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能好好看“海”的地方,可能只有宝山了。
前不久,我与朋友专程驱车前往吴淞国际邮轮港以及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吹着海风,眺望货轮,沉浸于水天一色、蜿蜒起伏的滨江美丽岸线,深感“不虚此行”。
吴淞自开启滨水复兴建设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大思路、大手笔,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安居乐业的今日吴淞滨江“上河图”。曾经的滩涂、老码头正褪去往日旧颜,变成兼具游客观光、绿色生态、商业商务、休闲居住等功能的文旅融合服务区和美好生活方式的示范区。在松软跑道,在片片绿地,人们或锻炼,或嬉戏,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深藏天际线里的丰富遗存
宝山因水而生、因港而兴。这里通江达海,通过水域能去往五湖四海,并连接整个长三角以及中西部。伫立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环顾四周天际线,心旷神怡。
这里的天际线,由自然界的水天与岸线人文建筑共同组成。在长约6公里的岸线这边,由一簇簇花丛绿地形成的一条翠玉项链,串起了国际邮轮港、长滩音乐厅、观光塔、长滩瀑布公园、长滩坡地公园、上海解放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馆等与历史有丝丝脉脉联系的场所。家住附近的“老船长”钟佩謇告诉我们:“过去许多年,脚下这一带是钢渣堆场,居民是不来此处的。整治环境后这里面貌巨变,游客越来越多,我和太太也常来锻炼。”
是啊,钟船长一番介绍,引人回望历史。地处上海“一江一河”北延伸段的宝山吴淞口一带,曾是扼守江海的战略要地,有“三吴门户”“水陆咽喉”之称。当年宝山承载钢铁、货运等传统产业的时候,滨江沿线集聚了老码头、老堆场、老厂房、老港区等“四老”,为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完成了彼时的使命。当后工业时代来临,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宝山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誓将“最好的风景留给人民”。经过全面深入调研,他们以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为主线,创新推动转型。
2002年上海市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从“生产之江”向“生活之江”转型,致力于将浦江两岸空间“还江于民”,打造为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间。宝山抓住历史机遇,分析城市消费升级以及国际邮轮东移等趋势,利用原来的滚装码头,在万里长江口兴建国际邮轮港,将滨江开发范围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和东吴淞江,适时组建滨江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和滨江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以邮轮港建设为重心,带动周边岸线调整转型。
多年以来,宝山以邮轮港为中心转型谋求发展,使宝山滨江由传统的生产性岸线,向休闲性、生活性岸线大步转变。期间,拥有40多年历史的钢渣堆场成功地改建为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长江河口科技馆,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棉八厂老厂房也被激活,变身为创意产业园区半岛1919,成为文创科创新的载体。宝山还采用“土地双评估、存量补地价”的创新模式,将服役已30多年的上港十四装卸区变成“年轻态”的高端滨水商业商务综合体。以科创、开放为根本动力,以生态、幸福为价值追求。宝山高质量推进了滨江更新改造,使得滨江一带发生脱胎换骨的蝶变。
天际线最显赫的一抹光亮
自推进生产型岸线向生活型岸线转型后,宝山这条滨江带建设蒸蒸日上。
根据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编制,在约15.46平方公里范围内,核心区为8.64平方公里,涉及岸线9.9公里。以“三江汇流、三游假日”为主题,文旅新地标已然形成。
