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迎来中央金融机构5万亿元支持,辽宁更需要的是“才源”广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迎来中央金融机构5万亿元支持,辽宁更需要的是“才源”广进

分析师表示,资金支持只是必要条件,接下来辽宁需要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营商环境改善方面下更大功夫。

2023年8月17日,沈阳,浑河畔灯火璀璨,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赏夜景、逛市集、品美食。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据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8月28日报道,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央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协议暨银企对接会在京召开,中央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辽宁全面振兴三年突破,未来三年对辽宁投放金额将超过5万亿元。

同日《辽宁日报》发表的相关报道称,相关金融机构已与省内36家重点项目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涉及项目38个,拟授信金额1460亿元。

分析师表示,上述消息意味着辽宁经济将迎来一次全面助攻,不过,资金支持只是必要条件,接下来辽宁需要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营商环境改善方面下更大功夫。

工业底盘扎实

“中央金融机构大笔投资辽宁对稳定辽宁经济增长无疑是很好的外力,辽宁的很多优势产业,比如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城市发展与环境中心主任牛凤瑞对界面新闻说。

他指出,本世纪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辽宁“共和国长子”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辽宁仍有比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工业基础雄厚,也不乏好的项目。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辽宁省产业门类完备,在国民经济行业的41个工业大类中拥有40个,207个工业中类中拥有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有500多个。

公开资料显示,大连船舶工业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功建造交付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抚顺特钢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超高强度钢在航空航天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150万吨/年乙烯“三机”,该机组振幅小于15微米,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除了“大国重器”,辽宁的”小巨人“企业也在蓄力前行。截至2023年4月,辽宁省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7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4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1户、“专精特新”产品(技术)5248项、创新型中小企业1898户,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8月28日的银企对接会上,辽宁省委书记郝鹏表示,上半年,中央驻辽银行机构贷款新增1423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9%,创下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有力支撑了辽宁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农业银行辽宁分行行长耿曙明在会上表示,年初以来,该行围绕专项出台的支持振兴新突破23条措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上半年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049亿元、同比多投490亿元,制造业、科创、绿色等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中国银行也表示,上半年加快推进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在辽宁落地,为沈白高铁、大连湾海底隧道、国家管网北海LNG等重点项目累计授信491亿元。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表示,中央金融机构承诺为辽宁提供“真金白银”的金融支持,表明“振兴东北”仍是我国区域战略的重要一环。尽管辽宁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在过去十年有所下降,但其在东三省乃至整个北方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基础,在长期看仍是我国制造业立国的重要支柱。

牛凤瑞也表示,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投资是最现实也是最有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今天的投资是明天的产能和经济增长,也是今天的消费,因为投资将有30%转化为建设工人的工资收入。

“才源”广进更重要

辽宁曾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扮演关键角色,但近年来无论是增长动力还是影响力都在“坐滑梯”,它的形象总是和部分影视作品中颓废没落的老工业基地联系在一起。

1978年,辽宁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江苏。2014年,辽宁经济总量滑落至第七位,2020、2021年继续下滑至第16、17位,2022年保持在17位,仅领先第18名20.9亿元。

徐天辰表示,辽宁经济不振主要受其营商环境落后拖累,多年来仍依靠为数不多的传统大型企业,缺乏新的“活水”。近年来发生的几起信用事件和当地处置不当,也导致省内金融资源进一步收缩。

与经济表现疲弱相伴随的是人口的大量外流。《202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22年末,辽宁常住人口为4197万人,较2021年的4229万减少32万人。辽宁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人口与2010年“六普”的4374.63万人相比,10年共减少115.49万人,减少2.64%,年平均增长率为-0.27%。

牛凤瑞指出,有外部资金的支持只是必要条件,思想观念的转变很重要,选好投资项目的操盘手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辽宁需要的是合适的一线管理人才,缺少的可能是人才发现和选拔的机制和环境。”他说。

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毛丰燕今年4月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也提到,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根本靠人才。多年来,辽宁培养了太多优秀的人才,但最后能够留下来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徐天辰表示,资金的注入无疑能够缓解此前辽宁金融资源不足的困境,但辽宁必须通过自身的变革,抓住来之不易的机遇,不辜负政策层的期望。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从改善营商环境入手,克服保护主义倾向,减少对当地企业的过度、不正当干预,从而吸引企业落地辽宁,真正利用好来自中央金融机构的支持。”他说。

为提振经济,辽宁在不断释放积极政策信号,从“筑巢引凤”到一系列量化指标任务在接连提出。

2月21-22日在沈阳召开的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通过三年努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成效明显,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实现根本好转。

方案同时提出了具体指标安排。例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4.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高于9%,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60%,等等。

吸引人才方面,据《辽宁日报》消息,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9月15日发布《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暂行)》《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暂行)》。政策包括,给予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带土移植”团队最高300万元科研经费和200万元奖励;全面提高青年人才租购房补贴标准,青年人才购房补贴标准提高到本科8万元、硕士15万元、博士20万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迎来中央金融机构5万亿元支持,辽宁更需要的是“才源”广进

