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旁观者该怎么做?我这样教儿子对付校园欺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旁观者该怎么做?我这样教儿子对付校园欺凌

记住:沉默就是肯定暴力——当我们选择不为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发声时,我们就是在支持它。

这几日的朋友圈,因为“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异常忙碌。

有声援家长的,有指摘学校的,有看热闹的,但最让人欣慰的是,许多人开始自我反思。

反思到底什么行为属于校园霸凌,而我们自己又有没有因为一句玩笑话、一个恶作剧给别人带来过伤害?

籍着这股反思的热潮,橙伞君带来了系列知识库,以旁观者教育、女生校园欺凌、校园网络暴力等内容,给孩子以力量,给家长以技巧,给公众以科普。

知识改变伤害,让我们一起用知识武装自己,对校园霸凌说NO!

七岁的儿子从学校回来,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大课间的时候,二年级的小明拥抱了我们班的果果。一开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看到安安和亮亮,都在哈哈大笑。我也就跟着笑起来了。可是,你知道吗?这样一笑就停不下来了。”

我一听,心中的小红灯叮得亮了一下,连忙问,“果果愿意吗?”

儿子想了一下,“她好像不太愿意,因为小明都把她逼到墙角了,她都没有地方可退了。”

我又问,“果果说什么了吗?”

儿子又想了想,“她好像什么都没说,只是拿手去推小明。”

儿子说的这个小故事,让我立刻想起了校园欺凌中的角色理论。

儿子一开始是一名不知所措的旁观者,可是当他看到同学们运用嬉笑来鼓励这样欺凌的行为时,他不假思索就加入了起哄者的行列。起哄的行为往往会进一步助长欺凌者的行为,使得受害者更加陷入困难的境地。

我试图启发儿子,“如果你觉得果果不愿意,那你应该做些什么呢?”

“上去把小明拉开?”

“可是小明比你高大,万一你拉他的话,他打你怎么办?”

那么,“报告老师?”或者说,“哎,小明,果果好像不想被你抱耶!”

我点点头,赞许地说,“保护别人一定要先学会保证自己的安全”。

美国有一个民间组织叫飞跃,英文名叫breakthrough,针对印度社区里家庭暴力广泛存在的现实,开展了按门铃(“ring the bell”)的大型媒体倡导活动。

活动号召所有人,包括男孩和男性加入反暴力的大军,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影响了印度1.3亿人。按门铃运动传递的核心意涵是, 当你发现家暴正在你的邻居家发生,你去按一下门铃,借点盐,就可能巧妙地干预和终止了正在进行的家庭暴力。

针对美国大学里广泛存在的恋爱暴力和性暴力,美国新汉普顿大学教授为大学生们开发了旁观者干预的培训课程。

该培训课程假设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暴力的旁观者,因此人人都有可能来采取行动阻止暴力的发生和恶化。多年的培训经验显示,那些受过培训,有准备的积极旁观者,当面对危险信号时,他们更能够干预、打断或改变这个情况。

其实,旁观者干预的方法可以简化,也可以活学活用,对于大学生有用,对于年幼的小学生们可能也会适用。我也希望,经过这次讨论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形,儿子可以做一个积极旁观者。

校园欺凌的角色

校园欺凌的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牵涉的学生众多,可分为几种。

在儿子描述的故事里,不同的人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小明是一个欺凌者,果果是个受害者,儿子的朋友安安和亮亮是个附和者,而儿子,他从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演变成了附和者。

研究者们进一步将旁观者分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和积极主动的旁观者,呼吁大家改变事不关己的态度,成为积极主动的干预者,只要目睹性别暴力发生,就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进而积极改变传统社会规范与性别不平等。

研究者们根据“旁观者效应”的研究,开发了五个步骤,促使旁观者变成积极的干预者:

留意事件发生;将情形定性为需要干预的;承担起责任;决定如何帮助;采取行动进行干预。

终止暴力,人人都可以做的十六件事

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是对人权的侵犯,当你看到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不要坐视不理,行动起来吧!

