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特斯邦威这些问题不解决,大换血也难挽败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特斯邦威这些问题不解决,大换血也难挽败局

跌跌撞撞走过近30年的美邦,尽管在近几年增加了品牌研发投入,并加快推动产品和服务的优化与创新,但是在产品、渠道、零售体验等核心能力的投入价值,尚未充分在市场端得到体现,从而出现了利润的大幅下滑。

11月21日下午,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邦”)创始人周成建宣布辞职,并由刚满30岁的长女胡佳佳接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职务,28岁的儿子胡周斌出任美邦服饰总裁助理,而胡佳佳的丈夫宋玮,则将受聘担任公司副总裁。

与此同时,周成建通过微信公众号“美邦人”发布了《周成建致美特斯邦威公司全体员工信》,阐述了近日人事调整的缘由,并安抚员工说:“老板把儿子、女儿、女婿都押上去做,你们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周成建)

对此,小编想说的是,周成建的这种思想才真正叫人担心!

尽管这三位接班人都有着非常良好的教育背景,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次美邦高层大换血后,就可以逆转颓势,重塑商业格局。

现状:从净利12亿到亏损4亿

从市场表现看,美邦的发展,周成建也是颇为感慨,从昔日辉煌到连年亏损,美邦到底经历了什么?

1995年,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周成建靠着自主设计、生产外包的轻资产模式,逐渐将美邦发展成为本土休闲服饰的领军品牌。

2001年,美邦的销售收入已达到8亿元,是创业初期的80倍,而就在这一年,美邦的品牌影响力也由此打响。

2008年,美邦服饰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而周成建也以拥有170亿元财富成为中国服装界的首富。

2011年,周成建喊出了“上半年净利润增长600%”的目标,而此时互联网大幕拉开,一边是ZARA、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开始发力中国市场,另一边是淘品牌随网购发展而勃兴,这让雄心勃勃的美邦迷失了方向……

此后,周成建一直在尝试“自救”,转型电商渠道成为首选策略。然而,无论是回购邦购网、重塑O2O门店,还是推出有范APP,均没能给美邦业绩带来实质性增长,反而使公司与主要业务板块中的加盟商矛盾激化,导致库存增加。

2014年,美邦服饰的库存商品存货金额为17.16亿元。

2015年,则达到了22.58亿元,年增幅超过30%。同时,美邦门店数量也从2012年的5220家锐减到3700家。仅仅三年间,门店就消失了1500余家。

2016年,美邦服饰1-9月的营业收入为47.11亿元,同比增长8.83%;净利润-1.5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12.73%;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9545万元,较上年同期微降7.63%。

(美邦服饰上市以来的业绩变化)

困局:五大供应链问题待解决

跌跌撞撞走过近30年的美邦,尽管在近几年增加了品牌研发投入,并加快推动产品和服务的优化与创新,但是在产品、渠道、零售体验等核心能力的投入价值,尚未充分在市场端得到体现,从而出现了利润的大幅下滑。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导致美邦销售一直下滑的原因如下:

一是,供应链流程运作效率低下。在美邦的供应链体系中,各流程单元间和各流程单元内部存在着不平衡,使得供应和需求出现了不匹配,因此,整个供应链流程很难达到在合适的时间内以合适的质量和数量,将客户所需的产品运送到合适的地点。

此外,供应链各流程单元的需求信息,都是直接从下游传递上来,而不是根据最终顾客需求制定计划,这使得需求预测的扩大化更加加剧。

在这样的运作体系下,供应链上各流程单元无法同步响应市场需求变化,而是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运作;同时,各成员企业的库存也围绕着期望库存水平上下波动,严重影响了美邦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二是,信息资源缺少共享,信息反馈速度慢。具体来说,从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品牌经营者、服装制造商、服装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信息资源缺少共享,信息反馈速度慢。

