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大数据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2012年2月《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从2012年维克托·舍恩伯格写出了《时代》一书开始,大数据热已经持续了4年。2015年9月,国务院又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自此大数据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发展空间更好。
现如今,大数据的核心有三点:技术、数据和应用场景。技术是很多人进入的第一道高门槛,也是大数据的一个基础,而非核心。所以发展大数据不能只盯住技术,只盯住工具,应该盯在应用场景,通过应用场景反过来推动大数据的发展。比如说需要什么工具,怎么完善,应该从后面往前面倒推,这样对于数据的抽取,对数据的管理更有效。
现阶段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只要包括: 风控、征信和机器学习。
利用大数据做风控,做预警。比如说,半天之内你的信用卡在两个城市出现了刷卡消费,肯定你的被盗刷了。车在两个小时内,在两个城市被拍到,那就肯定有一辆车是套牌。
大数据也用来做。到底要什么数据来征信,怎么评价这个人授信额度是高的,是各种行业内的分析应用,需要相当深的行业了解,通过分析结果反过来优化业务流程。
最后就是机器的自我学习。怎么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跟机器自学习的手段,帮助我们前面说的模型逐步逐步的优化。相信发展的前景会非常广,发展的时间会非常长。
仔细研究这三个领域,并对其进行深度优化,是大数据行业的大势所趋。除了可以专注做大数据应用场景的相关行业,也可针对大数据显存的弊端,对其进行改善和优化。
数据真实性存在问题。官员要政绩、学界要交差、商界要名利。注水性数据导致硬数据软化。数据造假能获利,所以数据极可能有假。越来越多的软件自动发布信息,使得大数据更是真假难辨。数据背后的细节,数据源的真实、全面以及处理过程的科学,是大数据走向权威和可信的必备条件。
信息安全漏洞让隐私受侵犯。大数据中包含着每个人的小数据,这些数据经过进一步分析既能知道用户的爱好,也能知道个人的下意识行为倾向,对个人隐私造成威胁。
大数据虽然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但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为了在大数据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目前主要做大数据的公司,只要对应用场景有一点经验,或者对大数据的弊端进行稍微的改善,投资商便纷纷投入资金,创业者也能轻而易举吸收到,大数据创业之路相对而言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此文为《发现者说》原创内容,特此声明。关注微信号:faxianzheshuo
评论