1、告诉人们,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是永远是错误。

2、如果你怀疑你身边的某位妇女正在经历暴力,倾听她、支持她。告诉她,有很多想要帮助她的人。

3、当有妇女告诉你,她曾经被强奸或是虐待过,不要问她们当时的行为或者穿着。倾听她们,不要评判。没有妇女是应该被强奸或者虐待的。

4、学习针对妇女的暴力,以及造成它的原因。你的知识是终结暴力的一个工具。

5、教会男孩和青年男性如何成为男人,这一过程不包含歧视或用暴力对待女童和妇女。 用榜样来引导他们!

6、鼓励和支持社区的人们,一起致力于终结任何形式的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

7、告诉家庭成员及社区成员:暴力和对暴力的恐惧是如何影响妇女和女童的日常生活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互相支持来终结暴力。

8、让你的家庭成为无暴力家庭。那些目睹或者遭受性别暴力的儿童在成年生活中更有可能成为受害者或是施暴者。

9、将你的儿子和女儿培育成公平公正的人,教育他们,没有什么事情是男孩可以做而女孩不行的。

10、做志愿者参加社区里的预防针对妇女和女童暴力的项目。

11、在你的生活中,和妇女共同做决定,和你的伴侣共同商讨问题,并尊重她的意见。

12、如果你很生气,在对你所听到或看到的事情做出反应之前,先数到10。

13、如果一个兄长、朋友、同学或团队成员对一个妇女或儿童不尊重或正在施暴,不要试图躲避,找一个团队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记住:沉默就是肯定暴力——当我们选择不为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发声时,我们就是在支持它。

14、语言是非常有力量的,尤其是出自比那些更有权力的人。平等对待妇女,不要使用不尊敬的话语!

15、参加反性别暴力的活动,让反对针对妇女和女童暴力的妇女、女童、男人和男孩们联合起来,说出心声。

16、分享给大家你做了什么阻止针对妇女和女童暴力的事情。让大家从你的例子中学习。

*本文图片来自www.parenting.com

作者王曦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性别研究和妇女研究,关注的议题包括:性教育、恋爱与婚姻、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和艾滋感染妇女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旁观者该怎么做?我这样教儿子对付校园欺凌

记住:沉默就是肯定暴力——当我们选择不为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发声时,我们就是在支持它。

这几日的朋友圈,因为“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异常忙碌。

有声援家长的,有指摘学校的,有看热闹的,但最让人欣慰的是,许多人开始自我反思。

反思到底什么行为属于校园霸凌,而我们自己又有没有因为一句玩笑话、一个恶作剧给别人带来过伤害?

籍着这股反思的热潮,橙伞君带来了系列知识库,以旁观者教育、女生校园欺凌、校园网络暴力等内容,给孩子以力量,给家长以技巧,给公众以科普。

知识改变伤害,让我们一起用知识武装自己,对校园霸凌说NO!

七岁的儿子从学校回来,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大课间的时候,二年级的小明拥抱了我们班的果果。一开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看到安安和亮亮,都在哈哈大笑。我也就跟着笑起来了。可是,你知道吗?这样一笑就停不下来了。”

我一听,心中的小红灯叮得亮了一下,连忙问,“果果愿意吗?”

儿子想了一下,“她好像不太愿意,因为小明都把她逼到墙角了,她都没有地方可退了。”

我又问,“果果说什么了吗?”

儿子又想了想,“她好像什么都没说,只是拿手去推小明。”

儿子说的这个小故事,让我立刻想起了校园欺凌中的角色理论。

儿子一开始是一名不知所措的旁观者,可是当他看到同学们运用嬉笑来鼓励这样欺凌的行为时,他不假思索就加入了起哄者的行列。起哄的行为往往会进一步助长欺凌者的行为,使得受害者更加陷入困难的境地。

我试图启发儿子,“如果你觉得果果不愿意,那你应该做些什么呢?”

“上去把小明拉开?”

“可是小明比你高大,万一你拉他的话,他打你怎么办?”

那么,“报告老师?”或者说,“哎,小明,果果好像不想被你抱耶!”

