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又一只基金面临清盘,中银基金真尴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又一只基金面临清盘,中银基金真尴尬

这只老牌银行系基金正在慢慢渐掉队。

文|花椒财经  鸟叔

募集期从4月一直持续到7月,但成立2个多月后就面临清盘风险。

最近,中银基金旗下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遭遇尴尬一幕。

9月26日,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公告,已连续3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的情形。

若截至10月31日日终,基金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的情形,基金将根据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

在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公告次日,中银基金旗下另一只偏债基金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基金同样发出公告,若到11月1日日终,基金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的情形,将进入清算程序。

这只2020年12月成立的基金,至今也只运作了不足3年。

今年以来,中银基金已有多只基金清盘,数量居市场前列,其中多数是因为规模不足。

理论上,基金清盘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

但一只新产品在短短2个多月后就面临清盘,这值得基金公司反思。

01、成立两个多月面临清盘

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4月份开始募集。

原定的募集期从2023年4月17日至2023年7月14日,长达3个月,最终在今年7月7日提前结束了募集。

根据公告,该基金的AC份额募集期间认购金额共约2.3亿元,7月11日基金合同生效。

但没想到,运作了短短2个多月后,这只基金就迎来了清盘危机。

根据公告,截至2023年9月25日日终,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的情形。

如果在10月31日连续50个工作日净值低于5000万,该基金将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

9月25日往前倒推30个工作日,也就是8月15日,而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是8月11日才开放赎回。

也就是说,在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开放赎回后的两三个工作日,大多数投资者便选择了赎回。

这实在是有点尴尬,但还有更尴尬的。

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公告次日,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基金发出了同样的公告。

到9月26日,该基金已经有3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同样面临清盘风险。

02、基金经理业绩不佳

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的成立时间太短,短到还没发过一次定期报告。

根据发售公告,该基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产业相关股票。通过精选个股和严格风险控制,力求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获取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

但由于还在建仓期就面临清盘,投资者也不知道这只基金到底投资了些什么。

在冷冷清清的基金吧,有投资者询问基金经理到底投了什么,未获回复。

从收益来看,天天基金网显示,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C近1个月的收益为-0.86%,在同类基金中排名中等偏下,成立以来的收益为-1.3%。

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的基金经理周斌,2016年加入中银基金,曾但任研究员。

除了这只新成立的基金,周斌目前还和中银基金知名基金经理王伟一起,管理2021年成立的中银成长优选股票基金。

天天基金网显示,王伟目前任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高级助理副总裁。

但王伟和周斌管理下的中银成长优选股票基金表现同样不佳。近一年来,该基金下跌23%。

这样的成绩,很难说服投资者。

03、中银基金今年清盘数量居前

基金提前终止,原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原因,还是业绩。

业绩不佳时,投资者才会有强烈的赎回冲动。

比如前面提到的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基金,作为一只偏债基金,近一年的收益只有0.31%,近两年的收益只有0.44%,甚至不如银行活期。

在基金收益整体不及预期的大环境下,今年清盘的基金数量也明显增加了。

据Wind数据,截至9月28日,今年以来清盘的基金数量已高达200只,远高于2022年同期的146只。

200只基金中,有82只为触发合同终止条款,其余为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

具体到基金公司来看,清盘基金涉及中邮、申万菱信、南方、建信、博时等多家基金公司。

从单家公司的清盘数量来看,中银基金、海富通、申万菱信、博时等居前。

以中银基金为例,从1月的中银标普全球精选自然资源到9月的中银腾利,中银基金今年已有9只基金公告清盘,原因均为触发合同终止条款。

而包括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基金在内,9月份中银基金就有4只基金宣布清盘或面临清盘。

(中银基金旗下部分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 数据来源Wind)

问题是,中银基金旗下迷你型基金还有不少,后续可能还有更多基金面临清盘危机。

当然,这些基金清盘并不会对中银基金带来太大的实质性影响,甚至基金公司会乐于提前终止部分规模较小的产品。

但基金公司的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像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这样的案例多了,基金公司的招牌,也真的就砸了。

