业化基础。多年来,斯篮搏不仅从屏幕跃进现实,走向全国高校,也从职业赛场跃进专业科目,走进大学课堂,更从专业竞赛跃进大众生活,走向运动娱乐化。

一段时间里,中国极限运动大会竞赛项目、USAA全国大学锦标赛与全国运动训练竞赛联盟锦标赛三大全国性斯篮搏赛事的常态化运营,让这些年培养并成长起来的专业球员与粉丝获得极具分量的竞赛舞台,成就他们的梦想。2019年底,全国运动训练竞赛联盟锦标赛在武汉完满谢幕,至此,斯篮搏运动在中国的推广传播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ESPN拿下版权,SlamBall重磅回归

从SlamBall宣布回归到公布SlamBall开幕之夜的比赛在ESPN独家直播,经过一个赛季,SlamBall2023总决赛更是把本赛季比赛推上高潮,「北美F4」助阵的总决赛也受到观众空前关注,8月5日,斯篮搏中国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启赛事首播,比赛以中文配音的录播形式推出。据统计,中文解说直播累计曝光量近3000万,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越500万,平均每期观看40多万人,平均每小时观看人次突破15万人。

如今SlamBall Global公司与ESPN最新敲定的为期两年的媒体版权协议,很大程度地再一次推动这项运动的复兴,为这项运动提供前所未有的全球影响力。

事实上,SlamBall于2002年在Spike TV上首次亮相,在两年的直播中,已经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一批狂热的追随者。这一次,SlamBall的回归受到平台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社交平台上爱好者们的传播,海外社媒上#BringBackSlamBall标签的浏览量超过2亿次,显现出SlamBall的影响力。

ESPN向外界公布赛程安排后,就有许多观众,其中也不乏中国观众,准备好了打一场硬仗,来一次「特种兵式」的追赛经历。与SlamBall的爱好者们交流,你会发现他们守在屏幕前看直播的过程里,除了关注比赛中运动员们的技巧和团队配合,还会在意队员们在赛场上搏杀时,得分后对镜头做一些搞怪的动作,以及满满的运动激情,让观众体会到什么是SlamBall的团魂。

很多人还想继续玩SlamBall,他们总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那些曾经「飞起来」的精彩瞬间,即使看起来普通人好像难以掌握,但实际上只要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移动,你就可以成为「蜘蛛侠」。

只是一场场精彩比赛就是SlamBall的全部内容吗?

显然SlamBall 从小众人群中走到大众视野的过程中,已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青年潮流文化的创新延续,自然也会受到市场与资本的关注。今年,SlamBall Global公司完成了一笔1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者其中包括 Harris Blitzer Sports &Entertainment 联合创始人 David Blitzer、费城 76人队和新泽西魔鬼队共同所有者David Adelman和 Fanatics 首席执行官Michael Rubin。

目前斯篮搏中国也在中国大力布局社交平台,通过内容重新孵化中国市场热度。可以看到,斯篮搏中国已入驻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视频号等各大社交平台,实时更新联赛的精彩集锦,建立传播矩阵。

如今SlamBall各平台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目前已突破6000万,抖音话题#SlamBall2023总决赛播放量超过1600万,SlamBall回归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爱好者们的广泛讨论。

可以看到,通过社交平台,SlamBall的运动竞技与青年潮酷文化完成了一次破圈交流。一方面这项潮酷项目被更多的观众所认知,另一方面,这些运动背后的率性勇敢、表达自我的青年文化,也通过内容进行着代际情感的表达。

竞技趣味相结合,SlamBall中国市场可期

或许以前追过SlamBall的观众对此更有体会,比赛中犹如动漫人物的竞技比拼,展现了Z世代用户的年轻气息。而SlamBall回归,我们再次看到运动员登场,伴随着这项运动里标志性的动作,一个个AR icon似的升空,再度拉开这项运动的发展序幕。

近年来,潮流运动兴起,与传统竞技体育运动相比,潮流运动趣味性更浓、社交属性更强,而且具有休闲性、多样性、灵活性,在政策的引导、民众认知升级以及流行文化的驱动下蓬勃发展,正迎来发展机遇期。

炫酷、浓厚的竞技氛围,让SlamBall还原了体育竞技最令人着迷的部分。形式看起来是娱乐的,但竞技精神却是严肃的:赛场上你追我赶,绝不因为境地落后而放弃。

时刻被要「躺平」还是要「鸡血」拉扯的当代青年,正需要这样一种来自同龄人的热血运动正向激励。SlamBall的热血拼搏感恰恰是他们建立自信,寻找认同的绝佳通路:相信自己,我们没有不可能。