我点点头,赞许地说,“保护别人一定要先学会保证自己的安全”。

美国有一个民间组织叫飞跃,英文名叫breakthrough,针对印度社区里家庭暴力广泛存在的现实,开展了按门铃(“ring the bell”)的大型媒体倡导活动。

活动号召所有人,包括男孩和男性加入反暴力的大军,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影响了印度1.3亿人。按门铃运动传递的核心意涵是, 当你发现家暴正在你的邻居家发生,你去按一下门铃,借点盐,就可能巧妙地干预和终止了正在进行的家庭暴力。

针对美国大学里广泛存在的恋爱暴力和性暴力,美国新汉普顿大学教授为大学生们开发了旁观者干预的培训课程。

该培训课程假设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暴力的旁观者,因此人人都有可能来采取行动阻止暴力的发生和恶化。多年的培训经验显示,那些受过培训,有准备的积极旁观者,当面对危险信号时,他们更能够干预、打断或改变这个情况。

其实,旁观者干预的方法可以简化,也可以活学活用,对于大学生有用,对于年幼的小学生们可能也会适用。我也希望,经过这次讨论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形,儿子可以做一个积极旁观者。

校园欺凌的角色

校园欺凌的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牵涉的学生众多,可分为几种。

在儿子描述的故事里,不同的人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小明是一个欺凌者,果果是个受害者,儿子的朋友安安和亮亮是个附和者,而儿子,他从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演变成了附和者。

研究者们进一步将旁观者分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和积极主动的旁观者,呼吁大家改变事不关己的态度,成为积极主动的干预者,只要目睹性别暴力发生,就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进而积极改变传统社会规范与性别不平等。

研究者们根据“旁观者效应”的研究,开发了五个步骤,促使旁观者变成积极的干预者:

留意事件发生;将情形定性为需要干预的;承担起责任;决定如何帮助;采取行动进行干预。

终止暴力,人人都可以做的十六件事

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是对人权的侵犯,当你看到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不要坐视不理,行动起来吧!

1、告诉人们,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是永远是错误。

2、如果你怀疑你身边的某位妇女正在经历暴力,倾听她、支持她。告诉她,有很多想要帮助她的人。

3、当有妇女告诉你,她曾经被强奸或是虐待过,不要问她们当时的行为或者穿着。倾听她们,不要评判。没有妇女是应该被强奸或者虐待的。

4、学习针对妇女的暴力,以及造成它的原因。你的知识是终结暴力的一个工具。

5、教会男孩和青年男性如何成为男人,这一过程不包含歧视或用暴力对待女童和妇女。 用榜样来引导他们!

6、鼓励和支持社区的人们,一起致力于终结任何形式的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

7、告诉家庭成员及社区成员:暴力和对暴力的恐惧是如何影响妇女和女童的日常生活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互相支持来终结暴力。

8、让你的家庭成为无暴力家庭。那些目睹或者遭受性别暴力的儿童在成年生活中更有可能成为受害者或是施暴者。

9、将你的儿子和女儿培育成公平公正的人,教育他们,没有什么事情是男孩可以做而女孩不行的。

10、做志愿者参加社区里的预防针对妇女和女童暴力的项目。

11、在你的生活中,和妇女共同做决定,和你的伴侣共同商讨问题,并尊重她的意见。

12、如果你很生气,在对你所听到或看到的事情做出反应之前,先数到10。

13、如果一个兄长、朋友、同学或团队成员对一个妇女或儿童不尊重或正在施暴,不要试图躲避,找一个团队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记住:沉默就是肯定暴力——当我们选择不为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发声时,我们就是在支持它。

14、语言是非常有力量的,尤其是出自比那些更有权力的人。平等对待妇女,不要使用不尊敬的话语!

15、参加反性别暴力的活动,让反对针对妇女和女童暴力的妇女、女童、男人和男孩们联合起来,说出心声。

16、分享给大家你做了什么阻止针对妇女和女童暴力的事情。让大家从你的例子中学习。

*本文图片来自www.parenting.com

作者王曦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性别研究和妇女研究,关注的议题包括:性教育、恋爱与婚姻、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和艾滋感染妇女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