04、逐渐掉队

中银基金是老牌银行系基金,成立于2004年8月。

但和同为银行系基金公司的招商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相比,中银基金近年来处于掉队的状态。

从管理规模来看,天天基金网显示,中银基金目前规模只有约4564亿元。而建信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的规模都超过了7000亿元,招商基金更是突破8000亿元。

中银基金的管理规模已跌至行业20名开外。

实际上,中银基金规模在2018年第三季度就逼近了4500亿元。但在近几年的公募行业快速扩容中,中银基金几乎完全错过。

拿招商基金来说,2018年年底,招商基金规模3828亿元,明显低于中银基金。但招商基金的最新规模是8179亿元,已经远高于中银基金。

不仅在规模上,在结构上,中银基金重固收、轻权益的保守风格也饱受诟病。权益类产品投资成绩不佳,已经成为中银基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银基金近几年的状态,与公司的人事变动或许不无关系。

在高管方面,2021年11月,担任中银基金总经理接近10年的公募大佬李道滨辞任。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代理2个月后,原副执行总裁张家文出任执行总裁。而近两年,中银基金的规模几乎停滞不前。

中银基金另一次重要的高管变动发生在2017年8月,由章砚接任中银基金董事长。

章砚上任初期,市场曾寄希望于她能扭转中银基金权益规模下降的趋势。

但如今来看,章砚并没有交出一份市场满意的成绩单。中银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仍在10%以下。

当然,如果能把固收类产品做好,也算是很大的优势。但问题是,即便是在相对稳妥的产品上,中银基金近两年也闹出了不少争议。

比如今年7月,一张微信群聊天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中银基金旗下一款偏债产品因为2年半亏损10%,被渠道人员痛骂“老鼠仓”。

此事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但中银基金并未曾公开解释过。

鸟叔刚也去看了下,争议中的产品中银顺泽回报一年期持有基金近几个月的走势并没有好转。2021年1月成立至今,其累计跌幅达到10.45%。

优势不够突出,短板却很明显。

中银基金的管理层门,或许要想想办法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又一只基金面临清盘,中银基金真尴尬

这只老牌银行系基金正在慢慢渐掉队。

文|花椒财经  鸟叔

募集期从4月一直持续到7月,但成立2个多月后就面临清盘风险。

最近,中银基金旗下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遭遇尴尬一幕。

9月26日,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公告,已连续3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的情形。

若截至10月31日日终,基金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的情形,基金将根据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

在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公告次日,中银基金旗下另一只偏债基金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基金同样发出公告,若到11月1日日终,基金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的情形,将进入清算程序。

这只2020年12月成立的基金,至今也只运作了不足3年。

今年以来,中银基金已有多只基金清盘,数量居市场前列,其中多数是因为规模不足。

理论上,基金清盘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

但一只新产品在短短2个多月后就面临清盘,这值得基金公司反思。

01、成立两个多月面临清盘

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4月份开始募集。

原定的募集期从2023年4月17日至2023年7月14日,长达3个月,最终在今年7月7日提前结束了募集。

根据公告,该基金的AC份额募集期间认购金额共约2.3亿元,7月11日基金合同生效。

但没想到,运作了短短2个多月后,这只基金就迎来了清盘危机。

根据公告,截至2023年9月25日日终,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的情形。

如果在10月31日连续50个工作日净值低于5000万,该基金将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

9月25日往前倒推30个工作日,也就是8月15日,而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是8月11日才开放赎回。

也就是说,在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开放赎回后的两三个工作日,大多数投资者便选择了赎回。

这实在是有点尴尬,但还有更尴尬的。

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公告次日,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基金发出了同样的公告。

到9月26日,该基金已经有3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同样面临清盘风险。

02、基金经理业绩不佳

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的成立时间太短,短到还没发过一次定期报告。

根据发售公告,该基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产业相关股票。通过精选个股和严格风险控制,力求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获取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

但由于还在建仓期就面临清盘,投资者也不知道这只基金到底投资了些什么。

在冷冷清清的基金吧,有投资者询问基金经理到底投了什么,未获回复。

从收益来看,天天基金网显示,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C近1个月的收益为-0.86%,在同类基金中排名中等偏下,成立以来的收益为-1.3%。