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因信息的不对称与传递交流不及时,往往只能采用通过库存来保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物流需求,通常依赖库存缓冲环节来维持,保证面辅料或商品供应过程的物流通畅,并对变化的消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而各环节中所需的关键数据,只有部分地集成和共享,故而使供应部门、生产部门无法充分地获取来自市场的反馈信息。

(美特斯邦威的供应链模式)

因此,美邦的供应、生产和需求缺乏必要的沟通,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难以真正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库存成本,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是,供应链各节点未形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众所周知,美邦服饰采用的是“直营+加盟”的模式,该模式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优势明显。但是,美邦供应链某些节点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损害其他节点企业的利益,从而严重影响各节点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比如,在面料流行趋势、面辅料设计等方面,面辅料供应商很少听从设计师或销售人员的意见,而设计师们往往只好先挑选面料,根据面料来设计符合其品牌风格的服装设计。这样一来,设计师的创造力就会受到很大制约,进而影响了市场销售状况。

又如,美邦服饰品牌经营者与品牌代理商之间,抗多于合作。品牌经营者往往将自己的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建立在损害代理商的利益基础之上,最终导致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从而削弱产品的竞争力,严重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四是,服装分销网络不健全。尽管美邦具有一定量的分销渠道,但都比较分散,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网络,使得信息沟通不透明;

或者,自建销售网点太多,由于规划不合理而造成了浪费;亦或,网点太少,最终影响了销售量和经济效益。

五是,市场定位不准确,浪费资源。最重要的是,美邦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缺乏明确的定位和使命。

从回购邦购网,到重塑O2O门店,再到推出有范APP,虽然美邦的思维是超前的,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到底是要做服饰品牌,还是做平台品牌?美邦的转型看似步步推进,实则是迫不得已。

另外,美邦繁多的产品线,看似一直在创新,其实是在重复、搞内部消耗。这是很严重的自我消耗,因为精力、资金、设计研发能力有限,如此多的产品线,必定浪费了很多资源。

未来:穷途末路还是变革在即?

就实际情况看,当面临内忧外患、业绩萎靡不振时,很多像美邦服饰一样的时尚零售企业,往往病急乱投医,盲目求变求新,结果非但于事无补,反而雪上加霜。

无论败于营销管理,还是败于战略创新,可以看见的是,周成建和他一手创立的美特斯邦威,正在经历一场持久的危机。

对于周成建的“退位让贤”,也许外界会感觉十分意外,但是“二代交棒”在公司内的人看来是顺理成章。其实,美邦服饰早已在部署“二代接班”。

(胡佳佳)

胡佳佳:据了解,出生于1986年胡佳佳(跟母亲姓)今年30岁,她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英国上的。从2011年开始,先后就职于美邦服饰总裁办公室、Metersbonwe鞋类开发营运部、品牌营销部、战略发展部。

胡佳佳因母亲的关系,在美邦服饰上市前,就一直个人持有美邦服饰股份。截至今年三季报,胡佳佳还持有美邦服饰2.25亿股,占公司总股份的8.91%。而周成建辞职后,仍是美邦控股股东上海华服投资的实际控制人。

胡周斌:周成建的儿子、胡佳佳的弟弟胡周斌,于今年8月12日被选为公司董事;同时,胡周斌也于11月20日被聘任为公司总裁助理负责互联网与创新业务发展工作。

根据公告,胡周斌出生于1988年,他的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英国大学,曾任职于阿里巴巴天猫事业部。

宋玮:此前,周成建的女婿,也就是胡佳佳的丈夫宋玮,也早已进入公司管理层,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Metersbonwe品牌业务发展工作。

(美特斯邦威实体店)

虽然,以上三位接班人普遍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化视野,并且对企业情况也较为了解,应可期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除了受到决策者的能力影响之外,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也会对企业发展构成重要影响。

对此,胡佳佳担任董事长后,能否带领美邦服饰塑造全新的品牌形象,并赢得市场认可,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综合赢商网、中国网、都市快报、第一财经、中国广告网等)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特斯邦威这些问题不解决,大换血也难挽败局

