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商报》的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2月13日正式批复引江济淮工程可研报告,为年内开工建设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根据可研批复,引江济淮工程任务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工程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4市55县(市、区)。 2030年,引江水量33.03亿立方米,入淮水量21.36亿立方米,远期工程引江水量可扩大到43亿立方米。
该工程被称为安徽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个工程包括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其中新开河渠88.7公里、利用现有河湖311.6公里、疏浚扩挖215.6公里、压力管道107.1公里。
该工程估算总投资912.71亿元,其中安徽省境内投资842.04亿元,河南省境内投资70.67亿元。
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大入秦”“引黄济青”等调水工程纷纷上马。在雨水丰沛的南方, “引江济太”、“引江济汉”、“千岛湖引水工程”、“滇中调水”,以及珠江流域的“西水东调”等工程也广为人知。
去年10月,一项名为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调水项目也开启全面建设,该工程耗资180亿元人民币。
面对各地纷纷上马投资建设大型调水工程,舆论也针对规划的无序性以及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
针对地方一个又一个的调水工程,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出台《关于切实做好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做好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严格控制一些地方无序调水的现象。
2014年,引江济淮工程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正按照最初的规划,安徽省希望在2015年就开工建设。对此,有媒体质疑,引江济淮工程中的“引江济巢”将会使巢湖受污染的水排入长江,污染水质本已恶化的长江下游水源地。
当时,引江济淮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回应称,长江年均流经安徽段水量达9000亿立方米左右,引入30多亿立方米的调水量后,安徽省用水总量仍然在国家分配的控制指标之内。
该负责人进一步称,经过多次论证,调水工程对长江干流水资源情势影响很小,不会导致长江下游用水户用水条件的改变。同时他还称,引入江水,巢湖每两年可基本实现换水一次,这大大增强了巢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对于改善长江下游水质也是有利的。
但环境界仍旧一直担心,这项涉及到21个生态敏感区的大型工程项目未来会给环境带来影响。
该项目已经公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该工程将涉及到21个生态敏感区,包括国家级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省级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以及巢湖风景名胜区、滨湖湿地公园、巢湖湿地等风景名胜区和重要湿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