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的基金经理周斌,2016年加入中银基金,曾但任研究员。

除了这只新成立的基金,周斌目前还和中银基金知名基金经理王伟一起,管理2021年成立的中银成长优选股票基金。

天天基金网显示,王伟目前任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高级助理副总裁。

但王伟和周斌管理下的中银成长优选股票基金表现同样不佳。近一年来,该基金下跌23%。

这样的成绩,很难说服投资者。

03、中银基金今年清盘数量居前

基金提前终止,原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原因,还是业绩。

业绩不佳时,投资者才会有强烈的赎回冲动。

比如前面提到的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基金,作为一只偏债基金,近一年的收益只有0.31%,近两年的收益只有0.44%,甚至不如银行活期。

在基金收益整体不及预期的大环境下,今年清盘的基金数量也明显增加了。

据Wind数据,截至9月28日,今年以来清盘的基金数量已高达200只,远高于2022年同期的146只。

200只基金中,有82只为触发合同终止条款,其余为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

具体到基金公司来看,清盘基金涉及中邮、申万菱信、南方、建信、博时等多家基金公司。

从单家公司的清盘数量来看,中银基金、海富通、申万菱信、博时等居前。

以中银基金为例,从1月的中银标普全球精选自然资源到9月的中银腾利,中银基金今年已有9只基金公告清盘,原因均为触发合同终止条款。

而包括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基金在内,9月份中银基金就有4只基金宣布清盘或面临清盘。

(中银基金旗下部分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 数据来源Wind)

问题是,中银基金旗下迷你型基金还有不少,后续可能还有更多基金面临清盘危机。

当然,这些基金清盘并不会对中银基金带来太大的实质性影响,甚至基金公司会乐于提前终止部分规模较小的产品。

但基金公司的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像中银新能源产业基金这样的案例多了,基金公司的招牌,也真的就砸了。

04、逐渐掉队

中银基金是老牌银行系基金,成立于2004年8月。

但和同为银行系基金公司的招商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相比,中银基金近年来处于掉队的状态。

从管理规模来看,天天基金网显示,中银基金目前规模只有约4564亿元。而建信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的规模都超过了7000亿元,招商基金更是突破8000亿元。

中银基金的管理规模已跌至行业20名开外。

实际上,中银基金规模在2018年第三季度就逼近了4500亿元。但在近几年的公募行业快速扩容中,中银基金几乎完全错过。

拿招商基金来说,2018年年底,招商基金规模3828亿元,明显低于中银基金。但招商基金的最新规模是8179亿元,已经远高于中银基金。

不仅在规模上,在结构上,中银基金重固收、轻权益的保守风格也饱受诟病。权益类产品投资成绩不佳,已经成为中银基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银基金近几年的状态,与公司的人事变动或许不无关系。

在高管方面,2021年11月,担任中银基金总经理接近10年的公募大佬李道滨辞任。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代理2个月后,原副执行总裁张家文出任执行总裁。而近两年,中银基金的规模几乎停滞不前。

中银基金另一次重要的高管变动发生在2017年8月,由章砚接任中银基金董事长。

章砚上任初期,市场曾寄希望于她能扭转中银基金权益规模下降的趋势。

但如今来看,章砚并没有交出一份市场满意的成绩单。中银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仍在10%以下。

当然,如果能把固收类产品做好,也算是很大的优势。但问题是,即便是在相对稳妥的产品上,中银基金近两年也闹出了不少争议。

比如今年7月,一张微信群聊天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中银基金旗下一款偏债产品因为2年半亏损10%,被渠道人员痛骂“老鼠仓”。

此事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但中银基金并未曾公开解释过。

鸟叔刚也去看了下,争议中的产品中银顺泽回报一年期持有基金近几个月的走势并没有好转。2021年1月成立至今,其累计跌幅达到10.45%。

优势不够突出,短板却很明显。

中银基金的管理层门,或许要想想办法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