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伊始,深圳土地市场依然不平静,前海连推四宗地,均为定向出让,一口气新引进了创维集团、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东亚银行有限公司、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
如今的前海,拥有15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6.46亿元,引进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超过140家。从2013年至今,前海合作区出让土地达到23宗,迄今前海已经有了近755亿元的“嫁妆”。
四宗地均为定向出让
深圳前海土地的定向出让有一定历史渊源,为了在2020年实现1500亿元产值,在土地出让上加强了产业导向,禁止了拿地、开发、出售的单纯开发获利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前海管理局方面也曾提到,前海土地将探索“成片开发,定制开发”的模式,实现“整体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12月5日,位于桂湾片区的两宗商业用地分别被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以17.45亿元,折合楼面地价26625元/平方米和创维集团16.7亿元,折合楼面地价29821元/平方米拿下。
这一结果并不意外,该地块出让前就表示拍卖对象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50强”企业,而且申请人须控股不少于1家持牌金融机构,此外申请人还必须在深圳市无总部企业用地。创维方面表示,所拿地块将用于建设海外总部基地。而深圳华强集团则与前海管理局去年12月就签订协议,将投资200亿元组建国际总部。
12月7日,深圳前海又为港资企业量身打造了两宗商业用地。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以18.66亿元,楼面地价30096元/平方米拿下一宗地。另一宗块则由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偕同嘉里控股有限公司和嘉里建设有限公司以30.2亿元,楼面地价27207元/平方米拿下。据悉,东亚银行持股25%、嘉里控股及嘉里建设分别持有50%及25%股权。
东亚银行在公告中称,通过与嘉里控股及嘉里建设合作,该行预期可借助其专长,并可发挥开发项目地块之规模经济效益。而嘉里建设则是第二次在前海拿地,2015年1月就以38.6亿元,楼面地价19794元/平方米竞得前海一宗地。同年9月,嘉里建设宣布其位于深圳前海的综合发展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嘉里建设在深圳已发展办公、住宅及别墅多个项目,以福田中心区的嘉里建设广场于业内享负盛名,备受市场推崇,目前已是深圳租金和入驻率最高的写字楼之一。嘉里建设有限公司主席黄小抗表示,“嘉里建设前海项目将通过努力,及与各方的合作,充分利用香港开发模式的优点。”
港资企业选择态度转变
回顾前海土地出让史,不难发现拿下地块的企业涉及房地产、金融、物流、科技等多个行业,多家企业都曾表示将在前海设立国际总部。从地理位置看,前海毗邻香港,定位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但此前出让的地块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港资企业太大回应。
前海每一次土地出让都有港资企业参与,但是迄今为止,据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真正拿地的港资企业和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仅有6家,分别为华润置地、创维集团、嘉里置业、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新世界电讯和周大福,以及中英人寿。而真正意义上的“本土”港资企业嘉里置业加入前海始于2015年。随后,港资企业对于前海明显更为热情。
从观望到参与度提高,这背后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总量快速跃升,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域注册企业增加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年底可望达到130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超过36%。这也意味着,每平方公里产出突破40亿元,区域经济总量居广东自贸区前列。
此外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将有利于投资者共享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成果。对于前海而言,与香港之间的紧密程度,是前海片区建设的特色所在。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香港本土企业对于开展一个新的投资项目是非常谨慎的。前海其实是在这一两年才出现了雏形,在前些年根本只是一纸规划的事情,因此很多的港资企业仅仅在观望。而且我们也看到,最早进驻的港资企业华润其实是一家国资背景的港资企业,由此可见,中央对于前海给予了很多的支持。目前前海建设已渐成规模,其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已进驻的企业给出的正面例子,在日渐可见的利益驱使下,往后只会吸引更多的港资企业进驻。”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也表示了类似看法:“此前香港企业对于前海自贸区并不热衷,很大原因是担心会对香港金融业有抢食作用,但是现在前海的价值已经体现出来,反而令香港企业跃跃欲试,有利益导向,这还是和大形势有关。和深港通开始并非完全相关,只是香港企业意识到深港合作是大势所趋,高端产业融合下,彼此合作能上新平台。”
抓住前海机遇,谋求新的发展空间也成为不少香港企业的共识。这也就不难理解,会有那么多港资企业进驻前海。用中原集团创始人施永青的话来说:“前海如果能赶超香港,这反而对香港有好处。香港现在很多是保护主义,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所以我希望前海能扮演一个推动香港发展的角色。”
据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透露,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香港企业已经达到4003家,前3个季度注册港资企业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391.86亿美元和25.76亿美元,分别占比达到93.9%和92.9%。这些港资企业创造了前海蛇口片区三分之一的产业增加值和四分之一的税收。
而香港特别行政区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邓家禧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支持前海蛇口自贸区降低港资企业在前海的注册门坎、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权、推进香港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
产业发展创造市场需求
依托深港经济圈,前海经济中心要打造成珠三角的“曼哈顿”。其中桂湾片区重点发展创新金融,将拔地而起一组标志性的超高层建筑簇群,统领整个前海湾区,打造深圳滨海城市中心的新地标。前湾重点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妈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行业。
“高大上”的规划下,也促进了前海的房地产业发展。据世邦魏理仕的《大珠三角基础建设展望》报告指出,位于深圳前海自贸区的写字楼市场将感受到来自香港公司的强烈需求。
世邦魏理仕香港、华南及台湾研究部主管陈锦平表示:“当前前海的商用写字楼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前海有74000间公司,假设每间公司需300平方米的办公地点,这一需求总和为2200万平方米,而政府规划中的写字楼建设面积仅为1800万平方米。同时,在深圳前海自贸区注册成立的公司数量仍在继续攀升。”
不仅如此,前海的房价更是突飞猛进。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前海片区一手房均价超过7万元/平方米,豪宅最高能达到15万元/平方米。二手房均价也超过5万元/平方米,可以说是寸土寸金。
不过,未来前海能否成为深圳新豪宅地标区域,业内看法不一。有前海开发商人士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直言:“深圳前海的未来不可小觑,虽然目前一些基础设施还没建好,但是规划摆在这里,房价也不可能走低。我们目前定价会参考之前周边项目,要知道有些公寓都卖到了7万元/平方米。能不能超越深圳湾豪宅,我觉得是有希望的。”
“我认为未来前海的房价完全有可能超越深圳湾,本身前海空间并不大,而多个综合体项目打造后,前海的物业量会达到一个顶峰,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所以企业在前海拿地也是意图明显。”宋丁表示。
而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经理王飞认为:“前海的规划和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尤其是总部基地打造方向,未来空间还是比较大的。长期来看,价格还会继续向上。前海公寓和深圳湾豪宅定位、性质和用途上都有一定差异性,整体价格要超越可能性比较小。”
“从长远来看,前海房价绝对有赶超福田中心区的能力,从目前写字楼价格看,福田CBD价格最高的写字楼在6.5万元/平方米,但前海香江金融中心已达到8万~9万元/平方米,差距相当明显。即使前海是以商务办公为主的区域,当前公寓价格高已体现出它的区位价值,如果单个项目作对比,前海的公寓已经比得过深圳湾。”何倩茹则认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