SlamBall项目的难度和趣味已经形成了稳健的自我风格。传接、移动、扣篮,在竞技中融入游戏元素,深得年轻观众好评。准确把握体娱互动整体走向,面对百花齐放的潮酷运动赛道,对SlamBall怯一下,根本不会是热血青年、个性「Z世代」的反应。

未来,有理由相信斯篮搏中国通过规范化布局,搭建专业化发展体系,与文化业态产生更广泛的融合,提升商业化程度与创新模式后,无形中自会带动年轻人将出游项目由电影院、篮球场转向SlamBall的蹦床。

精心买肌酸准备撸铁却因躺平泡汤,办了游泳卡一年却没去几次,打开keep又分神刷起了抖音,对于普通人更多是需要「动起来」的勇气,以及克服拖延症的瞬间肾上腺素飙升。

而对于已经运动起来的所有人,用科技的力量、炫酷的装备、以及运动精神的进步,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参与SlamBall,以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这项极具视觉冲击、激情四射的运动中来。竞技性和话题性兼具的SlamBall,可谓两点全中,这或许是对潮酷运动魅力的最佳诠释。

「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局限于赛事和运动本身,延续的是一种时尚态度,高级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有所坚持。新鲜酷炫的SlamBall作为瞭望体育世界发展的窗口之一,带给了年轻人们灌篮高手般的体验,当年轻人们潜移默化地被其中的体育内在所感染,或许才是斯篮搏发展壮大的题中之义。希望无论是足球迷、篮球迷还是SlamBall这些潮酷运动的爱好者,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心有所属,动有所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SlamBall极限篮球能否“拿捏”当代年轻人?

融合多种运动的SlamBall(斯篮搏)运动,要在中国市场疯狂上分了?

文|体育产业生态圈 大江

编辑|黄梦婷

SlamBall(极限篮球)又回来了。

在备受关注的SlamBall2023总决赛中,MOB「暴龙队」获得总冠军,盖治-史密斯获得MVP。打开社交平台,你能看到在缺席多年后,随着SlamBall于7月底恢复比赛,不少观众又开始热烈讨论起这项结合篮球、橄榄球、冰球以及体操等多项运动于一身的潮酷竞技运动。

作为在2000年诞生,一项引领潮流创新、鼓励年轻人参与的新兴运动,SlamBall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革命性:除了竞技对抗成分,其充分利用弹簧原理构成专业SlamBall球场,使得球员能够自由的在空中做出各种高难度的扣篮以及精彩的空中配合,加上不间断换人、允许身体对抗等特别规则,使得这项运动充满趣味,刺激性及观赏性的同时,游戏基因促使其在全球年轻一代中迅速流行。

或许听起来有些难以理解,我们先来了解一些背景:2000年,梅森·戈登创建了SlamBall运动,其场地和玩法设计本来是从餐巾纸上的一个草图开始,直到在洛杉矶的仓库里终于建成第一个SlamBall球场,从而这项融合篮球、橄榄球、体操等多个运动要素的新项目,最终成为一次体育运动的创新。

这项比赛时长20分钟,包括四节各5分钟的比赛。球场每侧各有四张「蹦床」。队员穿戴防护装备参与比赛,标准位置为传球者(Handler)、进攻者(Gunner)和终结者(Stopper)。

2012年,SlamBall作为一项新兴竞技运动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多所大学里扎根。兼具竞技与趣味性的特点,SlamBall通过多种娱乐跨界方式进行商业推广,受到很多大学生、年轻人的关注。如今在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中,民众对于潮酷体育运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愿意尝试更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积极尝试与探索更为新奇、有趣的运动项目。

曾经隐藏在幕后的SlamBall,再度成为今天故事的主角。

篮球、橄榄球、冰球、体操四合一,SlamBall怎么玩?