邮轮经济,是“漂浮水上的黄金产业”。世界邮轮之都迈阿密港,每年有逾1000万邮轮旅客到访,经济收益非常可观,并为数十万人创造就业机会。宝山借鉴国际经验,根据自身的禀赋,将“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吴淞国际邮轮港定位为“全球中国邮轮运营总部基地”,吸引相关的制造、维护、物资配送、金融、法律等企业和人才进驻。宝山还在研究“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针对每年蜂拥而至的游客群,努力提供契合度更高的娱乐、购物、住宿等配套服务。
置身现场,直观感受是,由邮轮港带动的宝山滨水岸线已经初显国际风姿。
地处滨江核心地段、原为上港十四区杂散货集装箱码头,如今规划建设成上海长滩,营造了集生态绿化、商业商务、休闲居住为一体的滨江“新空间”,其中商业街区整合了180米高的观光塔、长滩音乐厅、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集群以及江豚商业综合体,各项土建工程完成后将引进品牌度假酒店、主题商业、“三游”企业总部和户外运动企业等入驻,其间,滨江更新发展后的“公共价值”得以不断凸显。譬如,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常年免费对外开放;从高空俯瞰,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瀑布公园和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坡地公园以及约18万平方米(含水域)的滨江休闲带均已建成开放,三者串联成一个美丽的“π”;从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至长滩的滨江岸线已经实现全线贯通,成为市民娱乐休憩的新去处。
破解难题,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改造前
改造后
宝山整治区域滨江段,并非一帆风顺。
地处长江与黄浦江交汇处,历来肩负“一线大堤”的重任,防汛等级要求很高,而转型建设,既要保证长江大堤履责防汛,“固若金汤”,又要将看起来异常坚硬的钢筋混凝土防汛工程变得“江景可亲”。如何才能走好“平衡木”?经过精心规划与设计,建设者们严格执行原有大堤两级防汛体系的要求,以此为前提,巧妙借势发展,利用一二级防汛平台各自的特点和高差,创造性地建设了“城市吧台”和“波浪花园”两个景观情境,结合公园腹地和城市界面既有条件,分别设置漫步道、慢跑道和骑行道。他们还建设了更显亲水及休闲魅力的花园游径,“三道”加“一径”的多层级路径贯通整个滨江区域,一举满足亲近滨水、远眺长江的意愿。
诸如这类化“不足”为“优势”的创新性规划与设计,在宝山滨江更新改造中不胜枚举。他们在“近水”“亲水”“乐水”方面下功夫,以智慧和汗水书写了时代建设的新篇章。譬如,2022年7月启用的“阅江汇·三游会客厅”。身处其间,三江交汇、大江大河的壮丽景观尽收眼底。会客厅汇聚多方资源,全面服务于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发展建设,为入驻度假区的相关市场主体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又譬如,坐落滨江的宝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呈现另一番“风景”。它成了来往游人歇脚地。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咨询、轮椅、热水、微波炉、针线包、阅读、公益讲座等数十类温暖的免费服务……细微处可见真情,宝山滨江诸多规划与设计,都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多重天际线,宝山滨江这边独好
宝山滨江岸线连通后,大自然首先给予最昂贵也最慷慨的馈赠。
何以见得?凌晨时分,宝山滨江常常被无数摄影爱好者的脚步声“唤醒”。来自各地,自带“长枪短炮”的他们早早地潜伏蜿蜒的堤边占据有利位置,盼望用镜头记录朝阳跃出水面的辉煌瞬间。清早出现在宝山滨江的不止是摄影爱好者和锻炼身体的人们,还有热爱绿色生态者,其中不少是鸟的“忠粉”,一早赶来只为聆听“鸟鸣”音乐会,沉迷于“唧唧喳喳”。夜幕降临后,滨江又成情侣们发出浪漫告白和爱情誓言之地,他们渴望爱情如星辰天长地久。
人们还陡然发现,连点成线的岸线场景里深藏丰富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百年开埠、百年市政、百年工业、百年教育乃至百年军事,都曾在此交相辉映。这里由昔日中国第一座大学城、中国第一个海港检疫所、中国第一条运营的铁路等历史身影。而吴淞零点,是中国确立最早的高程基准面;吴淞口灯塔,是国家法定地理标记物……所有这些,都赋予了宝山滨江独特的人文魅力。宝山滨江更新发挥,始终发挥地理优势和人文资源,深度激发滨江空间的城市活力,由此勾勒了独一无二的水上门户新形象以及环境、文化、历史等多重天际线。长江之水奔流入海,宝山演绎滨江改造,堪称城市更新华丽一章。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