分析师表示,资金支持只是必要条件,接下来辽宁需要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营商环境改善方面下更大功夫。

2023年8月17日,沈阳,浑河畔灯火璀璨,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赏夜景、逛市集、品美食。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据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8月28日报道,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央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协议暨银企对接会在京召开,中央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辽宁全面振兴三年突破,未来三年对辽宁投放金额将超过5万亿元。

同日《辽宁日报》发表的相关报道称,相关金融机构已与省内36家重点项目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涉及项目38个,拟授信金额1460亿元。

分析师表示,上述消息意味着辽宁经济将迎来一次全面助攻,不过,资金支持只是必要条件,接下来辽宁需要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营商环境改善方面下更大功夫。

工业底盘扎实

“中央金融机构大笔投资辽宁对稳定辽宁经济增长无疑是很好的外力,辽宁的很多优势产业,比如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城市发展与环境中心主任牛凤瑞对界面新闻说。

他指出,本世纪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辽宁“共和国长子”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辽宁仍有比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工业基础雄厚,也不乏好的项目。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辽宁省产业门类完备,在国民经济行业的41个工业大类中拥有40个,207个工业中类中拥有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有500多个。

公开资料显示,大连船舶工业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功建造交付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抚顺特钢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超高强度钢在航空航天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150万吨/年乙烯“三机”,该机组振幅小于15微米,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除了“大国重器”,辽宁的”小巨人“企业也在蓄力前行。截至2023年4月,辽宁省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7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4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1户、“专精特新”产品(技术)5248项、创新型中小企业1898户,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8月28日的银企对接会上,辽宁省委书记郝鹏表示,上半年,中央驻辽银行机构贷款新增1423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9%,创下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有力支撑了辽宁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农业银行辽宁分行行长耿曙明在会上表示,年初以来,该行围绕专项出台的支持振兴新突破23条措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上半年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049亿元、同比多投490亿元,制造业、科创、绿色等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中国银行也表示,上半年加快推进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在辽宁落地,为沈白高铁、大连湾海底隧道、国家管网北海LNG等重点项目累计授信491亿元。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表示,中央金融机构承诺为辽宁提供“真金白银”的金融支持,表明“振兴东北”仍是我国区域战略的重要一环。尽管辽宁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在过去十年有所下降,但其在东三省乃至整个北方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基础,在长期看仍是我国制造业立国的重要支柱。

牛凤瑞也表示,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投资是最现实也是最有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今天的投资是明天的产能和经济增长,也是今天的消费,因为投资将有30%转化为建设工人的工资收入。

“才源”广进更重要

辽宁曾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扮演关键角色,但近年来无论是增长动力还是影响力都在“坐滑梯”,它的形象总是和部分影视作品中颓废没落的老工业基地联系在一起。

1978年,辽宁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江苏。2014年,辽宁经济总量滑落至第七位,2020、2021年继续下滑至第16、17位,2022年保持在17位,仅领先第18名20.9亿元。

徐天辰表示,辽宁经济不振主要受其营商环境落后拖累,多年来仍依靠为数不多的传统大型企业,缺乏新的“活水”。近年来发生的几起信用事件和当地处置不当,也导致省内金融资源进一步收缩。

与经济表现疲弱相伴随的是人口的大量外流。《202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22年末,辽宁常住人口为4197万人,较2021年的4229万减少32万人。辽宁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人口与2010年“六普”的4374.63万人相比,10年共减少115.49万人,减少2.64%,年平均增长率为-0.27%。

牛凤瑞指出,有外部资金的支持只是必要条件,思想观念的转变很重要,选好投资项目的操盘手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辽宁需要的是合适的一线管理人才,缺少的可能是人才发现和选拔的机制和环境。”他说。

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毛丰燕今年4月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也提到,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根本靠人才。多年来,辽宁培养了太多优秀的人才,但最后能够留下来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徐天辰表示,资金的注入无疑能够缓解此前辽宁金融资源不足的困境,但辽宁必须通过自身的变革,抓住来之不易的机遇,不辜负政策层的期望。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从改善营商环境入手,克服保护主义倾向,减少对当地企业的过度、不正当干预,从而吸引企业落地辽宁,真正利用好来自中央金融机构的支持。”他说。

为提振经济,辽宁在不断释放积极政策信号,从“筑巢引凤”到一系列量化指标任务在接连提出。

2月21-22日在沈阳召开的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通过三年努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成效明显,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实现根本好转。

方案同时提出了具体指标安排。例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4.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高于9%,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60%,等等。

吸引人才方面,据《辽宁日报》消息,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9月15日发布《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暂行)》《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暂行)》。政策包括,给予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带土移植”团队最高300万元科研经费和200万元奖励;全面提高青年人才租购房补贴标准,青年人才购房补贴标准提高到本科8万元、硕士15万元、博士20万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