学电子出身的技术工程师Kevin,有一颗冒险的心,他说正是因为有趣和考验超强的运动能力,SlamBall才能够共情许多运动员和观众。相较于匹克球、桨板等其他新兴潮流运动,大部分观众对SlamBall还不够了解,但这项运动速度快、令人兴奋、运动性极强,却对电子游戏和快节奏竞技对抗有偏好的年轻一代很有吸引力,这样你就能理解和洞悉他们对这样一个体娱结合的运动发展壮大的期待。

借助蹦床,SlamBall球员可以腾空至超过5米的高度,扣篮动作多达上百种,从而完成多种富有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的动作以及配合,是一项极具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的运动。

另外,SlamBall还有些特殊之处,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体育比赛,运动背后表达的是年轻人热血争胜和团队拼搏的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年轻观众会被SlamBall所感染,并且随着关注的球员水平日渐精进,喜欢的球队配合愈发默契,你会感觉比赛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先来了解一下SlamBall比赛的场地。球场的每一端都内置了三个相同面积的蹦床,三个蹦床均为矩形,而第四个蹦床也称为「得分床」,其面积稍大,球场周围还有一面大约2.5米高的有机玻璃墙,可以让赛场地空间一直延伸到蹦床后面,有效地在篮筐后面腾出比赛空间。

根据比赛规定,SlamBall选手在正式比赛期间需要穿戴防护装备。装备包括带衬垫的头盔、护肘、护膝和各种定制的带衬垫的内衣。比赛每队允许四名球员同时上场,每个球队名单包含7名球员,而每半场都会以投掷开始。

这里请注意,SlamBall是与传统篮球相反方向的开球方式:击地开球。也就是说,裁判会在两位争球队员中间将球砸向地面,让球高高弹起,在球达到至高点前不允许争抢;期间,球员们可争夺位置,以确保球在开始下落时抢得控球权。

比赛时,运动员通过蹦床增加弹跳并进行灌篮。计分规则是进攻区边线(即传统篮球三分线)外投篮进得4分;扣篮、在进攻区边线内、蹦床区域外命中投篮等方式得3分;在蹦床区域内的非扣篮得分等方式得2分。SlamBall比赛中采用类似冰球的换人规则,在比赛期间进行无需停表,无暂停换人。

团队配合、传接球的训练以及体能训练是在这项运动展现优势的几大基本要素,创始人的初衷就是希望SlamBall可以释放小个子球员的空中创造力,让观众可以看到一场速度和运动能力超越体型的比赛,并且把在游戏中梦想的动作可以在运动中实现。

SlamBall在2012年进入中国,经过各方精心筹备和推广,2014年首届USAA大学斯篮搏锦标赛在上海举行,最终华东师范大学烈马队获得冠军。2015年底,武汉体育学院斯篮搏训练中心开馆,这也是SlamBall在亚洲的第二个训练中心,也是SlamBall运动在中国高校里的第一个训练中心,为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提供了专业化基础。多年来,斯篮搏不仅从屏幕跃进现实,走向全国高校,也从职业赛场跃进专业科目,走进大学课堂,更从专业竞赛跃进大众生活,走向运动娱乐化。

一段时间里,中国极限运动大会竞赛项目、USAA全国大学锦标赛与全国运动训练竞赛联盟锦标赛三大全国性斯篮搏赛事的常态化运营,让这些年培养并成长起来的专业球员与粉丝获得极具分量的竞赛舞台,成就他们的梦想。2019年底,全国运动训练竞赛联盟锦标赛在武汉完满谢幕,至此,斯篮搏运动在中国的推广传播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ESPN拿下版权,SlamBall重磅回归

从SlamBall宣布回归到公布SlamBall开幕之夜的比赛在ESPN独家直播,经过一个赛季,SlamBall2023总决赛更是把本赛季比赛推上高潮,「北美F4」助阵的总决赛也受到观众空前关注,8月5日,斯篮搏中国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启赛事首播,比赛以中文配音的录播形式推出。据统计,中文解说直播累计曝光量近3000万,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越500万,平均每期观看40多万人,平均每小时观看人次突破15万人。

如今SlamBall Global公司与ESPN最新敲定的为期两年的媒体版权协议,很大程度地再一次推动这项运动的复兴,为这项运动提供前所未有的全球影响力。

事实上,SlamBall于2002年在Spike TV上首次亮相,在两年的直播中,已经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一批狂热的追随者。这一次,SlamBall的回归受到平台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社交平台上爱好者们的传播,海外社媒上#BringBackSlamBall标签的浏览量超过2亿次,显现出SlamBall的影响力。

ESPN向外界公布赛程安排后,就有许多观众,其中也不乏中国观众,准备好了打一场硬仗,来一次「特种兵式」的追赛经历。与SlamBall的爱好者们交流,你会发现他们守在屏幕前看直播的过程里,除了关注比赛中运动员们的技巧和团队配合,还会在意队员们在赛场上搏杀时,得分后对镜头做一些搞怪的动作,以及满满的运动激情,让观众体会到什么是SlamBall的团魂。

很多人还想继续玩SlamBall,他们总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那些曾经「飞起来」的精彩瞬间,即使看起来普通人好像难以掌握,但实际上只要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移动,你就可以成为「蜘蛛侠」。

只是一场场精彩比赛就是SlamBall的全部内容吗?