跌跌撞撞走过近30年的美邦,尽管在近几年增加了品牌研发投入,并加快推动产品和服务的优化与创新,但是在产品、渠道、零售体验等核心能力的投入价值,尚未充分在市场端得到体现,从而出现了利润的大幅下滑。

11月21日下午,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邦”)创始人周成建宣布辞职,并由刚满30岁的长女胡佳佳接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职务,28岁的儿子胡周斌出任美邦服饰总裁助理,而胡佳佳的丈夫宋玮,则将受聘担任公司副总裁。

与此同时,周成建通过微信公众号“美邦人”发布了《周成建致美特斯邦威公司全体员工信》,阐述了近日人事调整的缘由,并安抚员工说:“老板把儿子、女儿、女婿都押上去做,你们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周成建)

对此,小编想说的是,周成建的这种思想才真正叫人担心!

尽管这三位接班人都有着非常良好的教育背景,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次美邦高层大换血后,就可以逆转颓势,重塑商业格局。

现状:从净利12亿到亏损4亿

从市场表现看,美邦的发展,周成建也是颇为感慨,从昔日辉煌到连年亏损,美邦到底经历了什么?

1995年,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周成建靠着自主设计、生产外包的轻资产模式,逐渐将美邦发展成为本土休闲服饰的领军品牌。

2001年,美邦的销售收入已达到8亿元,是创业初期的80倍,而就在这一年,美邦的品牌影响力也由此打响。

2008年,美邦服饰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而周成建也以拥有170亿元财富成为中国服装界的首富。

2011年,周成建喊出了“上半年净利润增长600%”的目标,而此时互联网大幕拉开,一边是ZARA、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开始发力中国市场,另一边是淘品牌随网购发展而勃兴,这让雄心勃勃的美邦迷失了方向……

此后,周成建一直在尝试“自救”,转型电商渠道成为首选策略。然而,无论是回购邦购网、重塑O2O门店,还是推出有范APP,均没能给美邦业绩带来实质性增长,反而使公司与主要业务板块中的加盟商矛盾激化,导致库存增加。

2014年,美邦服饰的库存商品存货金额为17.16亿元。

2015年,则达到了22.58亿元,年增幅超过30%。同时,美邦门店数量也从2012年的5220家锐减到3700家。仅仅三年间,门店就消失了1500余家。

2016年,美邦服饰1-9月的营业收入为47.11亿元,同比增长8.83%;净利润-1.5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12.73%;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9545万元,较上年同期微降7.63%。

(美邦服饰上市以来的业绩变化)

困局:五大供应链问题待解决

跌跌撞撞走过近30年的美邦,尽管在近几年增加了品牌研发投入,并加快推动产品和服务的优化与创新,但是在产品、渠道、零售体验等核心能力的投入价值,尚未充分在市场端得到体现,从而出现了利润的大幅下滑。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导致美邦销售一直下滑的原因如下:

一是,供应链流程运作效率低下。在美邦的供应链体系中,各流程单元间和各流程单元内部存在着不平衡,使得供应和需求出现了不匹配,因此,整个供应链流程很难达到在合适的时间内以合适的质量和数量,将客户所需的产品运送到合适的地点。

此外,供应链各流程单元的需求信息,都是直接从下游传递上来,而不是根据最终顾客需求制定计划,这使得需求预测的扩大化更加加剧。

在这样的运作体系下,供应链上各流程单元无法同步响应市场需求变化,而是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运作;同时,各成员企业的库存也围绕着期望库存水平上下波动,严重影响了美邦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二是,信息资源缺少共享,信息反馈速度慢。具体来说,从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品牌经营者、服装制造商、服装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信息资源缺少共享,信息反馈速度慢。

