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联合印发《重庆市加快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北斗产业生态;力争产业规模达500亿元,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重庆成为全国重要的北斗创新成果转化地、产业发展集聚区和规模化应用示范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称北斗系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近年来,重庆市积极推进北斗产业发展与融合应用,现已引进培育一批北斗领域知名企业及相关企业,全市北斗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15%;北斗核心元器件、北斗车载智能终端等产业具有较好基础,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等领域形成典型应用示范。
下一步,重庆将紧抓北斗规模应用的重要机遇期,积极推动“北斗+”融合创新和“+北斗”时空应用,助力数字重庆建设。为此,重庆将在《行动计划》指导下,加快北斗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壮大
在构建北斗产业生态方面,《行动计划》指出,做大做优北斗硬件,鼓励企业开展北斗芯片、模块、板卡、天线等关键核心产品研发和生产,着力加强卫星导航与5G/6G、惯性导航、视觉导航等多技术融合产品研发,以及在车载智能终端和手机领域等产业的应用推广。
并加快发展北斗软件,推进高精度定位解算、模型开发、数据分析、设计仿真等核心算法和软件开发,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培育壮大北斗市场主体,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引进国内外北斗领军企业在渝布局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聚集发展。支持区县建设北斗产业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争创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
产业创新能力逐提升
《行动计划》指出,要推进技术攻关。比如快速高精度定位、多源信号融合定位、载波相位差分(RTK)、星基增强和地基增强等关键技术。
同时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导航定位定时(PNT)检测技术创新中心、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等项目落地,支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北斗产业创新支撑能力。并聚焦城市立体交通、城市大安全、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方向。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引进具有良好市场潜力的北斗项目在渝落地转化,培育创新型北斗企业。
重点领域应用逐步深化
北斗产业实际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拓展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众消费、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和智慧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的应用。
比如在智能网联汽车方向,推进北斗芯片、高精度高可靠定位服务软件等进入车路协同路侧设施。鼓励车辆标配化前安装北斗芯片模组,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车载终端规模化应用,促进北斗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
在大众消费方向,推动北斗在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终端集成应用。级智能终端精准定位能力,培育基于北斗的智慧养老、智慧家居等产品和服务。
同时,《行动计划》指出,要着力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并支持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北斗产品和技术“走出去”,提升行业影响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