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后,会对个人及疫苗研究产生什么影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后,会对个人及疫苗研究产生什么影响?

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9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下称“《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可以分为甲、乙、丙三类。

此次增加的猴痘此前并不在我国法定传染病病种条目中。实际上,全球的传染病病种众多,并非每一种传染病都会被纳入我国的法定传染病中。法定传染病是指按照相关法律来管理的一系列传染病,我国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显示,我国目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共40种。此外,还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2022年,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曾对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管理区别作出解读。目前,我国甲类传染病有2种,包括鼠疫、霍乱。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间限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冠、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要求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也就是说,猴痘被纳入乙类传染病后,对于猴痘的管理措施势必会升级。根据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在我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并且,县以上人民政府即可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公卫专家常荣山告诉界面新闻,一般来讲,乙类传染病都会有对应的疫苗。猴痘被纳入乙类传染病之后,除了管控措施升级,还意味着猴痘疫苗的研发有了法律依据,利好疫苗研发企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

具体来讲,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猴痘疫情。多国疫情显示,猴痘已发生人际传播,并广泛传播到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病死率约为0.1%。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开始出现本土猴痘疫情。

中疾控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8月1日-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501例猴痘确诊病例,无重症、死亡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98.9%病例为男性,92.5%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病例中有5例女性,发病前21天内均有异性性接触史,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可能性大,异性伴侣中3例为猴痘感染者、1例近期有出疹史、1例无猴痘相关症状。三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中仅1人发生感染。四是93.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5.3%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体检等发现。五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在以上数据中,值得注意的是,猴痘病例中出现了女性感染者。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感染猴痘的重点人群。但出现女性感染者意味着猴痘开始跨性别传播。

并且,6月、7月、8月的猴痘病例分别为106例、491例、501例,累计已1098例。中疾控曾对6-7月猴痘病例增长幅度较大作出过解释,主要原因一是猴痘疫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隐匿性传播,80%病例为单个病例,感染来源不清,防控难度大;二是随着宣传教育,重点人群主动就诊病例增多,除了密接筛查发现外,通过重点人群主动报告、重点人群筛查等也增加了病例发现;三是境外疫情不断输入境内,输入风险仍持续存在。 

常荣山告诉界面新闻,在猴痘被纳入乙类传染病之前,猴痘病例的发现主要依靠患者主动就诊、上报,实际病例或比目前报告病例数量更多。并且,他说,出现跨性别传播及病例数量增多应该是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的部分原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后,会对个人及疫苗研究产生什么影响?

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9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下称“《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可以分为甲、乙、丙三类。

此次增加的猴痘此前并不在我国法定传染病病种条目中。实际上,全球的传染病病种众多,并非每一种传染病都会被纳入我国的法定传染病中。法定传染病是指按照相关法律来管理的一系列传染病,我国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显示,我国目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共40种。此外,还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2022年,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曾对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管理区别作出解读。目前,我国甲类传染病有2种,包括鼠疫、霍乱。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间限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冠、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要求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也就是说,猴痘被纳入乙类传染病后,对于猴痘的管理措施势必会升级。根据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在我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并且,县以上人民政府即可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公卫专家常荣山告诉界面新闻,一般来讲,乙类传染病都会有对应的疫苗。猴痘被纳入乙类传染病之后,除了管控措施升级,还意味着猴痘疫苗的研发有了法律依据,利好疫苗研发企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

具体来讲,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猴痘疫情。多国疫情显示,猴痘已发生人际传播,并广泛传播到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病死率约为0.1%。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开始出现本土猴痘疫情。

中疾控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8月1日-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501例猴痘确诊病例,无重症、死亡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98.9%病例为男性,92.5%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病例中有5例女性,发病前21天内均有异性性接触史,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可能性大,异性伴侣中3例为猴痘感染者、1例近期有出疹史、1例无猴痘相关症状。三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中仅1人发生感染。四是93.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5.3%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体检等发现。五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在以上数据中,值得注意的是,猴痘病例中出现了女性感染者。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感染猴痘的重点人群。但出现女性感染者意味着猴痘开始跨性别传播。

并且,6月、7月、8月的猴痘病例分别为106例、491例、501例,累计已1098例。中疾控曾对6-7月猴痘病例增长幅度较大作出过解释,主要原因一是猴痘疫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隐匿性传播,80%病例为单个病例,感染来源不清,防控难度大;二是随着宣传教育,重点人群主动就诊病例增多,除了密接筛查发现外,通过重点人群主动报告、重点人群筛查等也增加了病例发现;三是境外疫情不断输入境内,输入风险仍持续存在。 

常荣山告诉界面新闻,在猴痘被纳入乙类传染病之前,猴痘病例的发现主要依靠患者主动就诊、上报,实际病例或比目前报告病例数量更多。并且,他说,出现跨性别传播及病例数量增多应该是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的部分原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