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因信息的不对称与传递交流不及时,往往只能采用通过库存来保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物流需求,通常依赖库存缓冲环节来维持,保证面辅料或商品供应过程的物流通畅,并对变化的消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而各环节中所需的关键数据,只有部分地集成和共享,故而使供应部门、生产部门无法充分地获取来自市场的反馈信息。

(美特斯邦威的供应链模式)

因此,美邦的供应、生产和需求缺乏必要的沟通,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难以真正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库存成本,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是,供应链各节点未形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众所周知,美邦服饰采用的是“直营+加盟”的模式,该模式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优势明显。但是,美邦供应链某些节点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损害其他节点企业的利益,从而严重影响各节点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比如,在面料流行趋势、面辅料设计等方面,面辅料供应商很少听从设计师或销售人员的意见,而设计师们往往只好先挑选面料,根据面料来设计符合其品牌风格的服装设计。这样一来,设计师的创造力就会受到很大制约,进而影响了市场销售状况。

又如,美邦服饰品牌经营者与品牌代理商之间,抗多于合作。品牌经营者往往将自己的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建立在损害代理商的利益基础之上,最终导致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从而削弱产品的竞争力,严重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四是,服装分销网络不健全。尽管美邦具有一定量的分销渠道,但都比较分散,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网络,使得信息沟通不透明;

或者,自建销售网点太多,由于规划不合理而造成了浪费;亦或,网点太少,最终影响了销售量和经济效益。

五是,市场定位不准确,浪费资源。最重要的是,美邦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缺乏明确的定位和使命。

从回购邦购网,到重塑O2O门店,再到推出有范APP,虽然美邦的思维是超前的,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到底是要做服饰品牌,还是做平台品牌?美邦的转型看似步步推进,实则是迫不得已。

另外,美邦繁多的产品线,看似一直在创新,其实是在重复、搞内部消耗。这是很严重的自我消耗,因为精力、资金、设计研发能力有限,如此多的产品线,必定浪费了很多资源。

未来:穷途末路还是变革在即?

就实际情况看,当面临内忧外患、业绩萎靡不振时,很多像美邦服饰一样的时尚零售企业,往往病急乱投医,盲目求变求新,结果非但于事无补,反而雪上加霜。

无论败于营销管理,还是败于战略创新,可以看见的是,周成建和他一手创立的美特斯邦威,正在经历一场持久的危机。

对于周成建的“退位让贤”,也许外界会感觉十分意外,但是“二代交棒”在公司内的人看来是顺理成章。其实,美邦服饰早已在部署“二代接班”。

(胡佳佳)

胡佳佳:据了解,出生于1986年胡佳佳(跟母亲姓)今年30岁,她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英国上的。从2011年开始,先后就职于美邦服饰总裁办公室、Metersbonwe鞋类开发营运部、品牌营销部、战略发展部。

胡佳佳因母亲的关系,在美邦服饰上市前,就一直个人持有美邦服饰股份。截至今年三季报,胡佳佳还持有美邦服饰2.25亿股,占公司总股份的8.91%。而周成建辞职后,仍是美邦控股股东上海华服投资的实际控制人。

胡周斌:周成建的儿子、胡佳佳的弟弟胡周斌,于今年8月12日被选为公司董事;同时,胡周斌也于11月20日被聘任为公司总裁助理负责互联网与创新业务发展工作。

根据公告,胡周斌出生于1988年,他的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英国大学,曾任职于阿里巴巴天猫事业部。

宋玮:此前,周成建的女婿,也就是胡佳佳的丈夫宋玮,也早已进入公司管理层,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Metersbonwe品牌业务发展工作。

(美特斯邦威实体店)

虽然,以上三位接班人普遍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化视野,并且对企业情况也较为了解,应可期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除了受到决策者的能力影响之外,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也会对企业发展构成重要影响。

对此,胡佳佳担任董事长后,能否带领美邦服饰塑造全新的品牌形象,并赢得市场认可,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综合赢商网、中国网、都市快报、第一财经、中国广告网等)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