显然SlamBall 从小众人群中走到大众视野的过程中,已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青年潮流文化的创新延续,自然也会受到市场与资本的关注。今年,SlamBall Global公司完成了一笔1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者其中包括 Harris Blitzer Sports &Entertainment 联合创始人 David Blitzer、费城 76人队和新泽西魔鬼队共同所有者David Adelman和 Fanatics 首席执行官Michael Rubin。

目前斯篮搏中国也在中国大力布局社交平台,通过内容重新孵化中国市场热度。可以看到,斯篮搏中国已入驻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视频号等各大社交平台,实时更新联赛的精彩集锦,建立传播矩阵。

如今SlamBall各平台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目前已突破6000万,抖音话题#SlamBall2023总决赛播放量超过1600万,SlamBall回归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爱好者们的广泛讨论。

可以看到,通过社交平台,SlamBall的运动竞技与青年潮酷文化完成了一次破圈交流。一方面这项潮酷项目被更多的观众所认知,另一方面,这些运动背后的率性勇敢、表达自我的青年文化,也通过内容进行着代际情感的表达。

竞技趣味相结合,SlamBall中国市场可期

或许以前追过SlamBall的观众对此更有体会,比赛中犹如动漫人物的竞技比拼,展现了Z世代用户的年轻气息。而SlamBall回归,我们再次看到运动员登场,伴随着这项运动里标志性的动作,一个个AR icon似的升空,再度拉开这项运动的发展序幕。

近年来,潮流运动兴起,与传统竞技体育运动相比,潮流运动趣味性更浓、社交属性更强,而且具有休闲性、多样性、灵活性,在政策的引导、民众认知升级以及流行文化的驱动下蓬勃发展,正迎来发展机遇期。

炫酷、浓厚的竞技氛围,让SlamBall还原了体育竞技最令人着迷的部分。形式看起来是娱乐的,但竞技精神却是严肃的:赛场上你追我赶,绝不因为境地落后而放弃。

时刻被要「躺平」还是要「鸡血」拉扯的当代青年,正需要这样一种来自同龄人的热血运动正向激励。SlamBall的热血拼搏感恰恰是他们建立自信,寻找认同的绝佳通路:相信自己,我们没有不可能。

SlamBall项目的难度和趣味已经形成了稳健的自我风格。传接、移动、扣篮,在竞技中融入游戏元素,深得年轻观众好评。准确把握体娱互动整体走向,面对百花齐放的潮酷运动赛道,对SlamBall怯一下,根本不会是热血青年、个性「Z世代」的反应。

未来,有理由相信斯篮搏中国通过规范化布局,搭建专业化发展体系,与文化业态产生更广泛的融合,提升商业化程度与创新模式后,无形中自会带动年轻人将出游项目由电影院、篮球场转向SlamBall的蹦床。

精心买肌酸准备撸铁却因躺平泡汤,办了游泳卡一年却没去几次,打开keep又分神刷起了抖音,对于普通人更多是需要「动起来」的勇气,以及克服拖延症的瞬间肾上腺素飙升。

而对于已经运动起来的所有人,用科技的力量、炫酷的装备、以及运动精神的进步,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参与SlamBall,以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这项极具视觉冲击、激情四射的运动中来。竞技性和话题性兼具的SlamBall,可谓两点全中,这或许是对潮酷运动魅力的最佳诠释。

「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局限于赛事和运动本身,延续的是一种时尚态度,高级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有所坚持。新鲜酷炫的SlamBall作为瞭望体育世界发展的窗口之一,带给了年轻人们灌篮高手般的体验,当年轻人们潜移默化地被其中的体育内在所感染,或许才是斯篮搏发展壮大的题中之义。希望无论是足球迷、篮球迷还是SlamBall这些潮酷运动的爱好者,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心有所属,动有所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